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圈可能變「奪命圈」廈門查獲一批問題泳圈

2020-12-19 福州新聞網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陳泥 通訊員 陳重捷) 近日,同安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銷售泳具,特別是遊泳圈的商家進行了專項檢查。

據了解,此次檢查重點針對商場、超市、文化用品店等泳具銷售環節;以及水上樂園、遊泳館、泳池等泳具使用環節,就遊泳圈、泳衣泳鏡、塑料漂浮板等產品開展監督檢查。行動中,執法人員重點查看了各類泳具的產品標識、警示標誌、產品合格證和質檢報告等認證資質。

「我們走訪調查發現,不少經營者都誤以為遊泳圈就是『救生圈』。事實上大多數造型各異、五顏六色的遊泳圈都沒有救生功能。」執法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遊泳圈分為充氣遊泳圈和泡沫遊泳圈,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而真正的救生圈和救生衣則比較少見。

在一家文具用品店,部分泡沫遊泳圈生產廠家、聯繫電話、出廠日期均沒有標註,製作粗劣、包裝簡單,是典型的「三無」產品。在一家超市,一些充氣遊泳圈未按照安全技術要求標註「非救生圈設備,僅供在成年人監護下淺水中使用」字樣。

「2017年5月,山東煙臺一家兒童遊泳館內,一個女童套著遊泳圈在泳池裡溺水1分多鐘,直到奄奄一息才被救起。現場監控視頻顯示,溺水的原因是遊泳圈發生後翻,孩子頭朝下、腿朝上,因為遊泳圈的浮力而無法翻轉過來。廈門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溺水事件。」執法人員說,這是因為劣質充氣遊泳圈往往充氣口較松,容易發生漏氣,導致使用者快速下墜,在水壓的作用下包裹住遊泳者。另外,充氣遊泳圈材質輕薄,容易發生側翻,這些情況下遊泳圈很可能會變成「奪命圈」。

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遊泳圈,執法人員當場採取了扣押強制措施。據悉,截至目前,同安市場監管部門已檢查各類經營主體36家,查獲「三無」遊泳圈12個、泳帽16個;下一步,還將針對遊泳圈進行產品質量抽檢。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家長帶孩子遊泳時,應事先了解水深情況,選擇規範的泳裝和輔助設備,如救生圈、救生衣等,切不可把遊泳圈當救生圈用。

【提醒】

遊泳圈≠救生圈

遊泳圈救生圈有何不同?

●執行標準不同。救生圈起救生作用,執行的是國家強制標準(GB4302-2008);而遊泳圈被定義為水上玩具,執行的只是玩具標準。簡單說,是兩個不同的產品。

●材質不同。救生圈採用特製泡沫,材質堅硬、浮力較大,遇到溺水者能準確投擲,並能馱載一定重量的重物;遊泳圈有充氣式和泡沫類之分,市面上銷售的絕大多數是充氣式遊泳圈,和救生圈相比,遊泳圈重量較輕,很難準確投擲,容易破損漏氣,而且塑料表面遇水溼滑,較難抓握。簡單說,救生圈和遊泳圈的安全性有著本質區別。

●造型與價格不同。遊泳圈造型各異、價格實惠,而救生圈大多呈圓形,顏色單一,多為橙紅色,價格也比遊泳圈貴很多。

如何正確選購遊泳圈?

●拒絕「三無」產品。購買前,查看外包裝有無廠名廠址、執行標準、警示標誌等。按照《充氣水上玩具安全技術要求》(QB1557-1992),充氣遊泳圈應在距離氣門不大於100毫米處的顯著位置標註「注意:非救生圈設備,僅供在成年人監護下淺水中使用。」

●注意有沒有刺鼻氣味。氣味刺鼻的遊泳圈很可能是劣質塑料做成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分。

