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婚變前,他們是神仙眷侶,粉絲們還記得他的甜言蜜語:"真的很喜歡她,想趕緊娶回家",親暱喊"具大人",但是現在卻說"壓力很大,沒有信心再維持婚姻了"。
具惠善在聲明裡寫道:"從那時候開始,離婚的歌曲就已經響起。當我問起他:"我做錯了什麼?"他就是那個回答,覺得我不夠性感,覺得我有一對不性感的胸部,所以一定想要離婚的丈夫。和丈夫一起生活的時候,他會大聲的播放內容有關倦怠期到來的男性的油管廣播然後睡著……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心心念念的白月光娶回家了,三年了就厭倦了。有的男人真的,得不到就拼命去爭取,得到了開始嘚瑟,開始變心,因為得不到的時候覺得你摸不著,夠不到,覺得是女神般的存在,得到後,又覺得和平常女人差不多,沒有什麼特別的。
朱德庸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情是花最少時間,得到最大的樂趣;婚姻是耗盡所有時間,得到最少的樂趣。
愛情來臨時,你是我的全部,我是你的全部。但是步入婚姻,家庭是女人的全部。
當一個女人決定步入婚姻殿堂的時候,說服自己,要為整個家付出,可能會犧牲自己的事業。但是她們願意,因為女人是最容易投入太多太多感情。
她們把感情當做土壤,有了土壤她們才能綻放。也正是她們這個執念,使得她們最容易受傷。
她們不懂得在遇到不適合自己"土壤"的時候要離開,還要拼命挽留,受傷的最終還是自己。就像把玫瑰花種在稻田裡。玫瑰花需要精心呵護,稻穀就是粗養,它們需要的水分養料也不一樣。
在 9月8日新專輯分享會上,梁靜茹唱著歌《我好嗎?太陽如常升起》時面露苦澀,隨後掩面哭泣,隨後官宣已經與趙元同籤訂離婚協議書,兒子由二人共同撫養,9年婚姻劃下句號。
我相信,梁靜茹是攢夠了"勇氣"才去離婚,才捨得,才果斷。適合自己的感情,那就保留,不適合了,果斷離開。
愛一個人需要勇氣,不愛需要勇氣,離開一個人更需要勇氣,懂得婚姻裡的"斷舍離"更需要勇氣。
感情是最善變的,之前愛你,可能現在或者某個瞬間就開始不愛了,沒人能夠分清楚到底哪一刻是分界線。
都說女人心,海底針,說實話,有時候男人比女人還善變。聰明的女人,懂得保護自己,懂得感情裡的"斷舍離",才能給你更大的勇氣邁出往前的一步,走進新的生活。
刀妃革命裡這樣描寫文繡離婚:
1931年8月23日,溥儀的淑妃文繡正式向溥儀要求離婚,原因是她再也承受不了溥儀對她的冷落,和宮中的不自由。這件事情對遜清皇室及前清王公大臣,還有溥儀本身都造成相當大的震撼,這可以說是對舊式文化的一種挑戰,之後的兩個月,淑妃文繡堅持自我的想法,不顧家族的反對和指責,也不理睬溥儀聘請的律師所提出的和解方案,堅決的向天津地方法院要求和溥儀離婚。
沒有誰離不開誰,也沒有誰離開了誰就活不下去。即使位居高位,為了自己的夢想,生活,自由,果斷取捨,才能發現新生活。
作為妃子,她享有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前呼後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但是她還是離婚了。在那個年代,敢去離婚的有幾個?特別還是敢去掙脫皇家束縛。
她有她的追求,她和她的丈夫既然已經同床異夢了,為何還要勉強待在一起?即使離婚後要過粗茶淡飯的平民生活,她也去了。
最後半生,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感情的事最難說清楚,你愛我,我愛他,他愛她,感情裡總是糾紛不斷,剪不斷理還亂。如果發現陷入多角戀情,馬上斬斷情絲,不給自己"亂"的機會。
因為人的心其實很小的,只能裝得下一個人。二人並列並不存在,存在的都是自欺欺人,或者連自己愛誰都不知道。
愛你的人,會執拗地跟著你,不愛你的人,挽留也沒有用。
也不必耿耿於懷,你想挽留TA,不過是不甘心作祟。但是這樣會讓你受到折磨,挽留不了,你傷心,挽留成功,TA的心不在你身上,你會更傷心,你就會在挽留與不挽留之間循環。
決定跟一個人在一起很難,離開一個人更難。你付出的越多,你越覺得離不開。但這只是你潛意識裡覺得離不開,你覺得你的付出沒有得到等量的回報。
但是你越不離開,你就要接著強迫自己付出,你會心裡暗示自己:我要為TA做什麼事,TA一定會感動,然後就不會離開我了。越不離開,你越要做更多的事去填補心裡的漏洞。
懂得果斷離開,也是一種能力。離不開,你就是沒有準備好,沒有足夠的能力。
我們常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就像《斷舍離》一書中說的:身邊的雜物越堆越多,卻怎麼都丟不掉,因為"捨不得"、"好可惜";不斷地買新東西,怎麼都停不了手,因為"萬一沒有……"、"總有一天會用到";想把屋子收拾乾淨卻遲遲不肯行動,因為收拾"很麻煩"、"費時間";……
感情也是如此,我們要不斷地整理我們感情,割捨掉一些不必要的,還自己的心一片淨土。
作者簡介:玲瓏女子,80後寶媽,希望我的文字能顧溫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