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企「東南飛」?韓企說中國吸引力大且無可取代

2020-12-15 網易財經

(原標題:韓企「東南飛」?不要誤讀,韓企說中國吸引力大且無可取代)

曾在中國居住十餘年,並長期從事汽車行業配件生產的江蘇鹽城韓國商會會長金福守(音譯),用「日久見真情」五個字來表示在華發展的感受;而他所在的鹽城市,則擁有在中國首批成立的中韓產業合作園。

採訪中,金福守打開鹽城地圖,向第一財經記者比劃了一塊地。在該地塊上,韓國第五大綜合集團SK旗下SKInnovation正在興建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工廠,預計投資額是該公司全球所有工廠中最大的一個。

在許多韓國企業及專家看來,中國市場對於具有實力的韓資企業仍有較大吸引力。

7月16日,工人在唐山港京唐港區貨櫃貨場操作機械設備調運貨櫃。新華社

近日,一則由韓國方面發布的「建議將海外工廠遷至東協國家」的報告引發各界關注,這份由韓國貿易協會(KITA)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下稱「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所發布的報告認為,受中國工資上漲、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建議韓企考慮將海外生產基地從中國轉向東協國家,在後新冠時代穩定全球供應鏈。

近年來,中韓兩國間投資額與貿易額出現一定下降的趨勢,也使許多業內人士開始猜測,中國對於一些韓資企業的魅力不再?

韓國企業界、經濟界的多位人士認為,對該報告的內容「無法完全認同」,可能僅適用於部分低端產業。而撰寫該報告的專家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獨家專訪時表示,部分人士對於這份報告有過分解讀,甚至有所誤讀。他表示,中國市場仍是對韓企魅力最大的市場,這一點「無法否認」。多方認為,中國經濟復甦與中韓經貿合作將成為韓國經濟下半年發展的積極因素。

「誤讀了報告」

第一財經記者翻閱上述報告,發現報告共計38頁,主要以投資環境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方面等三個維度,將中國與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等東協五國進行了對比。

該報告得出結論為,追求低工資型的海外設廠企業有必要擺脫以中國為主的一邊倒式投資,可考慮採取在其他國家投資等戰略,並有必要進一步提升生產自動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是作為韓國政府推進在東南亞地區擴大合作的「新南方政策」的一環來進行的。2017年12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訪華期間,曾表示「希望將韓國正在推進的『新北方政策』、『新南方政策』等多邊外交政策,能夠儘快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接軌,加速拓展韓國的經濟應用領域」。

5月6日,一對男女在韓國首爾汝矣島漢江公園自拍。韓國疫情控制較好,總體形勢穩定。新華社

第一財經記者聯繫到撰寫該報告的國際貿易通商研究院,該院首席研究員張成吉(音譯)是這份報告的主持者之一。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份報告主要針對一些「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提出部分建議,而在中高端製造業以及市場容量等方面,中國完全不可替代。

張成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份報告出爐以後,受到韓國社會的廣泛關注,部分人士對於這份報告有過分解讀,甚至有所誤讀。「其實,我並不主張具有技術優勢的中高端製造業撤出中國,而是提出韓國企業(如)進入中國市場,需要具備更大的競爭優勢。」

同時,他還認為,隨著中國勞動保障制度的健全,以及中國國內市場的形成,中國國內勞動力密集型工廠的人力成本確實出現了不可避免的增長,這也是所有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均需要面對的一點。

「不過,中國市場的消費力增長與消費升級,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趨勢。許多中高端製造業更需要與客戶企業、消費者有密切的聯繫與溝通,而且同時具備政策穩定、市場巨大且開放的國家,只有中國;這一點來看,在中國市場增加投資的必要仍然存在。」張成吉表示,尤其是隨著中國消費升級步伐加快,韓國企業應當以中韓兩國率先消除疫情風險為契機,加快對接速度,以搶佔市場先機。

