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定義了「詩與遠方」的男人到底是有多窮?

2021-01-09 吼猴媽趣味歷史

於無用處遇有用

頭圖 《暗戀桃花源》劇照

大家好

我是淘氣的婧兒姐

馬上雙十一血拼了

今天給大家講一位

窮癌晚期的大文豪

陶淵明的故事

漢語當中有一個成語

世外桃源

與世隔絕的桃花源

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那裡遠離戰亂和紛爭

只有寧靜的田園牧歌

以及簡單和諧的人際關係

而這片桃花源

就是陶淵明在

《桃花源記》中所創

從此以後

桃花源就成了中國文人

尋求內心安寧的精神家園

以桃花源為題材的詩和文章

描繪桃花源生活的繪畫

代代有之

隱藏在深山老林中的那片桃花源

沒有手機

沒有WiFi

沒有外賣

沒有快遞

還真是伊甸園原始人一般的存在呢

石濤 《桃源圖》(局部)

現實生活中的陶淵明

除了很會寫文章之外

還有兩大特點

其一是嗜酒

只要有錢就買酒

其二是窮

窮到沒錢買酒

說起來陶淵明的家世也不差

祖爺爺是東晉的大司馬陶侃

爺爺陶茂當過太守

到他爸爸就沒官兒可當了

好在他聰明伶俐愛學習

文章寫的好

照理來說還是有混職場的資本的

偏偏遇到改朝換代

劉宋取代了東晉

他也厭倦了政治紛爭

就開始玩辭職

回農村種地

《五柳先生傳》裡

他說自己家裡窮得

牆上到處是窟窿

通風透氣

冬涼夏暖

衣服只穿省布料的短款

還到處打補丁

筐裡總是沒糧

缸裡總是沒水

老婆孩子餓炕頭

雖然這麼窮

每天還是悠然自得

慌得一批的90後們

學一學人家這心理素質

窮成這樣還總想喝口小酒

怎麼辦?

當然是蹭酒蹭飯啊!

親戚朋友都知道陶淵明家窮

也知道他好喝酒

時不時地就置辦點酒菜

編個由頭

請他去喝一頓

他每次去都必定要喝得大醉

喝醉了就回家

從來不會不好意思

看看

關鍵還是得心理素質好

起初陶淵明也是有工作的

開始做州祭酒

沒幹幾天嫌工作量大加班多

辭職不幹了

回家種地

可是心理素質好但身體素質不好

累病了

就說找個活兒少的崗位

於是當了彭澤縣令

按規矩有一塊兒公田歸他

田裡的產出算是他的收入

他好喝酒就讓全種上釀酒的秫谷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老婆一聽急眼了

不能讓孩子們餓肚子啊

好說歹說決定一半秫谷一半糧食

幹了沒多久

上面有領導來檢查工作

手下人建議他要好生招待

他卻說「不能為五鬥米折腰」

一封辭職信遞上

又又又離職了

此後徹底失業在家

種田

喝酒

逛廬山

全靠迷弟們接濟

就這種沒工作沒存款沒股票的

三無人員

還能有粉絲?

您還別不信

真有人排著隊送酒

還得是陶淵明看得上眼的才行

江州刺史王弘

被陶淵明實力圈粉

卻得不到男神的青睞

想盡了辦法想要結識男神

卻因為官太大被拒

想請男神喝頓酒

人家也不肯賞光

聽說陶淵明去廬山遊玩

偷偷地讓陶淵明的老朋友龐通之

在半路備好了酒菜等他

自己先躲起來不露面

等陶淵明喝到位了

王弘才出來相見

陶淵明正心情大好

就一起喝到天黑

王弘見男神窮得連雙鞋都沒有

赤裸著雙腳當時尚

趕緊吩咐手下給男神量腳做鞋

陶淵明便坐著把腳伸起來讓他們量

就這種沒有也不抱怨

有人給就毫不客氣地接受

這種良好心態

誰能比得上?

此後王弘每次想見男神

就在山林中備好酒菜等著

聽說男神家裡快斷糧的時候

也趕緊差人去接濟

陶淵明的好友顏延之

每次路過都請他喝酒

臨走還要給他留點零花錢

他轉手就拿去酒吧辦卡

然後慢慢喝

這超前的消費觀念

就問你服是不服?

對於陶淵明來說

有酒的時候務必喝醉

沒酒的時候同樣瀟灑自在

有一年九月九重陽節

陶淵明坐在菊花叢中賞花

可惜沒有酒助興

就在那裡坐著幹賞

正巧王弘送酒來

於是大醉而歸

陶淵明明明不懂音樂

家裡卻備著一張琴

弦也不調

每到與朋友喝酒喝high了

就拿出來胡亂撥弄一番

意思到了就很開心

「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安貧樂道,如此終老

63歲逝世

留給後人唯有

分分鐘讓全班寸草不生的

「請熟讀並背誦全文」

陳洪綬《歸去來兮·採菊》

參考資料:

《晉書》卷九十四《陶潛傳》《宋書》卷五十三《陶潛傳》《南史》卷七十五《陶潛傳》《陶淵明集》《五柳先生傳》,陶淵明《桃花源記》,陶淵明

拓展閱讀

駱賓王:把武則天罵到痛感錯失的男人王羲之:拋棄北上廣的國民女婿呂安:史上最倒黴弟弟,不在帝王家,也被哥哥坑死沒商量阮籍:沒有什麼事兒是大醉一天不能解決的,如果有就醉六十天嵇康:史上最帥男神只想安靜地彈琴打鐵之嵇康

婧兒姐

崔老師,吼猴媽

北京大學歷史系碩士

80後單孩兒媽媽

美國大學先修課程AP歷史教師

關注當下,追溯歷史,放眼未來

喜歡就分享給

朋友們吧

相關焦點

  • 遠方未必有詩,心安之處即是詩與遠方
    每一個成年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詩與遠方,即使眼前生活苟且煩亂,心中的遠方卻詩意盎然。多少人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多少人幻想著放下一切,去尋找夢中的天堂,無奈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讓我們必須在方寸之地努力掙扎求生。
  • 「詩和遠方」到底是不是高曉松的一場「騙局」呢?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2016年,向來瀟灑的高曉松,創作了一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歌詞有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當你工作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時;當你每天三點一線家、市場、超市來回折騰時;當你生活過成電視劇的狗血時;默默告訴自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由此「詩和遠方」對於我們來說就真的成了遠方,遠在那些風景秀麗的地方,遠在他鄉的購物天堂,遠在這一畝三分地以外,其他任何脫離生活的地方。「詩和遠方」成了夢想;「詩和遠方」成了奢望;「詩和遠方」成了烏託邦。
  • 所謂詩和遠方,或許只是高曉松的一場騙局
    此歌一出,人們爭相傳誦一句歌詞,「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那時的我,一直迷茫於「詩和遠方」到底是什麼,我忙問她,「你說詩和遠方是什麼?」擁有這種詩意,把生活過成了「詩和遠方」的人物,一定繞不開陶淵明。
  • 心安之處即是詩與遠方
    每一個成年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詩與遠方,即使眼前生活苟且煩亂,心中的遠方卻詩意盎然。多少人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多少人幻想著放下一切,去尋找夢中的天堂,無奈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讓我們必須在方寸之地努力掙扎求生。
  • 陶淵明鼓勵及時行樂的四句詩,如今卻被用作心靈雞湯
    陶淵明鼓勵及時行樂的四句詩,如今卻被用作心靈雞湯,不得不說,這是對陶淵明的誤解。我們看一下整首詩就會明白。《雜詩·其一》魏晉·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 願你心中有夢,還有詩和遠方
    ———《沒有夢想,何必遠方》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奔跑。為了一些外物而努力,努力買一間房子,努力買一輛車子,努力買一件奢侈品等等。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光鮮亮麗,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我們擔子太重,不得不努力奔跑。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根本讀不夠。
  • 高曉松說的「詩和遠方」到底指什麼?
    近期,武漢大學2020屆的一位畢業生的一封信讓「詩和遠方「再一次進入大家的視野,信中訴說他因疫情導致工作未定,迷茫中質疑沒有物質的基礎年輕人是否有追求夢想的權利。這次高曉松一改往日批評清華大學博士生犀利的口吻,以「前浪」式的口吻向這個迷茫的「後浪」提出幾個建議:可以進大企業體驗耐力;進小企業體驗創造力;自己創業體驗耐力。
  • 夜思 | 你也被「詩和遠方」騙了嗎
    畢業碰上疫情,他不但工作打了水漂,而且面對著高房價和全球經濟低迷,對未來更迷茫了。從重點高中上到重點大學,一路順風順水的他,在現實面前,連鐵飯碗和北上廣都難以抉擇,兩條路都看不到光鮮亮麗的未來。這位學業上的佼佼者一向相信「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是詩和遠方。」可如今,他發現,連眼前的苟且都解決不了,談什麼詩?
  • 沒有人會選擇兩種無價值的人生,詩和遠方不是選擇,是規定動作
