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段鍍膜的濾波器重新定義了多種科學應用的性能標準

2020-12-12 OFweek維科網

  窄帶的設計依賴於具有介電材料層發射鏡的Fabry-Perot(F-P)諧振腔的堆疊,該反射鏡由四分之一波長厚度的介電材料層組成 ,中間被厚度為多個半波長的腔隔開。多腔結構被用來使光譜形狀更加趨於「方形」,以得到一個在透射區域平頂的頻譜,而在單腔結構的設計中,則往往要圓頂一些。

  製作一個多腔的單波段濾波器對於大多數薄膜沉積系統來說都是一個挑戰。一個被稱為頻譜監測的對於轉折點的計算機變化控制方法,對於準確地控制每一層的沉積厚度來說非常有效。在鍍膜過程中,濾波器不斷的被測量,並通過考慮與多個層相關的厚度誤差對厚度的變化進行補償。這種方法有利於製造顯著地具有可重複性的與理論結果相符的低紋波窄帶濾波器。

  多窄帶濾波器允許光學設計人員以任意的形式對光譜進行解析,打開了一個與今天的高功率光源結合在一起使用的巨大的潛在應用。例如,Alluxa生產了一個10通道的濾波器,其可以在可見光範圍內產生一個梳狀的平頂光譜,其帶內具有高透過率,而帶間具有達到>OD5的阻斷水平(見圖3)。白光通過該濾波器之後,每個單獨的通帶都可以很容易的重定向和獨立分析。

  圖3.採用多種設計方法製作的10波段多窄帶濾波器。

  多邊緣或多色(multichroic)濾波器

  多色濾波器,俗稱分光鏡,在激發/發射光譜系統中與多寬帶濾波器結合在一起使用非常流行。多色濾波器將輸入的光譜分成兩束——一束反射,另一束透射——通常在45°入射角下使用,雖然其他的角度也是可能的。該濾波器是雙向的,可以根據需要用於光譜波段的合束和分束。

  多色濾波器通常是單面濾波器,其第二個表面鍍減反射膜來避鬼影成像。從反射帶到透射帶(反之亦然)之間陡峭的過渡,提高了許多應用中圖像的對比度,包括螢光和多光譜生物成像。當應用在這些系統中時,雙色濾光片必須具備低的角度偏移,低的偏振分光,以及在反射和透射波前上的優秀的平坦性以消除任何對成像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的明顯的焦點偏移。

  在特定的情況下,這些濾波器需要控制不同通帶的相位或群延遲色散(而不是在傳輸幅度)。一個具體的例子是一個四色分光鏡,它可以控制集成到三維結構照明顯微鏡(3D-SIM)中的所有六個激發雷射器的反射光相位。最終的複合圖像在激發光被調整成多個3D-SIM配置之後生成。同時控制振幅和相位需要在設計過程中特別注意,同時也需要與理論非常接近的生產薄膜的鍍膜能力。

  與寬帶濾波器類似,其上升/下降沿50%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由於設計的膜層往往並不是四分之一波長的厚度,所以沉積技術必須最小化層厚的誤差。對於設計工作在非垂直角度入射情況下的濾波器,測量過程和評價並不容易,特別是存在兩個以上串聯在一起的過渡邊緣的時候。襯底厚度和偏振分束會給測量帶來限制,例如光束偏差和譜型邊沿50%位置的平移,都可以影響對濾波器光譜特性的評價。

  多陷波濾波器

  和多波段濾波器的光譜分布相反,多陷波濾波器阻斷或反射(而不是透射)所感興趣的離散的波段。濾波器的形狀和設計結構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這些濾波器的目的是增加帶內抑制,並最大限度地提高帶外光的透射。

  多陷波濾波器在20多年前出現,主要是設計用於人類的雷射防護和機器視覺應用。目前其仍然被用於這一目的,而且隨著應用範圍的豐富其性能也大大增加。例如,3D影院使用簡單的陷波濾波器來將可見光譜分成兩個非重疊和帶偏移的梳狀光譜,每個光譜用於一隻眼睛。在另一方面,拉曼系統需要超窄的陷波濾波器來阻斷雷射激發源的光,並聚焦於拉曼信號。外科醫生需要窄帶,帶顏色校正的陷波濾波器來阻斷手術過程中工作雷射的反射,同時保持通過濾波器的中性色外觀圖像。光譜校正功能通常包括在光譜上的部分或完全缺口形狀,以平衡濾波器透射光的CIE白色點。

