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0高校2020屆畢業生都去哪兒了?華為是名校生收割大戶

2021-02-15 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明星城市與TOP級大學相互成就,成為了長三角地區育才、引才的天然優勢。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王帆

編   輯丨耿雁冰

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同比增加40萬,在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的影響下,他們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經歷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畢業季。

近日,各大高校陸續發布了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做了一些梳理,試圖發現在疫情、國際形勢等因素的影響下,2020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對比往年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根據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位列前十的高校分別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

截至1月8日發稿時,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這6所TOP10高校發布了2020屆就業質量報告,它們也被作為主要的觀察對象。

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去向,一方面既傳遞了年輕一代對升學、就業的選擇偏好,另一方面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區域競爭格局,而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也可從中窺見一些行業乃至企業的景氣程度。

(數據來源:各高校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畢業總人數一般未將港澳臺地區和國際學生計入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就業率數據為校本部的情況,華中科技大學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業情況分開披露,故未納入表格中。)

留學減少,國內升學比例上升

儘管2020年的應屆畢業生遭遇了嚴峻的就業形勢,但從就業率這個指標來看,幾所TOP10高校相比2019年並未有太大的數據波動。

清華大學2019屆和2020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分別高達98.1%和97.8%,南京大學2019屆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8.72%,2020年甚至小幅上升至98.85%。

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地處2020年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城市武漢。從數據來看,武漢大學2019屆畢業生總就業落實率為92.35%,2020年小幅下降至90.69%;華中科技大學2019屆和2020屆本科畢業生落實就業去向的比例分別為93.24%和93.19%,相差甚微。

一方面,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統計時間一般截止至2020年10月底甚至11月底,國內疫情及時得到了有效控制,經濟運行企穩回升,並且全國及各地都採取了大量的穩就業措施。

另一方面,從TOP10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結構來看,選擇繼續升學的佔了較高的比例,而直接邁向就業市場的人數並不多,尤其是本科生,選擇深造的比例甚至高達70%以上。

2020年,教育部宣布碩士研究生擴招18.9萬人,這對比2019年的81.13萬,增幅達到23%,這對於本科生一定程度起到了就業「分流」的效果。

受國際形勢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響,2020年一些高校的出國(境)深造比例有所下滑。浙江大學2019屆畢業生出國(境)比例為12.6%,到了2020年下降至8.72%;武漢大學畢業生的出國(境)比例,由2019年的9.37%下降至2020年的7.79%。

清華大學畢業生的出國(境)比例跌幅更為明顯,由2019年的15.3%下降至2020年的9.6%,由1035人減少至674人,減少了361人。這其中主要是赴美國深造留學的人數大幅減少,由2019年的692人下降至361人。相比之下,赴英國的人數由88人小幅上升至99人,赴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由61人下降至33人。

減少的留學學生,有相當一部分轉向了國內升學。清華大學2020屆畢業生的國內升學比例由上一年的29.0%上升至33.8%,其中本科生選擇國內深造的人數由1583人增加至1891人,淨增308人;武漢大學本科畢業生在國內升學的比例,也由2019年的39.70%上升至2020年的43.07%。

2020年和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分別為341萬和377萬,呈現迅速增加之勢,考研熱的背後,原本打算留學的學生「回流」或許是原因之一。

長三角形成「抱團」引才優勢

從TOP10高校畢業生的籤約就業去向地來看,很多人要麼選擇留在大學所在省市,要麼選擇去鄰近的發達省市。

這一規律在長三角高校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2020屆各個學歷層次的畢業生留滬比例高達71.92%,其次為去向廣東省的,佔比為6.34%,去往浙江和江蘇的比例分別為4.55%和3.58%。

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的生源地省市中,上海佔17.15%,江蘇佔10.79%,浙江佔7.88%,合計高達35.82%,較為集中的本地或鄰近省份生源,增加了畢業生留滬概率。

南京大學詳細披露了畢業生的去向城市,留在南京的1780人,其次去往上海的為676人,深圳329人,杭州311人,北京310人,蘇州253人,留在長三角四座城市的共3020人,佔去往全國就業總人數的58%。

浙江大學僅披露了畢業生去往華東地區的佔比達到76.13%,並未進一步披露具體省市的去向。但可以合理推測的是,長三角擁有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等多個明星城市,在吸引大學生時更容易形成「抱團」優勢,將更多的優秀畢業生留在城市群範圍內。

而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前十的高校中,長三角高校佔了半壁江山。明星城市與TOP級大學相互成就,成為了長三角地區育才、引才的天然優勢。

相比之下,地處北京的清華大學,畢業生去向顯得更為分散。2020年,其本科生留京比例為21.9%,小幅超出去往廣東的18.1%和去往上海的17.7%。

但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清華大學本科生去廣東和上海的比例甚至超過了留在北京的比例。其中,2019年去往廣東的佔比達到25.3%,去往上海的佔24.0%,留在北京的則僅為18.2%。

