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都是醫生,父子倆抗擊疫情春節無休

2020-12-20 新湖南

村醫張益群

從事村醫工作30餘年,曾參加過2003年非典的防治

祖孫三代都是醫生,父子倆抗擊疫情春節無休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胡吉星

(張益群上門為村裡的湖北返瀏人員測量體溫。通訊員 胡吉星)

「這幾天身體還好不,沒有哪裡不舒服吧,今天過來繼續給你們量一下體溫。」「我們感覺都很好,回來後就一直在家,連這個家門都沒有出過。」1月29日(正月初五),聽說張益群要上門量體溫,永安鎮永和村村民李力(化名)家,原本緊閉的大門終於打了開來。

當天,是張益群連續第8天上門,為從武漢返瀏的李力一家三口測量體溫、了解身體狀況。「昨天是36.7℃,今天是36.9℃,我看了下數據,這8天你們的體溫都很正常,繼續呆在家不要出門,一定要等過了14天的觀察期。」張益群再三囑咐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戶居家觀察的村民家。

現年52歲的張益群是永和村衛生室的一名鄉村醫生,出生於一個「村醫世家」,從事村醫工作30餘年,曾參加過2003年非典的防治。今年春節期間,從大年三十至今,他一天都沒有休息,每天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為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年三十夜 村衛生室裡吃便飯

往年,無論工作怎麼忙,張益群在大年三十下班後,都會回家跟家人一起吃個年夜飯。然後,在正月初一、初二,利用這個難得的兩天休息時間,走親訪友四處拜年。

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將張益群的春節計劃打亂。「以前春節還是能休息兩天的,正月初三再回村衛生室上班,今年的情況緊急,從大年三十開始,我就返回了工作崗位。」

1月24日是大年三十,那天也是張益群最緊張、最忙碌的時候。「根據鎮上的工作安排,我們要對從湖北返瀏的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人員信息臺帳,並及時報送相關數據及信息。」張益群介紹,永和村共有8000餘人,外出就學、務工、創業人員較多,為及時掌握轄區人員情況,他和村幹部一起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中,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詢問等方式,逐一訪問有武漢(湖北)來往史或接觸史人員。

「晚上什麼時候回來團年,家裡的年夜飯都準備好了。」「今天手上還有很多事情,晚上不能回來吃飯了,你們自己吃吧。」除夕當晚,張益群的弟弟給他打電話,說家裡人都在等他回家吃團年飯,由於工作的原因,他只能耐心地跟家人解釋。

忙活間隙,張益群在村部等來了自己的年夜飯。沒有大圓桌,吃飯在村衛生室裡的辦公桌上;沒有「硬菜」,隨便吃了一餐簡單的便飯;電腦裡沒有播放年年都看的春晚,屏幕上顯示的是武漢返瀏人員健康摸底表格——這就是張益群的大年三十。

「除夕晚上,我們一直忙到了11點半才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就回到村部上班。」正月初一早上7點多,張益群沒來得及休整,也沒有嚮往年一樣出門拜年,早早回到了村衛生室繼續工作,一直忙到晚上接近12點。正月初二,他又加班加點工作到凌晨1點。「春節這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是晚上十二點才能下班。」直到正月除四,張益群才抽空給丈母娘打了個電話,在電話裡給長輩拜年並表示自己的歉意。

上戶測體溫 曾參加過非典防治

(張益群上門為村裡的湖北返瀏人員測量體溫。通訊員 胡吉星)

「張醫生,我們這裡發現了一輛湖北牌照的車子,有一對夫妻從湖北那邊回來,你趕緊過來一下……」1月26日,剛進入永和村不久,附近的村民就將王武(化名)夫婦「舉報」到了村上。得知消息後,張益群和村幹部立即趕到王武的住處,給夫妻倆測量體溫,送水銀體溫計、口罩給他們,囑咐他們千萬不要出門,要全部居家進行觀察。

王武的老家在湖北嘉魚縣,在永和村租了一個門面做五金、建材生意。回老家過完年後,由於擔心當地會「封城」,他和老婆就早早趕回了瀏陽。

1月29日(正月初二),張益群帶著醫療箱再次來到王武的住處,上門為兩人進行體溫測量,了解其身體狀況和生活需求。「張醫生,我們的體溫都正常,沒有出現發燒,身體感覺還不錯。」張益群從醫療箱取出水銀體溫計,先用酒精消毒,5分鐘後,他在本子上記錄下兩人體溫測量的數據。

