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網絡孝子表演大賽了,以往對父親吆五喝六的大少爺在今天也開始上網搜一下父親節的文案,然後發個朋友圈,說一下父親辛苦了。晚上的時候拿著父親的血汗錢,跑到ktv裡面繪聲繪色的唱一首《父親》,歌頌一下偉大的父親。當然了,筆者也希望這些人都是真心的體諒父親,但可惜啊網絡孝子層出不窮。
朋友圈裡面的網絡孝子的文案也確實讓我挺感動,沒個好文筆絕對寫不出這文案,《感動中國》沒他,我都不看。感動的同時我還有一絲絲疑問,6月21日不是美國的父親節嗎?中國定這一天是父親節了嗎?要是小編沒記錯的話,8月8日這一天才是中國的父親節吧。由於宣傳問題,中國的父親節一直沒人在乎,今天小編來給大家科普一下中美兩國的父親節來歷。
如圖所示,世界上最流行的父親節就是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這一個父親節是世界上第一個父親節,於1910年誕生於美國,節日的來源要追溯到威廉·斯馬特先生和他的女兒布魯斯·多德。
威廉·斯馬特和妻子共同生育了六個子女,在生育第六個子女的時候妻子因難產去世,於是斯馬特先生開始獨自承擔養育子女的重任。養育六個子女是非常困難的,有過孩子的人我估計都能體會到斯馬特的困難。
斯馬特先生有5個兒子、1個女兒,女兒排行老二,年紀稍微大一些,因此在父親外出勞作的時候經常照顧弟弟們的生活。等六個子女全部長大之後,大家都以為斯馬特能安享晚年了,但不成想勞累過度的斯馬特先生於1909年去世。他的女兒布魯斯·多德在參加完母親節感恩活動後就異常思念父親,父親的艱辛不亞於其他母親,為什麼不能搞一個父親節感恩?
於是她開始給市長、州長寫信,建議用她父親的生日作為父親節。市長和州長都認為可以,但是並沒有按多德女士的建議把她父親的生日作父親節,而是把父親節定為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1910年6月19日,華盛頓州舉行了全世界第一個父親節慶祝活動,此活動迅速席捲全美,1924年,美國總統柯立芝正式表態支持設立全國性父親節的建議。1972年,尼克森總統正式籤署文件,把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美國的父親節。從此這一父親節席捲全世界,有些國家是直接沿用美國的父親節,而有些國家進行了部分修改。
1945年8月6日,上海的《申報》刊登了《八八父親節緣起》,此後大量的社會名流紛紛建議立8月8日為父親節。倡議設立父親節的原因很簡單,美國為了紀念歐戰死亡的妻母設立了母親節,中國抗戰那麼艱辛,難道就不該設立一個父親節紀念死去的英烈嗎?
雖然當時日本還沒投降,但是日本敗局已定,用俗語來說就是「秋後螞蚱-蹦躂不了幾天。」此時推動父親節的設立,不僅能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先烈,同時還有「懷念祖國之意」,顏惠慶、袁希濂、陳青士、梅蘭芳、史致富、嚴獨鶴、費穆、陸幹臣、富文壽、張一渠公開署名倡議設立父親節。
至於為什麼選八月八日,這問題中國人都能理解,畢竟「八八」的諧音就是「爸爸」。最後當時的政府批准了這一建議,確立八月八日為中國的父親節。這一傳統對岸至今都在保持,但是出於各種原因,大陸一直沒有公開設立父親節。
其實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父親節,比如俄羅斯的每年2月13日為父親節,韓國的每年5月8日為父親節,中國也不應該隨波逐流,一味的西化也不見得就是對的。另外奉勸那些網絡大孝子,你平時不惹你爹生氣,那就是最好的體諒父親,別整天就在網絡上叫一下父親辛苦,沒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