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廣東省轄縣級市,由湛江市代管。位於廣東省西南部、湛江市東北部,東鄰茂名市電白區,南瀕南海,西接廉江市,西南連湛江市坡頭區,北與化州市、茂名市茂南區接壤[1]。吳川是著名的中國建築裝飾之鄉,同時還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塑料鞋之鄉等榮譽稱號。千百名億萬富豪多為包工頭出身,個體和民營經濟非常發達,是全國富豪人數最多的縣級市(縣)。
吳川濱江臨海、水系發達、日照充足、資源豐富,是中國南海之濱的具有江海文化特色的宜居城市。國道325線橫貫東西全境,瀋海高速公路和汕湛高速公路(在建)分別從該市經過;鐵路有茂湛鐵路貫穿全境,境內設有吳川火車站和塘綴站;境西10餘公裡可達南方大港湛江港,境內有黃坡港及漁商兩用博茂港;航空運輸方面有在建中的粵西國際機場。
吳川是粵西地區思想文化最開放的縣級市(縣),在語言、風俗和觀念等方面都與粵西其它市縣有著不同獨特的風格。在改革開放初期,「吳川模式」與「溫州模式」並駕齊驅,在當時「南有吳川、北有溫州」享譽全國。
古時境內東郊有吳家地,納三川(江)之水(鑑江、袂花江、梅江),故曰吳川。(古名:又名吳江。註:歷史上屬高州府;廣義上的吳川境地包含今坡頭區、麻斜、特呈島、南三島、硇洲島和調順島,吳川話分布區涵蓋坡頭、南三等地。)
吳川市大部分地區屬鑑江下遊衝積平原和半平原。全市地勢北高南低,緩緩向海傾斜,沒有明顯山脈。地形大致分為低丘、平原、臺地和沙土四類。西北、東部是低丘陵地區,佔市總面積30%。山丘一般高20-30米,最高塘特思山(尖山嶺)海拔172米,淺水高羅大嶺海拔65米,塘綴鎮麗山(高山嶺)海拔56米。
吳川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高溫多雨。據氣象部門統計資料(1963年-2000年)分析,多年平均日照總計為2008.2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5.7℃,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平均相對溼度為85%;平均氣溫攝氏22.5℃,夏季平均27.8℃,冬季平均17.9℃。年均降雨量為1597.8毫米。
吳川市江河縱橫交錯,粵西地區最大的河流鑑江起源於廣東省信宜市,自北向南流入吳川並貫穿全境,系鑑江的主流;其支流「袂花江」、「小東江」(又稱梅江)、「三丫江」分布於市東北部;塘河、板橋河、烏泥河分布於市西南部。各條河流匯入鑑江,注入南海,形成了鑑東和鑑西兩大水網。鑑江在境內流長46.3公裡,平均水位2.39米,150噸量船可在境內常年航行。
吳川盛產稻、糖蔗、花生、黃麻、西瓜、柑橙、香蕉、龍眼和北運菜等農產品。萬畝生態保護區,是各種珍禽、候鳥的天堂,有「天上人參」之稱的禾花雀就是雲集於此。水產品有海蜇、沙螺、米蟹等。礦產資源有石墨礦、鈦鐵礦、黃金礦以及石英、花崗巖、高嶺土、玻璃砂等。
陳蘭彬故居建於清代光緒元年(1875年),坐落在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黃坡村,1983年公布為吳川縣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公布為湛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陳蘭彬,字荔秋,我國近代外交史上知名人物。清代嘉慶丙子年(1816年)生於吳川黃坡村。從小聰明好學,20多歲以優行貢京師,名動公卿。曾到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遊歷考察,潛心古今兵事研究。鹹豐三年(1853年)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充史國館纂修散館,後任刑部主事。鹹豐八年,清廷擇陳蘭彬管理洋務。
吳川市山裡人家生態文化園是集休閒、生態旅遊、文化娛樂、民間藝術、大型收藏於一體的生態文化旅遊場所。該園將回歸大自然的純美理念與建築物巧妙融合,奇花異草、綠林掩映,堪稱世外桃源。
吉兆灣為著名的省級旅遊區,位於湛江市東部50公裡的廣東省吳川市,離吳川市區13公裡,總面積12.4公裡,國道325線從旁而過,海岸線長11.2公裡,為風景美麗的濱海旅遊度假勝地。
李漢魂故居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黃坡鎮嶺頭村,建於1933年,佔地面積16000平方米,它的文物價值在於整體建築風格獨特,規模宏偉,氣勢驚人。故居為兩條長約兩百米的磚砌深巷所夾,巷名叫「布衣」,一叫布衣一巷,一叫布衣二巷,是李漢魂親自取名親自題寫的,地是紅磚砌就,兩邊是紅磚矮牆。
吳川市文化館於1982年在原址(國技館舊址)重新擴建,高3層,佔地面積275.5平方米。有正副館長2人,幹部職工8人。1990年有正副館長3人,幹部職工12人。配備有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曲藝、美術、書法、攝影專門幹部。
吳川市江心島生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