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先行的守變之道 在產業變局中構築「蘇州高地」

2020-12-19 新華網江蘇頻道

工作人員在蘇州富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作業(10月26日攝)。(韓瑜慶 攝)

  新華社南京11月9日電(記者劉亢、陳剛)寒山寺的鐘聲悠揚千年,鐘聲裡的蘇州青春依然。GDP從1978年全國第15位上升至2019年第6位,比肩「北上廣深渝」,領跑全國地級市,千年古城煥發生機有何奧秘?

  產業是城市之基。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外向型經濟蓬勃興起,創新型經濟風生水起……改革開放40多年來,蘇州穩居中國城市製造業三甲,成為擁有3家世界500強、16萬家工業企業、覆蓋35個工業大類的「世界工廠」。

  針對有些地方「一哄而上」演變成「千城一面」,再到「一地雞毛」的產業困局,蘇州識變求變、守中開新,在全球產業大變局中壘築「蘇州高地」。

  在堅守中精進:從「一滴油」到「一根絲」

  以一個主業為起點,以技術研發和資源整合為「利器」,沿著產業鏈不斷布局升級

  「鎮上居民稠廣,土俗淳樸,俱以蠶桑為業。男勤女謹,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明末馮夢龍《醒世恆言》中古鎮盛澤的繁榮延續至今。500年前,盛澤以「水鄉成一市,羅綺走中原」蜚聲於世;如今,這個地處江蘇省最南端的小鎮走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引人側目。

  1992年,27歲的蘇州吳江盛澤鎮青年繆漢根,接手不足百人的村辦砂洗廠,這便是今年新晉世界500強盛虹集團的前身。

  28年來,從印染起家的盛虹集團,一步一個腳印,不斷上拓下延,從進軍特殊纖維,再到更上遊的石化、煉化,直至構建出一條新型高端紡織的完整產業鏈,成長為一家以石化、紡織、能源為主業的創新型高科技產業集團。

  繆漢根並非盛澤鎮上的唯一傳奇。實現「一滴油」到「一根絲」全產業鏈運營,比繆漢根小几歲的陳建華和恆力集團還要早一些。創業20多年來,分別從印染廠和織造廠起步而「殊途同歸」的這兩位同鄉,更為一致的是對實體經濟的堅守和經久不息的精進。

  吳江化纖織造廠老廠前照壁上,「團結拼搏,艱苦奮鬥」8個大字至今激勵著恆力集團員工,這是陳建華1994年辦廠時就定下來的企業信條。

  近些年,為打破國外對PX和PTA兩種原料的壟斷,恆力集團響應國家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部署,在大連長興島建起全球產能最大的PTA生產基地和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完成了全產業鏈業務體系構築。2017年,恆力集團首入世界500強榜單時列268位,今年排名提升到107位。

  「一根絲」上的精進同樣令人驚嘆。走進盛虹集團超細纖維生產車間,技術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這樣一個細節:通過技術攻堅,盛虹集團將拉伸變形絲做到了國際公認極限細度的一半以下。細度突破背後,是企業對技術進步的孜孜以求。正是依靠過硬的技術能力和極致追求,盛虹集團開創了由民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先河。

  依水而生的城市,涵養了蘇州人「上善若水」的秉性。以一個主業為起點,以技術研發和資源整合為「利器」,沿著產業鏈不斷布局升級,展現了蘇州企業家紮根實業、精益求精的境界和追求。

  40多年前,鎮辦軋花廠鉗工沈文榮帶領23名青工,克服「一無設備,二無圖紙,三無人才」的窘境,辦起一家小到不能再小的軋鋼廠,日後名震全球鋼鐵界的沙鋼集團由此發端。

  塑料廠、五金廠、鋼鐵廠……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蘇南農村一批「泥腿子」的創業夢想如點點星火,漸成燎原之勢。

  1983年,費孝通先生首次提出「蘇南模式」,以此命名蘇南許多鄉鎮的工業化之路。

  20世紀80年代起,利用對外開放契機,蘇州鄉鎮企業以年均30%的產值增速,創造了佔工業產值三分之二的輝煌成績。1992年公布的全國工業產值超百億縣(市)中,江蘇共有9個,蘇州佔了6個。

