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博士舉槍殺夫伴屍7天,人性中的惡永遠不會因為愛情而改變

2020-08-05 咚咚叮滴

古往今來人性善惡之爭從未停息,性善說,性惡說,無善無惡說,善惡混雜說等等各種觀點隨處可見。但即使人自出生起的「本始材樸」的自然之性無善惡之分,它既有轉化為惡的可能,也有發展為善的機會。

這其中我對荀子說的一句話深感認同,他說「性雖具有欲望,但性本不怎樣惡,不加以節制才亂,才惡。」是的,不論人性善惡,歸根結底,人之所以惡,是因為明知此事不可為,而為之,而所謂的事是指有悖法律、道德和人性的事。

清華博士舉槍殺夫伴屍7天,人性中的惡永遠不會因為愛情而改變

荀子

曾經有一位人人羨慕、天子驕子的清華留美女博士因為一場畸形的愛情,把自已一步步逼到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她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就是我們所說的典型的惡。

陳丹蕾這個女人有多可惡?她將滿腹才學化為細思極恐的冷靜,耐心設計了一個詳細周密的殺戮計劃,而這個她要殺並且死後被碎屍的人就是日夜相伴的枕邊人,她的老公何磊。那到底是什麼讓她對自己的老公痛下殺手?

清華博士舉槍殺夫伴屍7天,人性中的惡永遠不會因為愛情而改變

1977年出生於四川普通家庭的陳丹蕾,是個極其內向自卑、敏感多疑的女人,她性格的形成緣自於她的原生家庭。

她的父親是個大學教授,母親是普通女工,時間一長,二人之間巨大的文化差異逐漸顯露,這讓母親毫無安全感,她日漸覺得無法掌控自己的丈夫,常常敏感地偷偷檢查丈夫的用品,他們時常因為母親的多疑爆發激烈的爭吵,父母的感情日漸破裂,當陳丹蕾順利考入清華大學之後,忍無可忍的父親選擇了離婚,不久母親便鬱鬱而終。

母親的死,給陳丹蕾的內心造成了陰影,本就不愛說話的她,漸漸形成了偏執型人格。大三時,因為一次看流星雨偶遇何磊,開始了他倆愛的旅途。

清華博士舉槍殺夫伴屍7天,人性中的惡永遠不會因為愛情而改變

在交往的開始,何磊對陳丹蕾的敏感情緒是比較包容的,日常發生矛盾,無論錯在不在他,他都會體貼認錯。婚後不久,妻子拿到了美國大學的獎學金,他卻被保送清華讀碩士。面臨異地戀的選擇之下,何磊毅然決然放棄保送名額,選擇了陪伴妻子前往美國。

可在異國他鄉的留學之旅中,兩人性格上的差異卻逐漸顯示出來。 何磊的個性活潑風趣,喜歡社交,而陳丹蕾卻內向孤僻,更喜歡呆在家裡享受二人世界。

清華博士舉槍殺夫伴屍7天,人性中的惡永遠不會因為愛情而改變

由於她對丈夫瘋狂的愛,產生了極其強大的控制欲,而何磊在社交圈中受歡迎的程度常常令她妒火中燒,每每因此和丈夫吵架到深夜。

在一次吵架時,妻子怒火中燒用利刃捅傷了何磊的胸口,她是真的想殺了丈夫,但是在這起刑事案件中,何磊最終放不下夫妻感情選擇了原諒,他拿出5000美金保釋了陳丹蕾 ,還主動向法庭申請,取消兩人之間「禁止接觸」的禁令。他內心就單純以為,自己可以慢慢用愛去感化妻子,兩人以後會好起來的。

清華博士舉槍殺夫伴屍7天,人性中的惡永遠不會因為愛情而改變

但是寬容仍然沒有讓陳丹蕾 消除心中對他的怨恨。以一個清華高材生的智商,她冷血精確地策劃了殺人行動,從她購槍並通過對枕頭開槍來測試消音效果以掩蓋案發的動靜,到最後有目的地選擇在一個雷雨夜動手,都是她詳細的殺人計劃中的內容,由此看來她殺人的動機絕對不是一時衝動,她就是要置他於死地。

