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2021-02-08 中國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

實習生 陽 洋

近日,不少「雙一流」高校陸續發布了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20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達874萬人,在疫情的影響下,他們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也經歷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畢業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梳理發現,經歷了2020年這一特殊的年份,名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總體穩定,留學率有所下降,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在國內深造。此外,畢業生們不再扎堆兒「北上廣」,不少學生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或鄰近省份就業。在就業行業和用人單位性質的選擇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在企業就業,基層就業也成為不少名校大學生的新選擇。

高校就業率總體穩定,國內深造比例走高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走高,2020屆畢業生更是達到了874萬人。如此大體量的畢業生人數為2020年的就業工作帶來新挑戰,但從整體來看,高校的就業率總體保持穩定。

根據已經公布的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不少高校的畢業生數量成為往年之最,一些高校甚至已經破萬。例如,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總人數為11588人,浙江大學為12727人,四川大學為15932人,吉林大學甚至達到了16944人。

而從就業率來看,不少高校都可以達到90%以上。例如,清華大學2020屆畢業生共6995人。截至2020年10月31日,就業率為97.8%。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97.7%、98.3%和97.2%。西安交大2020屆畢業生共計8634人,截至2020年11月30 日,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高達99.09%。其中,本科生就業率98.60%,碩士生就業率99.49%,博士生就業率99.73%。

在留學受阻和就業競爭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國內深造。2020年,教育部宣布碩士研究生擴招18.9萬人,這對於本科生來講,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就業「分流」的效果。

一些數據也證明了這樣的趨勢。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校本部總體就業率為97.62%,從畢業去向分析來看,本科生以國內升學(43.39%)為主,出國(境)深造(24.81%)和籤約就業(21.07%)次之。而在清華大學,2020屆本科畢業生的國內升學比例連續兩年增長,今年首次突破60%。

受國際形勢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響,2020年一些高校的出國(境)深造比例有所下滑。浙江大學2019屆畢業生出國(境)比例為12.6%,到了2020年下降至8.72%;武漢大學畢業生的出國(境)比例,由2019年的9.37%下降至2020年的7.79%。清華大學畢業生的出國(境)比例由2019年的15.3%下降至2020年的9.6%。

值得注意的是,深造並不意味著進入了「保險箱」,有高校就提出了「教育適度」的問題。南京大學發布的報告就「教育適度」比較畢業生實際學歷水平與其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學歷水平的關係,考察他們在從事的工作中是否存在「教育過度」和「教育不足」情況。其中,本科畢業生「教育適度」的比例為86.40%,碩士畢業生則為48.50%,「教育過度」的比例為49.81%,博士生「教育適度」的比例為80.09%。可見,碩士畢業生的「教育過度」現象非常明顯。

不再扎堆兒「北上廣」,靈活就業成新趨勢

曾經,「北上廣」成為不少年輕人就業的「白月光」,不論是否留在當地,「去一線城市闖一闖」都是一個需要打卡的人生選項。然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觀察近幾年就業質量報告發現,「北上廣」已不再是一個必選項。如今,不少「雙一流」高校畢業生或者選擇留在大學所在省市,或者選擇去鄰近的發達省市。

南京大學就業排名前五的省市為江蘇省(45.45%)、上海市(12.93%)、廣東省(9.39%)、浙江省(8.22%)、北京市(5.93%)。西安交通大學2020屆畢業生在陝西省就業的比例達39.68%,其中在西安市就業佔比最高,為92.08%。此外,東部地區為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就業主戰場,其中71.92%的畢業生流向了上海市。在四川大學,西部地區(64.93%)為2020屆畢業生就業主戰場,其中四川省佔比52.47%;其次流向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等,佔比為28.15%。

對於身處湖北的高校畢業生來說,這個就業季顯得格外特殊。為保證湖北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教育部啟動實施全國高校與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一幫一」行動。從就業質量報告來看,在鄂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雖受到疫情影響,但仍大體保持穩定。

其中,截至2020年12月10日,武漢大學全校畢業生總就業率為90.69%,其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86.27%,碩士畢業生就業率94.80%,博士畢業生就業率95.90%。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3.19%,研究生總體就業率為97.19%,其中,碩士生就業率為97.19%,博士生就業率為97.24%。

湖北省對畢業生的吸引力並未減弱,不少畢業生的首選就業地均是湖北省。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0屆已就業畢業生選擇湖北的佔比超三成。華中科技大學首選湖北的本科畢業生佔比33.91%,比2019年大幅提升6.89個百分點,首次留鄂比例超過30%,首次超過廣東位居首位。

從行業來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業等成為畢業生熱門選擇。

清華大學籤三方就業的單位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與教育居前三。而華中科技大學的就業報告顯示,協議就業人數最多的則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製造業與教育業。四川大學流向較多的行業為「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教育」(14.27%)、「衛生和社會工作」 (13.86%)、「製造業」(13.13%)和「教育」(12.32%)領域。

2020年7月15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明確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而對於這一屆畢業生來說,靈活就業的比例越來越高。