●不被花色和低價迷惑。選擇面料柔軟的遊泳圈,碰撞時有緩衝作用,避免受到傷害。

●使用前查看是否漏氣。注意看遊泳圈的接縫或黏合處,並輕微拉扯,避免產品結合強度不夠,發生漏氣。

相關焦點

  • 問題遊泳圈可能變「奪命圈」
    「2017年5月,山東煙臺一家兒童遊泳館內,一個女童套著遊泳圈在泳池裡溺水1分多鐘,直到奄奄一息才被救起。現場監控視頻顯示,溺水的原因是遊泳圈發生後翻,孩子頭朝下、腿朝上,因為遊泳圈的浮力而無法翻轉過來。廈門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溺水事件。」執法人員說,這是因為劣質充氣遊泳圈往往充氣口較松,容易發生漏氣,導致使用者快速下墜,在水壓的作用下包裹住遊泳者。
  • 遊泳脖圈變成「奪命圈」!給寶寶用脖圈遊泳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有時候,一不小心,遊泳圈還會變成「奪命圈」。不光是泳泳圈,家長也會給小一點的寶寶戴遊泳脖圈,但是遊泳脖圈也不是萬無一失!悲劇接連發生,家長一定要重視!現在流行帶寶寶去遊泳,嬰兒遊泳館裡的室內溫度和水溫確實比較適合寶寶,而且不僅讓寶寶得到運動,對寶寶的骨骼發育也有好處。
  • 套著遊泳圈也會溺水!快扔掉這些「奪命圈」!
    ↓↓2016年7月,江蘇的李先生帶孩子去遊泳館時遭遇驚魂一幕,套在3歲寶寶身上新買的遊泳圈竟然漏氣,導致孩子在水中不斷起伏,孩子的頭數次被泳圈壓得沒入水面。所幸李先生救助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遊泳圈與救生圈執行的國家標準是不一樣的,救生圈是起救生作用的,它具有很多附屬功能;而遊泳圈被定義為水上玩具,執行的只是玩具標準。與真正的救生圈相比,遊泳圈重量太輕,很難準確投擲,容易破損漏氣,抗壓能力很差,極易爆裂;塑料表面遇水溼滑,較難抓握。
  • 剛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身亡,泳圈變「奪命圈」
    剛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身亡,具體發生了什麼?家長難道沒有在旁邊看著嗎?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 湖南株洲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帶脖圈遊泳。
  • 遊泳圈變「奪命圈」!石家莊13歲孩子在水庫遊泳溺亡!你的遊泳圈...
    ~但有時候,一不小心遊泳圈就會變成「奪命圈」!據男子同伴稱,當晚,他們在附近水域遊玩,因為不會遊泳,特意套著遊泳圈。可沒多久,男子突然溺水很快沉了下去……不少當地人表示,儘管知道水庫危險,但是萬萬沒想到套了遊泳圈,人還是沒了!
  • 廈門泳具市場發現不少問題遊泳圈 如何正確選購
    東南網8月2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利萍 陸軍航 通訊員 陳重捷 實習生 王鵬)夏日炎炎,遊泳成為深受喜愛的休閒方式,很多不會遊泳的成年人及小孩往往會套上遊泳圈下水遊泳,但是有了遊泳圈就安全了嗎?近日,廈門同安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泳具市場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市面上常見的遊泳圈分為充氣遊泳圈和泡沫遊泳圈,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救生圈和救生衣則比較少見。在一家文具用品店,部分泡沫遊泳圈生產廠家、聯繫電話、出廠日期均沒有標註,製作粗劣、包裝簡單,是典型的「三無」產品。