「這幾天我們連店鋪的大門都沒有開,一直呆在住處,就是喝的水快沒了。」得知王武家急需飲用水,張益群和村幹部立即打電話聯繫,承諾很快就會送到家門口。臨走前,他叮囑王武夫婦有什麼需求就給他打電話,自己不要隨便出門。

截至1月29日,永和村共排查出18名湖北返瀏人員,並對他們嚴格實行14天居家隔離觀察措施。作為村衛生室的醫生,張益群每天都會上門為返鄉人員測量體溫、監測身體狀況、做好詳細記錄,並向上級醫院每日一報。

由於經常接觸湖北返瀏人員,不少村民見到張益群都要「退避三舍」。有一次,張益群在路上遇到一個朋友,他熱情跟對方打招呼、拜年,結果對方直接讓他別靠近,生怕被傳染到什麼。

「當時心裏面確實會有點不舒服,但反過來說明,現在村民的防護意識越來越高了。」張益群說,2003年,他曾經歷過抗擊非典的戰役,對傳染病積累了一些經驗,這讓他收穫了一份淡定。「跟當年的非典相比,政府採取的防護措施更有力、更及時,疫情披露和上報的速度更快,特別是村民的自我防護意識也有了很大提升。」張益群堅信,在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父子齊上陣 共同抗擊肺炎疫情

張益群出生於一個「村醫世家」,現從事村醫工作30餘年,其父親也是一名鄉村醫生。

「我父親在村上當了幾十年的村醫,後來病重後,我就接過了他的村衛生室。」16歲時,張益群就開始跟著父親學醫,於1990年考取了鄉村醫生資格證書和執業證書,後進入到豐裕衛生院工作。1996年,張益群父親病重,他回到村上接過了村裡的衛生室,在這個的崗位上一幹就是24年。

張益群的兒子張龍今年27歲,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打小在心底埋下了醫學的種子,高考填報志願時的填報了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畢業後進入到懷化市的一家醫院工作,後通過考試回到瀏陽,如今是普跡鎮衛生院的一名醫生。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瀏陽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前線,張益群和兒子張龍就成為了這樣一對抗疫「父子兵」。

大年二十九,鑑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永和村所有村幹部和醫護人員全員上崗。同日,普跡鎮衛生院也取消休假。張益群和張龍這對父子,就這樣因工作需要,在本該團聚的新春佳節堅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

根據醫院安排,張龍被安排在醫院的發熱門診坐診。從大年三十早上到正月初一中午,張龍戴著醫用口罩、防護手套,連續坐診20多個小時,一遍遍詢問患者的流行病學史,是否持續發熱、發熱前2周有無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不錯過任何一個可疑病例。而在永和村,張益群每天上門對居家隔離人員進行體溫檢測,詳細詢問身體狀況、交代居家隔離注意事項,用自己的方式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

