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惡到底有多惡?

2020-07-27 鄢光乾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低估了人性,也不能高估了人性。也可以這樣說,我們有時還真不能用超出底線的事或物去試探一個人的人性,那是要出大事情的,那就是悲劇的必然產物和結局,有時是法律與道德根本就阻止不了這樣的悲劇發生。

當我們在探討人本性善還是人本性惡的時候,那我們只是從哲學層面上的泛泛而談,而沒有設置相應的許多客觀條件去思辨它。這就導致我們的探討沒有現實意義,更不能透視客觀世界的本質和現實生活中的千奇百怪。或許這些話有點迷糊讓人不知道我嘮叨些什麼,那我們就以一些真實案例來具體探討人本性惡還是本性善。

這次在全國網絡平臺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杭州殺妻分屍案中的當事者許國利,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說他人性本來就惡嗎?從他先前的為人處世來看,好像也不是。說他原來也就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從他冷酷殘忍地殺妻分屍的惡劣行為來看,怎麼也不能把他定性為是一個善良的人。那你說他是變態、人格分離?好像和他平時的「良好」表現也不盡相符。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他是不是能完美地詮釋了一個人的人性兩面性典型個案代表?

我想應該是的。

多數的人,其人性應該是具有其兩面性的:本性惡與本性善。

在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本性惡是被壓制了的。那麼,能壓制一個人的本性惡的外在客觀因素有哪些?當然是一個人所接受的教育,法律與道德觀念的約束,客觀條件的影響等等諸多因素。比如杭州殺妻分屍案中許國利,他接受的教育程度應該不是很高,法律意識應該不是很強,甚至可以說是很淡薄,從小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是不十分理想的,成人後也沒有獨立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像他這類人,如果能滿足他一定的經濟收入和穩定的生存保障,可能他的人性惡的一面也就暴露不明顯,而一旦不能滿足和保障,再加上身邊本身就有強大的利益誘惑,就必然導致他挺而走險,把魔掌伸向枕邊人,人性惡就赤裸裸的彰顯無遺。此時,人性的惡就像一隻猛虎,惡劣的生存環境導致它飢餓難耐,弱勢的一切肉類,都是它的美餐。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用我們的善良和一切物質誘惑去挑戰處於劣勢生存環境當中的人性,那是要用血和生命來為自己的愚昧無知以及一些盲目衝動買單的。現實中有很多血淋淋的例子都告訴了我們這樣的教訓:比如前兩年的上海殺妻藏屍案,海南的為妻子買保再殺妻騙保案,杭州殺妻分屍案等等,無不是這樣的例子。所以,作為一個女人,你最好不要嫁一個無所事事的男人,無論他長得多帥。其實,一個女人,無論你是否有錢,只要你是一個倒貼女,對方又沒有穩定的收入和正當的職業,那你們的婚姻多半以悲劇收場。即使不是悲劇,這樣的婚姻,至少是你自己為自己埋了一顆隱形定時炸彈,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爆炸。

所以,人性的惡到底有多惡,我們有時不知道答案,但一旦知道答案,那就是用血淚和生命換來的,這個時候來探討它,或許已經毫無意義。

而且,不光一個人的人性有惡與善的兩面性,而對於一些國家,一些民族,也是一樣的。當一些國家和民族的生存環境不好,而外面又有巨大誘惑的時候,它的惡就被誘導出來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惡,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戰爭和殺戮,而它帶給別的國家和民族的就是血淋淋的悲劇。歷史與現實,告訴了我們很多這樣的道理和案例。

所以,作為一個人,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我們都要減少誘導出萬事萬物的惡的出現機會。

