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斷舍離,生命的意義會有無限可能

2020-09-18 一如心靜菜根香

情感的斷舍離,生命的意義會有無限可能

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很重要,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可以說,斷舍離就是一種動禪。

山下英子

「斷舍離」,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過簡單清爽的生活。「斷舍離」,出自日本山下英子所著《斷舍離》一書。

斷舍離近年來受到一些人的廣為推崇,並將其做為生活的標準,淨化自己的生活空間,將生活中不必需的東西統統扔掉,扔的很決絕,擁有時很謹慎。嚴格增減居家物品,做到增減平衡,從而實現居住環境簡潔、清爽。

看了一些「斷舍離」方面的介紹,也認同一些斷舍離的理念 ,那些實行「斷舍離」的空間的確讓人眼前一亮,清潔的環境一塵不染,簡潔的家居不多一物。擺脫了物慾的累贅,確實讓人感到特別的簡單、乾淨,一種空曠美麗。

但那過於的冷清感覺到缺乏一中煙火的氣息,那看似的簡單清爽確實讓人有種出離現實的世外感。雖然簡潔,卻有一種生活中缺乏零亂的隨意,更缺乏了煙火的溫馨。

有時,看到家裡堆積的物品,零亂無章,也會突發斷舍離的念頭,想把那些「無用」的東西統統扔掉,讓家裡有種家徒四壁的空曠。可翻出那些堆積的物件,隨手翻看一本書,有的雖然沒有看,可總覺得有一天自己會翻看,於是放下了,又堆在那裡。拿起一些物品,或是別人送的,或是自己買的,每一件擁有時,都賦有了一些特殊的意義,就這樣扔了,心裡仍是不舍。不能舍,就斷不了離的念想。於是生活如舊,斷舍離只不過是偶爾是的一個想法,現實中卻很難做到。只不過會定期清理些實在沒用的東西,那個時候「斷舍離」的很明確,扔了,不要,佔地方,毅然而絕然的斷!舍!離!

生活中的「斷舍離」很難做到,丟棄一些擁有很久的物品,會有不舍的痛,猶猶豫豫優柔寡斷,斷舍離的很失敗。而在情感上,卻希望能夠擁有一些真正「斷舍離」,做到了情感上的斷舍離,或許會體悟到一種精神上的超然與愉悅。

情感,更多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多了,會讓心情浮躁而煩躁,減少甚至杜絕不必要的社交,淨化自己的生活圈子,生活會變得簡單和隨性。讓自己的生活空間簡單、安靜、有規律、有規劃。正如山下英子所言,讓行動帶來心靈的變化。情感上能做到斷舍離,那心靈就會輕鬆而快意。

對於情感,最難隔舍的是親情,做為父母對子女的情感要學會斷舍離。孩子慢慢長大了,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學會更多的思考,內心會有了更高遠的理想,家長要學會放手。牽掛、惦念是家長對孩子一生的情感,但隨著孩子長大一定要從內心深處學會放手,讓他們自由的飛翔,而不要因為你的牽掛對孩子形成羈絆。

情感是有依賴感的,對親人,朋友相處時間久了,會存在很大的依賴感,但生命很大程度就是一種孤獨,能享受孤獨的人,才會擁有強大的內心。而這種強大,正是對情感的斷舍離。現實中,減少不必要的交往和應酬,多些獨處的空間,讓情感放空或者歸零,甚至在某個階段做一次歸隱,隔離掉世俗的紛擾,安靜而安寧的享受獨自的空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出離世俗的,擁有世外的超然,那生命的意境一定會不同。

