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和體制外工作到底哪個好?

2020-10-13 平青雲同志

我看到網上,大家非常熱衷於討論這個話題。

我想,討論這個話題的人,無非分兩類。

一類人相關者,就是自己想從體制內跳到體制外或者從體制外跳到體制內,在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之際,想聽聽別人是怎麼說的,萬一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了呢?

另一類就是純屬的看熱鬧者了,反正體制內體制外都跟我沒關係,我就是個路人,方便的時候就上去吆喝一聲、或者踩一腳,不方便的時候就遠遠地躲開。

為什麼不去討論種地好還是到工地上打工好?

所以,體制內主要指機關、企事業單位,體制外主要指公司、民營企業。

大家都知道青雲是個愛學習愛勞動的人,我也專門歸納了一下大家的意見。

認為體制內工作好的,理由無非是工作穩定、福利較好、壓力較小、體面好辦事,認為體制外工作好的,理由無非是薪水較高、比較自由、有個人發展前途。

總之,好有好的理由,不好也有不好的理由。所以,青雲認為,好與壞從來都不是選擇、評判一份職業的主要標準。

那,標準是什麼呢?請繼續看下文。

先來看一則前幾天報導的新聞。

貴州80後博士副縣長辭職。

看完標題再看內容,這個副縣長果然如我想像中的那麼年輕有為,頭頂眾多光環,如博士學位、當地最年輕、政壇新星,等等。

那所有人都要問,如此前程似錦,幹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辭職呢?

在他公開的辭職報告裡,我們找到了答案,理由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點:一是去盡孝,二是去充電。

原來該副縣長原來在武漢工作,於2011年跨省調到貴州某縣任副縣長。2014年他的父親在武漢做甲狀腺瘤手術,因為工作繁忙都沒能回去。2015年母親做心臟搭橋手術同樣因為工作繁忙沒能回去。

該副縣長說,「夜深人靜的時候,我躺在床上,都愧疚難當,也就有了心結,父母怕添麻煩不願意到我工作的地方,體制內調整調回武漢幾乎不可能,辭職回去是我能想到的路。」

雖然已貴為副縣長,從其話語之中,也聽得出,充滿許糾結與無奈。

在辭職信的最後,副縣長說:「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我可能要去體制外另一個戰場了。」

可以看得出,升官並不是他的追求,他所說的另外一個戰場,自然是指企業了。

話又說回來,但凡是體制內辭職的,大多數都是有了好的去處。要不,傻愣愣地扔了「鐵飯碗」,喝西北風去嗎?

看完體制內跳到體制外,再看體制外跳到體制內。

這是我昨天在頭條上讀到的一個故事。

說的是上海某金領,原本在世界500強企業幹得好好的,放著年薪50萬+的待遇不拿,果斷辭職回到老家小縣城考上了事業單位。

如果此事屬實,大家猛地一看,是不是會覺得這人腦子抽風了啊?

可是,人家也是有苦衷的!

接著往下看,且聽他娓娓道來。

主要緣由是,他分析了體制外的幾個不好和體制內的幾個好。

體制外的工作至少有三個不好。

一是工作壓力大。

主要是指身體上的和精神上的。公司日日夜夜加班,沒有時間休息,應酬也多,經常需要喝酒,近年來身體每況愈下,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隨時有被年輕人拍死在沙灘上的可能。他說他們公司的平均年齡是30歲,與體制內的越老越吃香比起來,他們是越老越不中用。所以,職業危機感很強烈,精神上的壓力也很大。

二是物質壓力大。

雖然拿住金領的工資,但是要想在上海買下一磚一瓦,不能拼爹啃老,也是想都不用想的。雖然在外人看來自己混得還不錯,但實際上混得也還可以,已經做到了管理層。但是,三十好幾了,還沒有買房,沒有成家立業,考慮到老人家抱孫心切,所以由物質壓力轉化成的「家庭壓力」也很大。

三是照顧不了家庭。自己是農村飛出的金鳳凰,靠著知識改變了命運,大學畢業後隻身一人在上海這座大城市打拼,可是始終心裡沒底,沒有家作後盾。自己遠在千裡之外,照顧不了家中年邁的老父老母,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每逢佳節的時候,就會倍加思念遠方的家鄉和親人。一個人在外無依無靠,真的好難!

至於體制內的好處,說得就不稀罕了,反正無非也就是大家討論來討論去的什麼工作穩定、福利較好、壓力較小、體面好辦事啊(開篇已講),而且文章作者一看就不是體制中人,說的好多都不是事實、也不在點子上。青雲在這裡也懶得給他糾錯,以後有機會了再詳談此問題。

說完了別人的事例,我想說一點自己的所見所聞,看似和本文無多大關係,但是其中卻大有文章。

青雲所在的是一座小城市。在高速路出口處,開了不少的粉館。其中有三家,頗受青雲的關注。實際上青雲常去的,只是其中一家,另外兩家從來沒去吃過。常去照顧生意這家,這是經同事推薦的。

我去了之後,才知道這家粉館的生意好得不要不要的。

為什麼會生意爆棚,我分析了一下,無非是位置好(高速出站口)、粉的味道好,價錢嘛,和其他粉館差不多、甚至還略貴一點,反正現在的人也不介意一碗粉錢,只要不高得離譜就是了。

而這家粉館的旁邊另外兩家,就緊挨著在旁邊,就是沒有生意,顧客喊都喊不進去。

國慶中秋有天回老家,青雲又邀人去光顧了粉館一波生意,偶然間聽到旁邊粉館老闆娘嘆著氣說,「我這個生意為啥就這麼難做哦!?」

我雖不是生意人,我也在問這個問題,為啥同樣的位置同樣的條件,生意就大相逕庭呢?其中的奧妙到底是什麼?

