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老人的哭訴:手裡有錢很重要,錢是老年人的依靠和尊嚴

2020-11-15 曉軍情感說

導語:

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是一種體面的生活方式。

實際上,即使在進入老年期的時候,老年人也非常在乎「尊嚴」。他們晚年最擔心地事情是沒有任何尊嚴地活著

當然,有人說老年人的尊嚴來自健康。如果一個人年紀大了各種疾病纏身,那就不要去考慮什麼尊嚴,不尊嚴的。當然健康不能維持老年人的尊嚴。如果晚年想要活得有尊嚴,手裡一定要


自述人:李大爺

我的妻子比我小5歲。現在都退休了。我們的孩子在市裡結婚並育有兩個小孩。

我和我的妻子都是我們小縣城的小職員,退休金不多。加起來也就5000多元,雖然不多 但是在我們的小縣城還是夠花的。

兒子在市裡結婚的時候人家要30萬,我們手裡沒有那麼多錢,就把我縣城的的房子賣了15萬,把自己所有的錢都拿出來還和親朋好友借點籌了差不多30萬。

為了給兒子結婚,房子只能出售換錢,現在卻只能找房子住。我退休後,我們搬到市裡與兒子同住。


大多數時候,計劃不如變化,當初我和我的妻子幻想著退休了去幫兒子照顧孩子,他們就有時間工作了,壓力也減輕不少,這樣一來一家人過得挺好的。

一開始是妻子先去的兒子家,當時兒媳婦生孩子,去照顧兒媳婦了,然後再照顧孫子。後來,生老二的時候正好我退休了,我就也去了兒子家。

兒子家不算太大,一大家子人住在這個房子裡,說句實話,我覺得確實有些擁擠。哪能這麼辦,孩子需要人帶。

我妻子通常一個人照顧這兩個小孫子。為了幫助兒子減輕負擔,我在小區找了一個看大門的工作,也不累。儘管我收入不高,但我也可以彌補兒子的壓力。


帶完大孫子再帶二孫子,孩子們也慢慢地長大了,兒媳婦覺得人多太吵了,也不利於小孩子的休息,於是兒媳婦和我們討論了,讓我們和他們分開住 ,這樣也方便地點,家裡不會顯得太吵了。

實際上,我也可以理解她的意思。可能是代溝的問題,畢竟是祖孫3代代溝不同,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住在一起確實有很多不便之處。

我和妻子討論過,我們在外邊租了一個小房子,但也花了1000多。我的妻子常常覺得這太不經濟了,而且她每月給別人這麼多錢也覺得很虧,但是沒辦法,只能住在外邊。

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上好日子,我經常說服妻子不要那麼在乎錢,錢是人賺的,賺來就是花的。


我決定搬出來住是因為妻子身體不舒服,如果留在兒子家,妻子還要忙活的帶孩子,做家務,那就沒有休息的時間了,搬出來以後我就帶妻子去了醫院,醫生說需要多休息,先住院觀察一段時間吧,看看病情這麼樣用不用做手術。

當時,我和妻子只有兩萬元的存了這麼多年的錢只存了2萬元,剩下的都還了親戚朋友了。一個小手術在加上住院費需要4萬元。我把這個事情告訴了兒子,但兒子說他現在一毛錢也拿不出來,每月的開支使他們無法維持生計。

我只能硬著頭皮去和親戚借,兒子又不給錢,剛還完再借確實有點不好意思,沒辦法先給妻子看病要緊。

俗話說得好沒有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以前,我總覺得有沒有錢無所謂,我們還有兒子,還有人給我們養老

經過2次借錢,我深深感覺到了錢的重要性。如果真的沒有錢,就沒有尊嚴,錢可以很清楚地分辨出人情世故。


妻子做完手術恢復得差不了,出院後我跟老伴談了一件事情,我們不能再這渾渾噩噩的生活了,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給以後的生活攢點錢了,沒錢一步都邁不開,每個月的退休金在加上我看大門的工資差不多6000元,除了每個月的生活費還能存下點,等到自己老了不能動了,也攢不少了,兒子靠不住。那就只能靠自己。

人到老了以後手裡有沒有錢真的非常的重要,一定要學會「自私」給自己留條後路。


結語:

人老了以後要學會適當地「自私」手裡多少留點錢,老年人手裡的錢就是底氣,尊嚴。


相關焦點

  • 60歲老人的傾訴:人到晚年,手裡有錢,才可以有尊嚴
    導致我現在想搬出去住,都沒有足夠的錢可以買一個小房子,我真的感覺自己這樣的晚年生活過得實在是特別的憋屈。其實,不止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我身邊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有這樣的困境。很多人都是不願意和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婦居住在一起,但自己辛苦也一輩子,把所有的錢全部都給自己的兒子和女兒用了,自己也有沒有存款。
  • 老年人,退休後手頭有存款重要嗎?三個65歲的老人說了實話
    當人們退休時,他們每個月都會有一筆固定的退休金,這筆錢會出現在他們自己的帳戶上,不管有多少,每個月都會有。這讓許多人覺得他們有退休金,所以沒有必要如此節儉地生活和存錢。但是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風暴會不期而至。退休老人手中有存款重要嗎?讓我們來聽聽三位65歲老人的內心真相,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可能會給你一些啟示和思考。
  • 65歲老人忠告:有兒女也要存錢,錢是生活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
    導語:很多老人總是覺得自己有兒女,就不用存錢了,有錢就拿出來花了。養老靠有依靠怕什麼。如果這樣想就錯了,65歲老人忠告:有兒女也要存錢,錢是生活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李大爺64歲64歲,說老也不是很老,但是也不年輕了,現在還能自理,兒女孝順,這樣的生活已經滿足了。
  • 有錢和沒錢的老人,晚年生活有啥區別?這2個75歲老人說了心裡話
    錢是一個人晚年生活的底氣。雖然說金錢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是沒有錢你任何問題都解決不了。老年人能夠抓住並且靠得住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手裡沒錢朋友會離你而去,親人有時也會嫌棄自己,兒女也會因為忙於自己的家庭根本無法照應。對於老年人來說,唯一能抓住並且可以依靠的就是金錢,雖然談錢俗氣,但是錢在很多時候確實能給人莫大的安全感,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跟有沒有錢有直接的關係。
  • 一位65歲老人的忠告:「存錢」是生活的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
    夏姐今年60歲了,老伴過世10年了,當時兒子結婚,老伴生病,把家裡的積蓄都花完了。夏姐覺得自己有退休金就不必存錢了,儘量多貼補一下兒子,反正以後兒子會給自己養老。這才幾年就是這樣的情景,夏姐非常後悔自己當初的做法,每次見到我們都會告誡:千萬不要把錢都給了孩子,多大歲數都要學會「存錢」,因為自己兜裡有錢,心裡不慌。
  • 人到晚年,手裡有沒有存款重要嗎?3個69歲的老人說出答案
    導語如今很多老人退休後,都會有退休金,不管多少,都好過沒有。所以很多老人,就覺得既然有了退休金,不用存錢了,因為存不存錢都無所謂,每個月都有錢花。雖然不存錢也不缺錢花,但是生病的時候,那些退休金根本就不夠,所以老人退休後,手裡有退休金比較穩定一點,就不用擔心沒錢治病。
  • 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到底能「依靠」誰?白巖松:錢和親人都靠不住
    「假如人的平均壽命有85歲的話,我們就別佔人便宜了,活夠84歲就行了。但我80歲才得病,83歲才得大病。」「可千萬別演變成了我活了85歲,70歲就成了病秧子,75歲就常年跟醫院打交道,您承受不了,孩子承受不了,社會承受不了。儲蓄健康,要比儲蓄錢管用。」
  • 65歲獨居老人哭訴:37歲兒子,三天兩頭回家,晚年的我該何去何從
    北望導語:自古以來:「養兒防老」的觀念一直在人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父母把兒女養大,都希望以後自己老了他們也能像父母照顧他們一樣照顧父母,但是到最後才發現,有些兒女不但沒給老人帶來任何依靠,反而成了父母晚年揮之不去的痛。
  • 69歲老人感言:人老了,手裡有錢才有底氣,才能活出自己的尊嚴
    想一想 ,錢只是交換過程中的一個工具,沒有招誰惹誰。倒是人們賦予它了太多的東西,使其變得有時讓人喜歡,有時讓人心煩。但從現實而言,錢確實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對於那些無法通過自身勞動,來獲得它的老人們來說,它就是底氣,甚至關係到活著的尊嚴。門口小超市的老闆,69歲的黃大媽喜歡談一些處世之道、人生經驗。
  • 65歲母親臥床不起,兒子女兒為錢反目成仇:老人有錢生活才有保障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老年人的生活狀態,原本以為辛辛苦苦養大成人的孩子,能夠在自己年老的時候照顧自己,卻不曾想到年老的自己成了孩子生活的阻礙。錢,這個字眼本就敏感,太多關係也因為「錢」而走向終點,而對於老年人來說,讓孩子給自己養老,還不如住進養老院或者請保姆,這裡的關鍵還是看手裡有沒有錢。
