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2021-03-02 眾力加速度


作者:Lachel

來源:L先生說(ID:lxianshengmiao)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能夠控制好自己的生活節奏,並且能夠在這種節奏中,不斷戰勝困難和挫折,讓自己產生最大的價值。

我們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壓力是一個不好的東西嗎?很多人也許會說:當然,壓力會令我們非常難受,最好的情況,是只有動力、沒有壓力。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我們可以把壓力分為兩種:慢性壓力和急性壓力。一般情況下,當我們說「有害的壓力」時,一般指的是慢性壓力。而急性壓力不但無害,反而對我們是有益的。為什麼呢?因為急性壓力的本質,就是對大腦的一種鍛鍊。它會給我們的機體發送信號:「注意,我們正面臨威脅,需要迅速進入應敵狀態」,從而,促使機體從日常狀態中「喚醒」過來,調整自己,以更好地應對外界威脅。適度的急性壓力,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狀態和「應敵狀態」之間來回切換,從而提高大腦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避免我們的大腦「生鏽」,怠於現狀。但一旦這種急性壓力超過限度,它就可能轉化為慢性壓力。這時,機體這種來回切換的能力就會失控,陷入長期的「應敵狀態」,無法抽離出來。心理學家 McEwen 的研究發現:當人長期暴露在「並不緊急,但是持久」的壓力下時,大腦的 HPA 軸(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就會失衡,從而,無法抑制激素的釋放,使得我們長期處於「高喚醒、高警覺」的「應敵狀態」。這就像一臺機器,長期以120%的速度全力運轉,那當然會造成損耗。那麼,為什麼急性壓力會轉變成慢性壓力呢?這兩者之間的區隔,到底在哪裡呢?這裡面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當你接收到外界威脅的警告時,你能否讓自己相信:這個威脅並不可怕,我可以掌控它,我可以應對它。如果能,那麼壓力就會消失,你的大腦相當於做了一個「健身」,使你進入到一個充分熱身、充分準備的狀態裡,更好地應對外界威脅。反過來,如果你感到「我很害怕出現壞的結果」「我沒有辦法應對它」「我不知道它會如何對待我」,那麼,這種壓力就會延續,由急性轉為慢性,使你時時刻刻承擔著巨大的心理負荷,破壞你的精力和思考能力。事實上,很多人會有一個誤解:因為我有能力應對它,所以我才相信我能應對它。所以,我無法應對壓力,是因為我缺乏能力。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我相信自己能應對它,所以我才有能力應對它。為什麼?原因很簡單:使得我們感受到威脅和壓力的,很多時候不是對象本身,而是它所固有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會令我們不斷地把它極端化、災難化,故而,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總是會高估外在的威脅。你每邁出一步,不確定性就會被削減,從而對你的威脅和壓力也會減輕。你會很容易地發現:原來它也不過如此嘛。第1種情況:你感到壓力,不敢前進,於是這種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強,產生慢性壓力,於是你更加感到恐懼,更加不敢前進……第2種情況:你邁出一步,減輕了不確定性,於是你發現也不過如此,從而獲得反饋和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支撐你繼續邁出下一步,繼續削減不確定性。