武漢大學發布的數據顯示,本科生選擇靈活就業(包括僅出具就業證明、自由職業、階段性就業、兼職就業和自主創業等)的比例達到5.36%。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生中,18.66%選擇靈活就業,略高於籤協議(合同)就業人數。清華大學本科生中,籤三方就業人數只佔7.7%,而靈活就業人數佔到了13.8%,約為籤三方就業人數兩倍,達到424人。

畢業生薪資亮眼,「網際網路大廠」成名校生「收割機」

近日,「南大畢業生平均年薪18萬」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對此,南京大學回應稱,統計樣本只佔畢業人數的45%,且包括了本科生和研究生,並由學生主動填寫,未經過嚴格核准。儘管如此,高校畢業生的年薪已成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社會話題。

如今,不少高校的畢業生平均年薪突破了10萬元。電子科技大學2020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年薪為14.3萬元,較2019屆增加了1.8萬元,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籤約月薪平均值為10.1萬元(2019年為9448.85元),哈工大(深圳)畢業生平均年薪則達到17.08萬元/年。

而從籤約單位的性質來看,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去企業就業,「網際網路大廠」以及大型民營企業儼然成為名校畢業生的「收割機」。

根據已經公布的報告數據,一些高校披露了招聘人數較多的單位,華為公司的表現仍然十分突出,其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武漢大學分別招聘了187人、402人和202人。根據籤三方就業人數的統計,接收清華大學2020屆畢業生20人(含)以上的單位中,華為、騰訊、阿里巴巴位列前三。

羅婕(化名)是北京市某985高校新聞學院的研究生,去年11月,當「網際網路大廠」的招聘已基本落下帷幕時,她手握兩個心儀的「大廠offer」,考慮著應該去哪裡。

從研一開始,羅婕就想好了自己以後幹什麼。她相信自己未來不會留在北京,因此戶口於她而言並沒有吸引力,而嚮往自由的她對體制內工作的穩定並不「感冒」,而傳統媒體和網際網路公司相比,她則更喜歡後者。

近年來,不追求「鐵飯碗」不僅成了名校畢業生的一句口號,他們的實際行動更是證明了企業的競爭優勢。

在華中科技大學,從就業情況看,籤約單位以企業為主,佔籤約人數的74.46%。在浙江大學,企業單位為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佔比67.83%),其中其他企業(主要為民營企業)佔比37.66%、國有企業佔比17.59%、三資企業佔比12.58%。其次流向各類事業單位就業的比例為25.05%,到黨政機關、部隊就業的比例分別為6.97%和0.15%。

