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母親臥床不起,兒子女兒為錢反目成仇:老人有錢生活才有保障

2020-08-23 趙小小

作者 | 趙小小

圖片 | 來源於網絡

導語:

俗話說:求人不如求自己。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老年人的生活狀態,原本以為辛辛苦苦養大成人的孩子,能夠在自己年老的時候照顧自己,卻不曾想到年老的自己成了孩子生活的阻礙。

錢,這個字眼本就敏感,太多關係也因為「錢」而走向終點,而對於老年人來說,讓孩子給自己養老,還不如住進養老院或者請保姆,這裡的關鍵還是看手裡有沒有錢。

作為父母一方面不想給孩子增添負擔,另一方面在自己年歲已高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又不得不添麻煩。

所以,人生在世,手裡有錢,晚年生活才有安全感。

自述人:曾女士,65歲

老伴兒走得早,兩個孩子也都成了家立了業,兒子住進城裡,兒子遠嫁他鄉,丟下我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在老家生活。

我從沒有覺得兩個孩子有什麼對不起我,該給的都在給,但我不曾想到的是因為我,兩個孩子成了仇人,說到底還是因為錢。

去年一場車禍,讓我臥床不起,這不是我自找麻煩的事情,我情願可以健健康康地活到離開這個世界,但身體的原因,我不得不依靠兩個孩子。

在醫院的三個月,女兒從外地回來,因為遠,工作也遠,請了一周的假照顧了5天就急匆匆地回去,走的時候留了1500塊錢。兒子因為離得比較近,在醫院的三個月吃喝拉撒都是他和兒媳婦在伺候,中間聯繫女兒說回來換一換,都有工作,女兒說沒時間,又轉了1500塊錢給我。

出院後,我還要在床上休養半年才能下床,少不了需要人照顧,出院第二天女兒回來,沒有什麼好臉色。

兒子和女兒伺候我吃過晚飯,女兒開口對他哥說:「我這次回來就待5天,再長的假公司請不了,媽你就好好照顧吧。」

兒子聽完,也是一肚子火,加上在醫院那幾個月,開口說道:「媽住院三個月,你就照顧幾天,現在出院了沒有在醫院那麼麻煩了,你還是不願意回來照顧,你的工作是工作,我的工作就不是工作了嗎?」

聽著兩個孩子為了我的事鬧矛盾,我心裡不是滋味,可我也是真的沒辦法,我恨我自己,沒有本事讓兩個孩子受苦。

兒子繼續說:「要麼我們每個月輪流照顧,要麼就出錢給媽請保姆,你自己看著辦。」

女兒回答兒子:「請保姆也是你自己請,我是嫁出去的人,家裡什麼我都得不到,再說我那邊家裡也不是我說了算。」

商量來商量去,女兒沒時間不願意出錢,兒子也不可能丟掉工作,畢竟也有一個家要支撐,說到最後,我實在聽不下去對他們說:「你們不要吵了,我不要你們的錢,也不要你們照顧,我自己有退休金,你們把我送養老院吧,我不給你們添負擔。」

說到底,兩個孩子都不願意出錢,我聽得出來,我也理解他們,都有自己的家,也都是當父母的人,為了我這個「拖油瓶」也不值得。

聽見我這麼說,兒子對女兒發了火:「你就不是媽親生的嗎?」

女兒回答:「你是兒子,你就應該多出錢多出力,你才是給媽養老的人。」

兩個孩子最終也沒能讓步,還是聽了我的建議,只是沒有去養老院,拿著我的退休金給我請了保姆,他們也都各自回家,離開的時候還在互相對罵著說對方不是的東西。

人這一輩子,活著為自己也好,為孩子也罷,還是要學會給自己留一點積蓄,因為「養兒不一定就能防老,養女也不一定盡孝」。

結語:

人生遲早會走向盡頭,只是在走向盡頭的前面,終究會遇見自己無能為力的時候,到那個時候,很多感情都支撐不起生活,能夠有的也只是自己對自己的照顧。

年紀越大,越要在手裡放一些積蓄,以防萬一在某一天沒人幫自己,這不是預防孩子的不孝,這只是作為老年人自己對自己生活的一份保障罷了。

孩子能夠孝順自己是當父母的福氣,如果孩子不能盡孝,那至少手裡的積蓄能夠讓自己能夠生活。

人生在世,很多想不到的事情都會發生,養大了孩子考慮一下自己,這是作為老年人情有可原的事情。

END

今日話題討論:你認為「有錢養老」和「孩子養老」,哪一個更踏實一些?

我是小小,如果你有故事,就來說給我聽。

點擊關注,看別人的情感故事,總結自己的情感人生。

相關焦點

  • 65歲母親直言:在兒子和女兒家各住半個月,才明白晚年能靠的是誰
    關於父母和孩子,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孩子年幼時,父母悉心呵護他們長大,父母的老的時候,也會需要兒女們的照料。有些老人,年紀大了但仍然身體硬朗,而且自己也有退休金,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不需要麻煩子女。也有些老人,沒有經濟保障,需要依賴子女生活。養兒防老,但父母老了,真的能夠依靠自己的子女嗎?
  • 65歲再婚老人哭訴:以為領證有保障,最後還是當了5年免費保姆
    李阿姨我是一位農村婦女,今年已經65歲了。我的老伴走得早,兒子在城裡安了家,女兒也遠嫁異鄉,子女生活壓力大,每人每個月就給我300塊過生活,我省吃儉用,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一個遠房親戚看我孤苦伶仃的,也沒有子女在身邊照顧,就給我介紹了個老伴。對方家在城裡,如今已經退休了,每個月有六千塊的退休金,子女到大城市發展,工作忙也很難回來照看老人,於是就想給他找個老伴,有人得以陪伴和照顧他。
  • 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老人晚年能幸福嗎,3個65歲老人說了實話
    可只有女兒夫妻老年的晚年真的就不如有兒子的家庭幸福嗎?聽聽3位只生了女兒的老人的實話。1、65歲的梁阿姨,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沒因為沒有兒子而後悔。我們和老伴都65歲了,就只有一個女兒,年輕時也有很多人勸我們要再生兒子,但當時沒有開放二胎,而且再生也不能保證是兒子,難不成是兒子再拼三胎?我和丈夫決定就養一個閨女。我們陪著女兒成長,女兒有不錯的學歷和工作,婆家葉門當戶對,我們還是很滿意的。
  • 69歲老人哭訴:臥床不起那天才知道,晚年能靠住的不是兒女
    我兒子剛下班回來,就看到了。他嚴厲地對我說:「媽媽,你太過分了。」我責罵他有妻子,都快忘記了他的母親,我有錯嗎?我是在幫助你管教你的妻子。兒子和我大吵一架,一周之內,他們兩個租了一套房子搬了出去。我兒子和我說:「媽媽,別忘了,我是獨生子。您不希望我們照顧老人嗎?」我冷笑著說:「老孔雀開屏,我和我父親有退休金。,你這是想多了,將來不要啃我們,我就謝天謝地了。」說完這句話以後我真的後悔了。
  • 母親給兒子太多,他卻不給母親養老,老人一句話,兒子後悔不已
    但是,現在有許多孩子兩極分化的態度對待老人。老人的經濟狀況不佳,孩子們愛答不理。相反,那些條件良好的老年人可以為他們的孩子付出高昂的代價,並且相對受歡迎。因此,許多老人不禁感到自己只有在有錢的情況下才能得到孩子的孝順,但如果這種老人不懂得「給自己留一條後來」,就很難讓孩子孝順 。
  • 74歲老人傾訴:我有拆遷款200萬,晚年才明白,有錢是折磨
