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思考》打破常規,超級思考法則,幫你重塑全新的自己

2020-09-05 寵你一世的夢


莎士比亞曾說:「事無善惡,思想使然 」。

事情本來沒有好壞之分,只不過我們的思考方式不同,導致了不同的好壞結果。《多維度思考》這本書作者就從思考方法入手,提供了大量新穎獨特的思考方法,幫助我們的思考變得全面,生活變得幸福,重塑一個全新的自己。

書中主要講述了10種思考方式,每一個思考方式背後都對應著10個法則,由此構成一百個法則。如獨立思考,堅韌思考,健康思考,系統思考等等。這些法則看似毫無關聯,卻又無時無刻不在圍繞著思考進行解答。


作者認為每個人都能夠進行良好的思考,一些擅長思考的人並不一定是先天就擅長,而是通過大量的練習讓自己變得擅長去思考。作者通過這本書把這些思考方式講解給讀者,想讓大家把思考方式融入到生活中去,去建立一個嶄新的自己。我們只要通過去練習,一旦樹立了正確的思維習慣,就能夠自然而然的進行良好的思考,擁有幸福的生活。接下來重點講解的是十項思考法則裡的三個,創造性思考,健康思考和批判性思考,我認為這三項思考法則也是書中最重要精華的部分。

①創造性思考

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徵的高級心理活動。創造性思考的核心就是讓思維發散。那麼如何讓思維去發散呢?


(1)去畫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概念的提出,標誌著人類對大腦潛能的開發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思維導圖和普通的筆記最大的區別就是,創造性。傳統的線性筆記是按照順序進行記錄的,而思維導圖是發散式的,由一個主題延伸到許多關鍵詞,來構成一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對於創造性思考有著很大的幫助,可是很多人只是聽說這種方法,或者淺嘗輒止,並沒有深入了解和真正掌握思維導圖。所以當我們下次再做筆記的時候,可以嘗試多用思維導圖,每一份思維導圖都是獨一無二的,更能夠幫助你長久的記憶。用的時間長了,你思考問題的角度自然而然會變得寬很多,中心向四周輻射延伸,而不是單純的線條式遞進。


(2)讓大腦不斷嘗試新東西

一旦長時間從事某個事情,大腦自然而然就會養成固定的思維。這樣的好處是我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就不需要過多的思考,比如下班回家的路上,早起刷牙。這些事情已經重複了上千上萬遍,自然而然不需要佔用你的大腦再去思考。但你有沒有想過做出一些調整,來打破這些常規呢?



我們經常說要多出去走走,多去遠行,增長見識。每到一個新的陌生的環境裡,你的大腦就會有一定的刺激反應。不斷逼迫自己嘗試新的道路,這不僅能給眼前的創造性挑戰提供幫助,也能整體上鍛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斷的嘗試新的,讓「變化」成為「不變」。比如換另外一個離家近的公園去遛彎兒,做飯時做一道自己從未做過的菜,嘗試一個從來沒有玩過的遊戲,去乘坐另外的地鐵路線。

在嘗試過程中我們難免犯錯,但是不用擔心。不把地鐵坐反幾次,你永遠也無法在地鐵站穿梭自由;不被司機黑幾次,你永遠也不知道要叫正規司機,而不是貪圖便宜。當你擺脫狹小的天地,嘗試過很多新鮮事,去過很多地方,你會發現,生活還可以以另外一種方式理解,生命中還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②健康性思考

(1)不斷學習

作者的朋友們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但他們除了通知自己所在領域以外,還精通別的很多領域。他們精通現代藝術,計算機技術,環境建築等等,這些領域都是他們工作以後不斷學習才精通的。畢淑敏學的是醫學,但她還成為了作家,所以在涉及一些醫學和人體描寫時,她有些巨大的優勢。當今時代已經進入到了終身學習的時代,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保持良好的競爭力讓思維不斷閃爍火花,一旦停止學習,那麼我們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自己的思維也將僵滯。


