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是魔鬼|尋找生命的意義本身就沒有意義

2021-01-13 七月木木

導讀

電影《很可能是魔鬼》是由羅伯特·布列松執導的劇情片,1977年6月在法國上映,獲得第2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本片講述了一個年輕人在不斷尋找生命的意義的故事。

或者可以說是一部看起來很無聊的電影,總共95分鐘的電影,期間我不斷睡著好幾次,影片放到三分之二處時我還沒看明白在講什麼,直到最後主人公去看了心理醫生,和醫生的對話間才明白,他只是一直在追尋一個生命是什麼的問題。

他到最後也沒弄明白生命是什麼,他最後想說的話被一槍打破,他想說什麼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想知道,只有他自己知道。

而生命的意義,就是你可以問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想的越多,越沒意義,最後只有去死

影片一開始描寫了大量的環境汙染、森林砍伐、濫殺動物、化學汙染導致畸形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他游離在宗教、政治、科學、愛情裡,想要藉此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他看得越多卻依舊看不明白自己。

他捂著耳朵不去聽樹木砍伐的聲音,他在兩個女人之間徘徊,他在街頭教其他人數學,他想幫吸毒少年戒毒,想要用宗教感化吸毒少年,他想要幫助別人,想通過這一系列讓自己明白存在的意義,在和醫生的對話裡,他說他厭惡生存也厭惡死亡。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他是個矛盾體,既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又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有什麼意義。生存和死亡之間,他必須做出一個決定,站在兩者之間使他感到痛苦,找不到自身的意義使他感到痛苦,為自己還是為他人?為家庭還是為社會?

而說起存在的問題,就想起之前《大路》裡面的片段,「傻子」告訴傑爾索米娜她存在的意義,「我不知道這塊石子有什麼用,但它肯定是有用的。因為它若無用,一切都無用。星星也是!」每個人都有存在的意義,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其他人。

他想過自殺,夢見被殺也想過跳河也試著扣動扳機,那天他只是拿著槍朝河裡打,手裡拿著子彈只是看著,他甚至在想死之後會是什麼樣。最後他選擇用錢誘惑吸毒少年來殺自己,他們一路走來到了公墓,當他開始發表最後的演講時,吸毒少年不等他說完直接就開槍,隨後又補了一槍,偽裝成自殺現場後拿走他身上所有的錢跑了。

雖然他已經決定死亡,卻一直在思考,對於吸毒少年來說,他只是拿錢辦事,所以他不去聽他講完,對主人公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生命本身既是問題,又是答案

在歷史長河中,生命的意義一直是科學以及神學思索的主題。你為什麼存在?你是以什麼形式存在?你是什麼?可是我們真的需要去思考這些問題嗎?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為了改變世界,為了賺更多錢還是過更好的生活,為了取得更好的成就……好像這些都不能解釋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最多只能說這些都是為了好好活著的手段。

活著就是為了好好活著,賦予生命的意義是通過我們如何去好好活著。如果我們真的想明白了什麼是生命的意義,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生命好在毫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木心《素履之往》