誠然,近幾年各地人才政策頻出,對北大、清華等名校畢業生無疑也會有吸引力,即便是落戶門檻很高的上海,在2018年也推出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探索建立對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可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政策。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共6995人,籤三方就業的本科生僅237人,樣本量較小,碩士和博士才是邁向就業市場的主力軍。從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間,清華大學碩士和博士畢業生留京比例分別維持在40%和50%左右,仍然佔據了絕對優勢。

截至1月8日,北京大學尚未公布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但根據過去幾年的情況來看,其畢業生地域流向與清華大學有相似之處。

即清北學子除了傾向於留京之外,有相當比例分散到了廣東、上海以及全國各地,導致京津冀的留才優勢不如長三角。這一是因為清北學子的生源地更為平均地遍布於全國各地,因此畢業後也有更大概率分散至各地,二是因為在北京鄰近的地區,能與幾大一線城市相媲美的就業城市不多。

應屆生年薪接近18萬?

除了省市去向,高校畢業生的薪酬也備受關注。儘管2020年被視為艱難的就業季,但畢業生薪酬卻似乎有著不錯的表現。

南京大學的高薪尤其引發了熱議。據披露,南京大學2020屆被調查畢業生中,平均薪酬為17.83萬元/年,其中本科畢業生薪酬均值為14.92萬元/年,中位數為12.9萬元/年;碩士畢業生薪酬均值為18.28萬元/年,中位數為15萬元/年;博士畢業生薪酬均值為18.7萬元/年,中位數為15.8萬元/年。

但這組數據也引起了一些質疑。對此,南京大學學生就業相關負責人對媒體回應稱,報告中薪酬數據統計的人數最終有效樣本為3709個,部分畢業生未反饋薪酬數據,而部分高薪酬的畢業生則較主動填寫了數據。

可供參照的是,2020年7月,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了一份《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顯示南京大學的畢業生平均月薪為10255元。

上海交通大學在就業質量報告中援引了這一薪酬指數排名,排名顯示,清華大學的畢業生薪酬指數最高,平均薪酬為10818元,其次是北京大學,平均薪酬為10698元,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3,平均薪酬為10673元。

總體而言,確實有一些高校的學生畢業即可實現月薪過萬的小目標,一部分是因為名校光環,不少用人單位對名校畢業生格外青睞,有的會根據學校背景以及畢業生自身能力採取「一事一議」的定薪方式。

另一方面,從行業特點來看,包括信息技術、網際網路、金融等在內的是近年來的高薪行業,而一些高校的就業結構更偏向於此。以南京大學為例,該校2020屆畢業生中,從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佔比達到25.56%,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佔比為10.73%,從事金融業的佔比為10.42%。

除了行業外,一些高校披露了招聘人數較多的單位,華為公司的表現仍然十分突出,其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武漢大學分別招聘了187人、402人和202人,一枝獨秀。

進入華為的應屆畢業生中,本科生只佔了極小的比例,清華大學僅3人,上海交通大學有21人,但在402人中的佔比也僅為5%。相比之下,碩士生佔比最高。這一現象也存在於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大廠,以及金融機構、央企等招聘偏好中。

