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在花間語,鳥欲向天鳴——馮泊花鳥賞析

2020-12-19 藝周刊

文/愚石

曾經專門為馮泊先生寫過畫評《天地間的獨立行走》,並且極盡筆墨詮釋畫家內心世界的完美與豐富、靈魂的獨立與高傲,以及其筆下氣象成千、變幻無窮的藝術激情和筆墨表現。幾年過去,馮泊先生畫風日漸穩定而臻於精到,其在花鳥世界中的獨特發現和另類表達,讓其作品的藝術指向和表現手段,具有了詩性、禪意和鐫刻著個人印記的形象標籤。

馮泊,生於1968年,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寫意畫協會理事,天水市人大代表,秦州區人大代表,天水市青年美協常務副主席,秦州區美協副主席。

曾在全國「第三屆青年中國畫展」,「第五屆青年中國畫展」,「首屆現代工筆畫展」,「2008造型藝術展」,「第三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中國當代工筆畫展」,「上海世博會中國美術大展」,「群珍薈萃全國十大美術館館藏精品屋」等全國美展中入選、獲獎三十餘次。

馮泊作品

筆墨語言的誇張性切割,強化了審美視覺的衝突違合,畫面的震撼力由此而生。在中國傳統花鳥畫的發展歷程中,「花欲言、鳥欲語」向來被公認為花鳥畫的最高標準。但在我看來,任何藝術樣式生命力的延續與繼承,更多應該揭示人與自然萬物的審美關係,以此作為藝術家抒發自我情感,表達藝術家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懷,間接反映社會生活,體現一定時代精神,以達到借物抒情、託物言志的目的。由此而觀,馮泊先生便是一位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畫家,他超越花鳥畫的傳統立意,在真實描繪客觀對象、能夠體現花鳥的生命力及各不相同生命特徵的基礎上,極力發現和挖掘筆墨語言的另類表現,動與靜的對立、黑與白的衝突、色彩與虛幻的相峙而生,馮泊總是在尋找最具有誇張性的表現效果和藝術尺度。

馮泊作品

馮泊為自己的花鳥畫設置了厚重的生命背景和闊遠的人文氣象,並以此反襯花鳥的生命靈性。無論是其水墨花鳥還是工筆花鳥,他都為鵲鳥們設定了極為宏大的生命場景。在其代表作品《臨風》中,峭立的山石、靜深的水潭、凝固的積雪、孤高的清月以及微風中飄蕩著的輕霜薄涼,成為鵲鳥們私語輕吟的生命田園,傳達著不畏嚴寒、獨立於天地蒼穹之間的精神趨向,而這正是作家精神品格與靈魂追求的藝術表達。在其另一幅作品《北方十月》中,畫家馮泊故意取鋪張陳敘那些被雪覆蓋的亂石、無言輕流的細水以及向上伸展的乾枯虯枝,為結隊而行的鵲鳥提供了靈魂尋找的藝術襯託。在這幅作品中,鵲鳥行走的背景被刻意誇大和著意渲染,鵲鳥只佔據了畫面空間的極少部分,由此造成了筆墨語言的誇張性對立,使畫面具有了直擊人心的藝術魅力。

馮泊作品

精神與靈魂表現的繁複與疊韻,畫面語言的精緻與獨到,無一不體現出馮泊花鳥畫價值緯度的向真、向善、向美。馮泊筆下的鵲鳥具有獨立思考的頭顱,這是馮泊花鳥畫的藝術獨到。他對傳統進行顛覆和有節度的破立,用不同姿態和神情,描摹出或居於曠野、或隱於鬧市、或瑟縮於陽光之下的花鳥世界。而這些,恰是畫家眼中的世界,無論詩意棲息還是奔走苦渡,都是命運與世界的一隅。而畫筆之下、色彩之外,都是向天而歌的靈魂呼喊。正因為如此,馮泊筆下的鳥不言不語,似乎總是在思考著什麼。他命之以《幽篁鳴禽》的畫作,孤獨的鵲鳥是沉默無言的,它注視青竹的目光似乎如一位看透世事的哲人,淡然靜定。或者它已經不會歌唱,那些求偶的動聽鳴叫,早已經被它塵封於喑啞的歌喉。