  20世紀90年代初,蘇州掀起了以招商引資為主要手段的開放型經濟發展高潮,以不到全國0.1%的土地,實現了全國10%的進出口額和實際利用外資,出口額連續十年位居全國第三位。近年來,蘇州走上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從高速發展階段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時代在變,視野要變,但不變的是蘇州人骨子裡的那份堅守和精進。

  「未來沙鋼優特產品的比重將上升到60%-70%,還要做到勞動生產率最高,人均產鋼量要進入全國乃至世界第一方陣。」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定下了這樣的目標:做精做強,以產品結構優化更好服務中國市場、服務世界經濟。今年,沙鋼已連續12年躋身世界500強。

  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始終把製造業作為「強市之基」,大力推動「蘇州製造」走在國內前列,成為我國產業體系最為完備的城市之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三位。

  不僅總量規模大,蘇州也具備了中國製造業優勢的典型特徵。比如,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業等為主,冶金、紡織、化工等為補充的產業發展體系;形成了新型顯示、高端裝備、軟體和集成電路等10個千億級製造業集群;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慧四大先導產業。

  在傳承中開新:宋錦「復活」與光纖「出海」

  正是靠這種矢志爭第一、創唯一的實幹精神,蘇州實現「農轉公」「內轉外」「量轉質」三大跨越

  蘇州古城北隅,北塔報恩寺旁的蘇州絲綢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絲綢專題博物館。這裡記載著絲綢之府的輝煌歷史,也見證了蘇州的傳承和開新。

  博物館創始人是宋錦織造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錢小萍。起源於12世紀的蘇州宋錦,與南京雲錦、成都蜀錦合稱中國三大名錦。近代以來,受現代工業、多年戰亂等衝擊,傳統宋錦一度衰落,製作技藝幾乎失傳。錢小萍帶領科研小組嘔心瀝血數十年,終於成功複製出宋錦。

  2012年,鼎盛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華從報紙上看到錢小萍呼籲保護宋錦的文章,決心復甦宋錦工藝,冒著失敗風險改造數碼大提花劍杆機。幾個月後,宋錦第一次從轟鳴的織造機上獲得新生:過去靠手工每人每天只能織幾釐米,現在日均可織25米。

  「復活」的宋錦以全新姿態驚豔世界。2014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歡迎晚宴上,與會領導人及配偶所穿的「新中裝」,讓宋錦強勢回歸公眾視野。將千年工藝與現代需求結合,吳建華創立「上久楷」宋錦品牌,還推出箱包、家紡、圍巾等產品,讓宋錦從陽春白雪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傳承技藝,也傳承精神;創新技術,也開創新局。

  上世紀80年代初,從瀕臨倒閉的鄉鎮企業起步,崔根良帶領亨通集團轉戰電纜光纜行業,一路高歌猛進。到1995年,通信電纜產銷量躍居全國第一,光纜躋身國內前5名。2003年亨通光電上市,崔根良又提出自己生產光纖,而當時光纖的技術、市場與價格都控制在外國企業手中。

  細如髮絲的光纖,凝聚了諸多尖端技術,要想突破,難上加難。通過購買國外光纖拉絲設備,在消化吸收基礎上,技術團隊夜以繼日改造裝備、更換材料、調整參數,經過近兩年攻堅終達世界先進水平。

  此後,走上自主創新之路的亨通捷報頻傳:攻克國內空白的光纖預製棒技術,開發具有顛覆性技術的新一代綠色光棒,超高速、超大容量、超低損耗特種光纖入圍國家「工業強基工程」,成為大國重器……

  「看著世界地圖做企業,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2013年,亨通集團響亮提出口號,大踏步走向世界。目前,已創建10家海外產業基地,70%布局在「一帶一路」沿線,業務覆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亨通陸續承擔數十個全球海洋通信工程,目前正在投資建設全長超1.1萬公裡、跨亞非歐三大洲的海洋通信項目。

  光纖「出海」見證亨通固本開新的抱負。「必須以創新驅動發展,必須參與全球競爭,才能在未來走得更穩、走得更遠。」崔根良說。

  形勢在變,格局要變,但不變的是蘇州人傳承與開新的擔當使命。

  駐足金雞湖畔,蘇州新地標「東方之門」如同一扇時光之門。西邊是「人家盡枕河」的千年姑蘇城;東邊是高樓迭起的蘇州工業園區。

  金雞湖水面7.4平方公裡,26年前還在養殖魚蝦。中國和新加坡在周邊27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合作創辦的蘇州工業園區,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示範區,打造了國際合作的成功典範。