於是,最終把問題解決,抵達新的終點。這兩者最核心的差距在哪一步呢?其實就是:我是否相信,我能夠應對這個威脅。正是這一步,決定了壓力的轉化,也決定了後續的發展。本質上,它指的就是:在自我的力量和外界的刺激中,能否保持一個適度的平衡,始終掌握著生活的自主權。你會發現,不僅壓力,其實生活中很多問題,其本質和根源都是類似的。我在以前的文章裡講過:情緒是什麼呢?本質上,是大腦對你的一種提醒。當你產生某種情緒時,就意味著大腦在告訴你:你存在某種弱點和缺陷,而現在發生的事情,正好命中了你的弱點,你需要去正視它。所以,情緒是一個不好的東西嗎?不是的,情緒就像一個警報器,它非常有用。我們唯一要注意的是:是我們要主動地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更好的方式,是像我之前講過的:把情緒當做一個大腦的顧問。它可以提建議,但決策要你自己來做。也就是:當接收到情緒的建議時,理解它,聽取它,然後告訴它:我知道了,你退下吧,我來處理。所以,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很多時候體現在哪裡呢?不是說他可以沒有情緒,可以沒有壓力,沒有恐懼……而是說:當這些信息出現的時候,他可以接受它們,理解它們,但不讓它們來幹預自己的決策和行為,而是自己決定自己的行動。現實生活中,整個社會是什麼呢?很大程度上,就是一臺對你灌輸各種信息和規訓的機器。它們不斷地通過種種方式告訴你:你應該怎麼樣,做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扮演什麼樣的社會角色,符合什麼樣的社會規範。整個社會需要的是安穩,而不是異類。所以它會想辦法把你安排在某一個固定的位置上,告訴你:你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就應該去做對應的事情。掙錢,成家,買房,生子,培養下一代……它會給你樹立一個個小目標,讓你盯著它們,去衝刺、攻克,然後奔向下一個小目標。直到你跑到終點,你的人生也到了終點。而如何實現這些小目標呢?這就需要你努力工作,努力拼搏,努力奮鬥,吃苦耐勞,不怕加班。於是,誕生了 996,9116,007……為了讓你在這個過程中更無需費腦一些,又誕生了信息激勵、娛樂激勵和圈層激勵。信息激勵為你提供動力,讓你始終奔走在「不努力,就被人拋下」的焦慮中;娛樂激勵為你提供休憩,讓你沉浸在「有人在為我服務」的快感中,沉浸在舉手之勞的「反饋罐頭」裡;圈層激勵為你提供方向,告訴你:你想成為「哪種類型」的人,就必須打上什麼樣的標籤,消費什麼樣的產品,過上什麼樣的生活,做什麼樣的事情……這些東西對嗎?好嗎?合適嗎?答案也許是肯定的,也許是否定的。我希望,你不要把外界對你的這些灌輸和規訓,錯誤地當成自己內心的方向。你要做什麼,你想要什麼,應該是由你自己來定義的。不妨把它們當作一種建議,一種選擇,一種可能性。是否採納,是否按照外界的指引去走,是由你自己決定的。想像一下:你手中握著一顆按鈕,它可以決定你的生活方式。整個外部世界,都在不斷地給你傳遞各種誘惑、引導、指示,想從你手中搶走這顆按鈕,按下來,主宰你的行動。但請記住:一切外部的信息都只是「建議」,只有你自己,才擁有按下這顆按鈕的權利。別人沒有,誰都沒有。前面講到,內心強大,很大程度上在於「自我掌控」。那麼,這種自我掌控能力,又來自於什麼呢?它顯然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基於兩種基本能力: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價值。自我效能,指的是:我知道自己的行動可以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我有充分的信心和動力,通過行動來實現我想要的結果。而自我價值,指的是:我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這種價值不需要通過滿足別人的標準、別人的期望來實現。