情感上的斷舍離,更彰顯一個人內心的能量,增加這種能量,讓情感擁有更大的空間,生命的意境會變得無限大,生命的意義會有無限可能。

相關焦點

  • 生命有終 意義無限
    新華社大連1月11日電題:生命有終 意義無限——記倒在崗位上的大連志願者那君新華社記者蔡擁軍、郭翔、張博群他的朋友圈,停留在1月10日9時06分,一段志願者們集合的視頻,4個字:「消殺繼續」。他的身影,20多分鐘後慢慢蹲在地上隨即倒下,人們的急救沒能挽回剛過54歲生日的他。
  • 《斷舍離》讀書會,讓我開始思考情感上如何斷舍離
    斷舍離,一場人生的修行。昨晚,參加了智享讀書會,跟小夥伴們一起探討這本書裡的智慧,很有意思的是:好幾個小夥伴都提到自己是在遇到了情感困惑的時候結緣了這本書。又出於職業病,我就臨場分享了在愛情上如何斷舍離。
  • 生命有終 意義無限——記倒在崗位上的大連志願者那君
    新華社大連1月11日電題:生命有終 意義無限——記倒在崗位上的大連志願者那君新華社記者蔡擁軍、郭翔、張博群他的朋友圈,停留在1月10日9時06分,一段志願者們集合的視頻,4個字:「消殺繼續」。他的身影,20多分鐘後慢慢蹲在地上隨即倒下,人們的急救沒能挽回剛過54歲生日的他。
  • 異性之間有沒有純友誼?尋找不可能的平衡點,還不如斷舍離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曾經愛過的你,又被標榜為純友誼的朋友的你,就一定會去安慰她,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在這個特定的情況下,心裡都十分脆弱,情感出現了危機,急需要找個人安慰,而你的出現,正好可以給她一個肩膀靠,這一靠不要緊,往事歷歷在目,一肚子苦水傾瀉而出,如果再喝上兩杯酒,原本就曾經有過做夫妻想法的你們,就會順理成章的突破底線了。
  • 情感斷舍離,最難最必須
    即使對物質下不了決心斷舍離,後果也就是讓自己的空間,變得髒亂擠差,再怎麼難以忍受,也至少不會有性命之憂。 但在情感和人際關係上,如果不及時斷舍離,那後果就非常危險了。因為,他做了錯事,你還去幫他填坑,他不會為自己的錯誤受懲罰,這只會讓他更加肆無忌憚。 明道把哥哥當親人,哥哥只把他當錢包當替罪羊。這樣的哥哥,本來就不值得尊重,這樣的親情,也沒必要維持。如果一開始出現不妥的苗頭,明道就能堅定的,有原則的,對這樣的親情和親人斷舍離,那麼他的財產、事業和感情,也不會受到這麼多負面的影響。
  • 其實除了物品上的斷舍離,情感上的斷舍離同樣重要
    其實除了物品上的斷舍離,情感上的斷舍離同樣重要:不聽見識遠比不上自己的人瞎指導人生,不摻合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麻煩事。血緣關係再重要也不能強行幹預和擾亂自己的人生,撥開家人自私的情感綁架,任性地為自己而活吧。
  • 斷舍離的意義
    斷舍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近日朋友搬屋,因為大屋搬小屋,她的物品太多了,大家勸說扔掉不需要的東西,還有好多舊家具,舊衣服和舊物品等。她不捨得扔掉,說每件物品都有紀念價值,就這樣搬入新屋。看著她滿屋的物品,好多都是廢物,因為她對物品的執著,影響了正常生活。香港出曬名寸土寸金,大家都是留很少的物品,簡單生活,享受空間。
  • 生命的意義
    我想,人生的意義有很多種。獨處的平靜,親人的相聚,朋友的幫助,生活的感想,病痛的經歷,目標的實現,閒暇的娛樂,還有很多在過去的或未來的日子裡難忘的時間或事件。它所產生的可能是幸福、快樂、愉悅,也可能是悲痛、無奈、煩躁,但凡是所在、所為、所思,皆有意義。
  • 斷舍離:如何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價值?那就從時間管理上開始吧
    可是,時間又不僅僅只是財富,時間也是我們的生命。學海無涯,而吾生有涯。人的生命終歸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裡,在有限的時間裡,你該做些什麼呢?如果你每天的時間都是在家長裡短,刷劇,打遊戲中度過,那麼當你老去,你的生命又有什麼可以精彩留念的呢?
  • 《斷舍離》:斷掉執念,來一場心靈淨化之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大部分的焦躁、煩惱,都來源於繩子沒有斷掉,這根繩子有可能是名利,也有可能是執著,只有丟掉這根繩子,對心中的煩惱和執念斷舍離,人生才能重獲自由。那麼怎樣斷舍離,讓心靈重獲自由呢?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介紹的是,斷掉不需要的東西,脫離心中的執念,人生才能輕盈前行。
  • 生存的智慧:人到中年,學會斷舍離,別把太多的人請進你的生命
    ,生命中重要的人是少數,永遠都不要過於依賴人脈,不要以為自己認識了很多人,自己就有多麼重要。那些我們以為的人脈其實也是只是點頭之交,並不能給我們的生命帶來巨大的影響。學會斷舍離並不是不讓你不與人交往,學會斷舍離會讓你重視交往的質量。正如鄧巴定律強調是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交往圈子可能不超過一百多個人。
  • 《親愛的自己》:情感世界裡,做到斷舍離的女人都是狠角色
