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姥姥的一些回憶

2020-09-05 艾迪特


姥姥去世已經一年多了,至今我仍然不相信姥姥真的去了另一個世界。在這一年裡,每每念起她老人家,總會讓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而不能自拔。姥姥去世時,我正在成都,噩耗傳來我難以相信,反覆確認,淚流滿面。自此,回家不敢路過姥姥的村子,因為再也見不到姥姥蹣跚在村頭,喊著我的乳名;因為即便路過我還會管不住我的淚水。


姥姥是出生在一個赤貧的膠東農村家庭。十歲時,太姥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地下交通員。關於太姥爺,姥姥只與我提及過兩個事情:一個是驚險躲避追捕的事。革命之餘,太姥爺探家時遭到漢奸告密,被日本鬼子堵在屋子裡。千鈞一髮、家貧四壁、無處可藏之跡,太姥爺只好也只能藏在臥室的門後。本以為必死無疑了,沒想到抗日神劇中演過的故事真實地發生了,闖進門的一個日本人和一個偽軍被炕上瑟瑟發抖的太姥姥及其懷裡赤身裸體哇哇大哭的四個孩子吸引了注意力,可能是看到這個家實在是太窮了,沒有可以藏人的地方。兩人掃了一眼就撤走了,臨走時日本人還扔了兩個饅頭給瘦骨嶙峋的孩子。這個應當是真實發生的故事,太姥姥也曾經對我提過。現在想來,那應當是個多麼貧窮的家啊,竟然會讓窮兇極惡的侵略者也生出了憐憫之心。另一個事情是意外之財。太姥爺在租來的地裡拉犁耕做時,氣力不支摔倒在地裡,恰好在摔倒的泥土裡發現了一枚金戒指。依靠這枚戒指換來的錢,姥姥一家人度過了災年。為什麼在耕地裡會有一枚金戒指呢?困擾了我好多年,直到前幾年盜墓書的出現,給了我一個可能的答案。但一枚戒指能讓一家六口人可以生活一年,即便是現在的農村也是不太可能的,可以想像姥姥幼時生活是多麼地艱苦。


作為一名普通的革命者,太姥爺雖然活到了解放,但英年早逝了。作為早期的共產黨人,他沒有給家庭謀一點私利,也沒有給兒女們帶來什麼好處,太姥姥活到99歲,直到去世還依然生活在那個小土屋裡,可能這正是當年那些共產黨員們高尚的追求所在吧?太姥爺去世前,姥姥嫁給了淮海戰役負傷回村的姥爺,姥姥的人生也隨之發生了大的改變。姥爺雖然年輕,但因為革命覺悟高,被選為了村支部書記,姥姥不再為一家人的溫飽而犯愁了。但姥爺同時也是一個標準的膠東男人,脾氣暴躁、在家裡說一不二,姥姥一直順從著姥爺。在姥爺去世後,姥姥對我說的最多一句話是&34;。&34;兩字反映了姥姥的膠東女人傳統思想。


&34;從城市吹到了農村,姥爺也感覺到了危險。在其被批鬥前幾天,安排姥姥帶著孩子去闖東北。接下來,近乎文盲的姥姥做了她一生中最驕傲的事情。肚裡懷著一個,懷裡抱著一個,手裡牽著兩個,還帶著已經失明的太姥姥。一行五人,依靠姥姥上過識字班,只識幾個字的文化水平,就這樣踏上了三千多公裡的闖東北路程。一行人第一站是坐拖拉機到縣城長途汽車站,因為託的是熟人,沒有費多大週摺,只是需要凌晨出發,孩子們很不情願,一路哭鬧個不停。其實相對於以後艱難的旅程,苦難才剛剛開始:縣城到火車站四個多小時的長途車,讓沒出過遠門的大人和小孩全部暈車,吐乾淨了胃裡所有積食;到火車站買票時,沒有人告訴農村來的姥姥,孩子們可以半價。本來就沒有多少錢的姥姥,基本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路上只能靠提前準備的槓子頭火燒和火車上免費的熱水來讓看不見東西的太姥姥和不懂事的孩子抵抗飢餓。火車到達天津後還需要轉車,天知道第一次坐火車,操著一口膠東土話的姥姥是怎麼打聽到如何轉車的,她又是如何安撫孩子和太姥姥,還要背著行李完成這一壯舉的。我無法想像她們一行在綠皮硬座上是怎麼度過那三天四夜的,好在火車到達哈爾濱後有可以投靠的親戚,一行人得以休息了三天,再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才到達了目的地——滿洲裡附近的扎賚諾爾。在扎賚諾爾,姥姥在親戚的幫助下,安置了新家,算是紮下了根,並在十多天後接到了逃跑來的姥爺。