可以看出,自我價值是根基。我們正是因為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才能夠有動力和意願去採取行動、幹預世界。我曾不止一次提過「自尊」。自尊的本質是什麼?就是自我價值感的認同。為什麼很多人會活在別人的期望中,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甚至會培養出所謂的「討好型人格」?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們的價值,必須依附於別人才能存在。這就是自我價值感的缺失。它相當於把生存的意義,寄托在了「他人」的身上。而自我效能呢,則指向行動。它的作用在於讓你相信:我是可以通過我的行動,來幹預、影響這個世界的。我碰到一個問題,非常麻煩,那我就動起來,去分解它;我碰到一個危險,很令人恐懼,那我就動起來,去削減它;我碰到一個困境,令人手足無措,那我就動起來,去縮小它;充分的自我效能感,能帶給你什麼呢?對自己能力邊界的清晰認知。你會知道:這件事情是我可以做成的,我對它有充分的自信,並且這種自信是有依據的。那麼,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呢?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是正向的聯繫。大腦是非常善於構建聯繫的。面對挑戰的時候,你能夠關注到自己過往的成功經驗,注意到「我採取了什麼行動,取得了什麼結果」,那麼,它們就會形成一個豐富而強大的「內隱自我」,幫助你抵抗對挑戰的恐懼。反之,如果你想到的是過往的失敗經驗,想到自己「尷尬」「慚愧」「沒面子」的負面情緒,那麼,它們就會削弱你的內隱自我,降低你行動的意向,讓你陷入「狀態導向」的怪圈之中,更容易徘徊不前。所以,如何從自己過往的經驗中,提取出「我做對了什麼」「我能夠做成什麼」,是一件很重要、很有用的事情。而這種正向的視角,又依賴於什麼呢?你的自我價值認同。只有當你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是「能夠做好事情的」時,你才能更容易關注到「做對了什麼」,把它們從經驗中提煉、總結、歸納,不斷強化對自己的價值認知。自我價值是根基,自我效能提供動力,自我掌控決定方向。但是,這裡有個問題:我們的行動一定會帶來正向的結果嗎?難道不會遭遇挫折嗎?肯定會的。所以,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還需要具備第四種能力:自我復原(又稱心理彈性)。它指的就是:在經歷了打擊和挫敗之後,能夠從低落中迅速恢復狀態的能力。你一定知道「習得性無助」這個概念:當你長期做一些沒有結果、沒有反饋的事情時,你很容易消耗自己的動力和能量,長此以往,變得沮喪、無望和低落,陷入一種「怎樣都無所謂,反正沒有好結果」的狀態裡。舉個簡單的例子:客戶給你下了需求,你做了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客戶就是不滿意,來來回回地改。這種反覆的折騰,就很容易讓你產生疲憊感,進而產生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真的幹不好這件事情?那麼反過來,如何才能克服這種心態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堅信這一點:我是專業的,我能夠判斷「好」和「不好」;客戶是業餘的,他的評判不能左右我的判斷。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我們雙方的溝通不夠良好、需求沒有對齊,我要做的,是用我的專業知識,來引導客戶實現他想要的需求。可以看到,它基於什麼呢?基於充分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對自己清晰的認知。