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剛一播放完,熱搜就出現了相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網友們表示,在楊冪飾演的機器人小愛身上,看到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群的影子。
重慶小夥蔣先生也從中看到了自己女友婧婧的影子——總是退讓,迎合、討好別人……
特徵1:幾句好話 就替同事完成工作
蔣先生名叫蔣佑傑,在沙區一家電子工程上班,今年27歲,與女友租住在沙坪垻天星橋的龍寰世紀小區。蔣佑傑說,自己和女友戀愛了近一年,隨著彼此越了解,他越是被女友的「討好型人格」所困擾。
蔣佑傑說,婧婧的「討好型人格」往往不對自己最親近的人,比如自己和家人,而是對朋友、同事、同學等。
蔣佑傑說,婧婧在江北一家新媒體公司從事網絡編輯工作,有時候同事為了早下班,說幾句好話,就把多餘的工作丟給婧婧,而婧婧會欣然接受並完成。只有當婧婧忙完回到家面對自己時,才會抱怨稱「好累」「其實根本不該我來做」等。而當蔣佑傑氣不過地說其同事不地道時,婧婧又會為其辯解稱:「其實TA對我很好的,也很認可我做事。」
特徵2:內心不願 還是要陪閨蜜逛吃
蔣佑傑將前幾天他與婧婧的聊天記錄分享給記者,上面顯示,當天婧婧原本說好回家與蔣佑傑一起吃飯,但閨蜜來了一通電話,稱自己心情不好需要婧婧作陪吃飯、逛街,哪怕婧婧當天覺得「很累,天氣也很冷並不想呆在外面」,還是立刻答應了閨蜜。
蔣佑傑說,婧婧長期以來便是如此,只要能讓別人高興,哪怕自己不情願,也要硬著頭皮去作陪,「最氣的是,她犧牲的不僅是自己的感受,還有她最親近的人的感受,但她說自己的收穫就是:人緣好、口碑好。」
特徵3:助人拼單 買來一堆無用品
「我們一起拼單買這個潔面巾嘛,特別好用。」蔣佑傑說,經常有同事、朋友找婧婧一起拼單購物,婧婧也總是很捧場,表現出很感興趣的樣子,對產品屬性、成份等一概不研究,也不管家裡是否還有囤貨,就積極參與拼單。
這樣雖然同事、朋友都很高興,但卻導致家裡時常出現一些無用品,比如家裡的牙刷已經囤了幾十把了,其實二人平常用的是電動牙刷;比如家裡現在有很多面膜,其中有幾張,婧婧敷完還過敏;比如家裡的洗衣液還有兩箱,而每次洗衣服其實只需要用一小點。
女友:沒討好,我只是很看重朋友
蔣佑傑告訴記者,婧婧的性格讓自己這個最了解她的人感到特別累,同時也很心疼婧婧,「關鍵是她這樣做的意義,只是為了得到身邊人的讚美和肯定。」
7日中午12點過,記者電話聯繫上了婧婧,對於蔣佑傑的舉的例子,婧婧都承認在自己身上發生過,但聽到「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後,婧婧語氣變得有些激動:「我不是,你莫聽他亂說,我只是很看重我的朋友……」隨後,婧婧就以要吃飯為由掛斷了電話。
小沛(化名)是蔣佑傑和婧婧的共同朋友,她說,婧婧確實特別顧忌別人的感受,對誰都很好,剛開始與她接觸會覺得非常舒服,但相處久了其實會覺得過於面具化,感受不到婧婧的真實情緒。
市民熱議:你身邊有討好型人格嗎?
馮小姐(25歲 女 前臺):我以前有個討好型人格的大學室友,我的體驗是很糟糕,因為相處是不平等的,別人都覺得是我在欺負她,經常莫名給到我一些負罪感,後來我就自動疏遠她了。
孫孫(32歲 女 銷售):年少時我喜歡和討好型交朋友,覺得脾氣好又好相處,但是我現在更喜歡和有主見真性情的人做朋友。
小安(23歲 女 大學生):你一開始和她相處會覺得很nice,久了你會發現,她對誰都這樣,你也只是她討好的其中一個對象而已,而並非獨一無二的好友。
程先生(30歲 男 設計師):我覺得那樣性格的人挺好的,不會給人帶來麻煩和困擾,就是自己活得有點累吧。
點評:從保持真我開始做起
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英國心理學會特許諮詢心理學家陳志林說,其實討好型人格並不是一種心理疾病,它只是一種性格特徵。很多心理學家會將它的成因與原生家庭聯繫起來,比如父母管教比較嚴厲,需要討好父母才能獲得認可與疼愛,長大後就容易習慣性地討好他人,認為只要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從而自己內心才會感到高興。
想要改變「討好型人格」,首先要做到保持真我,不要總是去考慮別人會怎麼想,而是先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是否願意這樣做?並學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其次,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評價,不要因為擔心遭遇別人負面評價而強迫自己做事,要知道,任何人都無法全好評。再者,為自己設立一個邊界,一旦別人請你做的事會讓你心情不好或是違背你的原則等,就可以選擇拒絕。
都市熱報-廂遇首席記者 王薇 受訪者圖
編輯:陶冶
校審:羅再芳
總值班:嚴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