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萬湖北畢業生,去哪兒找工作

2021-01-11 南風窗

「真的要找工作了嗎?」

不能返校的日子裡,秦帆和同學們在網上常這樣問來問去。這個春招,武漢大學2020屆漢語國際教育的碩士秦帆最先感到的是措手不及。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她和班上大部分同學此刻應該在紐西蘭、韓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剛剛開始漢語教師志願者工作。但二月開始,原定的機票一再延期,直至現在,出國徹底無望。

按原定計劃,她本該在2月8日踏上去紐西蘭的飛機,到這個南半球國家的孔子學院參加為期十個月的支教實習,年底回來後,再按部就班準備畢業。但現在,擺在秦帆眼前的路,就是取消志願工作,直接畢業。

「我現在深刻地體驗到了什麼是蝴蝶效應。」全球疫情之下,畢業的壓力直接提前一年推到他們面前。

此前,她所有準備都是面向期待已久的出國志願工作。眼下,一下子要把軌道轉換到畢業當中,秦帆覺得,疫情按下的不是生活的「暫停鍵」,而是生活的「混亂鍵」,論文和求職壓力突然湧來,「處處讓人感到失序」。

對於這種「失序」,武漢理工大學應屆碩士陳宇輝深有同感。在疫情中,畢業和求職不順,種種辛酸讓他覺得,2020年對於他和同學們來說,是「不確定性大大增加」的一年。

3月16日,清華大學、湖北高校聯合在線大型招聘會啟動,主要面向湖北本地及有意願赴湖北工作的畢業生開展招聘(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今年,湖北高校應屆畢業生超過44萬人,同比增長2萬。實際上,不止是湖北,放眼全國,應屆畢業生都在面臨著更大的求職壓力。

在2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同比增長40萬,預計今年上半年就業形勢更加複雜嚴峻。

怎麼寫好畢業論文?如何應對線上求職?哪裡找到就業機會?這成為2020屆畢業生更加難以克服的「三座大山」。

猝不及防

秦帆去紐西蘭志願工作的夢想,是隨著時間推移一點點破滅掉的。

2月2日,紐西蘭政府宣布,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傳播帶來的風險,將採取臨時入境限制措施,從2月3日起,所有外國公民在自中國大陸離境或中轉後14天內不能入境紐西蘭。

3月31日,紐西蘭總理阿德恩在首都惠靈頓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出席例行新聞發布會,紐西蘭民防部當天宣布,從25日開始為期一周的國家緊急狀態延長一周(哈根·霍普金斯/攝)

在這之前,秦帆早已準備好籤證和機票,為了支教工作,她還滿心歡喜買好了講課時要穿的服裝,打算送給紐西蘭學生的漢文化小禮物。看到這個政策,她心裡一涼,2月8日的航班只能延期,出發時間無法確定。

2月15日,紐西蘭政府宣布將旅行限制令再延長八天。當月28日,紐西蘭境內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情急之下的焦慮」隨之而來,秦帆意識到,形勢越來越嚴峻,支教一旦落空,她很可能要在今年6月「被動畢業」。

3月23日,經向孔子學院總部志願者工作處報備,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孔子學院決定取消2020年度MLA(漢語教師志願者)派遣工作。與此同時,紐西蘭全部學校也在當周內關閉,紐西蘭政府對所有非公民、非永久居民限制入境。

3月22日,紐西蘭首都惠靈頓一家地區圖書館無限期關閉

「不舍但必須決斷地放下這個曾經的夢,繼續前行。」當天下午,秦帆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下這樣一句話,她「完全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到紐西蘭。這之前,在心底裡,她對志願工作還抱有些許期待,沒有加入學院的畢業論文答辯微信群。發完朋友圈,她加進群裡,聯絡導師,搜尋材料,每天「緊趕慢趕地」應對畢業論文。