父子倆既是同行,也是同行者,兩人雖然不能像其他人一樣在新春佳節團聚,但他們都堅信,只要每個人都肩負起自己身上的責任,這個寒冷的冬天定會遠去,溫暖的春天必將來臨。

相關焦點

  •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醫生父子兵:在處方箋上寫「加油」
    父子倆人雖近在咫尺,但隔著防護玻璃,不能言語交流。徐自強隨手拿出一張處方箋,在上面寫下「秋筆,加油!」然後,左手舉著給處方箋,右手筆劃一個V字,給兒子加油鼓勁!隔離病房裡,同為急診科醫生的兒子徐秋筆,會心地與父親相視點頭。 (隔著防護玻璃,徐自強和兒子徐秋筆相互加油打氣。)
  • 保齡球 祖孫三代的情感紐帶
    祖孫三代因保齡球跨越了代溝,一大家子人也因保齡球而變得更加親密和融洽。保齡球運動將祖孫三代凝聚在一起,「當家人」虞永俊是最主要的推動力量。正是他與保齡球的結緣,開啟了這個大家庭子子孫孫與保齡球的一份長情……古稀老人虞永俊1946年生。1993年,他辭去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區人民政府的公職,下海創業,創辦了蘇州全城軸承有限公司。
  • 「眾志成城抗疫情」大方「上陣父子兵」 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大方縣瓢井鎮,就有這麼一對可愛的人,在單位是同事,在戰場是戰友,在家裡是父子,他們並肩作戰,各司其職,始終戰鬥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現在是非常時期,除了特殊情況外,所有車輛和人員都不能隨便進出。我們也是為你好,快點返回去吧。」停車、檢查、登記、勸返……這是陳登學與陳海父子倆在瓢井鎮疫情防控監測點的每天的工作寫照。
  • 撞臉並不稀奇, 但祖孫三代都共用一張臉, 網友們直呼絕了
    在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遇到過難以區分開來的雙胞胎。或者是父子母子長得極為相似。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父母的優點或者是缺點,其實這種跡象是十分常見的。孩子的基因來自於父母,如果父母的外貌顏值很高的話,孩子也會有較高的顏值。
  • 有種「遺傳」叫向佐,祖孫三代「共用」一張臉,網友:基因強大
    在孩子出生前後,大部分的家長都比較在意孩子的樣貌,希望孩子的長相能繼承夫妻倆的優點。當然也有些父母比較擔憂,因為他們自認為自己的相貌平平,從而會影響孩子的外貌。這裡會涉及到一個名詞叫做遺傳,遺傳在自然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很多時候遺傳所表現出來的現象讓人非常的驚訝。
  • 向佐家的基因遺傳:祖孫三代共用一張臉,向太的顏值都不低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每一個孩子的降生,都給一個家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孩子出生之前,很多父母就會開始猜想孩子的樣貌,希望孩子能繼承夫妻倆的優點,完美避開所有缺點。而孩子一出生,他們就會開始討論孩子長的像誰的問題。
  • 李晟懷孕期摔倒,媽媽以為流產了抱著她痛哭,如今祖孫三代超幸福
    李晟懷孕期摔倒,媽媽以為流產了抱著她痛哭,如今祖孫三代超幸福文/三歲幾年前的新版《還珠格格》想必大家都還印象深刻,劇中很多天造地設的情侶,在追求真愛的過程中儘管比較坎坷,卻也最終有一個好的結局,讓觀眾看了也是非常的甜蜜
  • 跨越代溝保齡球成為祖孫三代的情感紐帶 - 國家體育總局
    跨越代溝保齡球成為祖孫三代的情感紐帶 發布時間:2017-05-02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杜婕 字體:
  • 山東泰安,難得一見的祖孫三代初中畢業證,祖孫相差50年
    山東泰安今天中考,我在一位市民家,有幸看到難得一見的祖孫三代初中畢業證。爺爺1969年12月12日畢業於泰安原第十八中學,這張見證歷史的畢業證有「學生某某是山東省泰安縣(市)人,現年17歲,在本校初中修業期滿,成績合格,準予畢業。此證。」
  • 益陽抗疫夫妻檔、父子兵、全家總動員:我們在,守護平安