  • 遊泳圈變成奪命圈
    臨近暑期,去遊泳池遊泳的孩子多了,面對市面上種類繁多的遊泳圈,家長如何選擇?記者也進行了深入調查。  回顧  72秒溺水視頻令人揪心  在視頻中記者看到,一開始,一名女童戴著遊泳圈在遊泳。  該店客服人員強調當孩子坐在坐圈裡遊泳時,家長一定要在旁邊看護。  脖圈  安全係數:★★☆☆☆  在不少嬰兒遊泳館裡,脖圈的使用率非常高。與坐圈相比,脖圈不存在寶寶划水時發生側翻的安全問題。
  • 遊泳圈險成「奪命圈」禍根在成人
    視頻中孩子所使用的是一種坐式遊泳圈。有家長表示,這種遊泳圈容易翻倒,造成孩子溺水的情況。(5月19日《北京青年報》)  遊泳圈,自然是為了保護不會或者水性不咋地人的安全的。據記者採訪,不同階段的孩子,適合不同的泳圈,其中坐圈比較適合11個月到1周歲3個月的寶寶使用;但同時,也有的遊泳館的店員則表示,店裡雖然提供坐圈,但一般不推薦使用,因為這對於遊泳鍛鍊的意義不大,且不安全。
  • 2歲寶寶適合哪種洗遊記泳圈?2歲嬰兒遊泳用臂圈或者是泳圈?
    如今,大部分幼兒家長相對於小寶寶遊泳好處非常認同,也深刻的知道讓小寶寶持續嬰幼兒遊泳對小寶寶的身心發育非常有利。但相對於嬰幼兒遊泳輔助專用設備——小寶寶洗遊記泳圈的選擇不是很清楚。要知道,選擇適合的小寶寶洗遊記泳圈,更能保證小寶寶良好的嬰幼兒遊泳體驗。
  • 2歲寶寶適合哪種洗遊記泳圈?2歲嬰幼兒遊泳用臂圈或者是泳圈?
    如今,大部分幼兒家長相對於小寶寶遊泳好處非常認同,也深刻的知道讓小寶寶持續嬰幼兒遊泳對小寶寶的身心發育非常有利。但相對於嬰幼兒遊泳輔助專用設備——小寶寶洗遊記泳圈的選擇不是很清楚。要知道,選擇適合的小寶寶洗遊記泳圈,更能保證小寶寶良好的嬰幼兒遊泳體驗。那麼,2歲寶寶嬰幼兒遊泳應該採用洗遊記泳圈或者是座圈呢?
  • 遊泳圈變「奪命圈」 女嬰泳池內前翻水中掙扎
    女嬰使用的是坐式遊泳圈有家長稱曾遇到泳圈側翻民福康注意到,女嬰在遊泳時所使用的是坐式遊泳圈。在使用這種坐式遊泳圈時,兒童需要把雙腳套進圈內的孔中,然後就可以坐在遊泳圈上。視頻顯示,發生前翻前,女嬰曾經有一個向上支撐身體的動作,隨後重心不穩翻入水中,而女嬰在遊泳時所使用的正是坐式遊泳圈。對於坐式遊泳圈,不少家長對其都「心有餘悸」。
  • 礁石劃破泳圈致父女被困海裡 專家:充氣泳圈是玩具非救生器材
    (實習生 劉啟龍 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張玉榕 實習生 劉啟龍)帶著充氣泳圈去海邊戲水、遊泳,泳圈被礁石劃破漏氣,人被困在礁石上、遇到險情。8月至今,廈大白城至環島路海邊,已經發生4起類似事件。  昨日,記者走訪了解到,不少商販在海邊銷售的大多是這種充氣泳圈。專業人士表示,這其實是玩具,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救生器材,大家應謹慎選擇。
  • 防止泳圈質量「漏氣」 安全監管不能「走神」_兒童遊泳圈「圈」得...
    此次兒童泳圈質量監測出現的問題產品分別或者綜合存在:標識不符合要求;軟聚氯乙烯薄膜的厚度不符合要求;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不符合要求等。這並非個案,泳圈抽檢不合格在其他省份也多次出現。(6月23日《南方都市報》)  遊泳圈「不漏氣就安全」的理念或許是很多家長對泳圈安全標準的「默認狀態」,因為與遊泳沉溺威脅相比,材料超標所帶來的安全威脅自然不夠「虎猛」,所以多數家長會對泳圈材質本身缺乏關注,或者說是選擇性忽視。正是因為如此,部分商家才將大量質低價廉的泳圈售賣給廣大民眾,也無形中助長了製售偽劣、排擠良優的不正之風。