我進而想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行業與行業之間並無多大的優劣,主要是在這個行業內,你是不是幹得出色,你是不是精英?

當然,跳槽的人一般都是通盤考慮的,各有各的因素。所以,並不能通過一些人的跳槽來衡量一個行業的好壞,這個邏輯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最後,用林清玄的一句話作個總結:

「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別人比較。和高人比較使我們自卑;和俗人比較,使我們下流;和下人比較,使我們驕滿。」

對於職業的選擇,我想說的是,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

2020.10.12

相關焦點

  • 體制內的女人,往往不想嫁給體制外的男人?
    什麼是體制內的人,什麼是體制外的人?體制內的人一般是指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職工等,是擁有「鐵飯碗」的人,工作和收入相對穩定。體制外的人,就是指私企打工、自主創業、自由職業者等,收入和工作不很穩定,隨時都可能失去「飯碗」的人。曾經和一位女老師聊到相親之類的話題。
  • 體制外的人真的了解體制內嗎?
    我已在體制內熬了十來年,我的體會是:體制內的複雜,超越了體制外的想像。體制內的單純,也超越了體制外的預料。一、體制內的複雜,超越了體制外的想像。體制內的複雜包含三個方面:1、體制內的人事關係複雜。如果要講人際關係,體制內是最複雜的。
  • 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年輕人該如何選擇?
    難道體制內就是一眼望到頭,乏味無聊嗎?難道在體制外就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嗎?首先,得需要了解在體制內和體制外工作的好處與壞處,它們各自有什麼優勢和弊端。 一、體制外工作有什麼優勢與弊端? 1.收入方面:長期來看,在私企裡工作,或是自己創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工資波動大,天花板高。
  • 本人體制內女生,自己找對象或者相親,從來不考慮體制外的人
    本人體制內女生,自己找對象或者相親,從來不考慮體制外的人!(1)我和老公都是體制內,我的感覺是除了穩定穩定穩定,除了穩定沒啥。工作嘛,也經常累死累活,忙於應付各種檢查。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看上去很美,苦樂自知,體制內不讓兼職,財富自由那是一輩子不可能了。至於上升空間,混個一官半職,工資頂多多上幾百。有人會說當官有別的啥收入,現在這風清正明的大環境,借你一個膽你也不敢。
  • 體制內夫妻的真實現狀曝光,3點讓你看清體制婚姻,幸福嗎?
    很多人都說,體制內的人找體制內的,才是門當戶對。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體制內的很多人,甚至很多家庭,都是只能通過首付的形式來購買車和房,那其他剩下的貸款,除了公積金外,還會需要自己補貼。也很辛苦了。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大學畢業回家當了一個小縣城的老師。和她媳婦每個月將近10000塊的收入。但是又是房貸車貸,孩子的補課費等等。每個月也剩不下什麼錢。
  • 「狠人」思維:體制內婚姻的九大潛規則
    一,絕大多數體制內的男生只想找體制內的女生,體制內的女生卻大多可以接受體制外的男生,但前提是對方家境要好,或是工作要好。最好找對象的體制內女生無外乎是女教師,最好找對象的體制內男生,都是在強勢部門工作,前途滿滿,人又精明。二,如果領導給你介紹的對象是他們家裡的侄兒或者是外甥女一類的親戚,先不要著急感動,他真正關心的不是你,而是這位親戚。
  • 體制內婚姻的12條潛規則,你同意幾條
    絕大多數體制內的男生只想找體制內的女生,體制內的女生卻大多可以接受體制外的男生,但前提是對方家境要好,或是工作特好。最好找對象的體制內女生,無外乎女教師。最好找對象的體制內男生,則都在強勢部門,前途滿滿,人又精明。 2.
  • 體制內老人對小白的19條忠告
    很多人打破頭的擠進體制內,可為什麼擠進去之後又頭破血流呢?給剛參加工作的小白19條忠告。一、體制內會幹事不是優先級,會來事才是第一位。二、儘量遠離鄉鎮,先到市直省直去,再申請下派鍛鍊。三、眼觀四路,但有時候要裝瞎子;耳聽八方,但有時候要裝long子;善於表達,但有時候要裝啞巴。四、對分外之事,要善於敢於說不。
  • 關於體制內婚姻,你要明白這10句話
    ,會給婚姻帶來些許優勢,但婚後的未知和困難,照樣存在,有時還會比體制外更多。很多體制外人員,享受著高薪、高保障,幸福指數頗高。特別是在人才聚集的大城市,論待遇、論幸福感,體制內並不比體制外好多少,甚至還不如體制外。