並且,從薪酬來看,儘管抽樣調查與實際情況會有一定偏差,但大體上博士生的薪酬水平大於碩士生,碩士生又大於本科生。

對於大學生而言,無論是想獲得更高的薪酬,還是獲得更大的機會進入大公司,碩士及以上學歷越來越成為有效籌碼,這也可以很大程度解釋,為何近年來的考研熱在持續升溫。

相關焦點

  • TOP10高校2020屆畢業生去哪兒?華為是收割大戶
    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同比增加40萬,在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的影響下,他們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經歷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畢業季。近日,各大高校陸續發布了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做了一些梳理,試圖發現在疫情、國際形勢等因素的影響下,2020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對比往年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 TOP10高校2020屆畢業生去哪?長三角成引才贏家 華為是名校生收割大戶
    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同比增加40萬,在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的影響下,他們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經歷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畢業季。近日,各大高校陸續發布了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做了一些梳理,試圖發現在疫情、國際形勢等因素的影響下,2020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對比往年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 TOP10高校2020屆畢業生去哪兒?長三角成引才贏家,華為是名校生收割...
    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同比增加40萬,在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的影響下,他們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經歷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畢業季。近日,各大高校陸續發布了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做了一些梳理,試圖發現在疫情、國際形勢等因素的影響下,2020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對比往年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 排名前10的高校畢業生都去哪裡就業?華為「收割」8所高校上千名人才
    排名前10的高校畢業生都去哪裡就業? 排名前10的高校畢業生都去哪裡就業?
  • 這屆華東師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這屆華東師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教育-學歷類行業佔比最大在極不平凡的年份ECNU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往下看!華東師大發布2020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華東師範大學2020屆畢業生共計8230人截至2020年10月31日就業率為96.21%
  • 2020屆美院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每年暑期,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都是全民討論的熱點,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尤其得到重視。日前,《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布,整體反映了2019年全國各高校各專業的就業情況。其中,藝術類專業在本科的「綠牌」和「紅牌」中均有上榜,分別是數字媒體藝術和繪畫專業,代表著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和較低的專業門類。同樣是藝術專業,為何就業表現差別如此之大?
  • 超35萬中國名校的畢業生都去哪兒了?為什麼大多數都去了華為?
    最近,各大雙一流高校都相繼公布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其中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除3所外,其餘39所均公布了各自學校的就業質量報告。流向較多的企業除了華為、BAT等網際網路公司外,還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國家電網等國有企業。39所一流大學中各類高校畢業生的流向有較大差異。例如,工信部直屬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畢業生去往國防科研單位的人數明顯比其他高校要多出很多。
  • 中國最頂尖9所高校2019屆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大數據來了
    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日前,中國雙一流大學公布了2019年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對於每個人來說,中國最好的大學畢業生的「前途」都值得關注。讓我們看看C9大學聯盟的所有畢業生都去了哪裡?
  • 人才去哪兒了?1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地圖
    每經記者:謝孟歡 每經編輯:楊歡高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不只是學校關注的重點,也是城市關注的重點。近日,國內高校陸續發布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大學生就業報告本身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有專家指出,大學生就業行業和地圖的變化,體現了社會產業和城市競爭力的變化。
  • C9高校就業報告盤點:2019年,中國頂尖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C9高校中已經有七所發布了2019年度畢業生就業報告,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19年,中國頂尖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 疫情之下,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高校就業率總體穩定,國內深造比例走高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走高,2020屆畢業生更是達到了874萬人。如此大體量的畢業生人數為2020年的就業工作帶來新挑戰,但從整體來看,高校的就業率總體保持穩定。根據已經公布的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不少高校的畢業生數量成為往年之最,一些高校甚至已經破萬。
  • 2020屆江西籍高校畢業生的檔案去哪兒了?
    @省內高校江西籍畢業生1.未落實就業單位或用人單位暫不接收人事檔案關係的江西籍高校畢業生
  • 華為頗受2021屆高校畢業生青睞,新一輪校招即將開始
    如上圖數據所示,華為成為最受2021屆畢業生青睞的僱主品牌,遠超排名第二的阿里巴巴;字節跳動、京東位列三四。綜合看,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無疑頗受2021屆高校畢業生青睞。過去提到華為,我們更多會想到的是&34;,但從5G技術的研發推廣到麒麟晶片的設計研發,華為憑實力狠狠的圈了一波粉。在風雲翻湧的當下,加入華為也意味著更多的機遇和可能性。
  • 雙一流高校公布首份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去哪兒了
    「雙一流」高校紛紛公布首份「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最近,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繼公布了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而自2017年9月「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之後,眾多高校剛剛出爐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謂是「雙一流」建設實施以來高校的第一份就業成績單。在種種壓力之下,這份「成績單」頓顯格外亮眼。
  • 名校畢業生去哪兒了?「雙一流」高校公布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最近,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繼公布了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95後找工作不看工資」「95後秒辭」等話題就頻頻登上熱搜,「史上最難畢業季」等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 「雙一流」高校紛紛公布首份「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最近,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繼公布了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而自2017年9月「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之後,眾多高校剛剛出爐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謂是「雙一流」建設實施以來高校的第一份就業成績單。在種種壓力之下,這份「成績單」頓顯格外亮眼。
  • 2019年中國頂尖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C9高校情況統計
    今天對7所C9高校2019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進行了多維度分析(C9高校中目前僅7所高校進行公布,復旦與中科大目前還未公布),希望更加全面地展現重點高校的就業情況,為大家今年的志願填報提供一些參考。其他高校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出國(境)深造情況也類似。從各頂尖高校畢業生出國(境)的高校來看,超過半數畢業生都選擇了美國高校。其次是英國、澳大利亞等地區高校。大多數畢業生流向東部發達地區同往年一樣,C9高校2019屆畢業生就業流向地區首選皆為本地城市,除本省市之外,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區就業的畢業生也較多 。
  • 浙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一圖看懂!
    浙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一圖看懂!近日,浙江大學發布了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想知道浙大畢業生就業率如何?畢業後都去了哪兒?數據來源:浙江大學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製圖: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俞盈盈 劉燕燕 李心言數據整理:蔡豔婷原標題:《浙大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 上海交通大學2020屆畢業生就業單位出爐!去華為人數多
    作為一所工科類強勢高校,學校畢業生的就業單位頗受人們的關注。好消息!上海交通大學2020屆畢業生就業單位出爐!去華為人數依然最多!本次,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去向單位名稱。由於具體單位較多,所以,本次小編僅給大家介紹籤約人數超過10人的單位。籤約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人數超過10人的單位籤約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人數超過10人的單位有74家。
  • 2020屆中國最牛畢業生誕生!放棄BAT年薪380萬offer,選擇華為
    ​2020年,對中國可謂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上半年疫情肆掠,年中又發洪水,外部還面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圍堵,國內外形勢非常嚴峻,全國的企業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經營困難!對2020屆的高校畢業生來說,今年可謂是史上最難就業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