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允許你愛自己的人,都不夠愛你。
哪怕這些人是你的丈夫,甚至是你的骨肉至親。
《我的真朋友》裡的店長曾慧敏,因為用自己掙的錢給自己買了一套房子,被親生父親掌摑。她的親生父親打了她,砸了她的家,甚至是以死相逼,來逼自己的女兒救濟自己的兒子。
她的父親說:「我兒子都30歲了,就因為沒房子,到現在還娶不上媳婦,她敢給自己買房子,她沒良心。」
他找去自己女兒的公司,進門就給了女兒一耳光。他覺得女兒給自己買房子就是白眼狼,就是吃裡扒外,他覺得女兒就是應該找別的男人給她買房子,而她掙得錢都該是娘家的,都該用來給她弟弟買房子。
她的母親說:「誰家不是這麼養女兒的。誰家不是慣著兒子。我們供你吃,供你喝,供你上大學,你還想怎麼著啊。」
曾慧敏曾經有過一個男朋友,因為父母總是朝她要錢,被嚇跑了。她給過家裡20萬,但是家裡依舊不知足。
她不想再妥協,可是她的父親說:「你是不是曾家人,他是不是你親弟弟,這些不是你這個當姐姐的應該做的嗎?」
最後曾慧敏說:「爸媽,你們的世界裡好像從來沒有過我這個女兒,我累了。」
你覺得這只是電視劇的情節,但在現實社會裡,真的也有這樣的父母。
曉晴是大齡剩女,已經37歲了。她上班的這些年,父母不斷地給她要錢。她說,她就像是樊勝美,家裡有個填不滿的無底洞。
她自從上班開始,每個月都會給父母打錢,從最開始的2000塊,到後來的5000塊。她自己在大城市住地下室,擠公交車,為了省幾毛錢的菜錢多走幾站地。她寧願苦了自己,也願意對自己的父母盡那份孝心。
她以為父母是感激的。但是,後來她發現,她的這些孝心都進了她弟弟的腰包。她父母用她給的這些錢,給他弟弟買貴的衣服,貴的吃食,讓她弟弟過著奢侈的生活。
曉晴孝順,但是她不愚蠢,她在父母一次一次地偏心中,逐漸明白了一件事,父母真的不怎麼愛她的。
她不想成為樊勝美,不想自己這輩子都去填娘家的無底洞。於是,在她上班的第三年,她開始自己攢錢,她每個月固定給父母2000塊,剩下的錢就都自己攢起來。
她父母一次又一次地打電話給她要。她找了各種理由說自己沒錢。她父母很生氣,不斷地囑咐她:「你不要亂花錢,以後用錢的地方多了。你多攢點錢,穿那麼好的衣服,吃那麼好的東西,有什麼用。」
她只是聽著。
她心裡特別想說:「為什麼我弟弟就能穿好的,吃好的,我就不行。」
但是她沒有說,她只是保持沉默。她開始給自己買好看的衣服,開始自己吃些美食。她的朋友圈是屏蔽了父母的。
她不想讓父母知道她過得好,因為父母看不得她過得好。她父母看到她對自己這麼好,她們會心裡不平衡。在她父母的想法裡,女兒掙的錢就是都該給兒子的。她們願意看到兒子過得好。他們看到女兒過得好了,就想要女兒把這些好,都給了兒子。
曉晴一直沒結婚,父母也從未給她張羅過。一個是因為一直飆升的彩禮,讓曉晴的父母覺得女兒不愁嫁。另一個原因是,這筆彩禮早晚是他們的,曉晴晚結幾年婚,還能給家裡多攢幾年錢。
曉晴攢夠30萬的時候,給自己在大城市首付了一個一居室。她心裡感到很踏實。她沒有父母所依仗,也沒有遇到靠譜的男人,那至少給自己買一套屬於自己的小房子。
這件事,她本想要瞞住父母。但是,她老家的朋友因為覺得這件事稀奇,還是說了出去。她父母很快知道了。
他們氣到了一定程度,非要曉晴把這套房子買掉,把這筆錢給家裡。
他們說:「別人家的女兒掙了錢,給家裡翻新房子,給弟弟買房子。你倒好,自己掙了錢,自己買房子。家裡什麼情況,你不知道嗎?你怎麼這麼自私,一點都不為家裡考慮。」