  20年多來,蘇州工業園區在產業、科技、金融、治理等領域大膽探索,創造了諸多全國「唯一」和全國「第一」,形成了「借鑑、創新、圓融、共贏」為基本內涵的園區經驗,近年包攬了商務部國家級經開區考核評價「四連冠」。

  與金雞湖連通的獨墅湖,在蘇州已成為科教新城的代名詞。湖畔的科教區,有中科院納米所、哈佛大學韋茨創新中心等眾多國內外科研機構和西交利物浦等院校聚集,一大批新興企業如雨後春筍。截至目前,蘇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7000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僅次於京滬,達到18家。

  蘇州的陽澄湖大閘蟹聞名遐邇,蘇州人敢闖敢幹、首吃「螃蟹」的精神一以貫之。

  改革開放以來,這裡先後創辦全國第一個自辦工業小區、第一個與國外合作開發的工業園區、第一個封關運作的出口加工區……在一系列「第一」的基礎上,又承擔了45項國家級改革試點的先行先試。

  「蘇州過後無艇搭。」正是靠這種矢志爭第一、創唯一的實幹精神,蘇州實現「農轉公」「內轉外」「量轉質」三大跨越,書寫經濟社會發展最濃墨重彩的華章。

  蘇州自然資源匱乏,如今以全國0.09%的土地,創造了全國2.1%的地區生產總值、2.4%的稅收和7.7%的進出口總額。

  擅謀劃有預見:兩個「萬億產業」備受矚目

  「就像種樹一樣,超前謀劃、梯度布局、注重培育,保持耐心、持續推進」

  在蘇州工業園區,行色匆匆的生物醫藥領域探索者,喜歡將他們辦公的地方稱為「B村」。這一稱呼,來自生物醫藥產業園的英文名BioBAY。

  2011年,47歲的海歸博士俞德超來到「B村」,開始他的第N次創業,信達生物由此誕生。此前,他和團隊成功研發出世界級治療鼻咽癌的新藥,這次他盯上了PD1。這是治療癌症的一類新靶向藥,通過激發人體免疫系統識別「查殺」腫瘤細胞。

  2019年,信達PD1新藥上市,並成為第一款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該類新藥,當年公司實現銷售額10億元。如今,信達生物已成為中國擁有單抗藥品上市數量最多的製藥企業,同時也是全球歷史上唯一創辦9年即有4個單抗產品上市的藥企。

  「與傳統生產型企業不同,研髮型生物醫藥企業主要依靠創新驅動,一旦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往往是爆發式增長。」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中心主任虞吉強說。

  百濟神州把國產抗癌新藥賣到美國市場,再鼎醫藥研發出本土首款卵巢癌創新藥,豪森藥業研發的新藥為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提供新選擇……由長期蟄伏到一朝蛻變,蘇州一批初創型生物醫藥企業正步入「收穫期」。

  觀察一個城市的經濟,繞不開其主導產業。在蘇州,有兩個「萬億產業」備受矚目。

  一個是電子信息產業。30年前,蘇州踏準了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把電子信息產業打造成第一支柱產業,2018年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0.9%。時至今日,電子信息產業仍在釋放深度發展的紅利。

  另一個便是瞄準萬億級培育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今年,蘇州把生物醫藥確定為「一號產業」,響亮提出傾力打造世界級產業地標,到2030年力爭集聚生物醫藥企業超萬家,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支撐蘇州未來10年、20年乃至更長時期的可持續發展。

  超前謀劃,源於深刻的憂患意識和素來秉承的超前布局。

  早在10多年前,蘇州就意識到,依託國際代工模式發展起來的工業儘管總量很大,但對本地經濟貢獻度和長期拉動有限。如某品牌滑鼠在國際上的售價約40美元/個,但作為最大生產製造基地的蘇州只能獲得3美元/個的利潤。在此背景下,需求剛性、利潤高、市場巨大且不受行業周期影響的生物醫藥,成為蘇州工業經濟結構優化的重點產業之一。