在母親的回憶裡,東北的生活是幸福的。沒有挨過餓,沒有受過欺負。唯一讓她傷心的是,姥姥第五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夭折了。現在的我知道了,在扎賚諾爾姥姥應當是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努力來維持這個家。當時姥爺失去了幹部的身份,患有肺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而孩子們都小,還不能掙工分,一家六口的生活重擔基本全部壓在了姥姥一個人身上。她是付出了怎樣的艱辛來維持這個家,她從來沒有對我提起過,可能是因為孩子夭折的原因,她也從來沒有對我講過扎賚諾爾的往事。她在東北的辛苦、艱難經歷也隨著她的離去而再也不會有人知道了。



大約六十年代末,躲過了運動、躲過了三年&34;的姥爺攜全家返回了膠東。姥姥繼續著她相夫教子,操持家務的膠東女人生活。我由於出生後患了過肺炎,身體一直不好,基本是在生活條件較好的姥姥家長大的。我最初的知識和教養基本全部來自於姥姥,印象中姥姥樂善好施、生活儉樸,信奉最原始的宗教——&34;。認為所有的壞人壞事都有&34;管著,好人好事&34;都會記著。姥姥教我要保持做人的底線,不坑人害人、要靠真本事吃飯、克勤克儉、對人和善、愛物惜物。姥姥一生也在踐行著這些中國人基本的道德良知,所以姥姥在村裡一直為鄉人所尊重。姥姥晚年時,大家的生活條件也都大為改善了,不需要再為溫飽所操心了,但姥姥仍然喜歡一人生活,保持著節儉乾淨的衛生習慣,無論我什麼時候到她那裡,姥姥家裡永遠都收拾得乾乾淨淨、利利索索。直到九十歲時姥姥還保持著勤勞的習慣,不僅在小院裡外種了一些鮮花和蔬菜,農忙時還會幫助鄰裡做些事情。她的生活卻比較節儉,每頓飯食用很少,買上一條魚都要吃好幾天。



姥姥的身體一直很好,我天真地以為一定會為她會比太姥姥還要長壽。所以也就忽略了她第一次摔倒在院子裡,我去醫院看她時,她在我面前的失態大哭。在我的所有關於姥姥的記憶中,面對難事,姥姥總是表現出剛強的一面,從來沒有看見她在人前哭過。那是我唯一次看到姥姥哭泣,現在每念於此都讓我痛心不已,可能那時的她已感覺到了時日無多。我見姥姥的最後一面是在春節期間,當時她已因腦溢血而不得不躺在床上了。我還安慰她等天氣暖和了,就可以駐拐下地了。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信了我的話,微笑地向我點著頭。現在我腦海裡總出現當時的畫面,陽光照射下,半依著被子的姥姥強裝著笑容,慈愛地看著她這個一手撫養大的大外甥。姥姥去世時很平靜,當時正在與母親和舅舅聊天,等母親感覺到姥姥好長時間沒有說話時,她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可能這就是她常常念叨的老天爺給她的福報吧!


姥姥就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膠東女人,她的一生如同一粒糖果被拋進了大海,沒有想過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一絲的波瀾,只是平靜地接受命運的安排,固執地堅守著做人的底線,為經過自己身邊的人奉獻所有,不求回報。只有我這樣遊過她身邊的小魚,才會感知並記憶著在她身邊時的那一絲稀有的甜蜜。


我不知道在人生這條路的盡頭會不會還有其他時空的存在,也許有一天我會與姥姥在另一個世界重逢,我在這個世間欠下的情,正好可以在那邊可以補償。如果這樣,我能得到心靈的救贖,又該是一個怎樣美好的情景。對於死亡,我比較相信佛教的說法。姥姥一生經歷過貧窮、苦痛、迫害和傷痛,但她總是以慈悲之心面對這個世界,從不怨天尤人,樂善好施、克勤克儉。雖然她不是佛教徒,但她一生又何嘗不是如信眾居士一般度過的呢?也許姥姥現在已經脫離了輪迴之苦,不記得曾經撫養過我這樣一個孩子,但我希望將來的忘川之水不會洗去我對姥姥的記憶,可以讓我再回到她身邊,以回報她對我的恩情。


