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入侵人體細胞的分子機制研究、半導體納米晶的可控合成研究、人體腸道微生物對土壤砷的代謝……12月11日,「智匯橫琴」系列活動之2020年度中國博士後創新發展(橫琴)峰會在珠海橫琴舉行,「博新計劃」十大創新成果齊齊亮相,600名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的高端人才相聚於此,「最強大腦」碰撞出智慧火花。
今年是中國博士後制度實施35周年,「智匯橫琴」博士後系列活動也走到了第五個年頭。據介紹,此系列活動累計吸引了3600餘名博士、博士後研究人員、資深院士、博士後管理人才相聚橫琴,已成為橫琴新區的一張亮麗名片。
五年招才引智,如何做到一浪更比一浪強?五年來,「智匯橫琴」博士後系列活動從廣度、深度、高度三個方面進行自我革新,進一步助力橫琴建設「智慧島」,推動珠澳科研合作邁上新臺階。
廣度 面向全國的綜合性學術交流活動
11日上午9時,珠海長隆橫琴灣酒店國際會議中心座無虛席,600名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的博士後、管理人員及高端人才相聚於此,參加2020年度中國博士後創新發展(橫琴)峰會。其中,有不少人是為了特邀嘉賓而來。
主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類腦人工智慧頂級專家、張江實驗室腦與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旭發表演講。隨後,國家超級計算機創新聯盟理事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後導師錢德沛,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最年輕級別組IEEE Fellow麥沛然,全球首個人工智慧晶片獨角獸寒武紀CEO、ASPLOS最佳論文獎、MICRO最佳論文獎獲得者陳天石等重量級嘉賓輪番上陣,在觀點碰撞與交流中展望前沿研究方向。
「自2016年起,『智匯橫琴』博士後系列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5年,今年的活動更是有不少亮點。」據活動承辦方珠海大橫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大橫琴科技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鄧練兵介紹,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活動形式更為多樣,內容更加豐富,已從單一學術論壇發展為綜合性學術交流活動。
此次「智匯橫琴」博士後系列活動中,2020年度中國博士後創新發展(橫琴)峰會採取「一個主論壇+N個分論壇」的形式。除行業頂級專家參與的主講論壇外,峰會還設有「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計算」全國博士後學術論壇,由4位優秀論文作者帶來演講。
為更好地服務博士後群體,峰會期間還舉辦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講座、中國博士後基金申請講座及2021年博士後資助政策解讀,受到了博士後的歡迎。
除峰會外,11日至12日期間,橫琴還將舉辦中國博士後科技服務團(廣東橫琴行)、博士博士後人才交流會等活動。楊興是大橫琴科技公司的一名物聯網工程師,也是科技服務團的工作人員,「我今年的對接工作主要是圍繞幾個項目,藉助博士後人才的科研能力進行關鍵技術攻關。」
楊興介紹,今年將有50餘名博士後與10餘家橫琴企業對接,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金融、生物製藥等領域,「這也和橫琴目前大力發展的產業吻合,通過引進人才、技術來支持橫琴產業發展。」
深度 推動珠澳科研合作向縱深發展
2020年,是落實「珠澳合作開發橫琴」的開局之年。
備受矚目的是,今年的峰會首次由珠海市橫琴新區博士後管理辦公室、大橫琴科技公司與澳門大學共同承辦。「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由澳門大學和橫琴企業共同承辦一個全國博士後創新論壇,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鄧練兵說。
近水樓臺先得月。鄧練兵分析,琴澳目前在呼喚創新人才,兩地攜手舉辦活動,不但方便了澳門吸引內地博士後人才,也擴大了活動在境內外的影響力。「博士後人才來橫琴參加活動,同時也能了解澳門,與澳門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對接,對琴澳而言是雙贏的局面。」
作為特邀嘉賓之一,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麥沛然也參與了此次活動,「橫琴是珠海與澳門共同培育的明珠。以琴澳合作為窗口,我們計劃加快與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展開合作,推動衍生創業項目在橫琴落地,為大灣區發展作貢獻。」
