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婚戀觀念變化|社會溺愛中的女性中心思想,導致著情愛之劫

2020-09-05 劉輸煮江湖

作者:原創觀點•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該事件以極度慘烈的方式,觸動著我們的愛情觀。愛情到底是什麼?愛情到底有什麼特性?愛情是不是相互捆綁?要怎麼去選擇自己心儀的另一半?

我作為一名男性,並且屬於「蜀黍」級別的年紀,走過了轟轟烈烈的徵程,回頭看著一些懵懂少女們,憧憬著美好,陪伴著醜惡。

在我看來,青春少女的愛情觀很簡單,只要一點點的關心加一點點的勇氣,就能俘獲芳心。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校園情侶中,有女友的男孩大部分都不是安分學生。

因為青澀女孩太好追了,對於成熟的男人來說,基本就是鼓起點勇氣,只要表達出你喜歡她,基本就成功九成了。

而相反的,比較老實的男孩經常錯過機會,因為老實人大多帶點自卑。

都說女孩子一談戀愛就會降低智商,是真的嗎?

我告訴你,是的,只要她迷糊了,在男孩面前傻不拉幾的,那就是她真正的在談戀愛了。

說女人是感性動物,那是相當的貼切,陷入戀愛中的女孩,腦子裡永遠在憧憬著浪漫的場景,渴望著某一刻,心中的男孩突然手捧鮮花降臨在面前,而恰巧此刻身邊還聚集著一大幫的姐妹。

這種特性就導致女孩天生屬於「獵物」,而男性則是「獵手」。

愛情是自私的,對愛情自私是人們認可的。但是自私並不是漠視人性?

完美的愛情總是被人津津樂道,但有時候隨著彼此熟悉的加深,會發現對方不適合自己。

愛情是相互的,相戀、相愛、相知都包含著「相」字,有一方感覺不合適了,就不存在愛情了,只剩下一方的單相思。

被男友砸死的女孩,可能就在挑選著自己的愛情,但是當今社會的女孩在社會寵溺下,往往迷失了自己,而這些才是致命的隱患。

家裡寵著,男友愛著,加之當今社會的觀念影響,讓女孩們不懂得怎麼去理解對愛情的付出。

八十年代以前的女性為什麼能準確的選擇到合適的戀人?就是因為觀念明確,自我明確。

以前女孩在認可男孩時,不是嘴上答應的,而是主動去發揮母性本能,數落著男孩的各種不是,卻把男孩收拾的乾乾淨淨。

現在的女孩不同了,認可的隨意,接受男孩的愛意時,往往對男孩提出要求,我見過男孩為女孩洗衣服,做飯的。

可能有人反駁了:憑什麼都要女人來做家務活?你是找老婆的還是找老媽子的!?

神奇的造物主,就把我們給塑造成了這個樣子,雖然我們總說男女平等,但你能讓夫妻倆抓鬮來決定誰生孩子嗎?這根本就不能成立嘛。

所以我們要都在「去父母包辦」化的新觀念下,重新建立自己的愛情觀和擇偶觀,才是女孩能最大化保護自己的基礎。

開頭也說過,女孩涉世不深,又拋開父母幹涉的情景下,一方面識人不明,一方面又將愛情隨意化。

所謂陰陽互補,異性相吸。既然是如此,那麼男女之間本來就是互補的才正確。

錢來的容易的時候,我們都不珍惜錢。就如同愛情來的容易的時候,我們也不珍惜愛情。

追求者多了,在晃花眼的那一刻,也無法集中精力去回應一個人了,傷害了一個人卻還不以為然。

有句歌詞:你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

現在的女孩不得不說是在寵溺下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個也直接影響了她的擇偶觀。

即找對象首要條件是,你得能養我,你能讓我過得有面子,滿足虛榮就是愛我。而不是從前的那種,你能帶我一起拼搏,你能對我不離不棄,經歷風雨、同甘共苦才是愛我。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綠地高管」事件,女主角就是滿滿的這種觀念。

「綠地門」事件中,女主丈夫的報復堪稱精彩絕倫,理應到了極致。最終將出軌的女主和第三者搞得身敗名裂,事業盡毀。而自己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與同情。

而這個砸死女友並發朋友圈來宣洩自己的男人,則是走上了另一個極端,為自己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對女性在寵溺社會中的觀念分析,發現她們對於讓男人做備胎是感覺理所當然的,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卻不曾想,動物世界裡雄性代表著控制、徵服。

不知道你注意到這個現象沒有,情殺案中,往往受害者都是女性。

這是因為女性對男性出軌相比於男人對女人出軌,女人更容易原諒男人。

這個問題是有很多案例佐證的,這也說明了男人的雄性基因是動物界中本來就存在的。

社會文明與時代規則促進了女性地位的提升,但是男女平等不等於功能錯位。

最理想的平等婚戀觀念應該是: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


對於以上的婚戀觀點你有什麼看法?評論區找你哦!