殺人後的前七天,她淡定與屍體同居,在發現屍體進入腐敗情況後,上網花錢僱傭了一名外國男人,給了八千塊讓他處理掉丈夫的屍體。

由於陳丹蕾之前有過刺傷丈夫的記錄,她的護照已被美國法院扣留。 於是殺人後的陳丹蕾喬裝打扮成何磊的樣子,試圖用他的護照回國,在上海浦東機場入境時,被機場的安檢人員發現而東窗事發。當時何磊的父母曾趕去機場見她,她甚至冷血地對他們說「你們的兒子在一個很安全的地方。」

現在的陳丹蕾已為她犯下的罪行付出了法律的責任。但是回想起整件事的始末,讓我毛骨悚然,不寒而慄。

清華博士舉槍殺夫伴屍7天,人性中的惡永遠不會因為愛情而改變

夫妻吵架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一次吵架,我也會恨到老公入骨,恨不得讓他立即消失在自己的眼前,可是每次吵完後,冷靜下來,事情也就煙消雲散。

可是陳丹蕾是什麼人,清華才女,她在計劃殺老公前,不會不知道這件事情所帶來的毀滅性結局,可她仍一意孤行,這就是人性中的惡念,就像我一樣,我不否認,這樣的念想我也曾有。

可重點是,她實施了,並且在完美地完成了她的惡行後還試圖逃避責任。在回國後,從他對公婆的話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的冷血:我得不到你,我就毀了你!

清華博士舉槍殺夫伴屍7天,人性中的惡永遠不會因為愛情而改變

一個性惡之人,除非他/她自己願意控制情緒改變自己,那麼任誰也別妄想改變,甚至是愛情、親情都不可以。

就像上文中的陳丹蕾,如果歷史重來,即使老公對她百依百順,情深似海,如果她的性格不改變,那麼只要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小小不如意就足以致命,這就是她性格缺陷所導致的惡,愛情只是她作為開脫自己的藉口而已。

這讓我想起了家暴,很多人說,家暴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要不就是雙方控制住,只動嘴不動手,要不就是只要他/她開始打你,那就是永無止境的痛苦。

再比如外遇、賭博和吸毒等,很多現實中的例子都說明了,無論你如何地愛他、使勁地對他/她好,但是只要是他自己不願意放棄的惡,誰來也無用。而這些惡行的實施,改變的不是一時,而是你的一生。

清華博士舉槍殺夫伴屍7天,人性中的惡永遠不會因為愛情而改變

因此,當年輕人在擇偶時,一定要通過細心觀察他的家庭情況、日常舉止、個人愛好以及朋友圈等來儘可能的多了解對方,千萬不要意氣用事、抱有僥倖心理,尤其不應有功利心。因為你嫁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你的未來。

而已步入圍城的朋友們,如果發現自己另一半有一些不可原諒的惡行或無法接受的性格缺陷,若屢教不改,深深傷害了你的心,不應將就,壯士斷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清華博士舉槍殺夫伴屍7天,人性中的惡永遠不會因為愛情而改變

這個世界,不是我們願意委屈自己,奉獻自己,就能得到應有的幸福;也不是你願意妥協就會海闊天空,你的底線決定你的擁有,事實若無法改變,就放棄吧,起碼你還擁有明天升起的太陽。