  • 救生圈變「奪命圈」?滿月寶寶戴這種泳圈學遊泳,再也沒上來
    1、 泳具的錯誤使用嬰兒的頸椎還在發育,骨骼軟,肌肉力量不足,脖套泳圈很容易傷到頸椎、壓迫氣道,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3、 缺乏專業人員嬰兒遊泳確實對嬰兒發育好處很多,但是嬰兒遊泳教練是對專業知識要求很高的職業。現在大多數的嬰兒遊泳館的工作人員多是無證人員,或者嬰兒撫觸師,不具備相關知識技能。因此問題不是讓不讓嬰兒遊泳,而是孩子應該在哪兒遊、怎麼遊、和誰遊才是安全。
  • 孩子套充氣遊泳圈漂入海 多海濱浴場泳圈不救生
    海中避暑買遊泳圈就圖漂亮  連續幾天的高溫天氣,錦州的海濱浴場成了市民和遊客的避暑之地。  昨日11時,已經有很多人搭著帳篷在沙灘上先佔了位置。海水裡,幾個大人帶著孩子在嬉戲,附近的商家則不停地向路人兜售泳衣和遊泳圈。  一位不太會遊泳的媽媽自己帶著遊泳圈,將孩子放在另外的遊泳圈裡正向大海深處行走。
  • 遊泳脖圈成寶寶的「奪命圈」醫生:不建議嬰幼兒戴脖圈遊泳
    醫院經過檢查發現,孩子是因為長時間窒息缺氧,導致腦部嚴重受損,缺氧的矛頭直指遊泳時用的「脖圈」。「脖圈」在這些年隨著嬰兒遊泳訓練的頗受追捧,成為了非常常見的嬰兒用品。不論是在醫院遊泳中心、嬰兒遊泳館,還是家裡遊泳,都有這種「脖圈」。
  • 遊泳脖圈成寶寶的「奪命圈」 醫生:不建議嬰幼兒戴脖圈遊泳
    目前,國內大部分的嬰幼兒遊泳都是在店鋪內進行的,受條件限制只能讓寶寶採取佩戴遊泳圈遊泳的方式,在嬰兒遊泳館用「脖圈」,嬰兒遊泳師會為寶寶選擇合適的尺碼,而且有規範的佩戴姿勢,全程配合的遊泳流程,把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小。一位嬰兒遊泳師介紹:「嬰兒遊泳圈分為脖圈、腋下圈、座圈、趴圈四種,不同年齡的寶寶佩戴的遊泳圈不同。寶寶遊泳看似簡單,其實講究特別多。
  • 嬰兒遊泳時泳圈的選擇,應該是這樣的!
    現如今,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讓寶寶適當進行嬰兒遊泳,對寶寶身心健康有好處,能提高寶寶適應能力、免疫力,讓寶寶少生病,生長發育更有優勢。但是你知道嗎?嬰兒遊泳並不是隨便找個泳圈套上去就完事兒了,嬰兒遊泳時泳圈的選擇,應該是這樣的!
  • 新生兒用脖圈遊泳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嬰兒遊泳脖圈正確戴法?
    如長期沒用過的供氣量不夠,可以用附贈自行車打氣筒實現打氣,不適合打氣過足,打氣以適度硬軟觸感為標準,並蓋好氣嘴,將氣嘴壓進嬰兒遊泳圈內。將嬰兒遊泳圈適度扒開,開口型可套進脖子為標準,套進寶寶脖子(有提示語為上面),並查驗其頸圍與嬰兒遊泳圈公稱直徑鬆緊度適度,寶寶下顎調節及時,並扣上上下一層搭帶。
  • 男孩戴遊泳圈落入海中 遊泳圈救生圈別分不清
    本版文圖晨報記者 白斌斌實習生 陳佳玉昨日下午,白城海邊,一個大浪打來,遊泳圈翻了,戴著遊泳圈的男孩瞬間落入海中。萬幸,救生員及時發現,迅速救起男孩。22日下午,同樣的一幕在白城浴場發生,9歲男孩小羅從泳圈裡滑脫,整個人落水,萬幸也被及時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