相關焦點

  • 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
    首先,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長久以來都是存在爭議的。比如,孔子認為「人性本善,而」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但無論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我都不是十分的認同。因為人性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概念,一個好人有他自私和陰暗的一面,一個惡人也有他溫暖和慈祥的一面。好人可能某一天會成為罪犯,罪犯也可能某一天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 為什麼性惡論是錯的,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深入探討人性之一
    關於人性的善惡,人們都非常關心,為什麼性惡論是錯的,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下面我通過幾篇文章深入探討一下。首先對認為人性本惡的觀點提出幾個疑問:1人類社會的現實是人人都要表現自己是好人,人人好像怕被貼上壞人的標籤,太多的罪惡都假善之名。人在善的表面之下做了不少壞事,這的確是一個事實,但這是人性惡的證明嗎?
  • 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人性本惡是錯的,可以看這張圖,人的惡是來自於第一層的東西,這是人身上與生俱來的動物性,你可以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你把前面的人換成動物同樣適用,你既可以說羊不為己天誅地滅,同樣也可以說蛇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動物性不是人性。
  • 人性惡的種子潛藏的有多深?
    文/幽蘭公主 謝絕公眾號轉載不是每一粒惡的種子都會結出惡果,但是在真善美的對面都有一個隱秘的角落。總有一些人,善於偽裝,在現實生活中善於將自己偽裝成謙謙君子,身邊親朋好友,街坊鄰居,單單從表面看,都看不出他做人的本質。
  • 人性的惡根是哪裡來的?
    人類的惡根在哪裡?那是來自於性,性是時間一切罪惡的根源。沒有性就沒有人類,沒有人類何 來的罪惡?聖經說亞當與夏娃嘗到性(禁果,美其名曰「智慧果」)的美妙之後,就受到上帝的嚴懲被趕出伊甸園,亞當與夏娃開始有了後代,開始生生不息的繁殖,開始為了食物,為了物質財富,為了配偶,為了權力,為了名譽,為了很多很多欲望追求,但是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人必須要去爭奪,有了爭鬥,有了仇殺,有了戰爭......
  • 人性本惡,不可不防
    社會上的魚龍混雜,到處都是圈套、陷阱,必須要小心堤防,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絕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的清楚,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荀子在論人性時候說過:「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的本性是惡的,而有善心的人是假裝出來的。
  • 「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順帶的,許多人又在爭論「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問題。對此,我想多說幾句。倒回去二十年,我還參加過幾次辯論賽,「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惡」是經常選擇的辯題。那時候,我還真的希望去搞清楚「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但是現在我已經知道,這完全是個偽問題。而偽問題,是不可能有答案的。
  •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真實的人性沒那麼簡單
    但是這種理論越來越站不住腳了,有心理學家提出質疑,如果人性本惡,那又如何解釋有的地方在白人入侵前是和平的,在那之後卻充滿敵意的呢?雖然人性和善惡的確有生物學基礎,但是並不能僅僅限定為一種本能行為。人性的善與惡和許多因素有關,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下面從人類的攻擊性來分析影響人性善惡的因素。
  • 人性最大的惡 莫過於忘恩負義
    剛讀過他人文章,說人性最大的惡,莫過於忘恩。我深以為然,卻感到少了負義一項。身邊就有活生生的事例。一對青年夫妻,剛生孩子,男子身為公務員,獨子,父母為職工,家庭算作小康。結婚後,房子和車都在父母幫助下,置辦齊全。小日子過的很幸福。男子爭氣,在機關工作,幹的很出色,組織安排到鄉鎮當幹部。女子教學,照顧孩子。
  • 深刻地認知人性之惡,才能更好地認知人性之善