  「就像種樹一樣,超前謀劃、梯度布局、注重培育,保持耐心、持續推進。」蘇州大學教授方世南這樣評價蘇州的產業布局和轉型升級。

  超前謀劃,更基於對科技、產業發展規律的洞悉和良好的產業生態。14年前「B村」剛成立時,約100公裡外的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已發展十幾年,有大量國內外頂級藥企入駐。因此,蘇州從一開始就選擇了差異化路線,瞄準生物高科技初創公司或剛起步的公司,專注孵化創新創業企業。

  2008年,在美國求學工作了近20年的童友之回國創業,次年創立開拓藥業,在蘇州工業園區逐步發展壯大。

  談起當時的情景,童友之仍不勝感慨:「海歸創業者回國,最擔心的啟動資金、融資問題、住房問題蘇州都給解決,讓我們能靜下心來做科研。」

  今年5月,開拓藥業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如今,蘇州的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已覆蓋孵化、加速、成長等企業生命全周期。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從零起步14年的發展成效,反映了當地謀劃產業的預見能力。從開始布局到2019年底,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年增長超過20%。11月3日的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在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2020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中,蘇州工業園區蟬聯產業競爭力第一。

  有人這樣形容這裡的發展態勢:如一鍋正處於沸騰臨界點的水,鍋底開始冒出一個個小水泡,過一段時間便會咕嘟咕嘟地沸騰起來。

  生物醫藥產業鎖定萬億級目標外,人工智慧、納米、集成電路……蘇州正在精心培育這些新興產業,每一個都是關係未來的重量級選手。蘇州電子信息產業也在優化結構,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識變局求破局:「蘇州碼子」踏「雲」而上

  蘇州累計獲得國家級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8個,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

  姑蘇區的新「網紅打卡地」雙塔市集熱鬧異常,LOGO也很特別——包含了一種叫作「蘇州碼子」的符號。

  這一誕生於南宋時期的早期民間「商業數字」,脫胎於中國文化歷史上的算籌,曾被廣泛運用於老百姓的生活,是阿拉伯數字在我國廣泛使用前的一種簡便、快捷的記錄數碼,也是唯一還在被使用的算籌系統。

  「蘇州碼子」可以說是古代生產性服務業的一種雛形。這段生動的史實表明,生產性服務業誕生於製造業、服務於製造業,離生產最近的地方往往最能催生發達的生產性服務業。蘇州擁有17萬家工業企業、覆蓋35個工業大類、涉及489個小類,正是這樣的地方。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孕育興起,全球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進一步加速了產業分工的重構和產業形態的迭代,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競爭更是空前激烈。

  1989年,柯達公司把IT部門賣給了IBM,開創了巨型公司IT部門外包的先河。後來,IBM的外包業務從0增長至現在的200億美元規模,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包公司,體現出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外包化,已成為重要趨勢。美、德等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發展戰略均把生產性服務業作為製造業發展的支撐力量。

  賦能製造業突破「天花板」,蘇州今年提出打造「生產性服務業標杆城市」,高規格系統布局生產性服務業,發布系列政策舉措,重點扶持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等九大生產性服務業企業。

  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一部分,工業網際網路讓人類組織物質資料生產的方式發生顛覆性轉變,蘇州鮮明喊出「工業網際網路看蘇州」,並致力爭創國家級「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先導區。

  這是蘇州的第一個踏「雲」而上。目前,蘇州累計獲得國家級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8個,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蘇州承建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創新體驗中心為7家國家級中心之一。

  第二個踏「雲」而上是產業鏈全球合作雲對接。產業鏈安全穩定是提升經濟抗風險能力的關鍵。5月,蘇州在全國率先開展產業鏈雲對接,圍繞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5條千億級產業鏈,發布「產業鏈全球合作對接圖」,催生近4000億元投資項目和合作訂單。

  「這是以產業鏈協同合作對衝全球產業變局的新舉措。」蘇州市工信局局長蔡劍峰表示,蘇州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招引關鍵企業,重點支持龍頭企業橫向聯合、縱向整合上下遊,目標是讓產業鏈一通到底、強而有力。