  • 縣城裡的體制內"剩女": 一個日益龐大卻被懸置的群體?
    由於縣域層級較低,科級幹部在縣域體制內屬於領導幹部,是縣域體制的主流群體。G的案例也說明縣域體制內女性容易成為剩女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體制內也想找體制內」的擇偶觀,並且,隨著體制內女性其職務和身份的升高,其眼光和擇偶標準也越來越高。正如W女士所說:「自己是公務員也想找個公務員。如果找個非公務員或是體制外的,感覺是下嫁」。
  • 體制內如何對付小人?
    體制內我們經常會遇到那種兩面三刀、人前一套背後一套、剛才還在誇你,一轉身就說你壞話的小人。,他就不存在了,小人是體制內工作中你繞不過去的一類人。老秘書覺得這段對話說得非常好。說實話,在體制內,你跟小人面對面地鬥,其實挺划不來的,因為小人有的是時間,有的是精力,有的是小伎倆,你跟他鬥,消耗了自己的精力,經常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本職工作也做不好。古人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小人」只能影響一時,不能影響一世。
  • 在體制內被邊緣化該如何做?
    來源 | 知乎作者 | Fichtenbach首先啊,心態放平和體制內的升遷是門玄學,出身、能力、貴人、口碑、時運都很重要。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體制內工作,時運不到,就像路邊的蒿草一樣,心態一定要放平和。其次,守住口禍從口出。
  • 體制內的女人:虛榮?花瓶?請摘下有色眼鏡…
    經常看到一些網友對體制內尤其是機關的女人有偏見甚至是惡語相向,什麼花拳繡腿、靠關係上位、愛慕虛榮等等,似乎都成為體制內女人的標籤。作為一個機關內工作的女人,非常想說,不要人云亦云,跟風起鬨,這些問題與體制內體制外無關,不管哪個行業哪個領域都存在這樣一部分人,包括女人和男人!機關的大部分女人,跟所有女人一樣,每天同樣面臨工作中的壓力、生活上的瑣事,但同樣我們撐起了體制內的半邊天。
  • 離開體制內,你需要多大的勇氣?
    上周我在《個人生涯規劃訓練營》裡,講了一節關於MBTI性格的課程,其中的一個性格大類——護衛型(SJ),就是一種性格相對保守,喜歡在安全穩定的組織內,關注細節,以及循規蹈矩工作的人。SJ型人非常適合成為公務員或者在體制內工作,他們樂於在一個標準化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
  • 體制內婚姻的12條潛規則,條條誅心!你同意幾條?
    絕大多數體制內的男生只想找體制內的女生,體制內的女生卻大多可以接受體制外的男生,但前提是對方家境要好,或是工作特好。 最好找對象的體制內女生,無外乎女教師。最好找對象的體制內男生,則都在強勢部門,前途滿滿,人又精明。
  • 在體制內生存,不要有對抗思維
    一說到體制內要追求升遷提拔,就仿佛被踩到了尾巴,脖子上的青筋暴起,反駁道,難道進體制就要升官嗎?升官是你能決定的嗎?努力就有用嗎?沒關係沒背景,你想太多了吧?什麼叫做對抗思維呢?就是把自己與周圍的人和環境、運行規則對立起來,設置了一堵牆,把自己隔離開。
  • 體制內的迷茫焦慮,如何破?
    聽完他的抱怨,其實我也深有同感,身在體制內的人,每個人面對重複、單調和溫水煮青蛙式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存在焦慮和迷茫,但又找不出破局的辦法。其實,對於體制內人來說,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最重要的是腳踏實地。在迷茫焦慮的時候,我們最不能放棄的,就是自我的成長。
  • 體制內,公務員婚姻的12條潛規則,條條誅心。你同意幾條?
    絕大多數體制內的男生只想找體制內的女生,體制內的女生卻大多可以接受體制外的男生,但前提是對方家境要好,或是工作特好。 最好找對象的體制內女生,無外乎女教師。最好找對象的體制內男生,則都在強勢部門,前途滿滿,人又精明。 2.
  • 體制內15年!一名「老司機」的友情提示
    有人對體制內的生活充滿期待、仰慕,也有人充滿鄙視、不屑,其實都沒有關係,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不同,體制內與其他工作相比,只是一個不同的工種而已。下面,就簡單與讀者分享一下我這12年的悲與喜、苦與樂,純屬個人見解,不必對號入座。
  • 兩口子都在體制內工作,日子過得怎麼樣?沒你們想得那麼簡單
    ​​現在找對象,都講究門當戶對,體制內上班的女孩兒自然也想找一個體制內工作的男孩兒。「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這個道理。那麼,兩口子都在體制內工作,日子過得怎麼樣?一起看看真實的案例。總的來說,夫妻雙方都在體制內工作,發不了什麼大財,但能夠平平淡淡,衣食無憂的過完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