  • 一個64歲老人的坦言:什麼才是晚年真正的依靠。
    老人晚年真正依靠的是什麼?很多人會說是自己的子女,因為老有所依,養兒防老。但是真的可以依靠這些嗎。一個64歲老人的坦言:什麼才是晚年真正的依靠。老趙 64歲我曾經也以為自己老的時候可以依靠自己的子女,子女再怎麼不好,也不會不管自己的父母吧,但是現實生活中不是這樣的。
  • 只用錢養老,完全不依靠子女靠譜嗎?70老人的感悟,真實又殘酷
    那麼這句話,我們猛然一聽好像是有點道理,可是事情就真的像我們有些老人所想像的這樣簡單嗎?我們今天就來聽聽一位70歲大爺的感悟,或許他的答案,能給我們大家帶來一絲啟迪和警醒。或許我們有些老人就覺得,自己手裡有錢,就可以花錢找個護工、保姆、養老院等來照顧自己,完全不需要依靠子女,可是我們的老人卻恰恰忽視了一點,也就是說沒有血緣關係的維繫,他們真的伺候老人就會一心一意嗎?
  • 晚年有錢和沒錢的老人,生活有啥不同?3位70歲老人的話,很現實
    而越老越需要有一定的積蓄做底氣,因為在物價飛漲的今天,沒錢真的是寸步難行,尤其是人到晚年,有錢才有底氣,才能讓自己有安全感。晚年有錢和沒錢的老人,生活有啥不同?我們來聽聽3位70歲老人怎麼說。70歲的王阿姨:人老了,手裡有錢,日子過得才安心我退休後和老伴獨居養老,與兒女們離得不遠,他們有空就會經常來看看我們,給我們買一些生活用品、食材、水果等,我們也都會給他們錢,不想用他們的錢。我和老伴從年輕時就有存錢的習慣,起初工資少,能存下的也少,後來工資高了,存的也就多點。
  • 故事:65歲大娘哭訴:在兒女家住了一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65歲大娘哭訴:在兒女家住了一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父母辛苦把子女養大,讓他們成才,即便子女成家了,父母依舊盡著最大努力,減輕子女的負擔;當父母老了,兒女們應當給父母養老。許多人也知道,自古以來孝心是種美德,大道理大家都懂,真到父母老了,有多少子女能夠盡孝。有人說子女多了,將來老人們養老也會享福。
  • 退休後手裡有存款有多重要,3位年過60的老人說出了自己的經歷
    前言: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是享受當下的思想,很多人都是月光族,他們覺得反正老了也有退休金,不會刻意去想存錢這件事,可現實生活中很多事無法預料,錢雖是身外之物,但它也是一個人的底氣,特別是老了沒有工作的時候,手裡有錢就多一份底氣。退休了的老人手裡有一份存款有多重要,聽聽3個年過60的老人的說法。
  • 3位72歲老人的忠告:晚年幸福的老人,手裡一般都有這3樣東西
    我今年72歲了,別看我都70多歲了,可是我的身體卻比一般的老人都好,我有兩個兒子,但是我卻從來沒有讓他們費心過,我雖然沒有什麼大錢,但是我知足常樂,而且我非常的會自我安慰。我的兩個兒子過的也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沒有哪個兒子是當大老闆的,他們都是給別人打工的,可是我並沒有感覺生活不容易,可能是我懂得知足,所以我感覺一家人能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 人老了,手裡有錢才踏實,為啥這麼多老人還是為兒女傾其所有呢
    曾經看過這麼一個廣告,一個五六十歲的阿姨和一個男孩拍的公益片。 最初小男孩只有幾歲的樣子,媽媽對小男孩說,等你大學畢業了,媽就可以享福了。 大學畢業之後,兒子談了一個女朋友,又對兒子說,當你成家了,媽就可以享福了, 兒子有了孩子,阿姨又說,當孫女兒長大了,自己就可以享福了。
  • 65歲獨居老人哭訴:39歲的兒子,隔三差五回家,我晚年還怎麼活?
    孫女士/65歲,喪偶婦女我今年65歲,已經退休了一段時間過去後,我兒子把工作辭了,他嫌棄工資低,養活不了兩個人,他想去和他朋友一起去做生意,投資一些錢,但我不想讓他這樣做,因為風險大,可是他不聽,非要去做,還覺得他一定會成功。
  • 65歲老人哭訴:到了晚年,真正靠得住的不是兒女,而是他們
    都說養兒防老,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多少能真正的做到對父母的孝順和陪伴?年邁的父母這個時候又能依靠誰?我們看看他們怎麼說。65歲的王大爺我和我老伴住在農村,兒子在上海,姑娘在蘇州,他們都在那邊定居買了房子說起子女都在大城市工作和定居王大爺的臉上也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雖然自己苦點,但是子女都有了奔頭。兒子每年回來一次,過年能呆上一個星期,每次回來都給我和他媽買很多衣服,應該挺貴的吧,問兒子也不告訴我,我們都不捨得穿,還會買很多特產,我們都要吃好久才能吃完。女兒每年回來的次數多點,幾個月就會回來一次,也會給我們買好多東西,會給我買酒買煙。我每年的菸酒都沒有花過錢。
  • 有退休金,卻讓子女給600養老錢?65歲老人說:我是有想法的
    以前的人是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現如今的年輕人學會了提前消費,今天預支明天的錢。可上了年歲的老人,卻做不到年輕人的做法,他們覺得還是要適度地存下些錢的好。很多老人的消費觀,還是保持著自己原有的傳統思維,保持著「家有餘糧,心裡不慌」的思想。平時子女孝敬的錢,也不會輕易地拿出來花,而是能攢一分是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