局勢突然扭轉,秦帆和班上同學的境況也出現「反轉」。有同學在去年九月同她一起準備漢語教師志願者面試,辛苦準備卻沒能入選,只能按期畢業,參加秋招。落選的失望之餘,這位同學通過深圳龍華區教育局面試,籤約成為龍華區中學教師。

去年秋招時,龍華區教育局開放的教師崗位有400多個,而到了2020年春招,這個數字縮水成了200出頭。秦帆想要去試試,但看到招聘人數,她意識到,自己面臨的就業壓力,已經和那位秋招「上岸」的同學截然不同。

對於絕大部分行業而言,春招所開放崗位本身就比秋招時要少,加上疫情影響,可供應屆生選擇的機會就顯得少之又少。看上去,只是經過了一個春節而已,但這種境況的「反轉」,是秦帆和她的同學怎麼也沒有想到的。

夢想徹底落空已過去一周,但秦帆還沒有完全從失望與遺憾中抽離出來。她期待中2020年的開頭,是在紐西蘭南半球的秋天,帶著滿懷好奇的學生們感受漢語之美,體驗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而現在,她連武漢大學都回不去,只能呆在家中,匆忙上陣趕論文,一遍又一遍地刷著春招信息。

春招來得太突然,網上找工作總讓她覺得「找不到感覺」,一切都顯得匆匆忙忙,她和同學們都還沒有準備好。

「不願意畢業。」在網上,同學們之間常常這樣表達。她計劃著,如果實在不順利的話,就只能申請延遲畢業。

受困家中

大部分應屆畢業生都只能困在家中,沒有辦法按期回到原先的實習單位,更不可能參加線下招聘會。

湖北經濟學院大四學生程茜的求職不順,起因是沒有辦法離開武漢的家。

3月12日,為給受疫情影響的高校畢業生搭建線上就業平臺,共青團上海市委聯合中智上海公司在3月至6月推出「雲求職」就業服務(新華社記者 劉穎/攝)

春節前,程茜和兩位同學在上海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實習。倘若沒有疫情,她本該在元宵節前後回到上海,繼續實習。那是一家心儀已久的公司,回家前,業務主管告知她有畢業留用的可能。

但僅僅是「回武漢過了個年」,程茜就再也沒有辦法出去,實習難以為繼,只能放棄。

在上海,為了工作,三個同學合租房子,押一付三,從一月份租到三月份。沒能按期返回,剩下兩個月的房租白白交了,更讓她心急的是,所有行李都還留在房子裡。

程茜不得不再找新的工作,她依然希望在上海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在網上找到一處新房子後,只得委託新房東聯繫前房東,把遺留下的行李搬運過去。

一番折騰,錢花了不少,但在上海的確定工作依然遙遙無期。4月8日,武漢將解除離漢通道管控。畢業時間就在六月底,滿打滿算,留給程茜的求職時間都不夠三個月。程茜擔心的是,武漢解封後,她能否順利到達上海,到達之後,又是否還需要再耗費14天時間自我隔離。

受困家中,影響的不僅是外地求職,與此同時,線下所有的招聘活動幾乎都被取消了。

「我只想留在武漢當老師。「華中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研三學生王思穎至今沒有找到這樣一份工作。去年秋招時,武漢開放的校招教師崗位不多,王思穎沒能應聘成功。

3月26日,一名求職者在西安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查看招聘信息(新華社記者 劉瀟/攝)

室友們各有規劃,都在秋招時找到湖北省外的工作,她成為宿舍唯一一個工作沒著落的人。本來,所有的希望都「押」到了春招上,但教師招聘幾乎都設置筆試和面試兩個環節。

「就像高考不可能改成線上一樣。」在王思穎的理解裡,教師招聘同樣沒辦法在線上展開,疫情之下,她關注的大部分武漢教師招聘都無限期地延遲下去。

「不確定。」現在,王思穎只能等待下去。如果一定堅持留在武漢做教師,她的唯一退路只能是放棄競爭激烈的編制崗位,應聘代課教師或者合同制教師。

困在湖北恩施家中的普通本二應屆學生李山求職同樣不順。他沒辦法離開湖北,即便順利離開到外地求職,也要隔離14天。

「一看到我在湖北,好多HR就沒了下文。」李山覺得,湖北學生不能及時到崗實習,這是很多中小微企業沒辦法承擔的風險與成本,而身為本二應屆畢業生,他只能接受這些企業的選擇。

機會在哪?

