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朗,1949年8月出生,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教授。1976年至2011年任職於上海戲劇學院,先後擔任學院工會主席、紀委書記、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等職。1994年起參與由教衛工作黨委和市教育工會主辦的上海市慶祝教師節主題活動。曾被市教育工會評為「2007~2009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統心系教職工的好領導」。
【訪談實錄】
1993年7月,我開始在上海戲劇學院擔任黨委副書記,當時上海戲劇學院的校長是餘秋雨,不久之後的1994年,我開始擔任工會主席和紀委書記,其中工會主席的職務我一直到2011年底退休才卸任下。在上戲做了18年工會主席,這在上海各高校中還是屬於擔任時間比較長的。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參與了從1994年開始到2011年的所有18屆教師節主題活動文藝晚會的籌辦。上戲和上音作為藝術院校是參與力度最大,我作為上戲方面的負責人和上海戲劇學院的表演、導演、舞臺美術、編劇創作、電視藝術、戲曲舞蹈等各專業的專家和師生一起參與了這18屆的慶祝教師節文藝晚會的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一年一度的「教師春晚」,上海教育事業的表演舞臺
在20世紀80年代,方老還有一項重要工作,是執著地促進國家建立教師節和頒布《教師法》。在1981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方老與其他委員聯署提出建立教師節的提案。1982年、1983年、1984年,教育部黨組、教育工會分黨組連續向中央寫報告,建議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總理的議案,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我國的教師節。議案通過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會後社會反響強烈
在上海,教師節文藝晚會已經成為了教師節中最主要的慶祝活動。每年,無論工作多麼繁忙,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都會親臨現場,觀看教師節文藝晚會,與教師們共度佳節。不僅如此,有的領導還親自指導文藝晚會文本和節目形式的創作。參與過教師節的師生們曾感嘆,文藝晚會對他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文藝晚會已像過年看春晚一樣,成了教師們每年慶祝自己節日的必備節目。這場由教育系統這支非專業團隊打造的教師節文藝晚會更以其不斷攀升的收視率,令社會各界頷首稱道。對於每一個親身參與其中的人來說,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不僅是一場活動、一次演出,甚至不僅僅是一次節日的慶祝,它成為了大家共同的記憶和精神的家園。
當時上海為什麼要辦這樣一個晚會?舉行慶祝活動可以有多種形式,為什麼教師節主題活動不選擇簡單的表彰、報告會、座談會的形式,而是選擇複雜的舞臺藝術表現形式呢?
首先是因為我們對教師節作用的重視。從1985年我國將9月10日確立為教師節後,在上海,教師節從來就不是個普通的節日。當人們發現,教育在歷史上的作用,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要;當人們發現,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教師所從事的育人工作承載著日益深遠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價值;當人們發現,急劇發展變革的社會需要思想引領,更需要文明的滋潤;當人們發現,那些平凡、普通的教師所展現出的超越尋常道德標準的精神風範,並為之深深感動,教師節以及教師節的文藝晚會也由此應運而生。
其次是因為新的活動形式能體現慶祝教師節新的內涵。1994年之前,教師節更多的是慰問教師,對教師進行一些表彰。我記得在1994年,教衛黨委決定,準備採用文藝晚會的形式來舉辦一個慶祝教師節的活動。當時正逢第十屆教師節,這場晚會使慶祝教師節的活動在形式、內容和主題上都有了一個升華。教師節晚會有幾方面區別於其他晚會:一是主題鮮明、富有時代感。其二是內涵深刻、富有創新性。其三是格調高雅,富有感染力。其四是影響深遠,富有傳承度。
之所以首屆教師節文藝晚會選在我們學校,除了我們老師在專業上出力很多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因為當時上戲剛剛建成了實驗劇院,它由同濟大學設計,有999個座位,音響效果出眾,在20世紀90年代屬於上海條件最好的演出場所,由此,前2屆晚會都在這個劇場舉行。
2010年2月,葛朗(右五)陪同翁鐵慧同志慰問參與全國第三屆中小學藝術展演開幕式的上戲導演、舞美、燈光設計製作教師團隊
以「真人、真事、真心、真情」,塑造高尚師德