韓國貿易協會駐上海首席代表沈準碩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尤其是通過這次疫情防控,中國快速走出經濟停滯並率先復工,這一點已經足以體現中國在制度保障方面存在的優勢。而韓國是一個高度依賴外貿經濟的國家,因此韓國與中國更應該相互合作、增進溝通,共同面對並克服來自貿易保護主義的挑戰,推進區域乃至全球的開放。

多方人士認為,中韓作為疫情防控措施較為有力的兩個國家,雙方的經貿合作及中國經濟的快速復甦對韓國今後一段時期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成允模上月表示,中國經濟正以超出預期的速度復甦,韓國對華出口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6月,韓國對華出口同比增長9.5%,而同期對美國、日本和歐洲出口均仍處於萎縮狀態。

大韓商工會議所會長樸容晚等眾多韓國企業界人士表示,他們看好中國發展前景,願同中方持續深化互利合作。

深度融入中國市場

相比於專家觀點,作為見證中國改革開放、市場開放及制度開放的韓國企業家們,對於中國市場的理解更加深刻。

金福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比於十年前我剛到中國的時候,目前中國的商業環境進步非常明顯,地方政府無論是在制度保障的健全程度還是生活保障方面的管理水平,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尤其是中國致力於為本國企業與外國企業提供同等待遇,也使許多在海外長期從事業務的韓國投資者,最後還是選擇回到中國投資。」

上半年中國國民經濟穩步復甦。(來源:國家統計局)

他表示,長期以來,韓系汽車企業曾採取閉環式的供應鏈,韓系零配件企業跟隨韓系車企進入中國市場。不過,隨著韓系主車廠自身的銷售出現困境,一些配件企業開始把握中國汽車電動化的趨勢,向中國本土造車新勢力等企業供貨,「目前,在鹽城中韓合作產業園內,有大概100家韓系汽車配件企業,其中有將近60%的企業,已經或正在尋求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這也會成為中韓經貿合作接下來的『新常態』」。

作為韓國十大企業之一,CJ集團長期主攻食品、文化產業等消費領域,該公司與上影集團合作成立的上影CGV影院,目前已經成為上海十大院線之一。

該公司中國食品事業部總經理高漢元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該公司針對中國疫情下的「宅經濟」,推出了三杯雞、紅燒肉等多款適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方便食品。這類產品目前的銷量已經超越了韓國風味的產品,甚至使總部對這一成績大為驚訝。

即便是在晶片、顯示器等高尖端製造領域,中韓產業合作仍成為韓國業界最關注的話題。

近日,韓國顯示器產業協會與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等行業協會建立合作對話渠道,並在該協會旗下設立中韓產業合作委員會。

該協會常務副會長、合作委員會委員長金成珍在與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舉行懇談會時表示,韓中兩國成功克服疫情衝擊,中國方面通過「快捷通道」為韓企人員往來提供便利。目前,韓國LG顯示、三星SDI等大型企業在中國市場仍在加碼投資。

韓國政經分析家樸尚熙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於許多具有核心優勢及技術或是與中國消費升級密切關聯的企業來講,中國市場重要且不可分割,這也成為諸多韓系企業間的共識。

打下「市場」仍需自身硬

樸尚熙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期以來,確實有個別韓資企業逐步退出中國市場,少數人士因此得出中國市場不適合市場經營的結論,但這種結論非常片面,且沒有說服力。

根據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的一項調查數據,韓國國內近六成的消費品企業,以及近七成的中高端製造企業回復稱,中國市場仍然是其最重要且仍需要努力攻克的市場部門。

居住在北京的韓籍僑民金哲洙(化名),曾長期在樂天集團旗下的流通企業負責涉華業務,他所在的企業於2017年以來逐步撤出中國。

金哲洙認為,相比於外部或市場的原因,包括樂天在內的部分企業在華遭到「水土不服」,深究下來,自身的原因佔了近九成。「我剛進樂天集團的時候,公司內部曾信誓旦旦地提『開店5000家』的目標,但負責中國項目組的高管中,竟然沒有一人去過中國、沒有一人會說中文,更不要談了解中國市場了。」