畢業不再遙遠,在減少的不只是可用的求職時間,更明顯的是大幅縮水的春招崗位。

在河南讀書的會計學專業應屆畢業生曾潔,一直對武漢這座城市情有獨鍾。但在三月份瘋狂投遞近二十天簡歷後,她放棄了這個想法。

「武漢開放的財務方向崗位不是很多,無經驗要求的可以說是寥寥,投遞了也沒有回音,或者偶爾一通電話打來,知道我沒有工作經驗就禮貌掛掉了。」還讓曾潔頭疼的是,薪資「也很不友好」,基本只有兩三千。

從3月底開始,她已經不再關注武漢求職,轉而將目標投向東南沿海城市。網絡招聘平臺搜索下來,她覺得那裡有更多的機會。

疫情之下,這座號稱有「百萬大學生」的城市武漢,是否能提供足夠有吸引力的崗位?

在湖北經濟學院英語專業大四學生王慧雪的印象裡,往年總有不少的學長學姐能夠應聘進入武漢的外貿公司,「但今年外貿公司沒聽過有誰進去」。

「現在這情況,已經只縮水到個別網際網路教育機構來我們學校招聘。」儘管如此,王慧雪身邊大部分同學能應聘上的也只是類似於行政工作的助教崗位。

讓她感到慶幸的是,她的考研初試成績很理想,很可能不會加入今年的求職大軍。班上,處境最艱難的是那些去年全身心準備考研,錯過秋招但又考研落榜的同學,「只能來擠春招,能明顯感覺到他們的焦慮。」

3月27日,湖北省出臺25項措施穩就業,要求擴大招錄招聘規模,2020年全省公務員招錄計劃增加20%,選調生招錄計劃增加50%,事業單位招聘計劃30000名以上,鼓勵縣鄉機關積極吸納優秀高校畢業生。

看到這個政策後,李山決定好好準備,試一試在湖北省考公務員。

王慧雪的希望則是,疫情平息後,學校能夠儘早開學,「大家聚在一起,近距離地接觸和自己境況一樣的人,這對我們求職和畢業,都很有好處」。以往那種同學們在校園裡「抱團取暖」的感覺,讓現在的她懷念不已。

