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就像做公益?國人對生育的2大觀點,看看專家怎麼說

2020-12-11 騰訊網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國家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前幾年國家放開了二胎政策,一些人口學家也在廣泛地宣傳生育二胎的好處。但年輕的一代思想越來越開放,在很多事情上與老一輩人的想法迥異。

雖然說有部分人積極的響應,但也有不少的年輕人依然不為所動,他們出於各種原因不願意再生二胎,有的甚至不願生育。

劉丹結婚生下一女,等到女兒上幼兒園後又重返職場。

婆婆看到劉丹似乎沒有生育二胎的打算,在多次暗示也沒有效果後,就直接向夫妻倆人攤牌,沒想到他們說沒有再次生育的計劃。

婆婆急了:「我們那個時代只能生一個,現在國家都在號召生二胎,你們怎麼不願意生呢?再說多子多福將來還能防老」。

劉丹說:「你這個觀念早已過時,有一個孩子混眼睛就夠了。生孩子就像是做公益,怎麼能圖孩子的回報呢?」

婆媳之間第一次發生爭執就誰也不能說服誰,劉丹老公只好讓雙方停止爭論。

的確,計劃生育的時候想生不準,現在允許生了很多人卻不願意生育,可能讓很多專家也始料未及,這種現象在年輕一代中還很普遍。

目前,國人對於生育有兩種不同的認識,這兩種觀點似乎都有道理。

那麼,目前國人對於生育問題主要有哪些觀點呢?

1、養兒防老論

這是國人幾千年以來的傳統觀念,在老一輩和部分年輕人中廣泛存在。

他們認為,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思想觀念,生孩子既能讓生命得到傳承,也能讓自己老有所依,在晚年生活有一個保障,因此寧願辛辛苦苦地養育孩子。

但現在這種觀點已得不到大多數年輕人的認同。

2、公益論

這是近些年從西方國家流傳過來的觀點,在年輕人中廣泛存在和流行,並得到大部分年輕人的認可。

意思是說生養孩子並不是為了回報,而是為了讓自己體驗一把做父母的快樂,自己到了老年以後,可以由自己解決養老問題,並不需要子女負責。

這種觀點把生育作為奉獻看待,因而被人稱為公益論。

由於中國文化的特點,在傳承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包容外來的文明。

因此,養兒防老論、公益論這兩種觀點同時存在,在經過勢均力敵的較量之後,後者在年輕人中得到流行並逐漸成為主流。

為什麼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觀點和爭論呢?

1)國情的不同

國人歷來崇尚大家庭,以及大家庭其樂融融的氛圍,養兒防老的觀念承載著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也連接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血緣親情,孝順文化更是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

大多數國人認為,當父母養大孩子,孩子又成為父母,一代代的傳承下去,讓家族得到繁衍壯大,這是家族興旺發達的象徵。

自己作為後人,應當延續這種文化並且發揚光大,而不應該做出全面的否定。任何付出都要索取回報,父母與子女之間也不例外,這是理所當然的。

從西方國家來看,他們的人口數量不多,主要是他們更看重自由,喜歡追求個性,很少有享受天倫之樂的想法,更不喜歡大家庭的生活方式。

即使是普通的家庭,子女在成年後一般都要離開父母獨立地生活,父母也不會再給子女提供幫助,因而子女在父母進入老年後也不需要給他們養老。

因此,歐美國家的家庭關係相對簡單,親情之間表現得不是很濃厚,他們已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

2)現實的選擇

當前,大多數國人的經濟條件並不太好,社會福利也與國外不同。

按照養兒防老論的觀念,對普通的夫妻來說,養育一個孩子可能需要付出20多年的心血,但這種付出在晚年基本上能有回報。所以,不管怎麼辛苦也是值得的。

而從公益論的角度來看,生育孩子即便是獲得精神上的快樂,但20多年的付出卻成了默默的奉獻,在養大孩子之後,自己還得考慮養老的問題,可能連基本的生活也沒有保障,更不敢說得到快樂。

所以,國外即使是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也不願意多生,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夫妻大多選擇不生孩子。

不過,西方人並非真的不要求回報。在精英階層中,他們對子女的付出向來算得清清楚楚,也希望今後得到更多的回報,而國內很多年輕人只看到表面,並不一定知道真相。

對此,專家是怎麼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有專家認為,國內目前生育率不高的現象,主要是年輕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對生孩子的認識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被人洗腦,還以為這種觀念很先進。

因此,現在流行的公益論,是當前人口出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專家說,按照公益論的解釋,生育只是為了讓孩子快樂,主張自己獨立養老,不求孩子的回報,這種理論看似無私卻高估了人性。

由於國人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養老是一個很現實的社會問題,如果都選擇這樣的生育理念,不僅可能讓人口數量急劇減少,還可能讓人們期望的自主養老成為泡影

而且我國人口眾多,不可能大家都會選擇做公益。因此,專家竭力勸說年輕人放棄公益論

當然,專家出於綜合的考慮,希望適齡夫妻多生孩子,自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在生育上,大多數人都認為養育孩子就不能要求回報,很多人會選擇只生一個甚至不生孩子,新的人口就會逐漸減少,加重人口老齡化程度,會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這方面,日本、歐美等國家已有深刻的教訓,國人不能盲目仿效。