馮泊作品

在馮泊先生的另一幅畫作《枯木逢春》中,我們看不到春意盎然的自然氣象,看到的卻是一群棲落枝頭的倦鳥,背對著每一位欣賞者。我暗自揣測,這些鵲鳥的藝術悖立,定然是畫家的創作故意,是一種精神與靈魂的內視與自省,畫家定然是著意表達著自己的某種關切。而這種關切,也定然超越於自然之上,蘊含著社會意義上的精神表達。

馮泊作品

馮泊先生創作了一幅極具象徵意義的畫作《初冬季節》,在時令的清霧薄涼之中,收穫的玉米散亂一地,斑駁的落葉陳雜其中,鵲鳥低飛,枯枝蔓生,寫著「雷浪」的紙片有意無意地飄落於玉米之上,畫家以其特有的繪畫語言,講述著另類的關於秋天的心酸寓言,讓人為之動容和感傷。應當說,畫家思考的不是花鳥的問題,而是生命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環境的和諧,社會現實與人文精神的和諧。也正因為此,馮泊已經超越於傳統意義上的花鳥畫家,而更多了些社會關切和人文理想,也使他的藝術境界,具有了一種獨立品格的靈魂價值。

馮泊作品

色彩運用的兼容並蓄與收放有度,使馮泊的畫形成音舞時尚般的旋律與韻味,極大地渲瀉出花鳥的詩意和禪性。馮泊先生的花鳥,注重對色彩的把握和控制,他在傳統的固有用色用墨中,融入西洋畫法講求的色彩規律,以求整體色彩對比協調,直率與委婉相伴,控點與鋪面相生,明與暗互相牽渡,為畫面增添了無窮韻律。在其畫作《春暖花開》中,樹幹的虯勁和彎曲,彰顯著歷史的厚度,傳達著自然與生命的滄桑之美。畫面中的花開得絢爛多姿,綠葉迎風而動,弱小的鵲鳥或隱於枝間,或藏於花後,或靜默失語,或對視無言。而這些藝術物象,用彩的濃淡已經突破常規,整幅繪畫的構成輕重便有了長詩般的平仄起承,流漣婉轉,如訴如歌。馮泊畫作《竹林深處》竹的青竹深幽,紅色的竹葉與鵲鳥的倦懶黑灰形成反差極大的對比性語言;其《霜林秋語》以秋葉的紅黃濃彩反襯秋天的空曠明亮和鵲鳥、山石的灰白無語,都大大強化了畫面的視覺衝擊力。《相伴叢林共歡歌》像一卷滄桑的詩,《叢林岸上秋風來》則像一首繾綣秋詞……「黑白可度,用色有涯」,這樣的繪畫語言,體現出畫家關於生命與自然的價值判斷和審美理念,生命於廣袤時空中的弱小,世界於自然萬物的博大無窮,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生命辯證,形成了具有獨立精神、在天地間自由行走的藝術形象。

馮泊作品

「詩在花間語,鳥欲向天鳴」,這是馮泊花鳥畫的真實寫照。我曾經無數次猜想,唐代詩人杜荀鶴筆下的「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境,那些鵲鳥如何會碎了一地輕鳴,以及它們究竟有著怎樣的傷心情事。而如今,我似乎從馮泊先生的畫作中尋到了答案。馮泊的畫,讓我看了無數生動如詩的會思考的自然精靈,以及它們在寂寞大地上的孤獨行走,恰似畫家馮泊孤高秉異的藝術靈魂。