  多陷波濾波器的設計在光衰水平增加和帶寬變窄的時候會變得更具挑戰性,因為層數和複雜性會隨著光衰水平大致成線性增加,而與帶寬成反比。類似於窄帶濾波器的結構,多陷波濾波器的設計要求很高的層厚精度和控制來使帶外透射變得平坦和使阻斷帶變得陡峭。

  在可能的情況下,設計人員會嘗試利用諧波(例如,266nm/ 532nm/ 1064nm三個波段)以減少製造過程中的隨機誤差——這些諧波提供了自然阻斷區域。例如,1064nm的陷波經過相當容易的改造就能阻斷532nm波段,具體來講,就是通過簡單的重新配置重複堆疊的薄膜中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材料的比例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通過這個方法,一個設計就可以產生兩個波段,而不是通過兩個相互獨立的結構來產生,然後安排在同一設計中來工作。

  任意形狀的多波段濾波器

  任意形狀的多波段濾波器不符合先前描述的濾波器類型的經典形狀或結構。相反,這些濾波器可以使用一個「目標」譜型來將入射光處理成具有自定義透過率變化的多條通帶,從而創造一個非常定製化的響應曲線。例如,一個太陽濾波器可以將一個標準光源的輸出光譜整形為與太陽光譜相一致(見圖4)。

  圖4.任意譜形多波段濾波器的一個例子是太陽濾波器,其被設計來將氙弧燈的光譜整形為太陽光譜。

  顯而易見,這些設計在設計階段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在製造過程中,他們經常受困於隨機沉積誤差,其會影響目標透射率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情況下,製造的濾波器可以實現理論值±5%誤差範圍內的目標光譜形狀,雖然它依賴於譜線的精確分布和特徵。

  具有高端性能的多波段濾波器的發展持續擴大著光學所能做的事情的邊界。隨著需求的不斷增長,薄膜濾波器製造商將繼續改進創新方式,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來製造這些濾波器。