相關焦點

  • 回憶我的姥姥
    夢裡的她,仍舊穿著那件熟悉的藏藍色斜襟上衣,黑色的肥褲子,一雙沒裹成功的大腳(對比同齡人的三寸金蓮),曬得有點古銅色的圓圓臉上,有些皺紋有些麻點,就那麼看著我,慈祥地笑著,似乎還有一些關愛的叮嚀。像極了去世前,她一邊抱著我的女兒,一邊叮囑我的樣子。
  • 和姥姥在一起的日子—關於姥姥
    由於一些事情,最近都和70多少歲的姥姥住在一起。這也是上了高中之後,和姥姥在一起最久的日子了……很開心因為每天都可以聽到姥姥給我講一些很老故事但是也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關乎飲食作息、關乎認知觀念、關乎年輕人與老年人的相處之道。
  • 《姥姥的餃子館》引發三代人回憶 與誰一起吃餃子最幸福?
    圖說:《姥姥的餃子館》劇照 官方圖由陳小藝、何政軍領銜主演的家庭情感大劇《姥姥的餃子館》將於明天起登陸上海電視劇頻道,每晚7點六集連播。該劇講述了薑桂芳(陳小藝飾)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帶領兒女利用手藝開餃子館謀求幸福生活的故事。
  • 姥姥、姥爺相濡以沫的愛情
    今天回答了一個「關於人老了生病了由於姥姥、姥爺要做工幹活,所以家裡的一些家務活和照顧孩子的任務就落在了婆婆身上,據了解,大舅二舅基本上都是在婆婆的背上長大的。 骨肉情深,小時候的情誼是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所以至今婆婆和幾個舅舅家的關係都維繫的很好。
  • 姥姥的回憶錄2
    長大了才明白,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姥姥跟所有老人一樣,對電子產品不感興趣,她有一臺屬於自己的錄音機,有自己的磁帶,在姥爺外出下棋的時候,姥姥就會抱著錄音機,泡著紅棗茶,在鄧麗君的歌聲裡,陷入回憶。
  • 姥姥的回憶錄1
    長大了才明白,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姥姥跟所有老人一樣,都喜歡坐在藤椅上,戴個老花鏡,晃晃悠悠就是一下午。我問姥姥,每天坐著都在看什麼呢?姥姥推了推眼鏡,慢悠悠的說「你看這樹,多像你爸當年一個人離家上學時崴腳的那一棵」。緊接著,一段長長的故事輸送進了我的腦海。
  • 姥姥的回憶錄5
    長大了才明白,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可能人到一定年紀的時候,總喜歡懷舊,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無法自拔,姥姥有一本厚厚的照片集,比我的我抱著我的佩奇,一步一晃的走到了姥姥旁邊,太陽曬得椅子暖烘烘的,帶著竹子的清香,我扭扭屁股攀上了藤椅,拿著紅皮磚頭擱在佩奇身上,翻看家裡人年輕時候的樣子。「譁」我指著一張粉色蓬蓬裙的照片,驚訝的問:「姥姥,這是姑姑嗎?」
  • 微笑的姥姥
    親情突然間就成了懷念,最親近的姥姥竟然已是天各一方,真的覺得自己失去了生命的一部分,最核心和根底的那一部分。空落落的心底湧出不可抑制的傷感和回憶。小時候許是忌諱和懵懂,長大後又覺得姥姥就是姥姥,這個溫暖的符號已經無需姓名再做指徵。如此想來,姥姥的姓名真的不應該知道,於我而言她就是姥姥,而不能是另外一個缺少溫度的稱謂。姥姥如此平凡,她的一生平靜安然,像暖陽下的一泓潭水波瀾不驚。
  • 姥姥的回憶錄4
    長大了才明白,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姥姥最近一反常態,藤椅不再成為她的最愛,迷上了廣場舞。剛吃完晚飯,姥姥只敷衍了一句「你們慢慢吃。」便約上小夥伴去了村頭的廣場。姥姥一到就瞬間加入了組織,在各種寒暄之後,夜幕落下,華燈初上,姥姥的舞臺開始了。在心照不宣的位置選定之後,姥姥跟著音樂自信的搖擺著身體。
  • 姥姥的回憶錄3
    長大了才明白,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 姥姥最近想吃螃蟹,但是這個季節不是吃蟹的時節,於是,我跟我爸打了電話,說姥姥想吃蟹。 我迫不及待的開箱,想讓晚上的餐桌有它的影子,屁顛屁顛的捧著它們放到了廚房,姥姥拄著拐杖,也跟著我進了廚房。 一大一小兩個吃貨,盯著螃蟹無從下手,姥爺還在下棋,我們倆個生活白痴只能望蟹心嘆。