來自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博士後張環是第一次參加「智匯橫琴」系列活動。今年,他作為優秀論文作者在「粵港澳大灣區高性能計算」全國博士後學術論壇上,分享了「天線空間相關性對無線通信系統性能影響的建模與分析」主題報告。
張環告訴筆者,近幾年珠澳在科研領域加強合作,也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其中有不少平臺載體均落戶橫琴,「像去年澳門大學與珠海的企業在橫琴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暨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珠海針對澳門畢業生提供的實習交流崗位以及青年創業基地也都設在橫琴。」
早在2017年9月,橫琴新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便與澳門城市大學建立了夥伴基地關係。2019年12月,大橫琴科技公司與澳門大學正式籤署協議,雙方共同建設橫琴人工智慧高性能計算中心澳門分中心。
「作為一家橫琴本土企業,我們與澳門的科研機構基於具體的科研項目進行聯合攻關,助力澳門人才在橫琴做科研成果轉化。」鄧練兵說。11月25日,由廣東琴智研究院作為牽頭單位組織申報的「粵澳先進智能計算聯合實驗室」成功獲批立項。實驗室由鄧練兵擔任項目負責人,聯合澳門大學、寒武紀、暨南大學等單位合作共建,開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一代技術攻關、項目孵化。
鄧練兵提及,接下來「智匯橫琴」系列活動的重心將逐漸轉向粵澳合作。「我們可以訂單式地為澳門企業及科研機構輸送人才,或面向澳門設置一些專場活動。」
高度 招才引智打造橫琴「智慧島」
「今年恰逢中國博士後制度實施35周年,全國都在總結表彰博士後制度的有關成果,在橫琴舉辦一個高端創新峰會也為35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鄧練兵說。
五年來,「智匯橫琴」博士後系列活動舉辦了博士後學術論壇、中外博士後制度研討會、博士後網球賽、「澳門青年學者計劃」籤約儀式、「博新計劃」珠海橫琴創新創業峰會等26場重量級活動,累計吸引了3600餘名博士、博士後研究人員、資深院士、博士後管理人才相聚橫琴。
「這其中,澳門學者論壇、中外博士後人才論壇均為國內首次舉辦,讓博士後科技服務團第一次從西部地區走進珠三角地區。」鄧練兵總結。如今,「智匯橫琴」系列博士後活動已經成為了橫琴的一張亮麗名片。
自橫琴新區規劃建設以來,這片熱土便吸引了眾多博士後的青睞。2015年10月,全國自貿區中第一個新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橫琴新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經人社部批准設立,2017年3月獲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批准,可獨立招收博士後。
據橫琴新區黨委副書記李偉輝介紹,橫琴現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大橫琴科技公司)、12個博士後企業分站、5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在站博士後60人,共完成226項科研成果,覆蓋了計算機軟體、電子、智慧城市、中醫保健、金融投資等領域。
眾多科研人才在創新領域的突破,也為橫琴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作為橫琴新區管委會全資公司和科技平臺,大橫琴科技公司不僅在吸引高端人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還承擔了橫琴「智慧島」的規劃、建設與運維重任。鄧練兵認為,橫琴「智慧島」建設與吸引創新型人才流入相輔相成,橫琴建設需要人才支撐,不斷開拓的產業空間又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了舞臺。
在產業方向上,人工智慧已成為橫琴前瞻部署、不斷加碼的主要方向之一,「智匯橫琴」系列活動也大多圍繞此方向開展。「依託橫琴人工智慧先進計算中心等基礎設施,橫琴將聚集起一批人工智慧企業,加上強大的政策優勢,橫琴人工智慧產業已經站上了風口。」鄧練兵說。
鄧練兵介紹,下一步大橫琴科技公司將繼續聚焦人工智慧產業,聯合國內外頂級人才,打造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未來橫琴將迎來高端人才紅利,進而提升珠海城市競爭力。」
撰文:蔣欣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