相關焦點

  • 婚戀觀念的碰撞與融合 解析思想百態婚戀觀
    該《報告》從婚戀的整個過程深入調研,分析了戀愛、婚前、婚後等時期的婚戀觀念,通過青年男女對婚戀不同階段的認識,剖析闡述了婚戀變化的時代特性。在婚戀生活中,女性一直努力尋求與男性同等的社會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全面普及是促進這種變化最直接的途徑。近二十年來,是教育全面普及最快的時期,高等教育人口快速增長。
  • 白領未婚女性婚戀選擇研究
    2 研究綜述一個世紀以來,國外學界持續關注擇偶過程、婚配模式及生活經歷對婚戀家庭選擇和結果的影響並達成以下共識:第一,婚戀過程及模式選擇深受文化制度、觀念習俗與社會發展階段影響,婚戀匹配程度預示社會結構的開放性,經濟社會的現代轉型推動婚戀模式從傳統到現代的本質變化
  • 為什麼在一段婚姻中提出離婚的大多是女性
    關係中,「看見」非常重要,I see you,就是你在我眼裡,才能在我心裡。而當女人的的情緒,渴望,想傾訴的欲望一直被漠視的時候,心就會徹底涼下來。在大量的案例中,女性都表示,自己曾經做了努力,希望能夠啟發丈夫投入家庭中,可大多數的丈夫,都聽而不聞,拒絕溝通。婚姻就這麼死了!
  • 是什麼塑造了當代女性對男性必須「高富帥」的審美觀念?
    但是你不能說你因為你想到了這些原因,你就發現了 這件事情的本質,你就發現了一個由於世界的普遍必然性而導致的一個結果。其實沒有一個獨立事件的本質,不是說有一個事件就有一個本質與之對應,從任何事件找「本質」這個東西都會被帶到世界的本質這個這個唯一的燈塔,也就是說世界上只存在只有一個本質,那就是世界的本質。
  • 思想的束縛一旦被解放,女性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西方女性的思想覺醒是通過啟蒙理性的哲學所激發的,而中國女性思想觀念的解放是通過破舊立新來達到的,這些破舊立新包括以下方面:用男女平等代替男尊女卑從清末,不管是維新還是洋務,他們都提倡男女平等,但並沒有脫離賢妻良母的傳統。
  • 是什麼確立了當代男性對女性必須「白富美」的審美觀念?
    來看一下是什麼確立了當代男性對女性必須「白富美」的審美觀念?「白富美」和「高富帥」本來是網絡上的流行梗,但現在被越多人使用,哪怕在線下場合。那麼六個字真的能夠概括當代男性和女性的審美觀和擇偶觀嗎?比較古人對女性的美的標準中「白」一直是一個從未拋棄的標準,如古人詩詞「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當然像「胖瘦」這樣的指標還會因朝代略有差異,如唐朝的審美是要求女性比較豐腴。
  • 大唐的女性有著怎樣的擇偶觀,她們開放的擇偶觀又是如何形成的?
    新型的民族觀念及多元開放的社會意識逐漸突破了僵化保守的傳統思想的囚籠,各民族間互相融合滲透,通過血緣聯姻的方式深刻改變著唐社會的婚戀模式,唐朝女子的擇偶觀也在這種民族的深度融合的過程中發生了歷史變革。上至官宦之間,下至普通民眾之間,胡漢混血通婚的例子時常見諸史冊,這大大豐富了唐朝社會的文化內涵。
  •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嚴飛:單身女性的時代到來了
    用馬克思的原話,就是:「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這些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樹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
  • 上海單身青年婚戀調查:男性最看重外貌,女性最看重性格
    在回收的問卷中,男性回答的問卷佔29.96%,女性回答的問卷佔70.04%,男女比例大致為3:7。據此調查人員得出一個初步判斷:男性對婚戀話題的關注遠遠低於女性,線下訪問也同樣表明,男性並不熱衷於婚戀話題,女性對婚戀話題更加關注。調查顯示,59.6 %的男性不能接受對方是「戀愛老司機」,而女性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則是肯定與否定各佔一半。
  • 談談女性在婚戀市場中的低走
    今天從女性的角度來聊聊女性在婚戀市場中的地位,僅針對普通姑娘,不適用於白富美。由於主觀感受過強,以及水星人與火星人的思維鴻溝決定了實在難以全面地看待這件事情,必定有失偏頗,謝絕上綱上線。 「適婚年齡」的界定,對男性而言向來友好,對有錢男性更是如此,古人年過古稀可納妾,今人年過百半能藏嬌。能分享的到底還是不是愛情?舉案齊眉是否就代表是愛情在支撐?
  • 《流金歲月》研討會在京舉行 聚焦女性友情成長觸達社會話題共鳴
