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失去一個朋友,就借錢給他;
如果你想得罪一個朋友,那就要他還錢。
借錢還錢,是考驗友誼、親情最有效的試驗品,有人甚至會因為借錢而引發矛盾,最後還傷害彼此的情誼,從親人、友人成了陌路人。
拎得清的人,對方一開口就對對方的來意瞭然於胸,而且會想好方法應對。但有些心思單純的人,就很容易被對方牽制鼻子走,很有可能最後借了錢又討不回,既被動又吃虧。
語言的力量很奇妙,有時候同樣一句話,表達的方式不同,它代表的含義也不同,因此,在借錢這件事上,處理得好,還能維護彼此的關係,一旦處理不好,就容易鬧翻。
借錢就像是雙方的一場心理博弈,就看誰能首先洞察對方的心理活動,分析他的動機,才能更好地掌握控制權,不讓對方輕易得逞。
遇到同類事件,我們這樣做就比較穩妥了。
1、體現出你的感同身受,先摸清對方的意圖
當對方向你訴苦時,不妨先來靜心聽聽對方的訴求,先別急住去牴觸,容易讓人產生不安的情緒。感同身受是最能拉近彼此關係的行為,別人問你借錢,如果你一口拒絕,給對方一種冷酷無情的感覺。相反,如果你靜心地聆聽,看他到底是真的走投無路要借錢,還是人品不怎麼樣,借了不會還的那種人再作決定。
當聽完對方的訴苦後,你可以故作同情,但又表現得無能為力的樣子,接著可以說:「我很明白你的感受,因為我也剛剛經歷著這樣的事,現在還沒有緩過氣來。」
這樣一來,對方再厚著麵皮問你借錢,也只能是「問和尚借梳子——找錯對象了」,他也拿你沒辦法。
2、即使你再大方,也不要說「借多少」
像曾輝一樣,他雖然不想借錢,但是衝口而出說了一句:「你想借多少」,這就給對方釋放一個錯誤的信號:你要借多少?如果在我範圍內,我都可以借給你。
所以,當你把這句話說出口時,意味著你多多少少都要給他借點,不能拒絕了,別人也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丸,指望你能借給他。這句話無疑是把自己置於被動的狀態,無論怎麼挽救,都必須要借錢給對方。
聰明的人不會急於暴露自己的想法,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才動,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3、人際交往的秘籍
人際交往本身就需要講求技巧,每個人的性格迥異,行為習慣不一致,很難會磨合完美。而且,人際的交往,通常都是以利益為紐帶而展開的,所以,聰明的人能在交談中觀察細微,看清對方的一舉一動,從而知道他內心的想法和動機。
阿德勒曾說:人的一切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我們每天都需要面對跟領導打交道、跟同事對接工作、跟客戶洽談等,每時每刻都在處理著人際關係。
不過,工作已經夠累了,還要在借錢這件事上受人白眼,被人詬病,就更讓人心累。
所以這裡,款姐給大家介紹一種老少皆宜的法子,怎麼面面對別人的借錢要求,或者怎麼避免因為借錢遭人白眼。
你看看,簡簡單單一句話,既表明了你自己也手頭緊,避免了別人找你借錢,又表達了關心,給他提供了一個好方法解決錢銀問題,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