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3月23日電 題:粵語說書大師堅守講古壇50載
作者 吳敏平
每逢周六,粵語講古傳承人顏志圖都會到廣州文化公園講古,他身穿長衫手執摺扇講得眉飛色舞,早早佔好座位的「古躉」(酷愛粵語講古的觀眾)也聽得津津有味。顏志圖已經在講古壇上站了五十餘載。
「講古」即粵語說書。2009年,粵語講古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文化公園講古後,顏志圖會在公園一棵橡膠樹下為愛好粵語講古的「粉絲」上課。如今,他有八九個來自各行業的弟子。顏志圖常打趣對弟子們說:「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如果你們以後有了成就,要記得是在橡膠樹下得成正果的。」
顏志圖1961年入行,見證了粵語講古的興衰。在顏志圖辦公室,他指著牆上的廣東著名講古藝人陳幹臣像對記者說:「他改變了我一生」。
顏志圖讀初中時,偶然聽到陳幹臣講《楊志賣刀》的故事,被深深吸引,他回校試著給同學們講故事,結果大受歡迎,成了學校的「古王」。1961年,他加入了廣州說書學會。講古多年,顏志圖曾講過《洪熙官》、《黃飛鴻》、《方世玉打擂臺》、《風流才子倫文敘》等多個廣東民間故事。
顏志圖回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粵語講古興盛,廣州講古壇眾多,一個講古壇能聚數百觀眾,其派頭不亞於當時人們喜聞樂見的粵劇。後來,「文化大革命」的到來讓粵語講古逐漸沒落,「廣州說書學會解散,大多數前輩失業,生活艱苦。」顏志圖說,不少講古藝人在那時離世,雖然粵語講古在「文革」後得以恢復,但和他一樣重操故業的藝人鳳毛麟角。
2001年,廣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宮取消了廣州最後一個講古壇,顏志圖當時被媒體稱為「廣州最後一個講古佬」。那段歲月,顏志圖仍講古不輟,他到小學、幼兒園教孩子們練螳螂拳,休息時會給他們講兒童故事。
2003年,粵語講古的存亡受到社會關注。2005年,廣州文化公園重開講古壇。目前,廣州在文化公園、倫文敘紀念廣場、五仙觀廣場等都設有講古壇,讓講古藝人又有了一展所長之地。
最讓顏志圖欣慰的是,粵語講古後繼有人,他年僅24歲的弟子彭嘉志已嶄露頭角。為了推廣粵語講古,顏志圖和彭嘉志還上電視講古。目前,彭嘉志正通過微博等新媒體,探索粵語講古回歸市場之路。他說,藝人有了市場作生活依靠,粵語講古便不會衰落。
顏志圖笑著對記者說:「我年紀大了,將來的故事要靠年輕人去講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