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即是有緣,關注小秘,圓一場緣法。
兒行千裡母擔憂,這是出於母性的本能,媽媽對兒子的愛永遠是那麼的深厚,那麼的毫無原則。
無論是兒子還小,還是兒子已經長大;無論是兒子已娶妻生子,還是兒子也已暮年白髮;只要媽媽還在,對兒子的愛就在,就還永遠擔心著兒子!
但在兒子的婚姻生活中,有多少媽媽對兒子的愛都是一種錯愛,讓兒子是吃夠了兒媳的苦。
下班晚了,打電話回家讓媽媽弄好晚飯先吃。回家之後卻發現媽媽只是做好了飯,切好了菜,大家都在圍著電視等著我。
我回來了,媽媽就急匆匆地炒菜去了,老婆卻頗有怨念地說道:「你不回家,我們就開不了飯!」
回來得晚了,我也終究還是吃上了熱騰騰的飯菜,但我卻吃得那麼不是滋味。大家都靜靜地吃著飯,誰也不說話,氣氛壓抑得難受。
晚上準備睡覺了,我本準備著如往常一樣等待著老婆一頓抱怨與數落,但卻發現老婆捂住被子在默默地抽泣著。
老婆哭了,我卻慌了!比老婆抱怨數落我一頓還感到難受與心痛。
我明白老婆的委屈,她也上了一天的班,回來餓了累了卻還要等著我回來開飯。作為女人,她也不想吃飯吃得太晚而發胖。而且有時候出差了不在家,媽媽就很少會弄葷菜。
老婆常常抱怨媽媽太向著我了,卻一點不顧及她的感受。老婆有時候帶了孩子太累了,就叫我去做家務。媽媽卻要搶著自己去幹,但嘴上又不停地碎碎念地說著老婆這不幹那不幹的。
我嘗試著告訴過媽媽,晚上不用刻意等我吃飯,平時自己都多弄點好吃的。但媽媽自己的行為習慣卻始終也改不了。而我也不能去狠狠地指責媽媽做錯了。
媽媽對我的愛就是這麼無私,卻又讓我為難!
都說兒大不由娘,孩子長大了,就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飛翔,愛他就不做羈絆他的那根繩子。
兒子結婚之後就真的長大了,要放手對兒子過度的愛護與關注。而作為婆婆,更多的應該是去愛兒媳。
兒媳是兒子所愛的那個人,對兒媳好,讓兒媳過得開心快樂,兒子也自然會很開心。
真心地對兒媳好,兒媳自然會更加地對你好,操持這個家的也終歸是兒媳,平時也是兒媳和自己才會相處得更多,這樣自己也才能得以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婆婆對兒媳好,兒媳自然地會更加感激兒子,這樣兒子與兒媳的家庭才會有真正的幸福。這才是每個媽媽自己最想見到的,這才是對兒子真正的愛。
作為婆婆,愛兒子不如愛兒媳,這才是最聰明的。
女人總是喜歡讓男人去比較媽媽和老婆到底誰更重要。這是一個十分不明智的問題,不僅為難了男人,也為難了自己。
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只有一個,老婆卻不一定唯一。刨根問底,也許這才是男人心底最後的真相。
女人是嫁給了心愛的男人,卻不是嫁給喜愛的婆婆。所以婆媳相處,有矛盾是才正常不過的。
婆媳間的矛盾,作為女人不應該去對抗與抱怨,而是應該去學會尊重和理解婆婆。這樣不僅婆婆會更加容易地接納你,男人也會因此對你更加地感激。
男人是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所謂新娘,就是男人婚後新的娘。學著媽媽對兒子的那份愛去愛老公,老公也自會更加深深地愛著你,依戀著你。
作為兒媳,學會尊重與愛才是開啟幸福的鑰匙,這才是最賢惠的。
媽和老婆是男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媽和老婆之間的抱怨與矛盾,是讓男人最頭痛的事。
媽媽對兒子的愛是那麼的純粹與毫無保留,也許愛的方式有些不妥,兒子也應該要好好地接受。
老婆是要與自己共度餘生的那個人,她捨棄了自己前半生所熟悉的一切,為了你隻身一人去融入到另一個陌生的家庭。男人應該要懂得好好珍惜。
在媽與老婆的矛盾衝突中,男人不應該也去抱怨和指責。要能夠容忍她們的吐槽與埋怨,同時要能夠不厭其煩地聽取媽與老婆的意見,並要堅持不斷地緩和她們的婆媳關係。
男人是媽和老婆之間的紐帶。也許婆媳的矛盾是長期而痛苦的,你也得寬容大度,誰叫她們都是你最愛的人呢。
作為兒子,懂得容忍與平衡媽與老婆之間的關係,這才是最智慧的。
如果媽媽那無私的愛卻傷害了你,你們會選擇如何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