大量的事實表明,我們並非只能在一個領域取得成功,而可以在很多個領域都取得成功。通過不斷學習,我們可以掌握很多領域的知識,讓自己的思維結構變得更加豐滿,當思考問題時也會變得更加全面。有的時候之所以你思考問題很片面,是你的知識層面不夠,欠缺著很多領域的知識。無論你學習什麼都可以,沒人限定理科生就不能讀文學史不能讀散文,文科生也可以去看科學類書籍,讓自己的知識結構慢慢趨於完善。

(2)刻意的練習

學習的重點在於習,這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而不是輕輕鬆鬆就能達到的結果。無論我們想在哪方面取得成功,都需要去持續不斷的練習。高中時背寫的各種古詩篇目是背誦了一遍又一遍才記住的,學車時練習的科二科三是一次又一次練習才通過的。如果你想掌握什麼技能或者精通什麼技能,都需要自己大量的去練習。


英語中有一句話叫practices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單詞記不住背不下來,那是因為你背誦的次數太少,你需要不斷的加強背誦次數。書評影評寫不好,是你寫的太少,憑什麼你剛開始寫三四篇就想中獎就想爆款呢?當你下次再沒有成功,那麼不妨多練習幾次,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鑄造精彩。不斷去練習,超過一萬小時定律,你一定能從菜鳥變成該領域的大師。

③批判性思考


(1)不要相信統計數據。

無論是在廣告中還是在超市裡,我們都會看到大量的統計數據,這個產品多少多少人在用,超過多少名的付費用戶,好評率多高,這些數據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能代表全部。當你購買一個產品的時候,無論它的數據展示多麼優秀,你都應該先問自己兩個問題。你真的需要這個產品嗎?它對你有什麼作用?如果你不需要,或者對你來說沒用,那麼再好的產品對你來說也只是浪費,再好的數據反饋也與你無關。



優秀的思考者要明白,數據對你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什麼是最好的,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那些好評率和點讚量多的產品才適合你。


(2)不要被愚弄。


多讀書一定是一件好事嗎?不見得,光讀書而沒有自己的思維,不具備批判思考的能力,那麼只能是紙上談兵,固步自封。書中的觀點真的是正確的嗎?不一定,有些觀點對你來說就是錯誤的。

在讀《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的時候,作者講了一個原則,叫保持專注,一次只讀一本書。可我並沒有遵循這個原則,我每次都會同時看兩三本書,尤其是那種成長乾貨類的,我會更傾向於每天去學習一章節,一周看完一本書,我認為7次短時間的學習要遠比一次長時間學習效率高

最後總結

這本書中介紹了100個法則,但你不要指望能夠掌握全部。因為一部分法則是我們早已掌握的,一部分法則並不適合我們的,剩下那一部分沒有掌握適合我們的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堅持下去的。

在這個信息爆炸,多重壓力的社會,學會正確思考,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憑什麼別人比你成功,比你幸福,很多時候並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思考的角度,思考的方式不正確,這本書無疑給我們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指導方針和正確方向,引領你取得成功。