另一方面,是接受這個事實:很多時候,反饋就是長期的,慢慢來。人總是需要反饋的。這個社會不斷地給我們提供短期反饋,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變得非常短視,迫切希望做一件事情、邁出一小步,就能立刻獲得反饋。若是沒有反饋,就會開始懷疑:我是不是走錯了?我是不是不適合?同樣,許多人學一樣東西,總是希望立刻就能消化、運用,馬上就能改變現狀。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放棄。但要改變現狀、獲得滿意的結果,哪有那麼簡單。一切都需要時間,需要把視野放長,拔高自己的視角,從更高的層面,來將「自己的行動」跟「結果」之間建立長期的聯繫。雖然現在還沒有抵達終點,但我知道自己一直走在正確的路上,只是還需要一段距離。最後,簡單分享幾點,能夠幫助你提高這幾項能力的小技巧。我在很多文章裡都講到過:面對這個加速的社會,不要急,慢一點。這裡的慢,其實就是一種對反饋的態度:去容許「長期反饋」的存在,不要求自己立刻得到反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時間線拉長。比如:學習一個課程,舊的模式可能是希望立刻吸收應用,然後把它扔下,「結束」掉,再去學下一個課程、解決新的問題……但更好的模式是:先整體弄懂,打開視野,然後拎出一個知識點,到生活中去實踐,慢慢內化;再拎出下一個知識點……把整個歷程拉長,關注自己在這裡面每一天的成長、變化和進步。再比如:寫一篇文章,做一個視頻,舊的模式可能是廣泛去推廣、宣傳,希望能被更多的人看到,獲得點讚和肯定。但更好的模式是:容許「長尾效應」的可能性,先慢慢積累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梳理自己的思維,把一個個點編織成網,形成自己的「知識資產」積累。持續去發出自己的聲音,自然而然地等待它被發現、被挖掘。簡而言之:去做能做的事情,等待未來的可能性,但不急著追求結果,而是允許它慢慢生長。這不但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鍛鍊大腦和內心的方式。回想一下你過往的經驗,比如學生時代的社團活動、課程展示,工作上的重大項目、關鍵任務……你是更容易想到自己「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還是想到那些失敗的、不堪的、希望避免的畫面?很多偏內向的朋友可能會更容易想到後者——因為內向者往往「避錯迴路」特別發達。但正如前文所說,多去提煉自己「做對的地方」,能夠完善我們的內隱自我,幫我們提升行動力。這些成果不需要很突出,只需要能幫助你構建正向聯繫即可。把它們整理起來、收藏起來,這些就是你的成功經驗。它們可以為你以後的行動提供動力,也可以為你的方法論總結和提煉,提供豐富的素材。我一直強調一個觀點:時不時做一個done list和復盤,當你覺得近期一段時間裡,一切都過得很順利,幾乎沒遇到什麼障礙和困難時,就要特別留意了。因為,你可能會陷入一個機械重複的怪圈裡面,一直在做自己已經非常熟練的事情,解決非常舊的問題,沒有接觸到任何新東西。這樣下去,很容易讓自己失去手感,變得遲鈍、緩慢、僵硬,失去對環境變化的感知和反應。所以,如果你有這樣的感受,一定要提醒自己,去做一些有點難度的事情。不一定跟工作有關,也可以是學一些東西,了解業界最新的進展,嘗試解決一些新問題。不一定要真的做出成果,關鍵是,通過這個做法,讓自己始終保持敏銳,貼近「一線」,讓大腦始終保持機警和靈活。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做一件事:在別人為他劃定的框架和目標下面,不斷地奔跑,努力地去滿足別人設定的標準、責任和期望。
很多時候,也許你要做的是,停下來,找一段獨處的時間,問問自己:
沒有人能代替你回答這個問題。也不要把回答這個問題的權利,交到別人手上。因為生活是你自己的。除了你之外,沒有人能對你負責。