    的主題思想,並描繪了女性以自洽、互助、堅強的面貌應對生活中的各種考驗,展現出現代女性的成長曆程,成為一部集中彰顯女性「她力量」的優秀跨年劇作。研討會上,播出平臺代表愛奇藝副總裁、版權管理中心總經理楊蓓詳細介紹了平臺的播出成績,並表示當前市場女性話題中「她」文化、「她」價值、「她」時代的藝術作品頻出,而《流金歲月》用溫暖女性的力量詮釋了不同「她」題材,傳遞出每一位女性都應該為自己而活的精神主旨。
  • 婚姻觀念變化 結婚年齡增高
    婚姻觀念變化 結婚年齡增高 8月16日,一些新人在成都高新區婚姻登記處領取結婚證後,合影留念。     我省近年來的婚姻登記大數據,透露出婚姻新走向——新觀念  ●情感陪伴、生活扶助等需求取代傳宗接代,成為婚姻的根本目的;個人特質和情感成為決定婚姻匹配的重要因素新特點  ●涉外婚姻發展迅速,隨著我省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嫁入四川對外國女性的吸引力逐漸增大
  • 是什麼導致單身女性如此之多?
    近年來,我國單身率普遍偏高,男女單身比例呈逐年上升態勢,據相關行業數據統計,部分城市單身率已經超過70%以上,儘管各機構聯合社會團體出臺各種政策,但對我國的單身群體並無實質性進展,單身率長年居高不下。「女人不愁嫁」,這在筆者很小時長輩為刺激認真學習而灌輸的思想(筆者性別是男性),當時也確實如此,只有單身漢,無單身女人,哪怕女人是殘疾或者傻子。
  • 上海單身青年婚戀調查:男性重外貌 女性重性格
    原標題:《上海單身青年的婚戀調查》出爐晨報記者 陳裡予《上海單身青年的婚戀調查》昨天發布。調查顯示:對於年齡的要求,70%的男性希望另一半與自己的年齡差不超過5歲,而半數以上的女性都能接受5歲以上的差距。
  • 全國結婚率「六連降」:婚育觀念轉變是重要因素!
    對此,心之助心理平臺專家盧悅表示:經濟發達地區房價相對高昂,生活工作壓力較大,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年輕人步入婚姻的步伐。此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婚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他看來,這也代表了新時代正在到來。「對於很多80後、90後而言,晚婚、不婚等現象越來越常見,社會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也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 對「俞敏洪關於女性價值觀」的思考。
    從古代的「媒妁之命,父母之言」,到現在的婚戀自由,不得不說,是一種解放,與兩廂情悅之人相伴一生,著實讓人羨慕。這兩種婚戀的方式方法,其實是各有利弊,拿古代來說:保證了婚配率,換句話說,很少有人娶不到媳婦或者嫁不出去。極大的促進了人口的增長,農耕文明的人口數量很重要。
  • 女性理智做好自己,才可以立足於社會
    我想告訴女性同胞們,我們一定要理智做好自己,才可以立足於這個紛雜的社會上。女性,大多數人,比較感性,喜歡跟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我奉勸女性,無論任何場合,一定,要保持理性。 女性善於把自己的母性形象,發揮到極致。母性泛濫,比如,孩子教育,孩子哭鬧買東西,孩子只要哭了,就會忍不住去哄,答應孩子一切要求,失去了自己當初的立場。
  • 奇貨可居的中老年女性婚戀市場
    ,從年齡和社會職業來看,真是天作之合了,筆者從事婚戀情感服務十年有餘,其中最難服務的就是大齡優質單身女性,首先他們有良好的經濟背景,教育背景,甚至是素質修養都很高,但是唯一的遺憾就是年齡大,這就會基本屏蔽掉大部分比他們年紀偏小的男士,而一把年紀了,還會是單身的優質男士,並且願意選擇50歲之上女性的,可謂是鳳毛麟角,哪怕是願意選擇40+的都少之又少。
  • 當代女性結婚:鳳冠霞帔今猶在,為何不見當年守宮砂?
    但年輕人不這麼想,但當代年輕人的思想開放,因為婚戀開放,有多數「司機」沒有結婚就提前上車了,也有少數因為交際能力或者沒有等到緣分的到來,現在還仍是處男處女之身。談到這裡很多沒有結婚的男性們有話說了:當代對未婚男性是否有太多的不公平?
  • 勢均力敵的愛情,才是女性婚戀幸福的前提
    而且,從原始社會至今,也由於體能的差異,導致男女的社會分工不同,男人體力好,更適於在外奔波勞作、養家餬口。所以,女性自幼被教育著要迴避社會的複雜,以為她們只要能取悅於長輩和丈夫就足夠了。所以整體而言,女性的社會化程度比男性較低。我們往往認為女性比男性更純真可愛,因為女性不需要擁有過高技能和知識,她們有男人可以依靠就行了。所以在傳統思維中,丈夫覺得妻子理應滿足自己一切要求,妻子也以柔順為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