如果感興趣,可以買一本去看,幫你打破常規思考方式,重塑自我。

相關焦點

  • 《多維度思考》:如何在單向度的世界,做個多維度的人?
    無論是信息繭房還是確認偏差,都讓我們容易陷入一個失真的世界,但是具有多維度思考能力的人,可以有能力選擇更加真實的活著。多維度思考,是確保我們不被愚弄和束縛的唯一方法。所以,建立多維度思考能力非常重要,而在多維度思考的加持下,成為一個機會者思維模式的人,會讓我們生活的更輕鬆,也更容易成功。
  • 學會多維度思考,三觀不同,也會愛得水乳交融
    這些前提都是他們凡事不會一根筋看問題,他們都懂得多維度思考,有自己的多種看問題及處理問題的智慧。《多維度思考》中,說到100種思考法則,而能獨立思考,是其餘94中法則的基礎。很多公司不希望觀點一樣的團隊,這意味著沒有不同意見,產品出現了漏洞都難以發現,別說有創造性的創新了。兩個談戀愛的人,喜歡吃同樣的食物,表面上覺得方便和舒服。可是天天早餐吃油條配稀飯,炒菜吃回鍋肉,幾種菜餚,長久搭配營養一定不均衡,健康都容易出現問題。
  • 站在更高更遠更美的維度思考和決策
    但我感覺在每一步的歷程中,我始終都在沉靜地思考和觀察,自己該怎麼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每達成一步的願景都會讓我感到無比地幸福。但我依然很享受這個輸出的過程,自己是在寫作的同時也進行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和思考,就是如何去實現自己的一個個小目標,最終實現自己的生命願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將內心的畫面活成現實,是一個多麼令人心曠神怡的事情。
  • 思考的層次與意義
    然後,他將做好的燒餅隨意地擺在一個有行人來往的路口,發現銷量不佳,一早上僅賣掉幾個,於是他分析原因,原來是他所在的路口,要麼是上班族不多,多數是小區裡退休的大爺、大媽,或是居家的主婦,即便是上學的小孩,也是在家吃好早餐才去學校。
  • 如何讓自己思考?
    「舉一反三」思考思維可以鍛鍊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培養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在當今社會是必要的存在, 思考更全面一些,才能防患於未然.在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當遇到問題,想的解決方案未必可行且有效,或條件不足以支持原有解決方案,我們必然要嘗試尋求替代性方案,或者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 清單式思維,讓大腦「斷舍離」,做出周密思考,避免無效努力
    簡單來說,矩陣指的是不同維度的組合。矩陣式思考要求我們從不同的維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單一的維度。比如,在職業選擇上,如何選出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呢?可以利用矩陣這個工具列出不同的思考維度,比如對於自己來說,什麼是一份適合的工作?維度可以是金錢、工作時間、工作成就感、未來發展等。
  • 以第三範式的全新方式思考人類創新
    因為知識是個人視域的一種經驗,所以通過接觸不同個人的觀點,你就會發現很多不同觀點的交融或碰撞,而不僅僅是自己的視角。所以在「惟精」的過程中,教學相長對我創作這本書的幫助是最大的。 2.《半面創新:創新的可計算學說》與之前的幾個版本相比,有什麼區別或者突破嗎? 人類的一切知識來自實踐經驗,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
  • 破除依賴思維,三步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綻放精彩人生
    她的性格比較聽話,獨立性較差,很多事情基本是多個同事協助一起完成的,每個決策都是跟領導商量,等領導的指示再進行下一步行動。經濟學教授尼爾·布朗(Neil Browne)在《學會提問》(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一書中說:「作為一個富有思想的人,對自己的所見所聞如何回應,你必須要做出選擇。
  • 改變習慣,打破常規,有所作為
    「司馬光砸缸」是典型打破常規。成也習慣,敗也習慣。改變習慣本質在於適應競爭主動「不舒服」,首依賴於一己思考及意志力。既成大事也「拘小節」。突破自我,從零來過。思考本質是打破常規。有些創造源自破壞。超越界限不被理解謂之「出格」。少跟風「ta 們說」,一味追隨別人腳步者大多不能成功,盲目置身他人光環失去自我。歷史往往由「出格」者創造。想走得快你就一個人,想走得遠和同伴一起。苛求完美未必真美。換個視角每一輪生活滿溢陽光。很多痛苦非在於有多不幸而在於比別人更不幸。做不了太陽就做星辰,成為白天鵝前人人都是「醜小鴨」。
  • 重塑消極思維模式
