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山很高,只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
只要你站得足夠高,那麼再高的山也只不過是一些折褶而已。
有一個哲學家,身邊有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很聰明,但是有一次,他在學問上遇到了困難,有了畏難情緒,於是哲學家就帶著他去爬一座山。
在山腳下的候,學生仰頭看看山頂,害怕地說:
老師,這麼高的山,得多久才爬得上去呀?太難了!
哲學家說:
你跟著我一起上去,我70多歲的老頭子都能爬,你一個20歲的年輕人好意思說自己爬不動嗎?
學生聽哲學家這麼說,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跟著上去了。
爬山的過程中,剛開始學生爬得很快,比哲學家還快,但是時間稍微一長,就有點吃不消了。而哲學家始終以一種穩定、均勻的速度,不緊不慢地往上爬,結果反而把學生落在後面好多。
哲學家只好停下來等他。當學生氣喘籲籲地追上來後,哲學家說:
做任何事情,都要保存力氣,不要一下子把所有勁都使完,因為幾乎所有事情都不是短期快速完成的,都需要長時間的磨鍊。
學生聽了,點頭稱是。這回,他聽話地跟著老師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地往上爬,爬了幾個小時,終於到了半山腰。
在半山腰休息的時候,哲學家帶他領略山上的風光,說:
你低頭看看,剛才覺得很難的,不也爬到一半了嗎?
半山腰的風光的確不錯,山腳下的人和樹木、房屋,小得像螞蟻。乳白色的浮雲如棉花糖在半山腰環繞,仿佛一伸手就能摘下一朵來,咬一口會有絲絲的甜意。
休息了一會兒,哲學家說:
好了,我們繼續向上爬吧!
學生抬頭往上一看:
哎呀還有這麼高,怎麼爬呀?
哲學家說:
你不要想那麼多,只要看好你腳下的這一步,一步一步地向上爬,蝸牛也會爬上塔。
終於,又爬了幾個小時,哲學家和學生都爬到了山頂。雖然累得半死,但是學生很興奮,張開雙臂,衝著山谷大聲呼喊:
啊,我成功啦!我終於爬到山頂啦!
從山頂看山腳下,房子呀,樹呀,人呀,幾乎什麼都看不見,只有白茫茫的一片,但是真有那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站在山頂的他,忽然覺得以前的自己是多麼的渺小。
哲學家問道:
你知道我為什麼要帶你到山頂上來了嗎?
學生想了想,說:
我知道了,老師,您是想說,一些看上去很困難的事情,只要定好目標,一步一步地去做,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是嗎?
哲學家點點頭說:
你說得對,不過還不止如此。
學生問:
老師,難道這其中還有什麼更深奧的道理嗎?
這時候哲學家變戲法似地從身上拿出一張大大的紙,紙上列印著一張航拍的照片,上面有一些縱橫交錯的公路,除了公路外,還有一些連綿的山脈。令學生驚訝的是,那些山脈有高有低,但是從這幅航拍的畫面看來,就像一塊布,被人隨手捏起了一些折褶。
學生驚訝地說:
哎呀,從這個照片上看來,這些巍峨的高山也只不過是一些折褶而已啊!
哲學家微笑著說:
對了,老師帶你來到這兒的意思,就是想讓你知道,一些如大山般橫亙在面前的困難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你覺得山很高,只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只要你站得足夠高,那麼再高的山也只不過是一些折褶而已。
學生頓時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下山以後,他在學習、生活中就有了一種與往常不一樣的看問題角度。
再遇到困難時,他會定好目標,並分解目標,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實現了目標以後,也不驕傲,而是保持一顆謙遜的心,繼續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前進。
因為所謂的高山,只不過是一些折褶而已。
——————
關注我@雲姐講堅持 獲取更多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