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常備用來表達情感,寄託思念,作為一種情感寄託出現在無數詩人的詩歌中,例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傳娟」、「月是故鄉明」等等,月亮作為一種自然景象存在,如蘇軾所描述,會有陰晴圓缺,但是正是這樣,詩人才有了歌詠的話題。
詩人李白所寫的有關月亮的詩詞絕不在少數,是最喜歡用月亮來抒懷的詩人之一,他的這首《秋風詞》是篇幅較長的詩,其中「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兩句膾炙人口,經久不衰。
《秋風詞》
作者:李白 (唐)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秋風悽清,秋月明朗。風中的落葉時而聚集時而揚散,寒鴉本已棲息也被這聲響驚起。盼著你我能再相見,卻不知在什麼時候,此時此刻實在難耐心中的孤獨悲傷,叫我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情感鑑賞:
首先本詩是典型的悲秋之作。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此情此景,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
夜深許許,風自清,月自明;秋意蕭條,樹葉都緩緩落下,野外孤鴉自棲息,更添加一絲悲涼,面對這些景物,雖然心有留念意,奈何身不由己;詞中所寫的秋風、秋月、落葉、寒鴉都是引人心生悲涼之物象,又加以擬人,眼前全然勾勒秋意悽緊,蕭條之氣自字裡行間悄然浮起。
每讀完一首詩詞,就像穿越了時間和詩人進行了對話,感受到了纏綿悱惻,隨著詩人的情緒而沉浮。
(本期編輯:王寧 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