    編者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連日來,益陽市廣大政法幹警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範處置工作。在防疫一線,這樣的家庭組合讓我們感動,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克服重重困難,這些組合裡有夫妻、有父子、有一家三口......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我市政法幹警忠誠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
  • 紹興東浦鎮一戶家庭祖孫三代奔赴軍營
    這個傳家寶,就是陳家三代參軍的好家風。走進陳國良家裡,各式各樣的軍章和獎狀鋪滿了整整一個桌子,簡樸的老式玻璃臺面下壓著軍裝照片。「我們家祖孫三代都走進了軍營,當軍人是我這輩子最驕傲的事情。這三枚獎章是我父親的,這一枚是我的,這些獎狀和證書是我兒子的。」如今已經年過六旬的陳國良,他的背始終還保持著在軍營裡歷練出來的硬朗。
  • 百餘萬賠償款 祖孫三代如何分?
    朱某上有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女兒,為了110萬賠償金的分配,朱家祖孫三代對簿公堂。 案情回放 2019年5月29日,朱某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務工時發生意外不幸身亡。馬某陳述,朱某在內蒙古務工七八年,自己一直陪同,每年僅春節期間陪朱某回老家與父母團聚。夫妻二人朝夕相處,兩人的感情和相互依賴程度,相較於與其父母而言更為密切。
  • 祖孫三代同遊公園·趙又廷愛女見光
    祖孫三代同遊公園·趙又廷愛女見光趙又廷和高圓圓2014年結婚,去年5月喜獲愛女Rhea,兩人十分低調,Rhea快滿周歲從未在臺曝光。趙又廷和高圓圓7日被臺媒直擊在內湖公園帶女兒溫馨出行,趙樹海夫婦也跟隨兩旁,一家五口其樂融融,三代同堂遛達曬太陽。Rhea被指五官「印模」趙又廷,小臉白嫩可愛又討喜。趙又廷頭髮長了不少,多了點居家味,即便回到臺灣也很低調,問他近來心情如何,他透過經紀人阿湉給了簡單5個字:「媽媽真偉大。」
  • 瞧瞧這一家,祖孫三代都是志願者
    紅紙黑墨書願望  春節的另一大特色,在於那家家戶戶門前的紅紙黑墨———春聯,那些美麗的漢字帶著願望無聲渲染在紅宣紙上,黑色的墨滴在毛筆的拖動下,留下墨痕,一個個精巧玲瓏的漢字留在了紙上。  春聯上的每一個字,都是文化的傳承,每一個筆畫,都帶著濃濃的年味。家家戶戶門前的春聯,都是心意,是快樂。
  • 一天只有4個病人流水27元 這個醫生祖孫三代的人生濃縮了一段歷史
    2019年全國有鄉村醫生79.2萬人,比2018年減少5.3萬。父親是第一代赤腳醫生,在缺醫少藥的年代,為當時9億農民提供了最基本的醫療服務。曹存才懷著理想主義接班後,有過一段榮光時刻,但到現在,年齡、學歷等因素成為擋在面前的一道坎。如今兒子也想再接班,但已屬無奈之舉。祖孫三代的人生故事,是從赤腳醫生到鄉村醫生、從輝煌到沒落的歷史縮影。
  • 【祖孫三代收藏1萬多個卷筆刀】甘肅隴南市西和縣一家祖孫三代人...
    2020-07-31 00:45:45來源:FX168 【祖孫三代收藏1萬多個卷筆刀】甘肅隴南市西和縣一家祖孫三代人,痴迷於收藏卷筆刀,多年來去全國各地旅遊時,別人去景區,他們卻痴迷滿大街尋覓逛文具店,然後購買回來收藏。
  • 薛仁貴祖孫三代,虎將有誰?
    很多愛看薛家將的人都知道。薛仁貴、薛丁山、薛剛祖孫三代人,滿門忠烈,同為大唐英雄。可你知道嗎?以上這三位,除薛仁貴外,其餘二人是杜撰出來的人物。薛仁貴出生於614年,是北魏河東王薛安都的六世孫。縱觀薛家祖孫三代,除了薛仁貴一生功勳卓著,無汙點外。薛納、薛嵩都有汙點。薛納(薛丁山)於公元714年,曾奏請進擊契丹,復置營州(今遼寧遼陽。而群臣商議時,覺得天氣炎熱,不利行軍。因此姚元崇跟杜賓客皆不支持披甲執戈,攜帶糧草,冒入敵境。
  • 祖孫3代共用「一張臉」,美貌如複製粘貼,網友:爸爸成最大贏家
    3代嗎?ins上有個網紅模特,因為一張祖孫三代「共用臉」,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人們常常能看到,她帶著女兒去秀場,時尚美麗的母女倆走哪都能成為焦點。3代長太像是什麼體驗?兩代母女的同框都十分相似,這不足以讓人驚訝,而當祖孫三代同框時,卻著實讓人們驚豔了。
  • 神似祖孫三代,個個都是實力派,可惜爺爺輩的演員今年因病去世了
    娛樂圈的演員很多,但能夠成為實力派的演員並不多,如果說祖孫三代都是響噹噹的實力派演員,那更是鳳毛麟角。陳強、陳佩斯、陳大愚一家三代陳大愚目前未達到家喻戶曉的實力派演員,而英若誠、英達、巴圖這一家三代人中巴圖的知名度和觀眾認可度方面也稍遜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