    談論詩和遠方,最恰當的年齡和季節應該是大學。現在,很多大學生有時間沉迷在電腦前,裡邊的虛擬世界,也許不比真實的詩和遠方遜色;但若論詩和遠方內在的含義,應該不僅僅是虛擬和現實的距離,而是人生的距離。真的走向遠方,一路上是塵土飛揚的漫漫長路,內心其實很煎熬,看著平原上沒有盡頭的鄉村道路,如果是一個人,肯定不管它什麼勞么子詩意,早就放棄搭車回家了。但幾個人有約定,也早就知道會退縮,所以是相互發誓堅持的。沒辦法,被太陽烤著的身影到底有多煎熬,只有除了遠方毫無目的走著時,你才能夠理解。現在,我們可以評論說:遠方是你必須的堅持,而詩意是你走過了遠方後的回味。
  • 有一種心境叫「詩與遠方」
    我很喜歡高曉松的名言「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 有人說「詩與遠方」代表著美好和夢想,有人說「詩與遠方」代表著一種追求與嚮往,也有人說「詩與遠方」代表著詩歌與旅行……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或許不同經歷的人有不同的詮釋。
  • 北宋平淡詩學綜述及陶淵明的的平淡詩風
    陶淵明以其人格的偉大高潔著稱於世,其平淡自然的詩歌創作具有極高的價值和意義。然而,歷代文人對陶淵明的評價並不始終如一,他的影響和地位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變化,存在一個被持續發現並重新定義的過程。同時代的鐘嶸雖然欣賞陶淵明的隱逸精神及高尚人格,但在《詩品》中僅把陶淵明的詩歌列為中品,至於劉勰的文學理論著作《文心雕龍》,似乎對陶淵明並無興趣隻字未提。唐代詩人雖有提及陶淵明,但大多注意的仍然是其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高尚人格以及田園隱逸精神。
  • 詩和遠方
    出版有散文詩集《四重奏》《散文詩日記》《一種過程》、長篇散文詩集《七隻笛孔洞穿的一支歌》《國歌》、詩集《雙臂交叉》《三維空間》等。)圖/傅汝萍□裴建平我一直認為,明德是個幸福的人。這裡的幸福,不是指他找了個美女做妻子,也不是指他生了一個博士後的女兒,而是指他一輩子都在幹自己熱愛的事情。明德熱愛什麼呢?套用現在一個時髦的說辭是,詩和遠方。
  • 怎麼活成男人眼中的詩與遠方?
    印象最深的是一幕鏡頭,男主陳俊生下班後跟小三凌琳在車裡聊天,他說不想回家,就想跟她多待一會兒。開什麼國際玩笑,現在偷情都不去賓館了?在車裡談天說地就能滿足啦?原來最可怕的小三不是肉體攻擊,而是心靈吸引,一旦男人認定她是靈魂伴侶,八匹馬都拉不回來。婚姻最大的悲哀是你成了他眼前的苟且,她卻是他眼中的詩與遠方。男人眼中代表著詩與遠方的姑娘,到底是什麼樣的?其他暫且不論,首先必須是不貪錢的。
  • 詩和遠方,心中的念想!
    一直嚮往著詩和遠方。嚮往終歸太過於性情流露,真要執著去實現,那是遙遠到天邊、渺茫至海角的事。真能功成名就夢想成真的,世上能有幾人呢?時常會想,是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詩和遠方的夢,是不是每顆心靈都有一種或深或淺的追夢情結,是不是每個靈魂都有一份眾裡尋他千百度的悠悠惆悵?他人或許有,或許沒有,但對於我是一定有。
  • 面對眼前的苟且,願生活充滿詩與遠方
    不由感嘆著,生活不易,不容易的不是它有多難,不是它有多可怕,只是,你無法擺脫它,無法無視它,無法拋下它。有人說過,錢多是苦,但是也有人說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充滿著糾結,充滿著各種矛盾,在譜寫著生活的樂章。可以看到,當代人的一天都被分為三個部分:工作、業餘、睡覺。而這業餘有時候卻因為沒有自己的打算而被消耗、被浪費掉了。所以,人不應該只看著生活中的苟且,只知道去承受它,不知道改變生活的方式,去稀釋它,去轉換它,生活中除了各種苟且之外,還應該有著詩與遠方。
  • 面對眼前的苟且,願生活充滿詩與遠方
    不由感嘆著,生活不易,不容易的不是它有多難,不是它有多可怕,只是,你無法擺脫它,無法無視它,無法拋下它。它也在忠誠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誰都不知道每個臉上帶著笑意的他,背後有著多少的無奈;不知道那臉上的瀟灑,底下藏著的是什麼樣的辛酸;不知道夜深人靜的夜晚,有過多少次崩潰地痛哭。
  • 你的詩和遠方,正是別人的眼前的「苟且」,沒有「也許」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很多年前,這句話曾火得一塌糊塗,也曾有無數的文藝青年,背了吉他,挎了背包,毅然走向他們所謂的詩與遠方,目標無一例外地直指雲南和西藏,去追逐他們的夢想中的香格裡拉。因為他們心目中的偶像――先驅者高曉松已經先與他們火得一塌糊塗了。與他們不同的是,高曉松去的卻是廣州。這句話就是他說的。
  • 心中有詩,哪裡都是遠方
    那天傍晚,我席地而坐,靠著水泥牆,感受著微涼的風,看著澆水池的他,安靜而溫馨······此時此刻,我心裡有詩,身在「遠方」。偶爾,我也會和老公打趣:我們整天的窮樂呵。可不是嗎?院子裡一草一木的盛開、衰敗,都能讓我感慨頗多。
  • 有這些擔心和憂鬱說明你年近40,四十歲的詩和遠方到底在哪裡?
    三十歲,正當年輕,如今三十歲還沒結婚的多得是。社會上真正能做到三十而立的人是鳳毛麟角,並不多見。所以三十歲,如果你還沒有事業,沒有愛情,沒有成就,其實還是值得原諒和理解的。而四十歲,則完全不同。四十歲可以說已經不再年輕,雖然說男人四十如狼,那也純粹只是個說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