    重塑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模式的心理學技術,它能讓你找到新的應對方式。如果交易者發現自己有某種不太好的心理傾向,我建議交易者不要急於去改正這種心理傾向,交易者可以重新塑造心理傾向,從而提高自己的收益。即使是缺點,我們也能挖掘其中的優點,這樣我們就能用新辦法改變舊問題了。當你以新方法看問題時,你就會用新方法解決問題。改變就是指採用新方法。
  • 了解「錯覺的法則」,避開錯誤的思考模式
    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曾說:人生的不幸大多源於對自己的事情採取了錯誤的思考方式那麼,我們在生活中如何才能讓自己避開錯誤的思考方式呢?在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錯覺的法則》一書中提出了一則建議,即了解錯覺並善用錯覺,利用錯覺的法則讓自己更接近成功和快樂。乍一聽,可能有小夥伴會覺得這不僅反常識,甚至有胡說八道的嫌疑。
  • 《思考的意義》
    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 因而,我們人類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考。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也曾經說過,我思故我在。比較權威的一種解釋是:「我無法否認自己的存在,因為當我否認、懷疑時,我就已經存在!」
  • 多去了解別人,思考別人的思考
    01 為自己而寫我的寫作主要是為了自己而寫,抒發自己的情緒、理清自己的思路。以前就有寫日記的習慣,現在是寫文章。文章大部分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大概也正因為這個,閱讀量低,關注度低,點讚數也很少,讓我挺不好意思的。
  • 提升格局6:「劇本思維」提升思考格局
    為什麼一個多月都不給我消息?」「甜豆漿好吃,但是糖多,鹹豆漿太暗黑了,但是不會增肥,要不要試試?」「老張離職後創業成功了,我是否也出去創業?」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和糾結讓人生充滿了各種漩渦和湍流,仿佛人生就像浮萍一樣漂浮不定。在做人生選擇時也是猶豫不決,不清楚哪一種選擇對自己是最佳的。
  • 怎樣才能啟發自己深入思考?
    又或者面臨一些選擇,不知如何才能快速選到屬於自己的最優方案!我們絞盡腦汁思考,有時卻停滯不前或徒勞無功。歸根結底,其實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深入思考」。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啟發自己深入思考呢?
  • 思考:可以顯著提升你的核心競爭力
    生活中這幾個場景是不是你很熟悉:舉例1:給娃檢查作業,很多錯誤,就會很生氣地對娃說:「你做作業的時候有沒有在動腦子呀?錯這麼多。」一般情況下,娃都會很理直氣壯地回答說:「我動了呀。」然後,你就沒有然後了。
  • 「思考,思考,再思考」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名言,好簡單,好樸素:「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對愛因斯坦了解不多,但他能說出這樣的話來,足見他對思考是多麼的重視。他所研究的很多東西,在物理世界中都看不見、摸不著。他必須在他的大腦中構建整個的複雜模型。這是對一個人智力、腦力、心力、甚至是體力的重大考驗。
  • 學會多角度思考,你的人生困境將迎刃而解
    每一個思維模型,其實相當於你大腦中用於思考、分析和決策的一個工具,你擁有的工具越多,也就越能解決問題。多元思維模型就是通過結合多個重要學科的重要知識,從不同的維度視角,來觀察、分析、思考問題,往往就容易得出一個比較準確的結論和判斷,他是一整套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箱。舉個例子,故事發生於公元前49年,凱撒在和九萬敵軍對壘時,突然天氣一變,下起了暴雨。
  • 換位思考定律: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結果,那智者只送了他4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 年輕人當時不明白,以為智者不想告訴他秘訣,所以隨便說了幾句來敷衍他。而智者卻說:「你回去吧,這就是秘訣。你會明白的。」後來,這位年輕人反覆琢磨,經過實踐後,終於明白了智者的話。與人交往的秘訣其實就是換位思考。
  • 思考快與慢,激活理性思考避免成為非理性的自己
    前者是依賴直覺的、無意識的思考系統,後者是需要主動控制的、有意識進行的思考系統。在人類的決策行為中,由於慢思考系統的懶惰,很多時候會由快思考系統佔據主導。而快思考的直覺存在很多缺陷,容易導致種種偏見和失誤。我們應該有意識的地動慢思考系統去彌補,提高決策質量。 對我們大家來說,更有意義的事情,是如何儘可能的規避偏見和判斷失誤,提高判斷和思考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