不管父母說什麼,曉晴都不為所動。
他的父母開始恨她。她突然覺得父母愛她太難了。但是恨她,卻很容易。只要她不按照父母的想法,給家裡帶來實惠了,父母就會利索的恨她。
曉晴被父母威逼利誘了好幾天,始終都不肯鬆口。她母親最後跟她說:「既然你心裡一點也沒有娘家,從此以後,你就真的沒有娘家了。」
曉晴從家裡離開的時候,父母和弟弟都對她非常冷漠。沒有一個人跟她說話。她就那麼走了,她剛坐上車,就發現父母把她移出了家庭群,並都把她拉黑了。
她的心一下子就疼了。她明白父母的意思:以後,他們會當沒有她這個女兒。她不管做什麼,都跟那個家沒關係了。她結婚,她父母不會管,她有什麼事了,父母也不會管,父母會權當沒有她這個女兒。
多殘酷冰冷的現實,但是她不得不接受。
後來曉晴跟我說:「那時候我自己特別慶幸自己買了一所房子,不至於無家可歸。其實,他們早晚會拋棄我的,除非我一直按照他們的想法,無私付出。」
這些重男輕女的父母,可曾想過晚年的養老問題。
《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她的母親也是重男輕女的。她父母也覺得老了,他們有兒子,不用女兒養老。
可最後的結果是,蘇明哲,蘇明成,這兩個蘇家為之付出一切的兒子們,都要顧自己,顧自己的小家庭。最後,蘇大強落到了蘇明玉的手裡。
電視裡,太美化了蘇明玉的形象。
在小說裡,當蘇大強的兩個兒子都趕不回來時,當蘇明玉為父母跑前跑後時,她的心裡對母親是怨恨的。
她恨不得母親能睜開眼看看,到最後給父親養老的是她,這個被蘇家拋棄了的女兒。她真的想知道,她母親是否能面對這個諷刺的現實。
就像曉晴的父母,他們拋棄了曉晴。那麼等到他們養老的時候,他們會回來找曉晴嗎?
或者是,當他們走不動了,當曉晴的弟弟也跟蘇明成一樣理直氣壯地對曉晴說:「你出點錢怎麼了,父母難道白養了你嗎?」
他們又該是怎樣的反應呢。
越被父母偏愛狠了的孩子,越不見得會特別孝順父母。
曉晴的弟弟是被嬌慣的。
但凡被嬌慣的孩子,例如蘇明成,例如樊勝美的哥哥,例如曾慧敏的弟弟,都是不太成器的。
因為父母護的太嚴實,讓他們沒有了機會去歷經風雨,去不斷成長。
這樣連自己都顧不過來的孩子,真的能很好地養父母的老嗎?
他們到了父母的晚年,面對父母養老,他們不能承擔,便只會逃避。而這時候,父母又該如此自處呢?
去找女兒,不那麼理直氣壯。就如同蘇大強,見了蘇明玉就害怕,他不敢讓蘇明玉養自己,因為他心裡有愧。
跟著兒子,兒子的能力不夠,就如同蘇明哲,蘇明成,他們還要顧自己的小家。
到了這樣的境地,不知這些重男輕女的父母會不會後悔呢?
兒女雙全,本是福氣。不要讓這福氣,最後變成了仇怨。
有子有女,才是好。
我家裡所有的伯母和姨們,都沒有女兒。只有我媽有我一個女兒。
其實,有女兒的父母真的很享福。我弟弟這輩子也不會想著給我媽買件衣服,買點好吃的。或者是我媽有什麼心事,都可以跟自己的親姑娘說。
等到她養老的時候,她可以預見的就是,女兒幫她擦臉洗澡,聊天。
所以,你看有兒子,有了重活你可以指望兒子。你去醫院的時候,兒子可以背你爬樓梯。你有女兒,女兒可以好好照顧你,開解你。
本來你晚年該是最幸福的人,卻因為一個「重男輕女」徹底毀了自己的晚年。
太傻,也太拎不清。
我寫了太多的重男輕女,願看到的人,能真的從自身做起,徹底杜絕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