這種惡果很快影響了樂天集團自身。此後該公司雖然在中國的百貨、倉儲超市及餐飲等產業進行投資,高峰時期店鋪數量接近1000家,但十餘年間,在中國市場的累計虧損額達到了近1萬億韓元(約合58億元人民幣)。

上海淮海路一家商場的「五五購物節」標識。新華社

高漢元也表示,中國市場,尤其是華東地區的消費者是中國平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接受新事物最快的一批消費者,如果無法徵服華東消費者的「味蕾」,那就無法把握中國消費者的未來消費趨勢。所以企業在適應中國消費者消費升級的同時,也應當對於中國消費者的習慣進行大數據梳理和多方面了解。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0月,三星電子曾宣布將正式關閉位於廣東惠州的工廠,也標誌著三星在中國的手機生產線的完全撤出。而在撤出期間,三星將競爭企業的人事部門負責人邀請到廠,全面協助所有生產線工人進行「再就業」,並向長期工作的員工提供限量版手機作為贈品。

曾擔任三星電子駐華高管、目前在該司戰略部門工作的樸承煥(音譯)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總體上三星在中國市場的大方向是,撤出低附加價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進而在高附加價值產業保持甚至是加碼投資。而在每一次產業更新迭代的過程中,對於因此受到影響的員工進行補助補償,維護企業形象及社會責任,這也是希望在中國長期發展的企業應當考慮的要素。

韓國經營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名譽客座教授李鬥熙向第一財經記者明確提到,中國市場規模之大,並不代表中國市場「滿地都是黃金」。消費升級確實是一大機遇,但中國市場也出現了許多具有競爭力的本土產品及海外產品。

「正所謂中國俗話說的『打鐵仍需自身硬』,只有不斷了解中國市場,才能夠在市場變革升級的過程中獲得更加豐厚的利潤,這正在成為更多頭部韓企的共識;而這樣的市場,第三國是無法提供給韓企的。」李鬥熙說。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郭晨琦_NBJ9931