(文中採訪對象為化名)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劉郝

排版 | CAT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點擊購買最新一期《南風窗》

相關焦點

  • 人才去哪兒了?1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圖
    每經記者:謝孟歡 每經編輯:楊歡高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不只是學校關注的重點,也是城市關注的重點。近日,國內高校陸續發布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大學生就業報告本身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有專家指出,大學生就業行業和地圖的變化,體現了社會產業和城市競爭力的變化。
  • 874萬高校畢業生工作怎麼找
    一面是疫情對經濟造成影響,一面是就業人數創新高—— 874萬高校畢業生工作怎麼找  直播、寫信、雲招聘——  創新方式找工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學生求職最看重的「春招」取消了,不少人擔心宅在家裡求職困難。近日,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學生張遠欣卻同時收到兩個錄用通知。
  • 疫情之下,今年四川48萬高校畢業生如何找工作?
    畢業人數增加、現場招聘暫停……最近,不少高校畢業生正為找工作而「腦殼痛」……資料圖:疫情之下,線下招聘方式被改變今年全國有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再創新高。四川普通高校2020屆畢業生達48萬餘人,比去年增加4萬餘人,加上疫情影響,求職困難加大。我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高校、職業學校,創新推進網上就業服務,大力拓寬畢業生就業和升學渠道,關愛和幫扶就業重點群體,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 江蘇這所神校畢業生工作去哪兒了?
    2020年高考、中考已經全部結束,高校、高中的錄取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1、金融投行: 原清華副校長施一公說過一句引起轟動的話:」清華 70%至 80%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連我最好的學生,我最想培養的學生都告訴我說,老師我想去金融公司。「 南外學生去投行的很多,網上隨便搜搜南外投行的一大堆。廣為畢業生流傳的《北京東路的日子》作者汪源,目前在香港基金投行工作 。
  • 這屆華東師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這屆華東師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教育-學歷類行業佔比最大在極不平凡的年份ECNU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往下看!1應對疫情:健全就業工作保障體系為抗擊疫情,保障2020屆畢業生順利就業,華東師大調整充實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2020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專班。書記、校長親自部署,分管領導前線指揮,院系領導落實責任,職能部門協同推進,發動全校資源,千方百計推動畢業生就業。
  • 盤點:成都不參加高考的高三畢業生去哪兒?
    他們要去哪兒 ?很多選擇了出國留學去哪些國家留學?最走俏的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主要讀哪些學校?沒參加高考的畢業生去哪兒了?四中每23名畢業生有1人留學高考前4天,2015年應屆高三畢業生黃英(化名)走進位於領事館路7號的實習公司。與正在備戰高考的成都7.7萬名考生不同,黃英步履輕盈,少了些高考前的焦灼。她在初三畢業時就已決定出國,高中三年除了學校的常規課程,她通過了託福、賽達等考試。
  • 疫情之下,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高校就業率總體穩定,國內深造比例走高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走高,2020屆畢業生更是達到了874萬人。如此大體量的畢業生人數為2020年的就業工作帶來新挑戰,但從整體來看,高校的就業率總體保持穩定。根據已經公布的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不少高校的畢業生數量成為往年之最,一些高校甚至已經破萬。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生去哪兒了?留學率全國前列,月薪5000元+
    日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發布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詳情如下:1、就業去向2018 屆畢業生7653 人,男女比例1:2,湖北生源33.5%。博士畢業生 88 人。碩士畢業生 2367 人。本科畢業生 5198 人,湖北生源30.49%。總體就業率為 95.67%。其中博士畢業生就業率為 98.86%,碩士96.62%。
  • 中科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答案來了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一個疑問,那就是:作為我國著名學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它每年的畢業生,都去哪兒了?關於這個問題,期間,我也有疑問過,坊間,曾有傳言說:中科大的畢業生,大多數都出國留學去了!話說,自中科大建校以來,平均每一千名本科畢業生中,就誕生1名兩院院士,比例居全國高校之首。據悉,目前已有73位本科畢業生,當選兩院院士。當然,這裡所指的,是這些院士,本科階段,是在中科大完成的。
  • 浙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一圖看懂!
    浙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一圖看懂!近日,浙江大學發布了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想知道浙大畢業生就業率如何?畢業後都去了哪兒?數據來源:浙江大學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製圖: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俞盈盈 劉燕燕 李心言數據整理:蔡豔婷原標題:《浙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 應屆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就去當「學士後」