馮泊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春去也,詩還在——暮春詩賞析
    雖然,春天施施然地要走了,已過春分春欲去,千炬花間,作意留春住,詩人們是不捨得春歸去的,寫下來很多詩句挽留。我遴選了十一首個人認為描寫暮春的好詩好詞,點評也都是出於個人的觀點,不足為信。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怪獸賞析 bitaoshuxiang我知道這首詞,還是因了瓊瑤阿姨的小說《庭院深深》,很好看的愛情故事。這首詞描寫的是閨中少婦的傷春之情。
  • 石開國畫花鳥作品賞析:生動傳神,寓意吉祥
    作品賞析:石開國畫牡丹圖《五彩祥雲》「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歷來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也是歷代花鳥畫家們的座上賓,石開先生就尤為喜愛並擅長畫牡丹。這幅石開先生的花鳥畫《紫氣東來》,構圖簡淡明了,下筆不拘謹,巧妙地讓紫藤樹從畫中央出枝,然後散漫開去,隨風搖曳的紫藤花蔓,花開爛漫,與綠葉映襯可謂相得益彰,滿紙生花香,兩隻八哥花間嬉耍,顧盼生情。紫藤也是國畫花鳥中的經典題材,因花開紫色,故寓意紫氣東來,非常適合掛在客廳,辦公室,書房等場所。
  • 100首春天的詩賞析
    【賞析】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一首描寫和讚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讚,後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017絕句【唐】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偏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 王俊雄《花間集》,共賞花間好夢!
    知己,就像另一個自己,彼此守望,彼此欣賞,彼此慰藉,無關乎年齡、性別、距離、貧富,他能懂得你的一舉手一投足,能讀懂你的言外之意與欲語還休
  • 寫意花鳥 靜境天真——於建明的水墨韻骨
    尤以他的寫意花鳥作品為代表,向來被業界密切關注,廣為讚譽。於建明《花鳥六屏》137×34cm於建明筆下的花鳥傳承了齊白石大師的自然率真之格調。落筆間雖則不似工筆白描般須毫畢現,然而重墨疏渲的羽毛卻別有形韻,鳥禽喙的質感,足與趾的動感皆渲染到位,那一雙如炬招子更是點睛傳神,倔強的眸光將山野鳥雀的個性與靈魂烘託,增之以周圍花樹山石的環境點綴,滿卷的野逸清趣之意韻便流露出來了。
  •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這首詩整篇突出一個「獨」字。愛喝酒的人一般不喜歡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他們願意有一二知己邊聊邊飲,把心裡積鬱已久的話傾吐出來。尤其是當美景良辰,月下花間,更希望有親近的伴侶和自己一起分享風景的優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恰恰就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無處可說,只好與明月和自己的身影為伴。
  • 詩的種類和字數:唐代以後,詩分為兩大類:古體詩、今體詩
    (一)古體詩;(二)今體詩 古體詩是繼承漢魏六朝的詩體;今體詩是唐代新興的詩體。 今體詩在字數、韻腳、聲調、對仗各方面都有許多講究,與古體詩截然不同。我們講格律,主要是講今體詩的格律。
  • 十首題畫詩:題畫詩得之不易,欲工尤難,貴在詩傳畫外意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其二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這兩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惠崇原畫已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曉景》,現已無從考證。這首題圖詩,著意刻畫了一派初春的景象。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竹林已被新葉染成一片嫩綠,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
  • 最唯美的100首春天古詩(附賞析)
    【賞析】詞人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過程展示流轉在節序交替中傷春念遠之情;詞從愉快之景象敘起,乃欲反襯其心境之愈為悲苦。>【唐】杜審言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秦女含顰向煙月,愁紅帶綠空迢迢。【賞析】詩中的女子希望花能長保青春妖嬈而不被東風催落,實際上她是自言自語,花就是她自己的象徵,她是在借花自憐,借花傷春。
  • 古詩詞賞析2(觀滄海,木蘭詩)
