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好是個研究生,看上去乖巧溫順,臉上時常帶著微笑,卻總能感到她的生活中仿佛有什麼缺憾似的,就像湛藍的天空裡飄著淡淡的雲彩,晴朗得不夠徹底。
阿好想解決的是頭痛失眠問題,她經常感到緊張不安。談了三次後,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阿好第四次來時一改往日的溫和,表現得很激動。不一會兒,她就開始說起最近的事情來。
爸爸一個同事的兒子小剛今年也考上北京一所高校的研究生,爸爸要阿好多關照他。阿好雖然不太願意,卻不好拂逆爸爸的要求,在開學初與小剛通過兩次電話,後來因功課和論文忙起來,就忘了再去主動關照。可是,阿好的爸爸前天給阿好打了電話,說小剛上個月突然回老家說想退學,在父母的再三勸說下又回到學校。爸爸責備阿好沒能好好照顧小剛,讓他在同事那兒丟了面子。
阿好很委屈,說:「我按照你說的給他打電話了,已經盡力了。再說,即使我再努力,也不能保證他不出任何問題。」
爸爸一下火了:「你怎麼這麼沒有責任心、同情心!人家父母多著急啊,可你只顧自己!想想你自己以前不也是覺得很孤單,沒有人照顧嗎?那時我託別人來關照你,現在你的情況好些了,就不管別人了!」
阿好說到這裡,眼淚開始譁譁地流,20多歲的她就像一個被爸爸批評的小女孩。我靜靜地望著阿好,等她稍微平靜下來後,跟她說:「爸爸這樣說你讓你覺得很委屈,其實你並不是不管別人,你已經盡力做了能做的事,但爸爸都沒有看到。」
阿好的眼圈又紅了,低著頭說:「是啊,爸爸從來都不表揚我,只會說我做得不夠好。」
我接著說:「而且還給你戴了很大一頂帽子,壓得你喘不過氣來,無法辯解也無法反抗。經常這樣,讓你覺得自己很不好,特別失敗。」
聽到這兒,阿好又哭了,很長時間才止住了眼淚。「我真的覺得自己哪兒都不好。每次做事都擔心會犯錯,一犯錯爸爸就會批評教育我。時間長了,真就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辦不好……」
我說:「聽起來,爸爸對你的影響很大!」
阿好點點頭:「對!我家都是爸爸說了算。他什麼事情都管,不僅是自己家裡的事情,別人家的事情也要管。尤其對我很嚴格。從小到大我就沒有聽到過他的表揚,即使我考試成績再好,他也只是說,千萬不能驕傲,比你強的人多的是!你一放鬆就會落後,就會被淘汰!考大學時,我就想考到外地,離家遠遠的。可是即使我現在上了研究生,爸爸還是在不停地管著我。我似乎就沒有放鬆的時候,覺得特別累。」
後來,阿好慢慢提到,每次跟父親通電話都覺得很有壓力,不知道爸爸又會提出什麼新的要求。爸爸每次都會追問某某事情辦得怎樣,只要稍微不如他意,就會「好好教育」她一番。阿好很努力地去跟隨爸爸的指示,卻從未得到爸爸的肯定。有時阿好很想拒絕爸爸的要求,卻不知該如何開口。即使偶爾想反對,也會因此而自責,有負罪感。
談到這時,我已經慢慢地理解阿好的緊張了。這是一對緊緊纏在一起的父女。爸爸將自己的焦慮不斷傳遞給女兒,一邊教育女兒要學習要自立,一邊卻又用親情牢牢地掌控著女兒的生活。即使相隔千裡,女兒還在觀察爸爸的情緒和反應。爸爸似乎是要女兒長大,自立成熟,其實仍然在不斷通過打壓、教育告訴女兒:其實你還沒有長大,仍然需要我的保護與管教。
阿好雖然已是個研究生,但從心理上來說還是一個小女孩。她也意識到應嘗試與家庭、尤其是要與爸爸慢慢地分離開來,可這種分離似乎不成功。在很多時候,阿好嘗試獨立自主,希望自己選擇,但是從小的順從使得阿好以為,獨立就是拒絕,就是不尊敬,以致使得阿好從不敢拒絕,既不敢拒絕爸爸的要求,也不敢拒絕周圍人的要求。順從與負罪感把她一次又一次地從「反叛」的道路上拉回來,仍然做了爸爸的乖女兒。隨著年齡與經歷的增長以及自我意識的逐漸成熟,阿好內心的衝突也越來越強烈,以致阿好經常緊張不安,甚至影響到睡眠。
我不由地感慨,親子關係竟是如此複雜。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可有時候也會帶來一些傷害。慶幸的是,父母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只是親情中一個小小的部分。親情還是能夠彌補它自身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我把這種感覺與阿好分享,我說:「爸爸雖然有時候會否定你、批評你,讓你覺得挫敗,但他這樣做的初衷其實是因為愛你。當然,這種方式已經不再適合長大的你。它實際上是一種打擊,使得你又不敢去嘗試,逐漸退回去,最後還是做爸爸的小女兒。」
阿好馬上說:「是的!我確實感覺自己總長不大,什麼事情都做不好,老沒有自己的主意。別人都說我外表成熟,其實很幼稚。那我應該怎麼辦呢?」
我笑了:「別著急。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你更多地實現自我成長,也需要爸爸的努力配合。一次諮詢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等你學會怎麼拒絕別人而不再內疚時,你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在接下來的幾次諮詢中,我與阿好討論她自己的需要和期待,以及阿好與爸爸的關係。漸漸地,阿好在諮詢室裡能夠區分自己的需要和別人的要求,能夠真實地面對自己,學會當爸爸對她的要求與自己的需要衝突時,怎樣調節情緒,解決問題。
諮詢持續到第8次時,阿好報告說睡眠情況已經好了許多。我問:「那你與爸爸現在關係如何?」阿好笑著說:「和以前差不多。我無法做到一下子就完全反抗,因為那畢竟是我爸爸,爸爸批評我是因為關心我愛護我。我知道這點,就不會認為他批評我是在否定我,是嫌棄我。我還需要一個過程,爸爸也是。」
諮詢師看著阿好嘴邊明朗的笑容,由衷地為阿好感到高興,因為她已經邁出了很大一步。也許剛開始時,阿好和爸爸都不太適應這種變化,但女兒終將要長大,脫離爸爸的懷抱,成為一個獨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