    大學畢業生首當其衝。今年,上海的大學畢業生將超過15萬,全國則高達600萬。就業率哪怕只下降一個百分點,都會牽動無數人。幾個月前,「學士後」突然出現,專為沒找到工作的學生度身定做。許多愁容滿面的大學生,似乎看到了一絲曙光,但人們又不禁要問:這是救命稻草嗎?
  • 權威發布|畢業生去哪兒了?濟青佔44.2%,膠東經濟圈是吸納高校畢業生主陣地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8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山東高校畢業生留魯就業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夏魯青表示,山東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結構主要呈現五個特點:從行業流向看,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到製造業就業,說明山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崗位質量有明顯提升。
  • 紹興為湖北高校畢業生提供1萬個崗位
    圖為湖北高校畢業生正在諮詢崗位信息 武一力 攝12日一早,記者來到武漢洪山體育館看到,這裡人頭攢動、熱鬧非凡。460餘家企事業單位來此招才引智,其中包含67家上市公司、35家事業單位、17家國有企業,為湖北高校畢業生帶來了1萬個優質崗位,以及200餘個虛位以待的博士後人才需求和90餘個項目需求。
  • 蒙古國捐贈的3萬隻羊去哪兒了?
    中新社呼和浩特12月7日電 題:蒙古國捐贈的3萬隻羊去哪兒了?中新社記者 尚虹波 張瑋 李愛平2月,正值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之時,蒙古國總統哈勒特馬·巴特圖勒嘎訪華,宣布向中方贈送3萬隻羊表示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支持。如今這3萬隻羊都去哪兒了?10月22日至11月13日,這3萬隻捐贈羊分14批抵達中國。
  • ...湖北交通院校全力幫畢業生找工作;甘肅高速土建工程讓路考古...
    根據《合作協議》,一市三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將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堅持互聯互通、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協同推進的工作原則,共同實施54項2020年至2022年省際互聯互通的重大交通項目建設。
  • 2021屆高校畢業生909萬,寫些關乎你畢業找工作的事
    12月1日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會議中透露出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將達909萬人,同比去年將會增加35萬人,也是我國應屆畢業生人數首破900萬大關。不少應屆畢業生選擇了推遲就業轉而投入考研還有專升本考試,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猛增至422萬人。疫情的到來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是這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不僅僅是挑戰也是機遇。工作不好找是挑戰,但是選擇專升本和考研可以讓我們再有兩年的準備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不斷地提升自己,晚些進入就業市場增加自身的籌碼。
  • 2020屆美院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我從去年9月初就開始通過各類校招網站和招聘APP來找工作,投出去許多簡歷後,大概9月下旬就開始去各個公司面試,這為之後應聘小米公司積累了不少面試經驗。在經過線上通話和線下面試兩輪考核後,去年11月我就收到了錄取通知,因為對公司、部門以及自己的崗位都很滿意,所以很快就籤了三方。」張婧雲的經驗是,就業「趕早不趕晚,遇到機遇時要先抓住而不能太猶豫」。
  • 農大的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中國農業大學官方就業統計表顯示,2018年,中國農業大學5144位畢業生中,僅有400餘人畢業後直接從事農林牧漁業,而縱觀2017、2016、2015年,這一數據正在逐年顯著減少。中國農業大學的畢業生們畢業後都去了哪裡?那些當年畢業後選擇農業的學生們如今境況如何?大學生畢業做職業農民有沒有明顯優勢?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對此進行了一個初步調查。
  • 北京大學有七成的畢業生沒有參加工作,他們都去哪兒了?
    到了畢業季節,各大學的應屆畢業生都忙於找工作,有的學生參加校園招聘會、網絡招聘,有的學生提前回老家面試。根據北京大學的公開數據,北京大學2018年畢業7548人,這個人數確實不是很高,但是,從今年畢業生的去向來看,北京大學應屆畢業生7548人中竟然有超過7成的學生沒有就業,這些人去了哪裡?首先,我要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農村裡出現了北京大學的學生,畢業前,全村的人都以他為榜樣,我等著這個孩子畢業,你能找到什麼好工作?
  • 大學畢業生該找什麼樣的工作、怎樣找
    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面臨找工作的壓力,那麼,大學畢業生該找什麼樣的工作、怎樣找呢?當然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是以下方面可以給大學畢業生一些借鑑。【根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大學畢業生分析一下自己的性格特點,活潑愛說話的人可以找一些外向的工作,如銷售、公關等;安靜不愛說話的人可以找一些內向的工作,如會計、研究員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大學畢業生可以分析一下自己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然後朝著這個方向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