相關焦點

  • 清華女碩士持槍殺夫,與屍體同住7天7夜!
    14年前一樁聳人聽聞的兇殺案,因為央視的一部紀錄片,最近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
  • 婚姻中可怕的「人性之惡」
    大熱的天,這新聞卻讓人看得心裡升起絲絲寒意。據網傳,這男人認識女人後向她借錢,借了一百多萬,導致她第一段婚姻破裂,和他結婚,兩人之前各有一個孩子,又共同生了一個女兒已經十一歲,在一起生活也有十多年了吧。因為生活中的矛盾,就用這麼駭人聽聞的手段將她殺死並分屍丟棄。並且在她失蹤後面還若無其事地從容對媒體鏡頭,這個男人,真是可怕。
  • 清華畢業留學生槍殺丈夫守屍7天,將刑滿釋放,比惡更可怕的是偏執…
    被害前,何磊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而殺害他的人,正是他的妻子,同為普渡大學研究生的陳丹蕾。圖片來源:東方新聞陳丹蕾和何磊兩人在清華就是校友,兩人機緣之下相識相愛走到了一起。陳丹蕾逐漸陷入一種患得患失和自我懷疑的泥沼中,與何磊的爭吵衝突也越來越多。她認為何磊眼中的她一文不值,也不是一個好妻子,何磊很可能已經移情別戀。
  • 清華畢業留學生槍殺丈夫守屍7天,將刑滿釋放,比惡更可怕的是偏執
    被害前,何磊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而殺害他的人,正是他的妻子,同為普渡大學研究生的陳丹蕾。 根據陳丹蕾的自述,她想到殺人是因為爭吵中丈夫提到了「離婚」。 她想著,如果離婚了,何磊那麼受歡迎,肯定能找到更好的女人,可自己作為離異女性,「這輩子就完了」。
  • 柴靜: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和低估人性的惡,世間最毒莫過於人心
    古龍先生說,七巧化骨散最毒,因為「人一旦中之,在半個時辰內就會皮肉潰爛,銷骨為水。當年,蕭十一郎就曾中過此毒。 」金庸先生說,「金蠶蠱毒」最毒,因為「此乃天下毒物之最,無形無色,中毒者有如千萬條蠶蟲同時在周身咬齧,痛楚難當,無可形容。」
  • 柴靜: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和低估人性的惡
    小時候經常說這個是好人、這個是壞人之類,因為在稚嫩而未成型的世界觀裡往往是非黑即白、非善既惡,等自己有了閱歷、看多了形形色色的人、吃過虧上過當,才知道人性之複雜。街邊受凍受餓的乞丐,有個人走過去扔下保暖的舊衣物和剛買的熱騰騰的吃食,卻惡聲惡氣說道:「都是不要的便宜你了。」這是刁鑽毒舌,還是保全了乞丐最後的尊嚴?
  • 「永遠不要在利益面前,挑戰人性」|《我們與惡的距離》
    年關前後,一部由黃天仁執導,柯佳嬿、許光漢、施柏宇等主演的都市奇幻懸疑愛情劇《想見你》火遍海峽兩岸,使得臺劇再次成功抓住觀眾的眼球。其實在過去的2019年,臺灣地區出品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選材和思想都直面人心,直擊心靈,今天來談談由林君陽執導,賈靜雯、吳慷仁主演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下簡稱《與惡》)。
  • 《我們與惡的距離》——「永遠不要挑戰人性」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個劇名也許看起來莫名其妙,「我們都是好人誒」,我們常常以為我們與惡之間有一道涇渭分明的界限,善與惡非此即彼。但當然沒有那麼簡單,畢竟,誰能說的清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呢?更何況,很多時候我們大概無法想像也不可能接受,你所堅持的「善」也許會給別人帶來傷害,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惡呢?善與惡,多麼複雜的價值判斷。
  • 清華女博士槍殺研究生丈夫,與屍體同睡7天,缺失安全感扭曲了愛
    清華女博士槍殺研究生丈夫,與屍體同睡7天,缺失安全感扭曲了愛如今,教育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家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很多父母眼中,「教育」二字似乎被局限在校園內,只要孩子在校學習成績好,教育就到位了。曾經轟動一時的清華大學女博士陳丹蕾就是典型代表,這位女學霸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出身,不僅考上了清華,還獲得留學美國的機會。然而,就是因為從小家庭教育的缺失,讓她在風華正茂的年紀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讓人扼腕嘆息。陳丹蕾是四川人,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大學教授,從小在濃鬱的書香氛圍中長大的她,學習成績在學校一直處在出類拔萃的水平。高考時,她還以全省第五名的出色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
  • 陳丹蕾殺夫案:留美妻子因害怕二人離婚,最後一槍將丈夫擊斃
    因為這個男人的身份並不是一個男人,而是一個女人喬裝改扮的。隨後,女人的身份被揭開,牽出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殺夫慘案。 四天後,美國拉斐特市警方在一停車場內,發現了一具被肢解成碎塊的白骨,死者已經嚴重腐爛——他就是來自上海的28歲留學生何磊,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博士研究生。
  • 人性惡到底有多惡?
    這就導致我們的探討沒有現實意義,更不能透視客觀世界的本質和現實生活中的千奇百怪。或許這些話有點迷糊讓人不知道我嘮叨些什麼,那我們就以一些真實案例來具體探討人本性惡還是本性善。這次在全國網絡平臺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杭州殺妻分屍案中的當事者許國利,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說他人性本來就惡嗎?從他先前的為人處世來看,好像也不是。
