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孤獨終老前,先看看這5本有關孤獨的書

2020-08-15 蘿莉波特

1.《我的孤單,我的自我:靠自己的單身女性》


這是一本人類學研究著作。曾經我以為只有中國女性面臨選擇早婚還是在大城市追求自我而有的生活的問題。沒想到同一個世界同一款選擇,在我印象中自由開放很多的美國社會,女性可以選擇不依附男性有獨立的生活也是近幾十年才登上歷史舞臺的。


書裡提到幾個單身女性保持愉悅生活幾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大城市,比如紐約。好閨蜜,完全可以替代伴侶擔任起靈魂伴侶的角色。以及工作,用來維持體面而充實的生活。


當然,書裡也列舉了你全部有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孤獨、疲憊和恐懼等看起來非常糟糕的事情。可是這些並不全是和單身必然綁定在一起的。低質量的婚姻同樣要面臨上述問題,甚至可能更糟糕。


今年奧斯卡提名的大熱影片《婚姻故事》講述的就是一位女性追求事業和婚姻之間平衡的艱難困境。影片最後斯佳麗詹森飾演的女主最終決定了放棄低質量的婚姻而重新追求自己的事業。近幾年有關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影視作品也越來越多,比如講事業追求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講述女性友誼的《大小慌》,包括去年將文學作品搬上熒幕的《小婦人》,探討的都是類似主題。


2.《傷心咖啡館之歌》


孤獨大師「麥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探討了人類所共通的深層次孤獨——愛而不得。文中性格古怪卻精明英勇的女主人公阿梅莉亞小姐毫無緣故的深愛著自己的駝子表哥,而鎮上最俊朗的年輕人梅西又毫無緣由的深愛著阿梅莉亞小姐小姐。駝子表哥最終選擇了離開阿梅莉亞小姐和梅西去週遊世界。小說中所有的愛都沒有交代來路,卻都有著令人傷心的去向。


書中有一段話引發了我強烈的共鳴:「我們大多數人都寧願愛而不願被愛。幾乎每一個都願意充當戀愛者。道理非常簡單,人們朦朦朧朧地感到,被人愛的這種處境,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無法忍受的。被愛者懼怕而且憎恨愛者,這也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愛者總是想把他的所愛者剝得連靈魂都裸露出來。愛者瘋狂地渴求與被愛者發生任何一種可能的關係,縱使這種經驗只能給他自身帶來痛苦。」


不得不說,大師的作品永遠有一針見血的力量。這種力量超越了普通的情感共鳴,而是講你體驗到的,感受到的匯聚成凝練的語言直白無誤地推到你面前,然後你會恍然大悟,原來是如此,進而嘆息,唉,原來都是如此。


3.《憂傷的時候,到廚房去》


很遺憾,這不是一本講美食的書,我原本以為它是的。事實上,這是一本講憂傷的書。甚至可以說,這是一本很喪的書,雖然書名聽起來很溫暖。但是它可以喪到人的心坎裡,讓你覺得你所有的壞情緒都有人感同身受。


這世界上有些情感是想通的。書中的三個故事的主角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的。有生活在紐約的新移民者在失敗的婚姻生活中掙扎;有生活在土耳其的主婦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困境中艱難求索;有來自巴黎的獨居男子一個人面臨著巨大的喪妻之痛。


作為讀者,我沒有和他們類似的生活經歷,但我卻可以百分百和這些完全陌生文化背景年齡階段家庭處境的人產生強烈的共鳴。甚至可以在別人的故事裡,忘記自己的孤獨。


如果你失戀,請看這本書,裡面有很多和失戀類似的情緒。如果你產後抑鬱,請看這本書,裡面有很多探討夫妻關係以及親子關係的故事。如果你原生家庭不幸福,也可以看這本書,那麼你就不會覺得自己的不幸是無處訴說的。


最重要的是,不管你在哪個地方因為什麼原因被令人窒息的孤獨感圍繞,那麼你可以打開這本書,書裡的每一個句子都可以應和你心的節拍。


4.《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


這部和《憂傷的時候,到廚房去》剛好相反,是一本本以為會很喪的書,看完後竟覺得有一絲甜。


當然這也是一本能讓讀者情緒一波三折的書。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和同屋的朋友交流。