  築鏈延鏈,更需創新破局、開放賦能。在蘇州工業園區,規劃總投資200億元的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於年中掛牌,力求突破一批前沿戰略技術,向「卡脖子」說不。當地還持續吸引海外研發機構、跨國公司等設立全球或區域性研發中心,並推出三年滾動支持千家創新型企業等政策。

  開放,成就了今天的蘇州,決定著蘇州的未來。面對全球產業鏈重構大變局,今年一開年,擁有1.7萬家外資企業的蘇州提出「開放再出發」,陸續發布多張「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產業鏈全球合作對接圖」正是其延續。

  通過「蘇州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世界500強日本三菱重工集團了解到「中日協同創新之路投資考察線路」,最終將三菱重工中日能源科技創新中心落戶蘇州相城區。

  據蘇州商務局統計,今年1至8月,蘇州實際利用外資增幅達127.3%,創改革開放以來新高。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表示,蘇州要始終保持「自強不息」的勁頭,始終扛起「探路先行」的責任,在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等方面探索更多經驗。

  站「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踏「雲」而上的蘇州,正在更高「坐標系」中謀劃未來,以「等不起」的使命感、「坐不住」的危機感、「慢不得」的緊迫感,在世界產業變局中構築「蘇州高地」。  

相關焦點

  • 探路先行的守變之道——在產業變局中構築「蘇州高地」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記者劉亢、陳剛)11月9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探路先行的守變之道——在產業變局中構築「蘇州高地」》的報導。寒山寺的鐘聲悠揚千年,鐘聲裡的蘇州青春依然。GDP從1978年全國第15位上升至2019年第6位,比肩「北上廣深渝」,領跑全國地級市,千年古城煥發生機有何奧秘?
  • 問道蘇州|探路先行的守變之道
    針對有些地方「一哄而上」演變成「千城一面」,再到「一地雞毛」的產業困局,蘇州識變求變、守中開新,在全球產業大變局中壘築「蘇州高地」。▲工作人員在蘇州富強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作業(10月26日攝)。形勢在變,格局要變,但不變的是蘇州人傳承與開新的擔當使命。駐足金雞湖畔,蘇州新地標「東方之門」如同一扇時光之門。西邊是「人家盡枕河」的千年姑蘇城;東邊是高樓迭起的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水面7.4平方公裡,26年前還在養殖魚蝦。
  • 對話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馮博:蘇州「十四五」:於變局中開新局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蘇州大學教授馮博應邀出席活動,站在「十四五「這一大變局背景下,馮博從七個方面為蘇州嵌合到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中建言獻策。觀點:蘇州「十四五」:於變局中開新局馮博一、過去十年的五個顛覆1.技術更迭顛覆大量傳統產業。
  • 滬紫竹科學園區構築和諧高科技產業高地
    滬紫竹科學園區構築和諧高科技產業高地         華聲報訊:據上海市政府網站報導,作為政府、民營企業和高校共建發展的新型高科技園區,上海紫竹科學園區憑藉在科研、人才、資本和產業協同互動中具有的核心優勢
  • 蘇州高新區打造長三角產業資本集聚高地
    新華網南京7月18日電(記者劉巍巍)獲4家銀行新增授信近800億元、發起總規模100億元的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專項母基金、金融科技項目紛至沓來……蘇州高新區18日召開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範區發展大會,加速構建科技金融生態體系,打造長三角地區產業資本集聚發展高地。
  • 2021國考申論範文:構築詩意棲居 完成生態詩篇
    然而生活並不是都可以如我們所願:生活在城市飽受大都市的城市病之苦,面臨環境、交通讓我們的苦不堪言;在另一端的鄉村也是如此,產業凋敝,生態惡化、鄉風惡化早已成為了常態。故此,要再次吟詠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就要在構築詩意棲居上苦下功夫。構築詩意棲居,耐下性子,細細打磨,為生態詩篇積底氣。
  • 在變局中破局,解析汽車之家AR車展的真正用意
    歷來每年的福布斯全球500強榜單、富豪榜都引人關注,但從去年開始,福布斯推出了「全球變局者」榜單,馬雲、貝索斯都曾入選。《福布斯》在推出這份榜單時稱,希望通過這份榜單,發掘那些真正的「變局者」,這些人不僅為股東和員工創造了價值,還影響了更多人的未來。求變才能發展,但在今天的高科技時代,變局者的角色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因為變局者有可能影響的是一個產業的走向。
  • 蘇州相城以會為媒打造影視產業發展集聚高地
    新民晚報訊(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黃梅)為有效整合長三角影視產業優質資源,拓展中日影視產業交流渠道,助力相城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影視產業發展集聚高地。今天下午,「水墨江南的光影歷程」——2020長三角影視產業峰會在滬舉行。
  • 變局中開新局
    變局中開新局 2020-12-07 1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州高新區:「日資高地」新樣本
    蘇州高新區是長三角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日資高地」591家日資企業落戶該區蘇州高新區:「日資高地」新樣本文/周建琳 張彪《中國新聞周刊》近日走進長三角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日資高地」——蘇州高新區調研。採訪中發現,區內591家日資企業,復工率達100%。今年1-6月日資企業實際到帳外資同比增長390%。