相關焦點

  • 關於W波段矩形波導濾波器的設計
    最近幾年,由於低頻波段和中頻波段的迅速飽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高頻波段尤其是W波段進行了相關的電磁研究[1]。W波段指的是頻率從75 GHz~110 GHz的電磁信號,在此頻率波段,波導器件的研究日益成熟。研究者們已經設計了一些工作於W波段的射頻器件[2-4],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微波濾波器作為電磁通信系統中的重要組件,其性能好壞直接決定了電磁通信設備與系統的性能與價值。
  • 光學鍍膜——光學薄膜的定義
    光學薄膜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從精密及光學設備、顯示器設備到日常生活中的光學薄膜應用;比方說,平時戴的眼鏡、數位相機、各式家電用品,或者是鈔票上的防偽技術,皆能被稱之為光學薄膜技術應用之延伸。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光學鍍膜的應用原理。光學薄膜的定義光學薄膜的定義是:涉及光在傳播路徑過程中,附著在光學器件表面的厚度薄而均勻的介質膜層,通過分層介質膜層時的反射、透(折)射和偏振等特性,以達到我們想要的在某一或是多個波段範圍內的光的全部透過或光的全部反射或偏振分離等各特殊形態的光。
  • hfss腔體濾波器設計實例
    在微波帶通濾波器的設計中,我們經常採用腔體交指型結構。採用這種方法設計的產品性能差,表現在帶內插損和波紋大,矩形係數不好等,一般無法滿足現在通訊的要求,我們還要花大量的精力對濾波器進行調整,以提高其性能。甚至需要重新加工再生產,這大大增加了產品的研製成本和周期。   因此我們必須對濾波器進行精確的設計,即在工程設計中將所有諧振杆的耦合都考慮進去,而這不是傳統的手工計算可以完成的,必須藉助計算機軟體進行輔助設計。
  • 定義圖上的各向異性、動態、頻譜和多尺度濾波器
    在很多的應用程式中,你的測試圖都可以預先進行預處理,但是如果不斷有大量新的大型圖湧入,特徵分解的效果可能也會不那麼好。2. 另一個問題是,你訓練的模型最終與圖的特徵向量V會緊密的聯繫起來。如果你的訓練圖和測試圖的結構相差很大(節點和邊的數量),那麼這可能是一個大問題。另一方面,如果所有圖都非常相似,那麼所遇到的問題就小得多了。
  • 利用微波數字轉換器實現軟體定義的無線電(SDR)
    過去的幾十年裡,無線電技術標準、相關應用和互聯設備得到了爆炸式的發展,對數據帶寬和吞吐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據統計,45億網際網路用戶和迅速發展的物聯網(IoT)變革對器件性能要求的年增長速度超過25%1,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濾波器的深度解析
    經典的濾波器應用實例是接收機或發射機前端,如圖1、圖2所示: 濾波器在微波射頻系統中廣泛應用,作為一功能性部件,必然有其對應的電性能指標用於描述系統對該部件的性能需求。 對應不同的應用場合,對濾波器某些電器性能特性有不同的要求。
  • 濾波器國產 VS 國外
    幾次技術應用的潮流引領了聲波射頻濾波器技術的發展,而SAW濾波器可以說是軍用轉民用的技術典範。早期國內的SAW濾波器僅用於國防如雷達、通信等方面需求;而該技術的第一次民用,即用於彩電產業,帶動了部分民營企業的發展。九十年代中期,隨著2G通信中GSM、CDMA以及GPS導航對SAW濾波器的大量應用,促進了該技術的第二個繁榮期的誕生。
  • LCL濾波器原理及參數性能
    LCL濾波器參數性能   光伏併網逆變器輸出的併網電流中含有大量的諧波,這些諧波會導致電能質量的惡化,繼而引發大規模的事故。   2 濾波器參數性能分析   由於LCL濾波器在抑制諧波方面效果顯著,故本文就LCL濾波器的參數性能進行相關比較,最後設計出一種滿足併網要求且諧波抑制最為顯著的濾波器。
  • 什麼是光學鍍膜?光學鍍膜可以達到什麼光學效果?總結
    光學鍍膜由薄的分層介質構成的,通過界面傳播光束的一類光學介質材料.光學薄膜的應用始於20世紀30年代.現代,光學薄膜已廣泛用於光學和光電子技術領域,製造各種光學儀器.二、特點光學薄膜的特點是:表面光滑,膜層之間的界面呈幾何分割,膜層的折射率在界面上可以發生躍變,但在膜層內是連續的,可以是透明介質,也可以是光學薄膜吸收介質:可以是法向均勻的,也可以是法向不均勻的,實際應用的薄膜要比理想薄膜複雜得多,這是因為,製備時,薄膜的光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偏離大塊材料,其表面和界面是粗糙的,從而導致光束的漫散射
  • 聊點技術:刮傷鏡頭鍍膜意味著什麼?