當看到書的三分之一的時候,我說:「這是一本有關孤獨終老的書。書裡的主角說,我一個人怎麼了?我傷害其他人了嗎?比起那些背叛家庭不負責任的男人來,我又有什麼值得羞愧的。」


看到書的三分之二的時候,我說:「這本書是騙人的,根本就不是講什麼孤獨終老,書裡的主人公開始發糖了。」


再看多兩章。我坐在床上絕望的喊:「故事的男主人公準備自殺了。」


當然這並不是這本書的結局。想知道這個關於孤獨終老的故事有個怎樣的結局的朋友還是自己一點點把這本書看完比較好。


因為同樣發生在倫敦,這本書讓我想到前段時間很火的美劇《倫敦生活》。在這樣一座嚴肅而驕傲的城市裡生活著千千萬萬孤獨的人。甚至因為有太多的同類人,這些人從某種角度看過去,反而成為了這個社會的主流。他們每個人身上攜帶著的原生家庭的不幸,與所謂正常人相處的蹩腳之處以及無法與自己達成和解的困境似乎奏出了這座城市的一首獨特小調。


友情提示,閱讀本書的時候請準備好伯爵紅茶和麥芬蛋糕。


5.《寂靜的深度》


這是一本畫評集。我在電子書架上偶然翻到,幾乎是一見鍾情,之後總是在某些情緒特別低落的時候拿出來翻一翻,竟有了一種被陪伴的感覺。


愛德華·霍珀是出生於19世紀的美國畫家,以描繪寂寥的美國當代生活風景聞名,他大部分出名的畫作表達的都是同一主題——孤獨。


這本畫評由美國詩人馬克·斯特蘭德撰寫,字裡行間流露著詩意和藝術氣息,是一本融合了畫面美和語言美的著作。


我最初被這本書吸引的畫作,也是Hopper最出名的畫作,名為《夜遊者》。畫作由城市夜晚空曠的街道和亮著昏黃燈光的餐廳構成,透過餐廳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裡面散散兩兩用餐的人。每個人的面目表情模糊,肢體動作寥寥。


畫作充滿了強烈的對比,暗的街道和餐廳的燈光幾乎將畫面對半分開,而有著燈光的餐館裡冷清的氣氛又和那暖黃色的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光越暖,人就越冷。那麼大的落地窗照出來的卻都是封閉的心窗。


馬克·斯特蘭德說:「霍珀畫作都是關於短暫、孤絕片段的描繪。」無疑非常精準了。霍珀用靜止的畫面延展出無盡的時間廣度,又在固定的空間內釋放出無限的維度。在這浩瀚的時間和空間中,瀰漫的是無止無盡的孤獨。