  • 4所985高校落戶蘇州,七大名校成型,最強地級市構築教育高地
    9月8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舉辦開工儀式,這是又一所985高校正式落戶蘇州,加上此前的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建設中的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還有籌劃中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國際校區,蘇州985高校將達到4所,不僅僅超越省會南京,數量上已達到上海規模。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面對大變局高等教育要超前識變、積極...
    大賽「1+6」系列活動中的重頭戲之一,「智繪未來」世界灣區高等教育論壇率先舉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論壇上說,全球四大灣區的共同特點是「灣區之大」與「大學之大」緊密互動。要把握世界未來高等教育發展大局,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等教育要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深刻把握多樣化、學習化、個性化、現代化等發展趨勢。
  • 產業互聯 價值共生 -- 科銳國際在蘇州發起生物醫藥產業人才發展聯盟
    12月3日,由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委員會、蘇州工業園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主辦,科銳國際、醫脈同道聯合承辦,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支持的「蘇州生物醫藥產業人力資本研討會」在蘇州工業園舉辦。
  • 以不變的初心在變局中開新局
    正如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推薦給政協委員必讀的《百年大變局:世界與中國》歸納總結的,從範疇方面來識變,有全球之變與中國之變;從內涵方面來看變,有權勢之變與秩序之變;從領域方面來談變,有政治、經濟與社會之變。通過學習本書,能夠準確理解和認識「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好地應對風險挑戰,抓住歷史發展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大變局中開創新局。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 讀懂中國|時代大變局中的廣東抉擇
    當此之時,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冠肺炎疫情如幽靈般在全球徘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歧路多多,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呼聲漸高,貿易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向世界介紹中國,讓世界讀懂中國。
  • 全力構築特色區域文化高地 ——靖州探索發展飛山文化紀實
    近年來,靖州縣委、縣政府積極貫徹市委市政府「文化強市」、「旅遊強市」戰略目標,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充分依託飛山文化資源,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構築特色區域文化高地。飛山文化通過發掘、保護、弘揚,取得重要進展,內涵得到豐富,價值得以提升。追本溯源 飛山文化大旗獵獵有聲飛山, 雄踞于靖州城西, 海拔746 米。
  • 蘇州工業園區啟動「金雞湖合伙人計劃」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7月11日上午,2020年(第十二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蘇州工業園區分會場開幕,蘇州工業園區發布一攬子人才政策和服務「禮包」,向全球高層次人才發出誠摯邀請。為進一步擦亮蘇州工業園區人才服務的「金字招牌」,開幕式現場發布了三項人才服務機制。
  • 構築人才高地!南昌高新區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注入新活力
    構築人才高地! 江西省高層次人才產業園由省、市、區三級共建,按照「產城深度融合、低碳綠色生態、宜創宜業宜居」的理念,形成「1+5+N」的空間形態,產業園將著力把電子信息、航空製造、醫藥健康、新材料、國家大學科技城等5個產業基地打造成項目產業化載體,並向省內其他產業基地進行成果轉化輻射。
  • 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具體地講,國際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主要表現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國內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主要表現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 蘇州高新區發力鍛造長三角重要產業資本中心
    蘇州高新區發力鍛造長三角重要產業資本中心精準滴灌,高新產業迎金融活水中國江蘇網訊 7月18日,蘇州高新區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範區發展大會上,蘇州高新區與國開行、農發行等4家銀行戰略合作,總計新增授信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