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再見,因為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不說再見,也因為某些人註定不會再見。疫情雜記寫到此,已經沒有欲望繼續。若不是時有讀者追問,我幾乎已經忘了這茬事兒。打起精神行文這篇收官篇,算是給讀者和自己一個交代。
正在問自己,寫這個疫情系列到底是為了給誰看?當初開篇初心更多是為了自己消遣,如果也能娛樂他人當然是更大收穫。接下來得到的關注,說實話,出乎我意料!尤其是那麼多朋友,包括那些文學功夫遠在我之上的,主動轉發朋友圈;讓沒見過大世面的我一時來勁了,竟高自標置,產生出使命感來。於是連篇累牘作文,寫疫情中的所見所聞,試圖讓國內同學和朋友從中了解些美國人文。然日趨緊張的中美關係,嚇得我一頭縮進世外桃源裡。我本芸芸眾生中一個小小分子,何必給自己添堵?再寫,有違於我的寫作初心。
都以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兩句名詩,鞭笞沉浸在溫柔鄉裡不關心國家大事的庸人。我卻不以為然。當商女還可以隔江唱後庭花,當書生還能有一方安靜書桌,就說明世間還有太平之處,難道不是人類之幸事?如果連我這樣兩耳不聞窗外事,習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弱女子都要捲入政治鬥爭,那這世界肯定是太瘋狂了。
標題疫情雜記,那還是寫一點疫情吧!曾經在朋友圈發表過我的疫情謬論:美國人活在當下,中國人活在明天。
什麼叫活在當下?美國人的活法就是最好的詮釋。建議戴個口罩都那麼難,戴著不爽不少美國人就不願戴。膾炙人口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是美國國父之一Patrick Henry發表在建國前夕的名言,這也是這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如果國內人還是不解,我網上看來一個說法,擊中肯綮。美國人不願戴口罩,就好像中國人不願用公筷。一樣都是作死法,只是作死的途徑不同。美國人不戴口罩,還喜扎堆,自然疫情泛濫。終於聽說有認識的人感染了,比如我鄰居,一位六十多歲的美國太太。她有症狀,極度疲勞和頭疼。不過剛才窗外看出去,她家門前一溜汽車,十幾輛。出門管閒事,才知是在給孫女兒開畢業慶祝會,說明她已經痊癒了,也說明美國人真是不注意。奇怪的是,她家除了她其他人都沒感染,包括假期正小住她家的幾位孫子孫女們。也許得益於分餐吃飯,住房寬敞?
再話說什麼叫活在明天?那就請看咱中國人比如我的活法。為了活到明天,我什麼都能忍。這半年,幾乎都不出去。一個聚會都沒參加過,朋友也就Zoom上見個面。出門就是附近散散步或去高爾夫球場給先生當球童;然後就是難得去下商店採購。口罩、手套、洗手液、保持社交距離、洗手……相應的措施不厭其煩,以身作則。先生被管制得幾近崩潰,我仍不屈不撓,堅持不懈。
全美感染總人數已經超過五百萬,死亡總數超過十六萬。好消息是死亡人數一直在下降,比如紐約市,最近的每日死亡數幾乎已經清零。比起疫情初起,醫生們更有經驗了,治療手段在不斷改進。知道一位醫生得了新冠並進了重症監護室,用了remdesivir(瑞德西偉)後病情好轉出院。但總的來說疫情並不樂觀,南方各州繼紐約後成了重災區,美國乃至全球已無一塊淨土。
感謝上蒼憐憫留我還在東籬,父母健在,家人平安,朋友溫暖,鄰居和睦,我甚至還有閒情賦詩填詞。突然想起今天是八月八號,而這篇正好是第八篇。八是吉祥數字,就此結束疫情雜記希望能有好運!
不說再見,但願再見時已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2020.08.08
精彩導讀
✤蓓蓓美國疫情雜記(七)——疫情中的四月天
✤蓓蓓美國疫情雜記(六)——告同學書
✤蓓蓓美國疫情雜記(五)——上善若水
✤蓓蓓美國疫情雜記(四)——誰敢橫刀立馬,惟我白衣天使
✤蓓蓓美國疫情雜記(三)——大難當前,勇者上
✤蓓蓓疫情雜記(二)
✤蓓蓓疫情雜記
徵文啟事
徵文題材不限,熱點評論、新聞追蹤、遊記、散文、創業故事、留學經歷、移民、工作生涯、美食心得等,以及相關專業文章,如科技、房地產、稅務、醫療、健康、法律、移民等。原創:自己撰寫,配圖為佳;編譯:編譯自網站上的好文章。郵箱:jssnjszxl@qq.com。
美國華興報發行明尼蘇達州、威斯康星州、愛荷華州、北大科大州、南達科達州、伊利諾伊斯州、密蘇裡州、俄亥俄州和芝加哥市,每期發行一萬份。
華興報首頁
華興報導讀
華興報公眾號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部分內容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平臺僅提供發布功能,如有侵權煩請聯繫我們(郵箱:jssnjszxl@qq.com,微信:jsjszxl),以便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