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1010.8萬對,離婚登記數為380.1萬對。對於這些數據如何進行科學解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遺憾的是,一時間,「我國離婚率高達38%」「每100對新人領證就有38對夫妻離婚」等簡單對比成為網絡的熱點話題。
現在去街頭採訪年輕人,問其對婚姻的看法,很多人表示是,寧願自己單身也不想去結婚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浙江省的平均初婚年齡已經到了32.4歲,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婚,生活節奏的加快,每個人的壓力越來越大,不僅來源與經濟壓力,更多的是因為父母的催促。自從知道結婚和離婚的比例只會,大家在意的就越來越多,更害怕在好不容易結婚之後,要面臨離婚的情況,那你結婚之後一定是面臨離婚嗎?其實這兩件事並沒有必要的聯繫,這種恐慌情緒是被所謂的「離婚結婚比」誤導了,這是拿同一年離婚對數除以結婚對數進行簡單計算得出的數字。統計數據顯示的離婚對數和結婚對數,反映的不是同一批人婚姻狀態的變化。
為什麼說結婚和離婚不是一個概念不能同時比較呢?因為離婚的在所有已經結婚的人群中計算的,一個很大的範圍,那結婚呢,結婚只是一定是適婚年齡,一個比較小的範圍,當然會有很高的離婚比啊。
因此結婚和離婚是兩個相對獨立的事件,對應的人群是不一樣的,如果簡單拿所謂的「離婚結婚比」作「離婚率」來使用,那離婚率 自認而然的會很高。
雖然近幾年我國結婚率真的是在逐年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從2013年開始,我國就已經結婚率逐年下降。2013年為9.9‰,2014年為9.6‰,2015年為9‰,2016年為8.3‰,2017年為7.7‰,2018年為7.2‰。
難道到結婚率下降是時代的發展?還是現在不婚主義者越來越多?
實際上我國的人口結構正在向老齡化發展,而適合結婚年齡的人口佔總人口比例正在下降,
因我過為控制人口實行的計劃生育,人口基數在不斷低下降,根據2000年至2015年期間開展的兩次人口普查顯示,未來十多年我國結婚適齡人口的絕對數和比重將繼續呈下降趨勢,結婚率也將隨之被拉低。
所以並不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結婚了,而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平均壽命的延長,人們的結婚生子是事情延後了,再加上城鎮化進程中,城市生活成本高於農村,城市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很多年輕人為了自己的事業選擇晚結婚。所以結婚率下降既是個人自由選擇,也是社會發展的結果。
我們再來看離婚率的問題。實際上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觀念的進步,大家對離婚這件事的包容度越來越高,近幾年我國離婚率逐年上升也確有其事,現在越來也要求婚姻自由,對婚姻質量的期望增高了,結婚率的降低和離婚率的升高,其實是中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結果,所以我們要用平常心去對待。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正確的去面對事情背後的原因,你是怎麼看待結婚和離婚的事情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