相關焦點

  •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決定孤獨終老?
    就算與別人隔的在近,我們內心也是孤獨的,有人能夠真正的從內心深處了解我們自己。 足夠樂觀的人,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他會努力的,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充實,不然不被他人理解,縱然我們是孤獨的,但是他依舊想要自己溫暖自己。我不否定,這是一種積極正確的人生觀,也不否定,他的這一條路可能走的會比很多人都會溫暖明亮一些。
  • 鑑書 | 《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 How not to die alone》
    你以為安德魯會一直這樣活在失去父母、失去前女友、怨恨姐姐曾經的不辭而別的痛苦中直至孤獨終老嗎?當然不會,上帝怎忍心虧待這位善良大叔呢?有時候,人只需要一點兒外力的推動就能讓你下定決心,掙脫內心的牢籠。此時安德魯與同事佩姬不期而遇了…「我總覺得我會孤獨終老,又總覺得有一個人正穿過人群朝我走來。」
  • 又喪又治癒,推薦給每一個害怕孤獨終老的人
    書單狗要給所有在繁華都市中正感受孤獨,卻又憧憬未來的人推薦一本書——《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但最終,他卻在一個最不可能的地方邂逅了自己想要相守到老的真愛!可以說,這本書會帶給無數惶恐著自己會孤獨終老的人,一場無比溫柔的治癒!而每一個正思考著如何避免孤獨終老的人,也都會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 天下奇書《魯班書》為何被禁?難道學了它真的會孤獨終老?
    《魯班書》是魯班創作的一本關於土木建築類的奇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講的是道術,下冊講的是解法、醫療技術和咒語等,可以說《魯班書》凝聚了魯班一生的成果。《魯班書》劃分了普通工匠與匠師的級別。普通工匠,師傅只傳授基本功,3年學成出師;對於匠師,需掌握精湛技術,至少學習6年,因此《魯班書》體現古代工匠行業。
  • 孤獨終老和湊合結婚生子,你會選擇哪個?看看過來人怎麼說的
    孤獨終老和湊合結婚生子,你會選擇哪個?看看過來人怎麼說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的,不過也正是因為物質生活的豐富,導致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非常大,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二十出頭的年紀,爸媽就會開始催找對象,然後看著身邊的朋友們都有了結婚對象時,自己也會開始著急,但是結婚生子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因為一旦考慮結婚就要考慮買房和買車,這都需要不少錢。
  • 讓你孤獨終老的婚姻,和單身的孤獨哪個更可怕?
    離婚、不婚、光棍,到處充斥著孤獨。一個人孤老終身是不是很可怕?比一個人孤老終身更可怕的,恐怕是跟那個讓自己感到孤獨的人在一起老去吧。喪偶式婚姻,顧名思義,即雖然有婚姻,但在這場婚姻裡,一方對家庭冷漠,無視家庭義務,雖然名義上沒有喪偶,但是婚姻如同喪偶。而承受喪偶式婚姻的,又大多數都是婚姻中的女性。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些內容,都是關於婚姻中,男方賺錢養家,對家庭的其他一切義務無視。女方全職寶媽,承擔著家庭的一切事物,彼此沒有溝通交流,等同於喪偶式婚姻。
  • 「你想孤獨終老的理由是什麼」,這些男女的回答,像是看破了紅塵
    這讓我感到有些詫異,因為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說出「我決定這輩子孤獨終老了」這句話的人,都是一時間的氣話,或者隨便說說而已。為了進一步搞清楚他們具體是怎麼想的,我對這群說「要孤獨終老」的朋友,進行了新一輪的深度訪談。我把他們說的比較關鍵的話截取放在這裡,供大家閱覽和參考。
  • 一個人的孤獨終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兩個人一起孤獨終老
    一個人的孤獨終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兩個人一起孤獨終老。好友小倩就存在這個問題。小倩和老公相識於20歲出頭,小倩漂亮男友很酷,雖然性格不太合適,但年輕的靈魂終究是喜歡新鮮和嚮往,以為一個人愛一個人就會改變。23歲小倩就結婚了,結婚後也過了幾年二人世界,雖然生活習慣上有些小摩擦,但是因為彼此還愛,也都無傷大雅。幾年後婆婆來了,為了監督兒子生孩子。
  • 孤獨終老平常事
    但是對於孤獨終老這件事,想可以還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它來自我們心底最深的恐懼和不安。可是是恐懼有用嗎?只有面對。要接受孤獨這件事那人生的真相無法迴避。出事前一個月朋友的同事剛剛做了流產。然後婆家把怨氣都撒在她身上,也不讓她去看望陪伴。然後她慢慢地開始了每周去北京看心理醫生的旅程。還有一個朋友的同學,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兒,12歲時在小區裡就被車頂到牆上結束了生命。我說說你聽聽都覺得好殘酷,無論對誰。人生的真相就是無常。無常即是常。