事實上,這兩種觀點並沒有真正的對錯。如果自己喜歡孩子,家庭條件不錯,能夠負擔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費用,選擇多生孩子會讓生活更圓滿。

如果自己想在職場上拼搏,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少生孩子也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因此,選擇多生還是少生,生育的主動權在於自己,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做出合適的選擇誰也不能代替。

相關焦點

  • 生孩子可以領取到3萬多的生育津貼!準備生孩子的看看這裡
    可能大家看到標題,一定會以為我領取到生育津貼了吧!不!我沒有領取到,但正是因為我沒有領取到,我才更了解怎樣才能領取到這3萬多的生育津貼。 首先,我所在的地方是貴州省貴陽市,貴陽市規定的生育津貼領取標準是:在生孩子之前生育險連續繳納7個月。生育險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五險中的一險,由工作單位負責繳納。 我是2018年5月開始繳納五險,同年12月17日生的我女兒。
  • 私立醫院生孩子能用醫療險報銷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原標題:私立醫院生孩子能用醫療險報銷嗎?600萬保額的產品要比200萬好嗎?聽聽專家怎麼說疫情後,公眾的醫療風險保障意識也不斷增加。此外,在節目中,很多網友對醫療險的保障細節、覆蓋人群等問題非常關心,兩位專家也做出了細緻的解答。中國財富梳理網友關心的問題整理成乾貨提供給大家。買醫療險,比「看保額」更重要的是什麼?
  • 鼓勵生育迫在眉睫!但武漢的這屆年輕人,不想生孩子!
    馬上快過年了,又到了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催生的時候,可是在就是有些年輕人,不管長輩怎麼催,就不是不結婚不生孩子,於是某些專家看不下去了,各種鼓勵生育,這不,今年攜程創始人著名人口經濟學家梁建章公開發文稱鼓勵生育迫在眉睫。
  • 同志生育公益會"閉幕
    下午2時10分許,由北京巢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CEO張烝宣布國內首屆「同志生育話題公益分享會」開幕,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隨後,通過巢內專家團隊就國內同性生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後,提出每一對同志伴侶都有擁有自己孩子的權利,以此展開今天生育話題公益分享會的主題。
  • 生孩子能領2萬元生育津貼?權威法律專家在抖音普法
    在抖音上,活躍著一位權威的法律專家,通過短視頻鏡頭,把艱澀高深的《民法典》條文,[email protected]��,在33年的法律從業生涯中,憑藉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在婚姻民法專業領域堪稱「領頭人」。
  • 男子3年拍國人生孩子紀錄片:生育就是戰爭
    一根臍帶牽著一個嬰兒在大銀幕上晃過。他剛剛離開溫暖的子宮,被一雙大手,從哭嚎的產婦胯下接到人間。有觀眾失聲叫,「啊……」有人竊語「哎呀,我肚子好痛。」女性真實的生育過程少有地出現在中國電影院的大銀幕上。導演陳為軍今年47歲。他出生在山東日照的一個農村。他出生的年代,生育是一件粗糲而自然的事。孩子像長熟的瓜果,生在地上。
  • 低生育壓力大,韓國出臺生孩子重獎政策
    韓國人口出生率創新低此外,韓國政府還將一次性發放200萬韓元的生育補貼。重獎之下,韓國生育是否會有大的提高?韓國經濟比較發達,為什麼導致低生育率?導致韓國低生育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女性社會地位有了極大提高,生孩子的欲望下降。隨著韓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女性開始登上了舞臺,人生的價值觀隨之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現在的女性獨立性、事業心強,工作壓力比較大,加之生孩子負擔重,使很多女性選擇不生孩子。二是生孩子的成本太高,年輕人選擇放棄。生一個孩子需要巨大的開銷,對於一個普通家庭,承受太多的經濟壓力。
  • 夏天產婦進產房生孩子,是穿裙子還是穿褲子?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導讀:夏天產婦進產房生孩子,是穿裙子還是穿褲子?看看過來人怎麼說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夏天產婦進產房生孩子,是穿裙子還是穿褲子?看看過來人怎麼說!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生孩子能領2萬元生育津貼?權威法律專家在抖音普法
    在抖音上,活躍著一位權威的法律專家,通過短視頻鏡頭,在國家生育補貼相關政策頒布後,郝律師也及時提醒大家——生孩子至少可以領到2萬元的生育保險金和一筆生育津貼,具體辦理方法如下:首先你在懷孕20周和分娩前,帶上社保卡、結婚證和生育證到社保局備案登記,然後去社保局或當地醫院的社保科辦理報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生育津貼一定要在產假三個月之內辦理。
  • 生育保險報銷條件,生育保險報銷流程