    事實上,情感世界裡同樣適用「斷舍離」。關鍵在於,你做得到嗎? 斷舍離的定義是透過斷絕、捨棄不需要的東西,讓自己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進而思考哪種生活最適合自己。愛情亦好、婚姻也罷,做到「斷舍離」的女人都是狠角色。嗯,並且不接受反駁。
  • 很可能是魔鬼|尋找生命的意義本身就沒有意義
    導讀電影《很可能是魔鬼》是由羅伯特·布列松執導的劇情片,1977年6月在法國上映,獲得第2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本片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在不斷尋找生命的意義的故事。他是個矛盾體,既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又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有什麼意義。生存和死亡之間,他必須做出一個決定,站在兩者之間使他感到痛苦,找不到自身的意義使他感到痛苦,為自己還是為他人?為家庭還是為社會?而說起存在的問題,就想起之前《大路》裡面的片段,「傻子」告訴傑爾索米娜她存在的意義,「我不知道這塊石子有什麼用,但它肯定是有用的。因為它若無用,一切都無用。星星也是!」
  • 經常性地去『斷舍離』,會讓你活得更高級
    而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人經常性地去「斷舍離」,懂得去清理負重的行囊,剔除生命中不需要的無用之物,會讓你活得更高級,同時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全書看似是在講對家居生活用品的清理和捨棄,實際上多餘的物品不僅限於周圍的物品,更是需要對生命中的雜物進行斷舍離。斷舍離並不是單純地拋棄雜物清理環境,而是通過『減少』喚醒生命的流通,把積淤在人們生命裡的雜物去除才能創造更完美的人生,成就更完善的自己。
  • 人到中年,學會「斷舍離」,你會越來越「富有」
    我們的生命短短幾十年,最幸福的生活不一定是錦衣玉食,腰纏萬貫,反而那種懂得「斷舍離」的生活。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曾經說過:「有限的空間,應該留給最重要的東西,有限的時間,應該留給最重要的人」。世間繁瑣嘈雜,要想保持一顆初心實屬不易,然而,要想提高生活的品質那就離不開「斷舍離」。人到中年,人際關係和生活習慣要做減法,精神世界要做加法,有取有舍,合理規劃,尋找自己與世界相處最契合的方式。對於人生沒有一個好的規劃,生活註定一團糟,人要活在當下,也要遠慮未來。
  • 定期斷舍離,你會活得更高級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身邊的那些成功人士,在發跡之前,往往都做到了斷舍離。阿胖結合自身經驗與一些成功人士的經歷,總結出了你定期需要捨棄的三樣東西,做到斷舍離,你會活得更好!我有個朋友,搬家帶了一堆碗,結果一不小心打了一個很喜歡的,只見他掃了之後,就再沒有多停留,我那時很詫異的問他:「你的碗打了你不心疼嗎」他說:「看有什麼用,反正都已經碎了」對我朋友來說,碎掉的碗再喜歡,把碗復原是他能力圈外的事,如果面對這類事情,還耿耿於懷,停留在喜歡的碗摔碎的悲傷之中,他的損失反而會更大。
  • 研究顯示:經常性地去『斷舍離』,會讓你活得更高級
    而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人經常性地去「斷舍離」,懂得去清理負重的行囊,剔除生命中不需要的無用之物,會讓你活得更高級,同時才能變成更好的自己。什麼是真正的斷舍離?斷舍離並不是單純地拋棄雜物清理環境,而是通過『減少』喚醒生命的流通,把積淤在人們生命裡的雜物去除才能創造更完美的人生,成就更完善的自己。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中,人們若是只懂得取得而不捨棄,那麼多餘的人生物質就會開始消耗自我精力,難以創造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 分手多年,卻一直留著前任照片 | 情感也需要斷舍離
    從來不知道,男友有這麼豐富的過往。更不知道男友還讓前任懷孕過,這些事都沒聽他講過。她找到男友,把電腦拿出來,翻開照片,質問他:為什麼要隱瞞自己這些事情。男友很驚訝,搶過電腦關掉,沒有刪照片、沒有解釋,看了李珂一眼,走了出去。
  • 十一期間,我們做的一件最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斷舍離
    每年的大長假,總是有幾次。我們如果不出去旅遊或回老家,我都會和妞爸一起做一件特別普通但有意義的事情:收拾家,然後進行一次斷舍離。最早聽到「斷舍離」,是來源於日本一作家,如今在國內早已被大家接受,但做到並不是那麼容易。
  •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實時更新的意義
    前一段時間讀古典老師的《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書中這樣形容現在的社會發展。 這是一個定不下來的時代,一個實時更新的時代,我們自己的內心也在每天升級。在這樣的時代,你是什麼時候感覺自己在跟不上時代的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