* 作者簡介:Lachel,認知思維專家,多個跨界品牌創立者,虎嗅、36氪特約作者,致力於讓更多人學會深度思考。公眾號:L先生說(ID:lxianshengmiao),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授權。

親愛的粉絲朋友們,小編選取的文章還滿意嗎?「眾力加速度」將一如既往的為小夥伴們推送管理類文章。

✔️如恰巧戳到你的點請不要吝惜賞個贊👍;

✔️如Get到方法或技能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交流📖;

✔️如尋求合作,請在後臺留下聯繫方式及合作方向。

歡迎關注眾力加速度(微信號:jiasudu12345),小編等你很久啦🤗

相關焦點

  •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而那些擁有堅強心靈的人,即使他們沒有好的身體,也能夠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找到只屬於自己的生活。事實上,這個社會上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擁有堅定內心的人。我們都要經過挫折的打擊和苦難的磨練。那麼如何成為一個強大的人呢?1,拒絕舒適,持續挑戰。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熱門話題:如何殺死一個年輕人。
  • 怎樣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6個方法讓你擁有強大的內心
    每個人的經歷,思維模式,成長環境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個體之間的不同差異。本期的話題,唐歌為你分享的主題是:怎樣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6個方法讓你擁有強大的內心。一 為什麼有的人內心脆弱,而有的人內心強大?
  • 雙語閱讀|10句話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就像彩虹總是在風雨之後出現一樣,每一個強大的人也曾經有過孤獨無助、彷徨迷茫的時刻,但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他們一直有著一顆強大的內心。那如何才能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的,這篇英語文章將告訴你答案!1. Take care of yourself. 照顧好自己。
  • 怎樣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對他人對世界無所求,才是一個內心最強大的人。你不能完全無所求,你所求越少便越強大,正所謂的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換句話說,你私心越大、越自私自利,內心就越心虛越懦弱。當然,作為一個凡夫俗子不可能沒私心、沒自己的利害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到最強大呢?
  • 王陽明大智慧: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王陽明一句話說清楚了!
    我發現單一個孝順父母,我就要去學習很多知識,很多道理,可是現在依然不知道應該從哪裡開始,如何孝順父母。」王陽明說:「此說之蔽久矣(世人被這種觀點已經蒙蔽很久了),很難一句話點醒。在孝順父母這件事上,不是讓你從父母那裡求一個孝順的理。你搞反了,什麼學廚師,學裁縫,學賺錢都是向外求理。一個人的心只要沒有被私慾蒙蔽就是天理,不需向外求理。這顆良知之心體現在父母身上就是孝心。」
  • 具備以下3個特質後,你也會成為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成為內心真正強大的人,是希望你通過做某些事情來證明一下自己。而不是自己內心想的那麼激烈,就可以讓別人知道了。即便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別人,也不會得到別人對你的認可。因為人家要眼見為實,不然就不會對你作出你是內心強大的人的判斷,可能連理都不會理你。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輕鬆的成為內心強大的人呢?
  • 從這8個方面來修煉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可是啊,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任何人都無法擋住時間的步伐,不管我們努力還是不努力,都需要承受很多。那麼,如果你能夠讓自己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你就會更加快樂。怎樣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我們可以從這8個方面來修煉自己。
  • 內心強大心法:認知決定你的強大,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擁有這些認知
    什麼是高強度的認知,高強度的認知是很少給自己樹立壁壘,也很少會後悔與糾結,而是懂得活在當下,明白生活是經由自己創造出來的,從不害怕生活的各種困難,才會讓我們擁有一個更美好的人生。我們該如何擁有強大的內心,請先樹立這幾個認知。
  •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擁有什麼樣的心理資本
    比如曾國藩指揮湘軍屢敗屢戰最終成功戰勝了太平軍、馬雲多次應聘被拒創業四次失敗最終封神……我們想成為這樣內心強大的人就要解讀他們為什麼能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他們身上具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東西?支撐這一切的內在原因是背後他們擁有強大的心理資本。
