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結婚,也是有許許多多的講究的。特別是一些地方,在結婚的時候不僅要看好日子,而且還要注意結婚這天做事要一定要圓滿,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以防說錯話辦錯事,以完成這一天的結婚任務。
但是無論是怎麼說,在結婚這一天時候,都是要圖吉利的。這對娘家婆家來說,都是心理上的安慰。但是在結婚這一天,娘家送人的時候,自然也是有一些講究的,而農村俗語認為:「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嫂送姑,發大蔸」,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到底有什麼說法呢?李子來回答。
就拿我們這裡的風俗來說吧:去年我妹結婚的時候,也是有這樣的說法的,下面我來說一下:
由於我妹和妹夫是自由戀愛,而妹夫家又是外市的,離我們這裡相差300公裡。因此在妹妹結婚的前一天,我們必須到達妹夫的市裡住下來,以縮短接親的時間。於是在妹妹結婚的頭一天,我們包車就出發了。
但是我們這裡農村嫁女是有很多規矩的:在送妹妹結婚的時候,比如有「六男六女」,以象徵著六六大順的意思。但是在選人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由於妹妹屬兔,所以因為這「」兔子見龍淚交流」的原因,屬龍的、屬虎的是不能送親的,在農村人看來這是犯衝的意思。
除此之外,送親的人在選擇上也要注意這幾方面,在結婚這一天,娘是不能送女的,而姐姐自然也不能送妹。而農村裡有規矩:「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但是有誰來送呢?讓妹妹的大嫂來送,並說什麼「嫂送姑,發大蔸」,只有這樣才是吉利的。
就這樣,在娘家人員選擇完畢後,我妹妹在那一天也順利的出嫁了。
為什麼在農村裡會有「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嫂送姑,發大蔸」這樣的俗語呢,我來說一下這其中的意思:
娘為什麼不能送女呢:
當女兒出嫁的那天,雖然是喜慶事。但是作為母親來說顯然是比較悲傷的。這是因為自己養育了二十來年的女兒出嫁,已經成了別人家的人了。
雖然現代不比古時候,女兒還會經常回家看看,但是作為父母來說,自己的心頭肉突然去別人家做兒媳婦了,就好像空了一樣。所以當母親在難以割捨的心情下,作為母親的一定會哭的,因此有的地方在女兒出嫁的那天也叫「哭嫁」。
正是如此,在這喜慶的日子裡為了不讓母親過分的流淚,女兒才不讓母親在這一天去她,因此就出現了「娘送女,窮到底」,的農村俗語。畢竟這結婚這一天是喜慶的。
為什麼說「姐送妹、窮三輩」呢:
在農村裡妹妹送姐姐出嫁是比較正常了,但是這姐送妹自然就不符合常規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在農村裡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姑不接,姨不送,姐送妹子,窮一輩子」而這也是說明這姐是不能送妹子的。這是因為姐姐如果已經結婚,那她就屬於外人了,按照農村裡的風俗來說,外人來送妹妹,這就是證明本家沒有人的意思,這是不吉利的。
如果姐姐沒有結婚,而姐姐送妹妹這件事就很尷尬的。畢竟妹妹先結婚,而姐姐沒有結婚會讓人很笑話的,更讓婆家人笑話。
當然還有一方面情況,這姐就是「借」的意思,妹妹結婚姐姐來送的話,讓人認為是「借婚」的意思,在大喜的日子也是不能這樣做了。所以來說,正是因為上述幾種情況,這姐姐也是不能送妹妹結婚的。
「嫂送姑,發大蔸」的意思:
在農村嫁女這一天,娘不能送女,姐不能送妹,那麼誰又是最合適的人選呢?當然有了,而老祖宗也指明了只有「嫂子送姑,才是天經地義,而且也會發大財」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這「蔸」從字義上來說是樹根的意思,但是這裡的蔸同兜,也是布袋的意思,寓意著發大財。那麼為什麼這「嫂送姑,要發大蔸」呢:
自古以來,這媳婦和小姑子的矛盾是很多的,自打媳婦嫁進門後,而這小姑子自然而然的對嫂子找茬的。所以這嫂子自然盼望著小姑子能早點嫁出去,只有這要家裡才清淨了,這嫂子才說了算。而因此來說,只有家庭和睦,才會幸福,而財源也就來了。所以也就有了「嫂送姑,發大蔸」之說。
總上來說:
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嫂送姑,發大蔸」之說。不過一些農村俗語是比較有意思的,因為結婚這天都是圖吉利的,而這婚禮的習俗還是要遵守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