  • 永遠不要與人性為敵
    但這幾年來,我一直在總結和反思,突然發現所有問題的發展與走向,根本不是我預測出來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對方的人性來決定的。而我之所以能夠一語中的,是因為我從不與人性為敵。而那麼多向我諮詢的人,之所以屢屢被騙,並不是因為她們不聽我的話,而是因為她們與人性為敵,不願意相信真實的人性,只願意相信自己的想像。
  • 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
    面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我們不禁會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生來就是善良的麼?還是生來就是罪惡的?首先,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長久以來都是存在爭議的。比如,孔子認為「人性本善,而」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但無論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我都不是十分的認同。因為人性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概念,一個好人有他自私和陰暗的一面,一個惡人也有他溫暖和慈祥的一面。好人可能某一天會成為罪犯,罪犯也可能某一天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 媽媽從7歲背患病兒子一路讀到清華博士,這份母愛沉甸甸
    因為母愛的關懷,使得我們這些小幼苗茁壯成長。當風雨來臨,她會為我們遮擋,當挫折來臨,她會為我們加油,當苦難來臨,她會為我們支撐起一片豔陽天。母愛,是偉大的,也是沉甸甸地 廣東惠州的陳斌7歲時生了一場病陳斌也不負媽媽的這份愛,2012年他考入中山大學,後來又考上清華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他說媽媽成了他的手和腳,也幫助他走出心理障礙,所以他選讀心理學,也是希望以後能幫助更多殘疾人士調整心理,振作起來。面對困難挫折和命運的不辛,陳斌沒有選擇自暴自棄,沒有怨天尤人。
  • 清華女博士槍殺丈夫,淡然與屍體度過7天,畸形的愛成罪魁禍首
    顯然,這句話安在陳丹蕾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很難想像,一個清華大學的女博士,竟能不動聲色地除掉丈夫,並淡然與屍體度過7天,一張張詳細的犯罪計劃,一次次冷酷的射擊實驗,在丈夫無限包容她的同時,她卻把愛情擱置一旁,選擇了一條不歸路,實在是聞所未聞。
  • 喜歡為難他人,是人性中最大的惡
    很多時候,對於人性之惡,我們僅僅從書本、從他人的敘述之中去了解,往往是膚淺的,是不能深刻地感受到人性之惡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從他人的口中了解的真相,往往是一種理性認識,對於我們內心的衝擊,往往是淡薄的。
  • 清華女博士擔心離婚,親手殺死丈夫,淡定與屍體同住7天
    前段時間杭州的殺妻案,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其實在這個社會上,不管是愛情也好,婚姻也罷,都需要包容。有一位清華的女博士就是因為一些得不到的東西,把自己的丈夫殺害,並且還同居了7天。何磊也算做出了犧牲,但陳丹蕾並不認為這是犧牲,反而認為何磊在利用自己,可事實上,何磊是清華保送碩士的人,能力自然是不會差
  • 12年前,清華博士不顧父母下跪哀求剃度出家,他後來怎樣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找尋自我,例如,在12年前,就有一位清華畢業的博士生,不顧父母的跪下哀求,選擇了剃度出家。雖然家境貧寒,但是張明光的父母依然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了學校中學習,希望他能夠通過知識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張明光也並沒有辜負家人的期望,從小就十分刻苦努力的學習,在學校的成績也名列前茅。除了認真刻苦之外,張明光也擁有著超出常人的學習天賦,村裡的人都誇他是將來的高端知識分子。
  • 中國物理天才蔣國兵:清華讀碩士、美國念博士,卻殞命異國他鄉
    令人不可置信的是,在2006年時,蔣國兵在加拿大跳橋自殺了,一位如此優秀的清華高材生,也是曾經的清華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美國和加拿大的雙學位博士,可謂前途無量。到底為何自殺呢?這使許多人十分不解。蔣國兵家裡很貧窮,但是他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十分愛學習,總是想方設法學習新知識。在1979年,正是高考恢復的第三年,此時高考難度十分大。不僅是當時教育十分缺乏,而且各個高校的分數線也很高。在那一年,蔣國兵是湖北省的高考理科狀元,可以說是一個「天才」了。
  •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真實的人性沒那麼簡單
    在解釋社會攻擊性事件中,很多人也偏向於認為是人性的惡,即攻擊性驅動力與生俱來。但是這種理論越來越站不住腳了,有心理學家提出質疑,如果人性本惡,那又如何解釋有的地方在白人入侵前是和平的,在那之後卻充滿敵意的呢?雖然人性和善惡的確有生物學基礎,但是並不能僅僅限定為一種本能行為。人性的善與惡和許多因素有關,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下面從人類的攻擊性來分析影響人性善惡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