    事實上,人性的本質是善惡同體的。一個人如果不能夠客觀地認識善與惡的同體性,只知道一味地強調行善,那麼,人性之惡就不可能被有效地遏制,人性之善也就無從有效地落實。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自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善的,而他人對自己利益的任何不利行為皆為惡,而這種看法是客觀的嗎?這可能是人性的真相嗎?顯然不是。人們不禁要問:人性之善惡有標準嗎?
  • 人性的惡:隱藏在每一個看不見的角落
    在這之前一直以為人性是好的,直到自己經歷過一些事情才徹底改變了對人性的看法。管理倉庫的上司是一個戴著眼鏡,又高又胖的中年男人,看上去老實憨厚,但是卻經常找我的茬,不是說我這個報表做錯了,就是說我那個貨對不上,讓公司記我大過,罰我幾百塊,那時候我工資一個月才八佰元,扣過兩次基本一個月工資剩不了多少,我知道他欺負我心善,開始忍氣吞聲,最後氣不過憤而辭職了,想不到在這種老實的外表下,也隱藏著那種人性的惡。
  • 柴靜: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和低估人性的惡,世間最毒莫過於人心
    其實,能做出如此毀滅性的行為,歸咎到底,不過是因為人性的嫉妒、貪婪與自私,因為「我得不到的,就要毀滅給你看」!人性,到底有多可怕人性,到底有多可怕?如果說前夫潑汽油燒妻是一個人性的悲劇,那麼同樣讓人感到人性悲劇的,還有這些:有人說,這女博主被燒得好,這是罪有應得,死有餘辜,因為這女人和丈夫離婚,不但不低調過日子,還不檢點。
  • 婚姻中可怕的「人性之惡」
    微博上,有很多人說起自己的生活中同樣不明不白地失蹤的女性親屬,這些年一直杳無音訊,聯想杭州來女士的下場,不禁細思極恐。有人說,如果發現不對及時離婚就好了。可是人性的深淵深不可測。當你發現遇人不淑時,離婚又哪有那麼容易?這幾天關注的微博上曝出了一起家暴事件。河南商丘柘城縣一位女子在2019年8月遭到丈夫毆打之後從二樓跳下,造成多處傷殘。起因是這個男人多次賭博,已輸掉了幾十萬元。
  • 人性中最大的惡是什麼(深度好文)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一 偽善。「偽善」比「無善」更可怕。無善的人給人是直觀的,你可以很快的看出來,然後,直接找出方法與計策來對付。而偽善的人卻是非常的可怕,如果沒有長時間的足夠了解,如果沒有多件事情的綜合考驗,你根本看不出來一個偽善之人的真面目。
  • 柴靜: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和低估人性的惡
    人性,一個千百年來說爛了的話題,但有趣的是,千百年過去,它依舊有很高的探討價值。人們都喜歡歸納邏輯、分析機制,但是作用在自己身上、用在討論人性身上卻並不適用,人之所以超脫於低等動物而存在,那成分複雜、善惡混淆的人性就是根源。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專家學者敢聲稱自己已經把人性研究透徹了,因為但凡他們沒有自欺欺人的壞毛病,就會發現連自己身邊人的心理都摸不透,談何洞悉人性。
  • 喜歡為難他人,是人性中最大的惡
    很多時候,對於人性之惡,我們僅僅從書本、從他人的敘述之中去了解,往往是膚淺的,是不能深刻地感受到人性之惡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從他人的口中了解的真相,往往是一種理性認識,對於我們內心的衝擊,往往是淡薄的。
  • 人性一朵惡之花 歷過風雨的人才能賞
    從不知道一個男人會對我有欲望,到看見很多人窮奢極欲、荒淫無度,沒有底線的滿足各種欲望。 然後開始關注犯罪心理學,以為到這裡我已經沒辦法向前了,對於人性的探索該到頭了,對於人性的惡該看透了。 曾經有個18歲學生林嘉文,精通歷史,寫出幾十萬字的歷史專著讓史家驚豔,卻在高考前自殺了,有人猜測是歷史害了他。本該純真熱烈的年紀,過早的看透了人性和歷史的本質,難免覺得生無可戀。
  • 人性最大的善莫過於不欠良心債,人性最大的惡莫過於見不得別人好
    人性這個東西,本是善還是惡,我們真的無法定義,我認為:人之初,性本是一張白紙,是因為後來我們看到的或者聽到的現象或者事情把我們染上了顏色。於是才有了人性的善與惡的區分。如果說人性本善或者是本惡,都是一種帶有偏見的定義。對於人性之善而言,或許有很多的解釋和定義,比如說有些人喜歡養流浪的小動物,其實這就是我們骨子裡的一種善念和善根。再比如有些人看到乞丐後會施捨一些錢財。
  • 為什麼會有善惡論,孟子與荀子持相反觀點,你認為人性是善是惡?
    我認為從人性、制度、文化綜合角度考慮,人性善惡是並非一成不變,某種制度與環境,人性的惡是不斷膨脹,某些制度下人性的「善」被發揮的比較好,即人性雙重論。從環境中誕生了惡。人性恆久不變,但其中善惡交互又相互影響制約,福禍相依,善惡亦如此。老子提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中解釋自然之道的循環變化。「有名萬物之母」,一旦命名為「善」,就存在「惡」的循環。善惡並存。正如「否極泰來」中講述的天地屬性,天是要上升的,地要下降,只有這樣才會有生存的空間出來,萬物就生於此運動之中。
  • 我們與惡的距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琴深如海,ID:likesea201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而最經不起推敲的就是人性。有多少幫兇,有多少冷漠,在助長著惡行的蔓延。我們與惡的距離,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