    反射是導致光能損耗最大的原因,根據菲涅爾公式,反射率p為:i和i』分別是入射角和折射角,簡單計算不難發現入射角在45度以內時,反射率與入射角為0度,也就是垂直入射時的數值基本相同,而在攝影系統中光線在每一面上的入射角很少會超過45度,所以在計算反射時都會以垂直入射為標準,這樣一來菲涅爾公式就可以按折射率簡化為:
  • 淺談實時濾波器的基本原理及應用
    淺談實時濾波器的基本原理及應用 工程師2 發表於 2018-05-29 09:12:00 Agilent MXG N5182A在經過硬體升級後,射頻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 斬波容性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PGA重新定義性能
    Σ-Δ型模數轉換器(ADC)廣泛用於傳感器具有較小輸出電壓範圍和帶寬的應用中(比如應變計或熱敏電阻),因為這種架構提供高動態範圍。具有高動態範圍是因為,相比其它ADC架構,它具有低噪聲性能。 Σ-Δ型轉換器基於兩條原理工作:過採樣和噪聲整形。當ADC對輸入信號進行採樣時,獨立於採樣頻率的量化噪聲會在直到採樣頻率一半的整個頻譜內擴散。
  • 適用於多種噪聲模型的圖像濾波器
    為了減少噪聲帶來的負面影響,儘可能地還原乾淨真實的畫面,就需要用到降噪濾波器對圖像數據進行處理。圖像的噪聲有多種類型。如加性噪聲、乘性噪聲、椒鹽噪聲、高斯噪聲等。常見的降噪方法有在空間域進行的,也有將圖像數據經過傅立葉等變換以後轉到頻域中進行的。
  • 一種小型DMS低通濾波器設計
    利用其高電感高電容低通帶阻特性設計出的低通濾波器可以用於功率放大器[1]、混頻器[2,3]等微波有源器件的諧波抑制。在L、S波段,國內外專家和學者對DMS結構在低介電常數基板材料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更高頻段,高介電常數基板上的有關報導較少。為了實現將DMS的寬阻帶,小尺寸特性應用於高頻段,高介電常數材料,有必要對其進行做新的探討。
  • 如何實現軟體定義無線電動態範圍的最大化
    編者按:本文回顧了軟體定義無線電發展,介紹了擴大軟體定義無線電的動態範圍的電路元件、計算和仿真工具,並重點關注ADC的性能和頻率規劃。 摘要:本文回顧了軟體定義無線電發展,介紹了擴大軟體定義無線電的動態範圍的電路元件、計算和仿真工具,並重點關注ADC的性能和頻率規劃。
  • X波段基片集成波導帶通濾波器的設計
    微帶類傳輸線由於傳輸損耗大、品質因數低等因素,限制了電路的性能。基片集成波導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新型導波結構,具有低差損、低輻射、高品質因數等優點,可以設計出接近於普通金屬波導的微波毫米波濾波器、功率分配器、耦合器和天線。這種新型導波結構能夠很方便地與微帶、共面波導等其它微波毫米波平面電路集成。
  • 橢圓函數LC帶通濾波器的應用設計
    ,分析濾波器的帶外特性以及通帶特性,估算濾波器中心衰減和帶外 抑制的大小,對濾波器進行合理的設計與計算,最後要對濾波器進行仿真優化,直至達到滿意的技術指標。濾波器類型的選擇可根據濾波器設計的帶寬等指標和具體的應用場合來選擇。相對帶寬在20%以下的為窄帶濾波器,應選用窄帶濾波器的設計方法來設計;相對 帶寬在40%以上的為寬帶濾波器,應選用寬帶濾波器的設計方法來設計;而介於兩者之間的為中等帶寬濾波器。由上面的指標可以看出本濾波器是窄帶帶通濾波器。
  • 玻璃鍍膜的主要工藝有哪些?
    踱膜玻璃的定義鍍膜玻璃是在玻璃表面塗鍍一層或多層金屬,合金或金屬化合物薄膜,或將金屬離子遷移到玻璃表面層,以改變玻璃的光學性能,滿足某種特定要求的一種玻璃深加工產品。在線CVD法鍍膜技術,是在浮法玻璃生產過程中,連續沉積化合物薄膜的CVD工藝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鍍膜玻璃生產技術。它是以潔淨、高速牽引(8-15m/min)、高溫(600℃)的浮法玻璃為沉積襯底。換言之,薄膜沉積前,玻璃襯底即將離開錫槽但尚未進人退火窯,且未被處理淨化。國外最早採用在線CVD法連續沉積Sn02薄膜,而我國最早是用該法生產矽質鍍膜玻璃。
  • 重新思考圖卷積網絡:GNN只是一種濾波器
    在標準信號處理問題中,通常假設觀測值包含一些噪聲,並且底層的「真實信號」具有低頻。這裡,我們對我們的問題提出了類似的假設。假設1:輸入特徵包括低頻真實特徵和噪聲。真實特徵為機器學習任務提供了足夠的信息。
  • 「百變金剛」浪潮NF5280M5 重新定義通用伺服器
    ▲「百變金剛」浪潮伺服器NF5280M5智慧時代需要重新定義「通用」隨著雲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技術的成熟,企業業務不斷發展,用戶需要更大的存儲空間存放不斷累積的數據,以及更加靈活的平臺架構適應多樣化的應用場景,這會導致數據中心IT架構越來越複雜,對硬體基礎架構按需擴展、快速響應的需求越來越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