    自己兜裡面有錢……那樣就不用擔心兒女不孝順自己怎麼辦……但是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有時候有錢也是一種折磨……74歲老人傾訴:我有拆遷款200萬,晚年才明白,有錢也是折磨傾訴人劉大爺74歲(為了方便閱讀,古用第一人稱寫)我最大的驕傲是拉扯大三個孩子,雖然沒給他們大富大貴
  • 67歲老人自述:臥床不起那天才知道,晚年靠得住的,不是兒女
    導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轉變,很多老人已經不抱有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有些老人把希望寄予到了女兒身上,還有些老人經濟充裕,不給兒女添麻煩,直接去養老院。每位老人的現實狀況不同,晚年靠得住的自然也不一樣,不過,大多數老人最後靠得住的,還是這個人。
  • 65歲母親感悟:親手為女兒挑選的有錢女婿,成了我晚年噩夢的開始
    有兒子的希望找個賢惠的兒媳,有女兒的更慎重,畢竟是嫁到別人家,擔心受委屈,所以在選擇女婿方面是慎之又慎。那麼,作為有女兒的父母們該如何真正的對待女兒的婚姻問題呢?首先,我們先來聽一聽一位65歲母的感悟……65歲母親的感悟:十多年前,女兒25歲還沒嫁人
  • 一個65歲老人自述:人到晚年,卻因為錢跟兒女反目成仇
    當兒女多的時候,父母很難分配好對每個孩子的愛,而這很容易讓有的兒女覺得父母偏心,最終兒女和父母可能發生矛盾,甚至反目成仇。傾訴人:老李老李今年65歲,他有3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曾經讓老李最驕傲的事情就是把3個孩子養大成人了。可現如今,3個孩子卻成了他心裡說不出的痛。
  • 65歲老母親感悟:退休工資才1500元,但因我的狠心,卻過上好日子
    但是,有些老人的晚年生活,卻在照顧孫子或繼續為了生活奔波勞累。每個老人的晚年生活都不一樣,可想要自己的晚年生活能過上好日子,也並非是自己有很多錢才能實現的。接下來講的是一位65歲老母親的感悟:退休工資才1500元,但因我的狠心,卻過上好日子。
  • 保姆式陪伴12年,65歲老人坦言:老人走後,他的子女讓我感動
    而這些去別人家做保姆的人,也大多數是中年以後的女人,由於生活壓力,選擇做保姆掙些自己的養老錢。現實生活裡,也有些僱主老人,在內心情感上越來越依賴保姆,對保姆的那份情感比子女還要親。也許是因為子女的忙碌,讓老人覺得自己老了,還是身邊的保姆比較貼心,知冷暖。
  • 65歲老人:生了一場大病,才明白女兒和兒媳,最大的區別
    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可以說是每個老人所嚮往的,在家裡女兒和兒媳是她比較親近的人,但對老人來說,她們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我收到一個65歲老人的私人留言,想看看她說了什麼。王女士 65歲我65歲了,女兒結婚後,身邊只有兒媳婦了。我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他們都成了家。如果你想讓我說,女兒和兒媳最大的區別就是陪伴。
  • 65歲獨居老人哭訴:39歲的兒子,隔三差五回家,我晚年還怎麼活?
    ,我有一對兒女,但不幸的是,我女兒在11歲的時候,去河邊玩水,然後就被水衝走了,找到的時候,已經去世了,女兒去世,我特別痛苦,於是更加愛我的兒子,不讓他出現任何事情。也許是我命運不好,老公在53歲那年,出車禍當場去世了,失去女兒,失去丈夫,讓我痛苦不堪,我不知道我以後該怎麼生活?
  • 家有長壽老人,對兒女到底是福是禍?3位65歲老人含淚說出心聲