    現在的企事業單位都比較好,應了國家的政策好,所有的企事業單位為在職員工購買社保,女性職工購買生育保險,這就幫很多人解決了大問題。說起生育保險,在職的女職員沒有哪一個不了解的,但談起生育保險的報銷流程,很多人卻只是搖搖頭,因為她們對於生育保險報銷的條件和流程還不了解。
  • 趕緊在最佳生育年齡生孩子?呵呵 || 價值觀
    對於要不要生小孩這件事,我們長期以來接受的教育都是「趁年輕生孩子好」、「早點生孩子爸媽給帶」、「生完孩子再專心拼事業」、「孩子是家庭的根基」……當你年過三十,在北京上海拿著大幾十萬的年薪,小日子過得悠閒自得,在老家卻早已成為親戚眼中的剩女。過年的飯桌上,永遠有人操心:趕緊找對象啊,越大越不好找啦!結婚了趕緊要孩子,過了35就生不了啦!
  • 男子3年拍國人生孩子紀錄片:生育就是戰爭 有人生死
    一根臍帶牽著一個嬰兒在大銀幕上晃過。他剛剛離開溫暖的子宮,被一雙大手,從哭嚎的產婦胯下接到人間。  有觀眾失聲叫,「啊……」有人竊語「哎呀,我肚子好痛。」  女性真實的生育過程少有地出現在中國電影院的大銀幕上。  導演陳為軍今年47歲。他出生在山東日照的一個農村。他出生的年代,生育是一件粗糲而自然的事。孩子像長熟的瓜果,生在地上。
  • 外地生孩子怎麼申請生育津貼?
    5招搞定生育險:去外地生孩子要先「備案」  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生孩子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花費的數目巨大不僅體現在未來孩子的撫養和教育上,就連「生孩子」這件事本身,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這樣看來,充分享受生育險帶來的「最大」福利,確實很重要。
  • 取消生育限制 為什麼中國人也不愛生孩子
    如果不信的話,看看鄰國——日本:長期低生育率被認為是日本經濟長達20多年的停滯的根本原因。上個月發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成果顯示,2015年底,中國老年人口(60歲以上)達到2.22億,約佔總人口的16.1%。按照聯合國10%即為老齡化社會的標準,中國老齡化程度已經很高了。生育政策調整不能改變勞動力人口數量下行的軌跡,也無法挽救人口老齡化的趨勢。
  • 什麼時候生孩子最好?看看過來人是怎麼說的,懷孕月份很重要
    說到懷孕也要挑月份,可能有的人不信,但是有過生育經驗的人都會說挑好懷孕月份很重要,因為它直接決定著你的分娩日期,下面我們一起看看。1、在工作不忙的時候生孩子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都比較大,很多孕媽媽到了臨近的分娩的時候仍然堅持工作,其實這樣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會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孕媽媽的工作壓力太大,會使體內新陳代謝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孩子發育,出生後寶寶會有胎毒等現象,因此臨近分娩時寶媽應該儘量降低自己的工作強度,提前做好工作交接,等到分娩時保持一顆輕鬆的心態
  • 生孩子補貼每年不到2萬,中國有沒有財力鼓勵生育?
    導讀: 從2016年的「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到今年實行的個人所得稅結構的調整,將子女教育納入到個稅專項附加扣除之中,我們都隱隱的感覺到國家正在不斷的推行鼓勵生育的政策。而除了這些以外,我們的生育保險中也為我們生孩子提供了不少的保障。
  • 生孩子不要錢,快領生育津貼
    帶孩子去公園逛逛,碰巧遇到隔壁家小麗,一起閒聊,聊到生孩子的時候,小麗說她生孩子居然居然不花錢全靠生育津貼,於是連忙向小麗請教,聽取完她的經驗之後,才發現原來是那麼簡單,下面我就把經驗分享一下。在分娩的上一個月,還在買生育險寶媽在分娩的當月以及到休假結束的當月都是由同一個單位正常繳納的用人按照規定向職工逐月墊付生育津貼符合計劃生育政策。
  • 同樣是生孩子,為什麼別人的生育津貼能高出2萬元,原因在這裡
    生孩子要花錢,坐月子也要花錢,將來養孩子更得花錢,看似幸福美滿的背後,都是鈔票的壓力。這裡懂寶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忘記自己還有生育保險。相關的醫療費用的報銷,還有生育津貼的領取,這些數額都是可觀的。很多朋友在生完孩子,光是生育津貼就能拿到2萬多塊錢。那麼這個生育津貼要怎麼領取?
  • 金燦榮談生育:中國人現在不趕緊生孩子,死了以後可能會挨罵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金燦榮的所言也很容易引起一波網絡風波,前不久的視頻採訪裡,金燦榮就生育話題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只不過此次論點並沒有得到大夥們的認同,甚至還遭到了一波波攻擊的反對聲音。金燦榮在節目中採訪時,說道:「咱們中國現在好像也不行了,現在我們一個女性平均的生育能力是1.5個孩子,是不是?
  • 專家:鼓勵高學歷人群生二胎,網友提出質疑:沒學歷不能生孩子?
    陳東輝建議優化生育政策,而優化的具體方法是「引導已婚女性在最佳生育期生育……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的鼓勵政策,鼓勵高學歷人群生二孩……」。沒錯,就是這個「鼓勵高學歷人群生二孩」成了全網討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