在20世紀80年代,方老還有一項重要工作,是執著地促進國家建立教師節和頒布《教師法》。在1981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方老與其他委員聯署提出建立教師節的提案。1982年、1983年、1984年,教育部黨組、教育工會分黨組連續向中央寫報告,建議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總理的議案,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我國的教師節。議案通過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會後社會反響強烈
師德是教師節文藝晚會永恆的主題,也是教師節文化最根本的思想來源。上海市慶祝教師節文藝晚會是極具特色的營造教師節文化的方式,所有的題材和節目都是從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千千萬萬個教書育人的動人故事中提煉和挖掘的。教師節文藝晚會的源頭活水來自於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生動實踐。舞臺上,這些真人真事真心真情的碰撞與濃縮讓人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師德的可貴內涵。
教師節文藝晚會最大的特色在於「真」。我們在第一屆晚會時就提出了「真人、真事、真心、真情」的要求,演出晚會的演員都是老師和學生,舞臺上講述的都是真實的故事。這麼多年來在晚會上發生了很多感人的瞬間:為了能親身參與教師活動,身患絕症的謝希德院士強撐著從輪椅上站起、走上臺,將她人生中最後一次演講永遠地定格在教師節的舞臺上;耄耋之年的談家楨教授不顧醫生反對堅持走出病房,並特地換上整潔的衣服,表達對教育最深切的情感;90歲高齡的周小燕教授堅持前來為新教師們領誓,哪怕只是說一句「我宣誓!」真人真事不在遠處而在近處,不在高處而在低處,它不是靜止的而是發展的,它不是孤立的而是深厚積澱所成的,它看不摸不著卻能震撼每個人的心靈。
教師節文藝晚會塑造的不僅是個體典型,而且還是教師隊伍的群像,它所弘揚的不是一個行業的精神而是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這些由教育工作者自己創作、自己編導、自己製作、自己表演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通過精湛的藝術加工和表達,並藉助電視等大眾傳媒的廣泛傳播,使模範教師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與時俱進、魅力無窮的嶄新人格,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全情的投入,精神的洗禮
在20世紀80年代,方老還有一項重要工作,是執著地促進國家建立教師節和頒布《教師法》。在1981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方老與其他委員聯署提出建立教師節的提案。1982年、1983年、1984年,教育部黨組、教育工會分黨組連續向中央寫報告,建議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總理的議案,決定每年9月10日為我國的教師節。議案通過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會後社會反響強烈
教師節文藝晚會匯集了大家的智慧,形成了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團隊。記得晚會總策劃、時任科教黨委副書記翁鐵慧經常參與每晚10點的晚會排練,已經成為晚會保留項目的大朗誦形式乃至很多臺詞也是來自她的創意。上海中醫藥大學的王美意老師從晚會的編舞成為舞臺導演再成為導演,當時他們彩排時的活動文本都超過30稿,以至於工作人員在彩排時不用看稿,直接就能背出演員的臺詞。由於參與晚會的老師和學生基本上都是非專業的,加之少量專業老師的參與,所以上海的兩所藝術院校——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的參與力度就自然是最大的。為了能親身參與其間,指揮家曹鵬每次排演都是最早來、最晚走;配音演員丁建華會將歷次教師節的所有演出服裝都悉心收藏;話劇演員宋懷強即便在外地領獎,也不忘詢問教師節的演出情況。藝術院校在營造教師節文化方面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按照上級領導的要求,上海戲劇學院每年都積極參與了有關的協辦工作。上戲的表演、導演、舞臺美術、編劇創作、電視藝術、戲曲舞蹈等各專業的專家和師生參與了每一屆的慶祝教師節文藝晚會的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上戲有專業的老師,專業的人才,參與編寫晚會故事,上戲導演系師生參與晚會編導,舞臺裝置與呈現、燈光、服裝、化妝。我記得第一屆由我校導演系最有名的教師任導演,由後來擔任北京奧運會的總化妝師的老師負責服裝和化妝。2000年以後,上戲新增了戲曲和舞蹈專業,舞臺呈現的方式就更為豐富多彩了。在每年最炎熱的幾個月中,總有這樣一群人為了能親身參與其間,心甘情願地放棄休息,全心投入地走到一起。
上海自1994年開始以富有感染力的舞臺藝術形式慶祝這一節日。上海教師節慶祝活動還逐漸演化為以主題活動為中心,多種師德師風建設活動相輔相成的發展格局。能為這項大力營造教師節文化的極有意義的活動作貢獻,我感到光榮和自豪。要讓全國教師的盛大節日體現出巨大的文化力量,大力營造教師節文化,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來源:教師博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