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高校陸續交出的就業「成績單」讓不少學生和家長安心。2021年,教育部預計應屆畢業生規模將達到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人。如今,就業之路漫長,秋招已告一段落,不少大學生已經在個人的努力和學校的幫助下手握offer。很多大學生表示,只要提早做準備,調整好心態,總有一個心儀的工作等著自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雙一流高校公布首份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去哪兒了
    「雙一流」高校紛紛公布首份「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最近,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繼公布了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  本科生多深造,民企成為就業新高地  這一年,眾多一流高校都向社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從就業去向來看,本科生的主流去向為繼續深造,而研究生和博士生一般都有較好的職業發展起點。在招聘單位的選擇上,民企逐漸成為名校畢業生的就業新高地。  從報告來看,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大多選擇深造。
  • 名校畢業生去哪兒了?「雙一流」高校公布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最近,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繼公布了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95後找工作不看工資」「95後秒辭」等話題就頻頻登上熱搜,「史上最難畢業季」等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 「雙一流」高校紛紛公布首份「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最近,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繼公布了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而自2017年9月「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之後,眾多高校剛剛出爐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謂是「雙一流」建設實施以來高校的第一份就業成績單。在種種壓力之下,這份「成績單」頓顯格外亮眼。
  • 這屆華東師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這屆華東師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教育-學歷類行業佔比最大在極不平凡的年份ECNU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往下看!1應對疫情:健全就業工作保障體系為抗擊疫情,保障2020屆畢業生順利就業,華東師大調整充實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2020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專班。書記、校長親自部署,分管領導前線指揮,院系領導落實責任,職能部門協同推進,發動全校資源,千方百計推動畢業生就業。
  • C9高校就業報告盤點:2019年,中國頂尖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C9高校中已經有七所發布了2019年度畢業生就業報告,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19年,中國頂尖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 清華北大的學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名校畢業生就業大數據來襲!
    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複雜,許多畢業生在畢業之際都面臨著就業問題。去哪就業,是否升學,是否創業等選擇,都困擾著畢業生們。作為國內頂尖高校,清華北大等雙一流名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倍受關注。 今天帶你看看清北等名校畢業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
  • 浙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一圖看懂!
    浙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一圖看懂!近日,浙江大學發布了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想知道浙大畢業生就業率如何?畢業後都去了哪兒?數據來源:浙江大學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製圖: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俞盈盈 劉燕燕 李心言數據整理:蔡豔婷原標題:《浙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 疫情之下的明星都去哪兒了?終於明白明星不能興國!
    得益於這次的疫情爆發,讓明星們真實地上演了一場又一場名為"明星去哪兒"的節目。多數時候,娛樂圈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是個觸不可及的圈子。不少網友調侃娛樂圈為貴圈,也正是因為這個圈子就像是一個醉生夢死,紙醉金迷的小世界。
  • 中科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答案來了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一個疑問,那就是:作為我國著名學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它每年的畢業生,都去哪兒了?關於這個問題,期間,我也有疑問過,坊間,曾有傳言說:中科大的畢業生,大多數都出國留學去了!話說,自中科大建校以來,平均每一千名本科畢業生中,就誕生1名兩院院士,比例居全國高校之首。據悉,目前已有73位本科畢業生,當選兩院院士。當然,這裡所指的,是這些院士,本科階段,是在中科大完成的。
  • 盤點:成都不參加高考的高三畢業生去哪兒?
    他們要去哪兒 ?很多選擇了出國留學去哪些國家留學?最走俏的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主要讀哪些學校?沒參加高考的畢業生去哪兒了?四中每23名畢業生有1人留學高考前4天,2015年應屆高三畢業生黃英(化名)走進位於領事館路7號的實習公司。與正在備戰高考的成都7.7萬名考生不同,黃英步履輕盈,少了些高考前的焦灼。她在初三畢業時就已決定出國,高中三年除了學校的常規課程,她通過了託福、賽達等考試。
  • 2020屆美院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每年暑期,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都是全民討論的熱點,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尤其得到重視。日前,《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整體反映了2019年全國各高校各專業的就業情況。其中,藝術類專業在本科的「綠牌」和「紅牌」中均有上榜,分別是數字媒體藝術和繪畫專業,代表著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和較低的專業門類。同樣是藝術專業,為何就業表現差別如此之大?
  • 「嚴濟慈班」的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這是一個已有三屆畢業生的班級 平均深造率超過98%「嚴濟慈班」的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對理工科大學來說,人文素質往往是人才培養的「短板」。為此,嚴濟慈班專門開設「嚴濟慈講座」,邀請國內外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座,為同學們打開一扇扇窗戶,欣賞不一樣的風景。
  • 回國就業留學生數量翻倍,畢業生都去了這些行業……--上觀
    網際網路人職業成長平臺拉勾剛剛發布的《2020年網際網路人才招聘白皮書》中顯示,今年留學生回國求職者總人數是2019年的2.1倍,相較於2019年,今年在拉勾平臺上的畢業生求職指數增長12.4%,求職意願更加迫切。從英國留學歸來的上海姑娘小君在微信朋友圈上發表感慨:「國外讀書辛苦兩年,想回來一展拳腳,結果腳還沒伸出去,就被現實來了個掃蕩腿。」
  • 2019年中國頂尖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C9高校情況統計
    近幾年,在教育部等主管部門的要求下,每年年底或第二年年初,各大中央部屬高校都會公布本年度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以總結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同時回應社會的關注。近日,近半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已經在各高校就業網上發布了2019年度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這些高校畢業生去向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高校實際的就業情況。
  • 名校畢業生去哪了?"雙一流"高校公布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最近,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繼公布了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而自2017年9月「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之後,眾多高校剛剛出爐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謂是「雙一流」建設實施以來高校的第一份就業成績單。在種種壓力之下,這份「成績單」頓顯格外亮眼。
  • TOP10高校2020屆畢業生都去哪兒了?華為是名校生收割大戶
    一方面,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統計時間一般截止至2020年10月底甚至11月底,國內疫情及時得到了有效控制,經濟運行企穩回升,並且全國及各地都採取了大量的穩就業措施。另一方面,從TOP10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結構來看,選擇繼續升學的佔了較高的比例,而直接邁向就業市場的人數並不多,尤其是本科生,選擇深造的比例甚至高達70%以上。
  • 做好疫情之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大文章
    近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搶抓離校前的關鍵期,開展「百日衝刺」行動,把黨和政府的關心傳遞給高校畢業生。又是一年畢業季。據統計,2020屆江蘇高校畢業生58.4萬,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今年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
  • 44萬湖北畢業生,去哪兒找工作
    全球疫情之下,畢業的壓力直接提前一年推到他們面前。此前,她所有準備都是面向期待已久的出國志願工作。眼下,一下子要把軌道轉換到畢業當中,秦帆覺得,疫情按下的不是生活的「暫停鍵」,而是生活的「混亂鍵」,論文和求職壓力突然湧來,「處處讓人感到失序」。對於這種「失序」,武漢理工大學應屆碩士陳宇輝深有同感。
  • 年薪普遍超10萬,985名校2018屆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越來越多畢業生選擇成為選調生 最近幾年,國家和各省市都推出一系列面向重點高校的定向選調生計劃,而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18屆畢業生實際就業情況來看,這些重點高校畢業生選擇成為選調生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很多高校都有上百人選擇成為選調生。
  • 就業壓力大,名校畢業生幹起中介與保姆,普通大學畢業生怎麼辦
    這幾年隨著高校畢業生不斷增長,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一直比較嚴峻。再加上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社會上不少上班族也因此失業了,職場激烈競爭在所難免。因此,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就業壓力更加嚴峻。從媒體上了解,2020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預計2020年上半年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