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玩得開開心心?
吃喝玩樂,是正常的節奏。玩玩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大人藏在骨子裡的童心。
話說回來,我們不能以此為理由和藉口,就任由孩子徹底荒廢學習、作業。必要的讀書和寫作,既是歡樂時光的有益補充,又是孩子保持良好學習狀態的重要支柱。
有句名言說得好,業精於勤荒於嬉。
認真勤勉,是精進的保證;鬆懈貪玩,是落後的根源。
問題來了,玩得開心是孩子想要的,保持精進是父母期望的。這兩者就不可調和嗎?不是的。明智的父母,做到2不2要,就可兩全其美。
寒假結束,孩子玩得很開心,文章寫得很精彩,皆大歡喜。
01 玩之前,不下呆命令
記得我自己小時候,一到春遊秋遊,發現不少同學都會有些擔心。為什麼呢?因為要寫作文。到了初高中,一些同學甚至都不願意外出遊玩,他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要寫作文的,還玩個啥!」
很早之前,我就深知作為一個孩子,帶著一種心理負擔出去遊玩是一種什麼感覺。
這就好比是告訴一群愛美的女性吃貨,我這東西可好吃了,不過吃完之後要胖三斤。面對這誘惑,這群女性就可分為3類:
一類知道自己吃了也不會胖,我不怕,果斷吃;一類是胖就胖了,吃了再說;最後一類是,苗條是我的底線,再好吃我也不吃了。
你看看,只有第一類可以說吃得坦然,吃得舒心。其餘兩類多多少少都有點心理負擔。
同理,遊玩之前就告訴孩子要寫作文,無異於給孩子先背上「二百斤」石頭。背著這石頭都能玩得很開心的,這得是內心多強大的孩子。
所以,家長比較糟糕的做法,就是在出發遊玩之前,說:「乖寶貝,這次帶你去xxxxx玩,回來後一定要出一篇好作文哦!」
孩子很可能會說:「原來去玩是為了寫作文啊?那我不去了!」或者,「不行!我才不寫呢。老師沒說這次出去玩要寫作文啊!」
聊到這份上,估計比較尷尬了。弄得不好,還會母子互懟,或者爸媽與孩子二對一,鬧得雞犬不寧,好心情大打折扣。
不好意思,這是自找的!明智的父母不應該這樣自討沒趣。
02 玩之時,不輕易打斷
說實話,我也曾經幹過一種傻事。那就是正當孩子玩得很起勁的時候,橫插一手,說:「寶貝,你看xxxx多有趣,多好玩,這可是你寫作文的好材料。」
孩子轉過頭來,一臉無耐地望著我,要麼不理不睬,要麼興致全無。
當時,我自以為很聰明,後來才明白那是真蠢!
李白鬥酒詩百篇,這是天才型人物才能幹得出的事。當然,這個說法可能也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不見得李白真就喝完酒就能文思泉湧,一下子寫出那麼多優秀的詩歌作品。
這麼說,絕不是說李白不優秀,而是說寫作這種事,是需要有一個沉澱的過程。孩子在體驗玩樂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和興趣點,很難馬上轉移到寫作文上面來。
諾貝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曾經直言,自己需要躲到一個地方去寫作,寫一個不管是大還是小的作品。
咱們想一想,為什麼要躲起來寫?有人說需要靜心,在我看來更是一種「冷靜下來」的過程。作家有了寫作衝動,不是馬上就要去寫的,要讓時間來隔出一段距離,然後冷靜地去看、去想、去體味。
孩子寫作文,雖然還談不上寫作,但是玩的過程中,究竟有哪些值得寫下來的,也需要遊玩之後冷靜下來才能思考和琢磨。
孩子玩的時候,就應該盡情玩,讓他全身心都投入進去,這樣才有可能體驗到最精彩、最獨特的風景和感受。
所以,別去打擾一個玩得很開心的孩子。
03 出發前,要激發興趣
說完了2個「不」,該來說說2個「要」。
第一個,就是要激發興趣。
比起給孩子下寫作文的命令,激發興趣更靠譜,更能讓孩子體驗到遊玩的樂趣,從而為寫作文做好鋪墊。
怎麼才能激發興趣呢?
(1)講好名人故事
比如,如果到杭州西湖遊玩,我們不妨給孩子說說蘇東坡和白居易的故事。西湖邊一條蘇堤,一條白堤,就是為了紀念他倆。
說起蘇東坡,還可以講講東坡肉。當年,蘇東坡為了疏通西湖,曾經發明一道名菜——東坡肉,引來了當地百姓下水挖淤泥,築湖堤。
百姓體會到蘇東坡的智慧和溫暖。
當然還有很多名人故事,都很有趣。有心的爸媽可以提前找一找,比如用百度就可以找出一些名勝古蹟的故事。
當孩子帶著期待,帶著好奇來到遊玩景點,他一定特別注意觀察,特別留心身邊的奇聞逸景。這就為他寫好作文做了充分準備。
(2)設計一些疑問
在孩子面前,父母可以「裝蠢做傻」。
啥意思?
就算你知道某個名勝古蹟一些知識,也別直接告訴孩子。可以設計成問題,讓孩子在遊玩過程自己去尋找答案。
舉個例子吧。
去黃山遊玩之前,可以請教孩子「黃山有哪四絕?」「為什麼把四樣景物稱為四絕?」
這樣一來,孩子會帶著探究的心裡去遊玩,體驗和思考也會更深入。我們知道,看不是觀察,只有帶著獨特的體驗和思考,才是真正的觀察。
利用好問題,來撬動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是一個讓假期玩出遊玩變得更有意義的好辦法。
04 遊玩時,要拍照留念
第二個「要」,就是拍照留念。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這個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呀!可是,我在這裡說的,稍稍有些不一樣。
你想,咱們平時外出遊玩,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就會拿出手機,咔嚓咔嚓,隨手拍下一些照片。然後呢?最多是發個朋友圈吧?
為了培養孩子寫作文的興趣和能力,這裡說的拍照可就要犧牲掉一些家長自己的興趣愛好了。
為啥?
因為孩子感興趣的可能跟大人很不一樣。
比如,孩子可能關心不起眼的茅屋上的青苔。
這是一個家住一線城市的孩子拍的照片。我問他,你為啥拍了這個。孩子說,老師,我原以為「應憐笈齒印蒼苔」,只是在地上的,沒想到它跑到涼亭頂上去了。
你看,這就是好奇心,這就是奇景奇趣,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
所以,家長可以把拍照的權力下放給孩子,給他們留下自己眼中的亮麗風景。有了這些,孩子才有可能寫出與眾不同,充滿自身獨特體驗的妙文佳作。
行文至此,小結一下吧:
(1)玩之前,不下呆命令
(2)玩之時,不輕易打斷
(3)出發前,要激發興趣
(4)遊玩時,要拍照留念
倘若能做到這2不2要,多數家長都能發覺,玩得開心寫得順心,其實是一件並不困難的事。如此,我們才能成為孩子學好寫作的良師益友。
往期精選:
孩子作文沒有文採?先從寫好句子開始:7個技巧讓句子變精彩
寒假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培養好3個習慣,事半功倍
為什麼不少愛看書的孩子閱讀題丟分多?搞懂2個不等式,快速進步
二、三年級孩子看圖寫話不生動怎麼辦?掌握關鍵3點,越寫越好
「多讀多看多寫」為啥對孩子提高作文用處不大:3件事沒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