相關焦點

  • 韓企盲選招聘看顏值國內的韓企待遇怎麼樣?
    最近,韓國企業招聘季來臨,原本以為就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招聘,沒想到韓企盲選招聘看顏值,開啟了不一樣的招聘方式。只要你長得好看,進入大公司的機率就十分高了,畢業生都在外貌上下功夫。韓企招聘看顏值引熱議很多認為外貌不出眾會不利於就業的學生們,甚至不惜花高價做整形手術。
  • 韓語:不是進韓企的門檻?
    再一問,這些韓語說得流利的求職者中,除了一些韓語專業的學生之外,不少是在上海學習漢語的韓國留學生。一位剛和企業聊過的韓國留學生表示:「在中國留學,想進在華的韓資企業工作是個人的興趣,文化上容易溝通。」  這種氣氛給一些不懂韓語的求職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不少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會韓語在招聘過程中肯定要吃虧。
  • 韓國宣布:中國為疫情低風險國家,自華入境韓企人士「免隔離」
    據韓聯社7月29日報導,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以下簡稱「對策本部」)當天將中國、越南、柬埔寨指定為疫情低風險國家,並從當天起對14天內前往上述國家出差的韓企人士撤銷入境隔離措施。原則上,入境韓國的所有人員都應接受14天隔離,且入境後3天內要接受核酸檢測。此前,政府只對持外交、公務和互免持外交、公務護照人員籤證的協定護照,入境前在駐外使領館獲得投資等經商目的證明,以及國際大會參賽者、出於公益和人道主義目的訪韓的人員給予隔離豁免。
  • FTA起航前加緊布局中國 韓企對華投資攀8年來高點
    原標題:FTA起航前加緊布局中國 韓企對華投資攀8年來高點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6日訊(王蘇)韓國國際貿易協會(KITA)北京辦事處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隨著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韓國企業紛紛提前加緊布局中國這一龐大的市場,都希望抓住未來自貿區起航帶來的發展新契機。這一高漲的投資熱情將韓企對華投資推至8年來高點。
  • 朝鮮官方譴責日企對韓實施進口限令!
    針對日本對韓採取經濟報復措施,限制向韓國出口半導體材料,朝鮮媒體《勞動新聞》對日本進行了高強度的譴責。韓國廣播電臺(KBS)7月10日報導,朝鮮《勞動新聞》當日在社論中譴責日本限制對韓出口稱,日本對過去的罪惡沒有絲毫的反省,卻越來越囂張和猖狂。
  • 大韓航空擬巨資併購韓亞航空
    據悉,韓亞航空主打短途航線,且服務水平及機隊標準都相對較高,定位高端,旗下擁有釜山航空、首爾航空等廉航品牌,算得上航空領域的「5星級」航企。可令人唏噓的是,自從背後財團出現財務危機後,韓亞集團的資金情況也亮起了「紅燈」。2019年二季度,韓亞航空負債達9.6萬億韓元,並開始搜尋下一任「東家」,HDC現代產業開發聯合體成為優先協商對象。
  • 與中國「戰」在一起!這些韓企向中國捐贈8926萬抗擊疫情
    中國社科院鍾宏武、張蒽,責任雲研究院任姣姣統計發現,截至2月1日,中國三星、現代汽車、SK中國、韓美藥品、LG集團、浦項、愛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新韓銀行、鬥山集團、萬都中國、艾多美、SPC中國、好麗友食品、韓亞航空15家韓企捐款捐物總額達8926萬元,其中現金6350萬元、物資折價2576萬元。
  • 鹽城供電:心系韓企「新市民」 服務復工送紅利
    中國江蘇網訊 「真的太感謝國網公司了,在疫情期間為我們公司送來了真金白銀,讓我們在復工復產中感受到了供電的溫暖!」江蘇瑞延理化汽車飾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起收(KIM KI SOO)感激的說道。在供電公司疫情政策的紅利下,預計可享受減免30萬元電費。鹽城與韓國一衣帶水、人緣相親,經貿往來頻繁、合作交流廣泛,是江蘇較早開展對韓經濟合作的城市之一。特別是中韓(鹽城)產業園正式上升為中韓兩國合作共建園區,鹽城與韓國之間交往更加密切,目前鹽城共有近300家韓資企業。鹽城市委市政府更是親切稱呼在鹽生活工作的韓國人為「新市民」。
  • 多家日企在韓業務陷困境 或瞄準中國市場
    相關統計顯示,2019年7月至9月間,在韓國銷售額比重較高的日企淨利潤同比減少3成以上,降幅明顯大於其他國家企業。日媒指出,由於日本政府加強半導體材料的對韓出口管制等措施,令兩國關係不斷惡化,日企的韓國業務也隨之陷入了苦戰。為了扭轉頹勢,一些日企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國市場。
  • 西安翻譯學院參加在陝韓企投資發展社會責任CRS研討會