    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7、全詩運用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描寫所見大海景物的部分是實寫,想像日月星辰出自於大海的部分是虛寫。【賞析1】1、①《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②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徵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 成都青石橋花鳥市場「歸來」:魚龜花易購,貓狗鳥難尋
    青石橋,是許多成都人的「萌寵」記憶——春暖花開,逛一逛花鳥市場,或是添置寵物,或是購買周邊商品,或是單純觀賞,皆是賞心樂事。疫情之下,青石橋花鳥市場姍姍來遲。從1月20日暫停營業後,經過了近兩個月的時間,3月18日,青石橋花鳥市場終於正式重新開業。
  • 牡丹國畫賞析――詩人畫家鄭曉京手繪花鳥畫作品
    牡丹國畫賞析――詩人畫家鄭曉京手繪花鳥畫作品 2020年05月04日 11:3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這樣詩畫一體的國畫作品,有其獨特的魅力,在畫中題詩,不僅為整幅作品增添了詩意,也讓豔麗的牡丹顯得更為高雅了。鄭曉京老師的這幅《牡丹春醉》圖,果然讓人沉醉~
  • 常見詩詞名句賞析
    【賞析】這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不同於漢代其他的文人詩哀嘆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時行樂,它是一首唱反調的詩,是一首難能可貴的佳作。寥寥數語,把景色寫得浩瀚壯闊,氣魄雄渾,放眼宇宙之無限,寓寄哲理之深沉。7.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 王寒:花間一壺酒
    王之望好風月,他的詩詞有慷慨之句,亦多深情之語,《惜分飛》裡有「彈到離腸斷處。細落簷花雨」句,《菩薩蠻》有「蓬瀛知已近,青鳥仍傳信。應為整雲鬟,教儂倒玉山」句,寫得煞是纏綿緋惻。在臨海倚江亭,他與美人喝花酒,寫下《鷓鴣天》:「撩亂江雲雪欲飛,小軒幽會酒行時。佳人喜得鴛鴦侶,豪客爭題鸚鵡詞。歌舞地,喜追隨。」儘管詞中也有「歙州端恨外遷遲。謫仙狂監從來識,七步初看子建時」的感慨,但這反成了他及時行樂、醉酒買歡的理由。與美人同飲花酒,喝到盡興時,豪氣上來,詞亦由繾綣溫情變得意氣奮發。當然,除了這些豔詞,王之望大部分的詞,還是盡顯豪邁俊逸的本色。
  • 號外 | 2020年中國別客詩人最佳詩語(增刊)
    焦淑斌詩語:詩歌是持自我向內的放生。我向他道歉。他的手指頭像電視劇裡的一樣動了一下當天夜晚,他從危重病房轉到了火化場附錄:部分詩語○張新泉詩語:想把詩寫短些,再短些;簡單些,再簡單些……或者,哪天就不寫了,就說:我寫完了。
  • 杜甫爺爺的這一首詩,被譽為「初唐七絕之冠」
    同時,像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等依附張易之兄弟的文人也大批被貶嶺南之外,這首詩,就是寫於這一時期。【注釋】遲日:春日。京國人:長安人。南竄:被貶去嶺南。北流:湘江向北流去。【賞析】春回大地,鳥語花香。在這春回大地的美好時刻,杜審言卻被貶到嶺南去,乘船渡過湘江。這美好的景色讓他想起了昔日在園林遊玩的場景。那時多麼美好啊,也是春光明媚,或許有三五志同道合的文章好友,把酒臨風,談笑風生。仕途上春風得意,心情自然暢快。此時花在歡笑,鳥在歌唱。
  • 杜甫經典詩詞賞析
    【賞析】這首詩是禮讚諸葛丞相的名篇,詩中深情寫道:問起在哪裡才能找到諸葛丞相的祠堂,它就坐落在錦官城外古柏森森的地方。那映襯著臺階的小草每到春天空自呈現著碧綠春色,那隔著枝葉的黃鸝徒然唱出好聽的歌聲。諸葛丞相因為感激劉皇叔的三顧之恩而出山謀劃天下大計;開創基業,扶危濟難,先後輔佐了劉家父子兩朝。
  • 莫礪鋒:殺風景的詩評
    觀其卒章,豪家少年,雲窗霧閣,翠幔金屏,青鳥丁寧等語,褻慢甚矣,豈真以神仙處之哉!」《彥周詩話》又評杜牧詩曰:「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臺上也。孫氏霸業系此一戰,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只恐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對此,清人在《四庫全書總目》中駁斥得極好:「不知大喬孫策婦,小喬周瑜婦,二人入魏,即吳亡可知。此詩人不欲質言,變其詞耳。顗遽詆為『不識好惡』,殊失牧意。」
  • 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賞析
    【賞析】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首聯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頷聯寫樹寫山,一派安詳寧靜;頸聯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 花鳥故事分享:這隻鳥的來歷竟然和一位大詩人有關
    題記:英雄美人,花鳥故事,歷史沉淪,花花鳥鳥每到暮春時節,在浙江硤石一帶的山間、田野,經常聽到「快快歸去,快快歸去」的鳥啼聲,音調悽切,晝夜不絕。這種鳥叫「子規」。關於它的來歷,有如下一段傳說。哭愛子"的詩:老人哭愛子,日暮千行血。心逐斷猿驚,跡隨飛鳥滅。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時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