  • 選擇一個人孤獨終老,還是跟那個讓自己感到孤獨的人一起終老?
    這十幾年來,因為我倆觀點不同,從來沒有溝通,在家不說一句話。我現在真是感受到「比一個人孤獨終老更難過的,是跟那個讓自己感到孤獨的人一起終老」這句話的含義。一個人的孤單不是孤單,兩個人的孤獨才是真正的孤獨。兩個觀點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真的是一種煎熬。現在只要她在家,我就不想回去。現在已經分房睡三年了,我現在猶豫是否離婚。離吧,對兒子名聲不好。不離吧,像這樣,這種生活真的我會發瘋。
  • 什麼時候起你開始害怕一個人孤獨終老了?
    看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看著父母送走自己父母的樣子,意識到可能未來的某一天自己也會走向這條路。03我害怕如果我一直一個人,三十年後,我會一個人繼續在屋子裡,帶著更差的身體,一個人孤獨地活著。隔壁工作的大叔:今年的疫情期間,我一個人在上海的出租屋裡過了幾個月,這是第一次我一個人生活這麼久。
  • 薦書|孤獨就一定悲慘嗎?讓我們先來弄懂「孤獨」究竟是什麼
    對孤獨的抗拒,是否只因為「別人都這麼做」?屬於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有多少真留給了自己?日本推理大神森博嗣(森博嗣,MORI Hiroshi,1957年12月7日出生於日本愛知縣,日本小說家、推理作家和推理小說研究者)把自己退隱後的生活哲思寫進這本《孤獨的價值》,寫下探索自我空間、不想「隨大流」者的人生宣言。
  • 是選擇湊合結婚,還是一個人孤獨終老
    他們會一輩子孤獨終老,大多數現在能上網的網友都有機會結婚,他們一輩子就是自個兒過,孤獨是常態,我相信他們應該不會享受孤獨的,只是忍受直到麻木。孤獨終老面臨的很大問題是人到了老年以後或是你喪失了行為能力後的生活,這個不光是有錢能解決的,人在無比脆弱時需要很多來自精神層面的關懷,我想大多數獨居者都有生病的經歷,想想一個人去醫院什麼感覺。
  • 孤獨終老雖然可怕,但和一個讓你感到孤獨的人在一起,更令人恐懼
    獨孤終老雖然很可怕,但是和一個讓你感到孤獨的人在一起,更令人恐懼。最近《世界欠我一個初戀》正在熱播,白鹿飾演的邢運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作為了一個戀愛小白,她渴望擁有一段美好的戀愛,所以在楚楠出現的時候,她一度以為楚楠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但是當兩人都抱著自己的目的去相親的時候,其實也就註定了兩人之間的不可能,後來邢運又遇到了何遇,何遇的出現,可以說是滿足了很多女生對於白馬王子的幻想,試問哪個女生不喜歡有一個又帥又有錢的人喜歡自己,但是邢運還是拒絕了何遇的追求,這令很多人都覺得不解
  • 我也是安德魯,去赴一場孤獨終老的盛宴
    如果你也是一個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人,就不應該錯過這本《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它會給你呈現人生的一種可能性。如果你覺得自己雙腳沾滿了泥濘,身心日益疲憊,那更應該看看《安德魯不想孤獨終老》,或許會讓你放下疲憊,痛快大哭一場再前行。
  • 孤獨終老和勉強結婚的後果是什麼?
    孤獨終老你大概會在3-5年中面對父母的逼婚,到了35歲以後反而這種聲音越來越少。你可以過5年左右和閨蜜好友經常聚會在一起的日子,然後她們逐漸開始自己的婚姻、帶娃生活。你需要有一份比較不錯收入的工作,來支持一個人居住、生活帶來的開支,最好養一條貓狗,可以提供一些精神支持和安全感,尤其是被需要的感覺。
  • 為什麼有的人註定孤獨終老?
    有讀者問:為什麼有的人註定孤獨終老? 註定孤獨終老的人,大概有三種:沒有人生規劃的,個性比較強的,受過大刺激的。
  • 比孤獨終老更可怕的,是嫁錯人
    曾在電視上看過這樣一個訪談節目:孤獨終老和嫁(娶)錯人,到底哪個更可怕?採訪男人時,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孤獨終老。因為在他們心中,娶錯人可以離婚,孤獨終老則難以忍受。採訪女人時,答案正好相反:寧可孤獨終老,也不願意嫁一個錯的人。同樣的問題,男女雙方為何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因為很多男人沒想過的是,離婚對一個女人的傷害,比孤獨終老要重的多。
  • 你敢一個人孤獨終老嗎?
    其實說實話,在遇見男朋友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都做好了一個人孤獨終老的準備,關於未來的所有計劃都只與自己有關。只有學會了一個人生活的全部技能,懂得如何利用一個人的時光好好提升自己,在漫長孤獨的歲月中把自己打磨成內心期待的樣子,才可以在面對各種糟心事兒保持淡定,不慌張,不焦慮,內心篤定,腳步從容。也才能有更多的底氣去宣布,哪怕是孤獨終老,我也做好了足夠的準備。
  • 33歲,單身,她已為孤獨終老做好準備
     城畫君找到了一位正在嚴格執行自己獨身計劃的豆瓣好友@尋找,她詳細地分析了自己不結婚的生活,並為此制定了一份《為孤獨終老而做的準備》(後文中會分享給大家供參考)。先來看看她給自己構建的人生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