我是七月,分享生活。

相關焦點

  • 《活出生命的意義》人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而非幸福感
    再說說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活出生命意義的範本。弗蘭克爾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出生於1905年,在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全家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部死於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倖存。重要的是,他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相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了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中最光彩的見證。
  • 生命本身 就是意義
    神經質一樣的大腦又在思考神經質一樣的問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打開微信朋友圈,敲了這幾個字,因為,我想知道在不同社會角色,不同性別,不同生活狀態的朋友們都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不到終點那一刻都不能明了吧。」「生命的意義就是我今天晚上把車撞了,然後我吃了頓火鍋,心情就好了。」「活著。」「沒有意義。」
  • 人生就是邁坎,生命本身沒有意義,只有我們自己把它變得有意義
    沒有什麼事是真放不下的。在一個個坎中成長。每當我以為事情解決了,可以萬事大吉的時候,新的困難又會出現。不斷的跨越困難,不斷的經歷磨難,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夫妻沒有天生的絕配,好的夫妻關係一定沉溺於溫柔與讓步。
  • 生命本身是否存在著意義,讓這位心理學家跟你「絮叨絮叨」
    那時我的科學老師在教室裡的桌椅間走來走去,並教導我們說:從本質上講,生命只不過是一個人體燃燒的過程,一個氧化過程。我跳了起來,沒有經過他的準許就向他扔過去一個問題:「那麼,生命又有什麼意義呢?」當然了,他回答不出來,因為他就是一個還原主義者。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幫助那些陷入精神泥潭的人們,他們對於生命的無意義感明顯感到絕望。
  • 苦難、自由和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他不但超越了所經受的苦難,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幫助人們尋找絕處逢生的意義。本書第二部分,就是簡單介紹了他的意義療法,內容涉及生命意義、存在虛無,苦難與愛等生命相關的話題。弗蘭克爾的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他出生於1905年,1997年去世。他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飛機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 《活出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對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對我們大多數的人來說,就是三餐四季一家人,工作平穩,家庭和諧。但是,對一部分人來說,生活往往是不遂人願的。書中介紹的兩種療法非常有借鑑意義。①意義療法。為廣大焦慮症患者打開了又一扇門,開拓了患者的視野。它旨在訓練人們尋找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包括尋找責任感,讓自己的存在和努力使周圍的人和世界更好。②矛盾性療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有大量廣泛的用途,也叫順杆爬。對於戒菸,減肥,晚睡逃學,厭惡勞動等有很好的療效,不妨可以試試!那麼如何找到意義呢?
  • 抑鬱症:尋找活著的意義
    3.情誼簡單理解為:想法的正確性和必要性我也在很長一段時間找活著的意義,幾乎翻遍了國學、西方哲學、佛經、聖經、古蘭經及生物學。足足尋找了一年,現對各個領域對活著的意義進行摘抄易經:變、不變、周而復始,是活著的規律和意義道德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才是活著的開始,有才是活著發展的源頭。
  • 生命的最終意義
    在某一個節目中,樊登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就問了周國平這樣一個問題:「人生到底有意義嗎?」結果周先生的回答,十分的出人意料。
  • 為什麼存在主義是唯一有意義的哲學——活著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我要問現在正在讀這篇文章的每個人,停下來想一想,是什麼賦予了你生命的意義?你的生活真的有目標嗎?如果有,那這個目標是你自己的,還是別人賣給你的?作為人類,我們渴望生活的意義。我們在許多不同的地方尋找意義,有些人選擇宗教,有些人訴諸政治,或者通過試圖改變他人的生活來尋求意義。然而,我們必須承認,所有這些思想不過是人類為了應付生活賦予我們的根本意義的缺乏而發展出來的方法。
  • 水運憲:生命意義的勘探者
    他的戲劇性是由他生命本身的豐富性、驚異性與作品中人物命運與故事情節的尖銳衝突所爆發出來的文本張力;他的面具化主要體現他將藝術與生活區分得異常徹底,不向文學的強權或機會主義妥協,以及他不斷捕捉時代經驗,儘可能使自己的創作主題與書寫風格多樣化。 水運憲在文學創作上始終遵從心的方向,文字率性真實而不落俗套。
  • 人生與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於是我想,人的問題或許來源於人本身。本著尊重知識的想法,翻了一些心理學的著作,來看這門研究人性的學問。但心理學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技之極雖近乎於道,但不是道。所以我看到那些在心理學領域裡苦苦尋找的人,包括認識的一些諮詢師,他(她)們找到了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辦法,但沒有找到答案。有本書說:死的問題是唯一重要的哲學問題。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馬斯克:可能是這個很棒的法國奶酪!
    對一個致力於「死在火星」的瘋狂男人而言,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我曾在一個深夜,和朋友一起在波茨坦待著,當時他問我生命的意義。幾秒鐘後,我說:可能是這個很棒的法國奶酪。這就是馬斯克的答案。古今中外,很多人都追問過同樣的問題,對有的人來說,如果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是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 生命的意義
    我想,人生的意義有很多種。獨處的平靜,親人的相聚,朋友的幫助,生活的感想,病痛的經歷,目標的實現,閒暇的娛樂,還有很多在過去的或未來的日子裡難忘的時間或事件。它所產生的可能是幸福、快樂、愉悅,也可能是悲痛、無奈、煩躁,但凡是所在、所為、所思,皆有意義。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深度好文】
    什麼是生命的意義?這是全人類核心的古老的原始問題。經歷這些大驚小怪的意義何在?我們為什麼出生?我們為什麼死?為什麼這一切都存在?如果您來到此頁面,您可能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您可能會迷失方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真實呼聲是什麼。也許您已經搜索了多年,但是沒有什麼是「合適的」或看起來正確的。
  • 生活的意義,是在於它的過程,生活的本身,就是一個過程!
    不斷增長的經歷,不斷積累的經驗,不斷完善的自我,不斷消除的青澀,不斷升高的格調都是有很大的意義。至少這讓我們老了時有很多談資,不會為曾經的錯失的光陰而怨嘆。人在年輕時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各種技能,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而社會對年輕人也有很高的接納度,會給他們提供很多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讓年輕人可以心無旁騖地積累各種工作與人生經驗。
  • 《自卑與超越》:我們所尋找的生命意義,其實都是在追尋這三件事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反覆的追問著這個問題的答案,可始終也沒有找到一個準確的答案,因為迷茫而陷入自卑,甚至開始感到絕望,想要渾渾噩噩的度過此生。生命的意義離你並不遠,換一種思想,你可能就會豁然開朗。而《自卑與超越》這本著作,就是從生命的意義出發,用另一種思維,向我們揭示了生命的意義,並告訴了我們該如何追尋,而所謂的「自卑與超越」,實則就是一種生命意義的表現。
  • 【特約專欄】《生命的意義》
    很多時候,一直思考活著的目的,或者說是活著的意義,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從懵懂無知到閱遍人間諸多情感,該經歷的一樣不少都要到來,於是不同的年齡也就有了不同的生命體驗。想到此,我仿若醍醐灌頂般地覺得,生命的意義原本不在你活得貧窮或富有,也不在於你活得成功或失敗,遵從生命的本真,自然的活著,並坦然地接受生命的輪迴,也許是對生命最好的詮釋。
  • 人類乃至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死亡對於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來說都是要面對的終極問題,在這一點上萬物都公平的,在宇宙中沒有可以永生的事物,甚至是宇宙本身都會在無盡的時間長河中慢慢的消亡。如果從宇宙的尺度和宇宙本身的結局來看,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毫無意義,畢竟一切都會終結。一個恆星的死亡、甚至是一個星系的消亡對宇宙來說都微不足道,更談何我們渺小的生命。
  • 生命的「意義」從來就不存在,意義也是一個故事
    為自己的生命找出一個意義—一個有價值的意義,那是恐懼的表現,對於宇宙來講,「意義」從來就不存在,意義也是一個故事。對於那不斷的消失和最終的空,一切「有」都只是個幻,抓著一個終將消失的東西而不放,那就叫痴。
  • 人活一輩子,就是在尋找其存在於人世間的意義
    人活一輩子,就是在尋找其存在於人世間的意義。那麼活著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又該如何找到它存在的意義呢?這都是我們一生都在追尋的問題。想要找到存在的意義得先了解真實的自己。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和了解經歷了真實的快樂,幸福,苦難,懷疑,抗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