  • 「姥姥!姥姥!您在那邊還好嗎?」
    「姥姥!姥姥!」我開開心心地跑向姥姥。姥姥用她慈祥的笑容,用她勤勞的雙手,用她溫暖的懷抱,把我緊緊地擁在懷裡。姥姥對我的百般疼愛,使我擁有了滿滿的安全感。白天,姥姥用她勤勞的雙手,做家務,幹農活,真的是太辛苦了。六歲的我,身體不好,老是生病,姥姥就帶我去看病。姥姥對我的好,我怎能忘記呢?
  • 感恩我的姥姥—王彩霞
    昨天看了天氣預報,我想趁天氣暖和去給姥姥洗頭髮洗衣服去。姥姥今年96歲高齡,雖然年齡大了,但是性格開朗樂觀,生活基本還可以自理。我把姥姥整個床鋪都搬到院子裡曬曬,給她脫下薄襖外套,讓她舒舒服服躺著,仔仔細細洗了頭髮,又幫她吹乾,姥姥開心地說:「你是不是看了天氣預報,今天專門過來給我洗頭髮曬被褥的?」我笑著點點頭。雖然姥姥耳朵幾乎聽不見,但是她腦子好使,一點不迷糊。她一會拿出麵包餅乾給我吃,一會兒又拿出來酸奶給我喝,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都一股腦兒拿給我。每次我都儘量多吃多喝點,讓她高高興興。
  • 我的姥姥姓宋
    我的姥姥是十年前去世的,享年九十二歲。姥姥的名字,是在她九十歲之後,耳不聰目不明時,我出於頑皮,想驗證一下她的腦子是否還依然清晰,突然想到了這個測試題。而姥姥卻很認真清楚的回答了我提出的這個問題,看上去並不知道我的測試目的。當我看到姥姥回答問題時那認真又高興的樣子時,一瞬間,鼻子酸酸的。這酸楚,除了對姥姥日漸衰老的疼惜之外,更多的是內心升騰起的那一份自責與愧疚。
  • 姥姥家的記憶
    時間過的真快,不知不覺我也已經跨過三十歲的門檻了,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越來越對兒時的快樂時光無比的嚮往,特別是每次回姥姥家的時候,種種畫面歷歷在目,仿佛就像昨天發生的一樣……說到姥姥家,我先簡單介紹下我的姥姥。姥姥今年92歲了,她有八個子女,我媽排行老五,所以我有四個舅,三個姨。
  • 姥姥的一生
    姥爺是長子,所以姥姥嫁過來之後,不僅要田間地頭的勞作,還要照顧這一家人的飲食起居。二姥爺比姥爺小了十幾歲。對於這個小叔子,姥姥像是母親一樣拉扯著二姥爺一點點長大。所以,時至今日,二姥爺每每見到姥姥,也依然十分恭敬。長嫂如母,這是那個年代最常見,也是最質樸的情感。姥爺說:「只有男人的家,其實更像是一個窩,你姥姥來了之後,才有了家的味道。」
  • 我不是一個孝順的孩子,我只知道姥姥姓黃,竟不知道她的名字
    敲著敲著,往事浮現在眼前,不經意之間心頭一震,然後停頓許久,繼續在回憶和文字裡尋找關於姥姥的記憶。有時候打開幾個月之前的文件,繼續彌補那裡的空白,有時候打開一片空白的文檔,又一次開始和她重新聊天。板凳還是那個板凳,姥姥還是我的那個姥姥,那個孩子已經長大,從短髮姑娘變成了漸漸留長髮的姑娘。即使這個姑娘已經經歷過一些美好的,不美好的事情,但她卻依舊保持當初的那份模樣。
  • 《倪萍:姥姥語錄》④ | 人生如同登山,使勁了就不後悔
    領讀 | 江徐昨天,我們通過一些事例,品讀到姥姥風趣、幽默、實在的表達方式,那是堅強善良的品性,也是苦中作樂的人生態度。這樣一位姥姥,會給予孩子怎樣一種教育方式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 那些關於食物的美好回憶
    人們說味道是有記憶的,這些美食幫助我們記住和回憶很多美好的瞬間,清晨上學前媽媽煮的牛奶荷包蛋、過生日時爸爸做的糖醋鯉魚、和小夥伴一起分著吃的奶油麵包、冰糖葫蘆......這些關於食物的美好回憶貫穿在我們成長的每個瞬間。
  • 姥姥走了,舅舅走了,姥姥家的棗樹沒了,咋我的快樂也沒了?
    關於棗樹,已經刻進我記憶裡,此生抹不去的是每年七月姥姥家打棗的情景。姥姥家院子裡有兩棵棗樹,這不是模仿魯迅先生的散文《秋夜》,這是真的。姥姥居住的小院沒有堂屋,兩間西屋帶著街門是正房。兩棵棗樹在院落的東北角,一棵棗樹在院子裡,另一棵棗樹,樹身貼著茅房的牆,半個棗樹樹冠遮蔽住了茅房。
  • 高考那年,青春流走了,最愛我的姥姥也走了
    姥姥一氣之下,把我抱回家,撂下一句話:你們不養,我養!之後,我的人生開始變得甜了起來。那時候,奶粉很貴,姥姥賣掉家裡唯一的一頭豬,給我買了人生第一罐奶粉,剩下的錢,姥姥在城裡買了十多隻雞仔,販了一些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