    由陝西省商務廳、大韓民國駐西安總領事館主辦,三星公司、住化電子、韓華、韓亞航空、首爾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韓資企業、高校、社會團體共同參加的「韓資企業投資發展對話暨韓資企業社會責任(CSR)研討會」 8月21日下午西安香格裡拉大酒店舉行,西安翻譯學院中韓語言培訓中心王琦、韓國外籍教師柳成姬教授代表西譯應邀參加了本次會議 。
  • 韓版大眾點評徐宏飛:韓企的中國規則制定者
    韓國同事總忘了徐宏飛的中國人的身份,因為他的韓語說得太地道,也因為他與其他在韓國工作的中國人不同:他不僅融入了韓國人的圈子,也引導了部分規則。10年內5次跳槽,兩次總經理的資歷,讓這個東北小夥成為韓國華人圈「傳奇」,但最令他驕傲的,是在而立之年,成立自己的網際網路創業項目,打破等級森嚴的韓企文化,將自由、平等的網際網路精神帶入這個保守的國家。
  • 青島濱海學院主辦首屆韓企高校交流會 校企合作搭建韓語人才培養新...
    12月8日,2020西海岸新區韓企與高校校企合作交流會在青島濱海學院世宗學堂舉行,這也是首屆新區韓企與高校合作交流會。青島濱海學院副校長韓曉萌出席會議。擁有韓語專業的駐青島西海岸高校及10家韓資企業受邀參會。
  • 日本外相召見韓大使「大發雷霆」 韓官員:日方態度不當且無禮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左)召見韓駐日大使南官杓 圖源:韓聯社【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任潔】韓國與日本的矛盾正因貿易爭端不斷升級,就在兩國外交和商貿團隊相互角力之際,一名78歲的韓國男子於19日凌晨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燒車自焚,引發輿論關注。
  • 韓國援助中國500萬美元防疫物資 15家韓企捐贈總額達8926萬元
    考慮疫情嚴重的武漢急需醫療用品,韓國政府將運送200萬隻口罩、100萬隻醫用口罩、10萬件防護服和10萬副護目鏡,其中一部分物資於30日晚通過韓國飛武漢的包機運至當地。此外,韓國政府還計劃向臨近武漢的重慶等地提供價值達30萬美元的物資。韓國企業也紛紛發力,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 韓企死磕中國雙11滿39就返券 樂天稱對此次銷售樂觀
    現代百貨集團旗下海淘網站「國際H mall」日前入駐G-Market國際館,服裝、運動用品、化妝品、食品等60萬件產品在國際館上架,中國消費者可以直接下單,網站通過快遞發貨,最快3天便可送到。  11月3-12日,樂天百貨店對購物金額滿60萬韓元的中國遊客贈送代金券,受中國遊客喜愛的品牌將以超低折扣進行銷售,並隨機贈送紅包。
  • 韓系車深藏「功與名」,在偏見中遍地開花,本田都得叫大哥!
    一個一個夢飛出了天窗,一個又一個小目標打出了國際,吉利汽車成為世界百強企業,而且全年賣出了136萬輛,今年也有更高的目標追求,所以說通過數據也能夠從側面反映一定的真理,現代汽車在國內的銷量,確實是已經到了痛打落水狗的地步。
  • 「2019百家韓企煙臺行」活動將於5月30日至31日在煙臺舉行
    大小新聞·水母網5月24日訊(記者 張蘋)「2019百家韓企煙臺行」活動將於5月30日至31日在煙臺舉行。煙臺,作為距離韓國最近的中國城市之一,長期以來,一直將韓國作為擴大開放的重點區域和優先方向。
  • 中企展開對韓「挖人作戰」,開出3倍年薪,讓日韓人員主導研究
    各大車企及相關電池廠商,都在爭分奪秒地研發動力電池。12月24日,據科技媒體《電子時報》報導,有韓國調研機構警告,中國挖角人才的動作頻繁,韓國應該引起警惕,以防高端人才流失。 以剛剛殺入電動車市場的恆大舉例,恆大全球電池研究院院長是李浚秀,此前為韓國 SK集團電池研究院院長,是國際著名電池科學家。
  • 韓企煙臺行活動現場籤約 中韓多個跨國合作拉開序幕
    水母網5月31日訊(煙臺晚報記者 唐壽銳 鄒春霞 紀殿國 攝影報導)備受關注的「2019百家韓企煙臺行」活動昨天在我市召開。    煙臺金天國際總經理田蜜湘穿著象徵吉祥的大紅色襯衣:「我們企業今年將在福山區的永達街建設總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金天毓園骨科醫院,這是一個面向高端的醫養結合醫院,預計兩年後建成。我們想通過這次活動,看一下與韓國醫養健康方面有沒有結合點。」
  • 韓企已使用我國氟化氫 氟化氫概念股有望爆發
    據最新消息顯示,在日本政府限制向韓國出口氟化氫、光刻膠等材料後,韓企已使用我國氟化氫。有分析表示,氟化氫概念股將會迎來發展的機遇。那麼,氟化氫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些氟化氫概念股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