  • 內心強大來自內在的覺醒,內心越強大的人,越具備這三種自我智慧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有人說內心強大是如何來的,其實內心強大離不開思想的成熟,和世事的錘鍊。如果一個人思想不成熟,永遠都無法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內心強大的人首先是回歸到自我的內心,去認識生活,而不是經由別人來告訴我們,生活應該怎麼做,當你懂得抓住生活的主動權,而不是被別人影響,我們內心就會開始變得強大起來。
  • 6歲前如何培養孩子強大的內心
    那麼,真正的內心強大,應具備哪些因素呢認為真正的內心強大,應該是有自己的認知體系;內心強大的人,他們的心理優勢不會是建立在權力也許,人終其一生都無法修煉成百分之百強大的內心,但有意識的去修煉終究是有意義的,這能使得人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也越容易感受到和諧、強大力量、平靜、溫暖、祥和。
  • 13歲的生日禮物 | 影響我一生成為內心強大外表優秀的人
    13歲的生日禮物 影響了我一生 成為內心強大外表優秀的人 我們可以看看周圍的每一個人,從愛迪生到愛因斯坦,到谷歌的聯合創始人,Oracle、戴爾、臉書、星巴克或其他那些成功的猶太億萬富翁,客觀來看。看他們的技能、成績和能力他們不是最優秀的,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沒有大學畢業,但從主觀上,他們內心堅定且富有彈性的力量,而這個讓他們成為最強大的人,我們世界上最有影響力和鼓舞人心的成功領導者!
  • 內心強大的人,一定習慣了孤獨!
    我們學習了太多如何與人相處的教條,不斷完善自己所謂「為人處世」的智慧。但似乎忘了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獨處的時光也很長。其實在我們的一生之中,最需要處理的關係就是,如何與自己相處。一個不會與自己相處的人,也一定不會與他人相處。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潛藏著無窮的欲望以及不同的矛盾體。充斥著各種此起彼伏糾纏不休的小情緒,在這些沒完沒了的念頭中,我們就像波濤上搖曳的孤舟,時而被衝這裡,時而被甩到那裡,片刻不得安寧。都說,內心強大的人是足以撐起所有難熬的時光。
  • TED英語演講 | 怎樣成為一個精神強大的人?
    📺 視頻📃 內心強大的人不會做的13件事1.他們不會浪費時間自怨自艾內心強大的人不會抱怨客觀條件或是挑剔別人如何對待他們,他們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並且明白,生活總有坎坷,也並不總是公平的。2.他們不取悅他人內心強大的人明白他們不需要每時每刻取悅所有人,他們不害怕拒絕別人,在適當的時候也不害怕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他們有承受力欣然接受別人對自己不滿。6.
  • 怎麼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這5招很管用!
    怎麼錘鍊心理,讓你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定要經歷啊!!!!!!1、要想變成一個情感成熟的人必須要經歷過愛情的煎炸烹煮,不對,是千錘百鍊。多遇到幾個渣男或者渣女,多遇到幾個好的老師,你肯定就能變成一個情感上內心強大,成熟的人!
  • 執法者應是「內心強大的人」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執法者?品行好,紀律嚴明,專業素養高,這大概是我們常常提到的職業標準。不過在越來越強調專業化的語境中,對執法者心理素質的關注不可忽視。尤其當今社會,各種矛盾衝突複雜多樣,執法者就處在矛盾旋渦當中,處在不滿情緒宣洩的第一線,他們的心理狀態如何,將直接關係到執法目的的實現。  對執法者心理狀態的觀測,直接源自一個淺顯的道理:執法者也是人。
  • 內心強大的人,是一種什麼感覺?
    內心強大的人,思想豐富的人,他不在乎有多少人誤解了他,也不在乎有多少世俗的偏見,因為他的內心就是一個完美的世界。內心強大的人,一定是有自己堅定信念的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才是真正有思想的人。易卜生的這個話表明,內心強大的人,在真理與真相面前,他就是敢於成為國民之敵的人,成為千夫所指的人。也就是真正有思想的人,這樣的人的內心世界就到了強大之極的地步。
  • 如何養育一個優雅、獨立、內心強大的女孩?
    父母究竟需要做到哪些事情,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培養出優雅、我獨立、內心強大的女孩呢?《養育女孩》的作者是《養育男孩》那本書是同一個人——澳大利亞著名的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夫· 比達爾夫。他在本書中對女孩的成長特點做一個全面的介紹,讓女孩的父母能順手擁有一份女孩的成長地圖。這份成長地圖的範圍是從女孩出生開始,一直到女孩18歲長大成人結束。
  • 內心強大心法: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內心強大的人,都懂得向內看
    而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不依靠外界強大自己,因為他們真切明白,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內心強大來自我們內心。如何壯大自己的內心,我們最重要是提升自己心的認知,唯有對自己認識越深刻,我們就越有力量。第一,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王陽明曾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 這9種品質塑造了內心強大的人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為大家介紹幾個內心強大的人共有的九項品質。 1.他們會衷心祝賀別人的成功 那些無法忍受他人成功的人,自己也無法享受成功。 內心強大的人了解這樣一個道理:和志趣相投的人相處,生活會更加歡樂。但志趣相投往往會導致隱形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