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體制內的人找體制內的,才是門當戶對。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看看這一對30歲體制內夫妻的生活
很多人可能都覺得,體制內的工資收入會很高,所以買房買車都不用愁,家裡完全負擔得起。
但現實情況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體制內的很多人,甚至很多家庭,都是只能通過首付的形式來購買車和房,那其他剩下的貸款,除了公積金外,還會需要自己補貼。也很辛苦了。
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大學畢業回家當了一個小縣城的老師。和她媳婦每個月將近10000塊的收入。但是又是房貸車貸,孩子的補課費等等。每個月也剩不下什麼錢。
作為老師,工作不是太累,不是班主任的話,每天都可以準點上下班,而且還有假期,還比較好一點,相對要輕鬆點。
但是,他媳婦的工作就要比他忙很多,加班也是常態。兩個人很難周末的時候能雙雙在家休息,陪陪孩子。大多時候都是媳婦的單位來電話,媳婦就得被叫走工作。
同學和媳婦也想進入到縣城裡面,特別是媳婦,一直想調到縣城裡,這樣,就可以接送小孩讀幼兒園。
但對於他們這樣的普通家庭,要實現調動真的很難,同學想了不少辦法,都沒有實現調動。
在小縣城,體制內的很多家庭一般是這樣的結構,夫妻雙方的父母,再加上家裡的小孩,一般是421的模式。四位老人,一個孩子,都壓在兩口子的身上,如果父母們還很健康,倒是能帶帶孩子,但是若是誰生個病,真的是把整個家都給掏空了。
這就是體制內的生活,也是兩個體制內夫妻的真實生活,看完後,你還羨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