    北望導語:長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嚮往的,而且自古以來長壽的老者一直都是家庭的主事人,現實中人們也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真正在照顧長壽老人的時候才發現其中有那麼多的無奈和心酸。下面一起來看看下面3位老人的經歷,他們家裡都有長壽老人,對於照顧長壽老人,他們也都有自己的看法。1、65歲的張大爺我如今64了,也已到了晚年,但是我的父親還健在,年輕的時候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現在理應照顧他,但是現在我也是有苦難言。
  • 老年人,退休後手頭有存款重要嗎?三個65歲的老人說了實話
    當人們退休時,他們每個月都會有一筆固定的退休金,這筆錢會出現在他們自己的帳戶上,不管有多少,每個月都會有。這讓許多人覺得他們有退休金,所以沒有必要如此節儉地生活和存錢。但是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風暴會不期而至。退休老人手中有存款重要嗎?讓我們來聽聽三位65歲老人的內心真相,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可能會給你一些啟示和思考。
  • 65歲母親:兒子的女友有錢又有房,最後卻用自殺逼他們分手
    王媽,65歲。35歲這年終於說找了個女朋友。王媽沒等見面就很喜歡,差點就要昭告天下兒子終於開竅結婚了。等兒子領姑娘回來第二天,王媽因為跟兒子吵架喝了藥,以死相要挾死活不同意他們在一起。原本見父母都很開心,在飯桌上聊起他們以後住哪。女孩說自己有套大平層,可以住她那。王媽就問起了對方的家庭,畢竟女孩三十出頭,要麼是自己有能力要麼家裡有錢。
  • 子女對老人孝順,還有必要存款嗎?聽聽3位65歲過來人的心裡話
    而相對於那些孝順的孩子,哪怕是老人沒有存款,他們也不用擔心退休養老後的日子,都說「養兒防老」,防的是哪一天人老了沒有工作,又沒有生活經濟來源。總的來說,那些有存款的老人,他們的生活或許讓人羨慕,也或許讓人覺得杞人憂天。下面,一起聽聽3位65歲老人對於「子女孝順老人,老人有沒有必要存款」這個話題,說出了心裡話。
  • 65歲單身老人:找個55歲老伴,臥床不起時,才看清她的真面目
    導語:人到了老年就希望有一個能陪伴一生的伴侶。但是有些夫婦在中途離開彼此,獨自一人生活。看到他們的孩子有家庭,老人也將希望找到另一個伴侶度過他們的老年,並在生病時能夠互相照顧。歲,身體很好。我覺得我的孩子不了解我,甚至說我是個傻瓜,找了一個比我小很多歲的女人回家,說那個女人就是為了我的錢。實際上,我的孩子們不必為此擔心。我不是很有錢她又能拿走多少?後來,無論孩子如何反對,我都會堅持與她結婚。我們兩個在一起之後,她仍然去當保姆。
  • 人到晚年,兒子跟女兒誰更親?65歲女人說出了實話
    從古至今,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總認為兒子才是自家人,女兒是外姓人。可到了老了才發現,兒子不一定跟自己親。那麼,究竟兒子和女兒誰更親呢?65歲的老人說出了大實話。老伴在我40歲的時候出車禍去世, 我獨自將一雙兒女拉扯大。兒子讀書不努力,高考之後就出去城裡打工掙錢了;女兒倒是學習刻苦,考上了重點大學。這些年,我吃了不少苦,好不容易等到兒女成家立業了,總算鬆了口氣。去年,我們這一片被劃分為拆遷房,得到了一筆拆遷款。我琢磨著怎麼分配這些錢,兒子提出再買套大點的房,讓我搬過去跟他們一起住。這樣既可以方便照顧我,還能享受天倫之樂。
  • 65歲母親說:老了才明白,兜裡沒錢不受兒子待見,說話都沒底氣
    一般而言,多數人老了後會選擇隨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目的就是在孩子身邊,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能有個依靠。而在實際的生活中,做兒女的也基本都可以做到對父母的贍養和照顧,推卸責任的有,但很少。大部分老人都能有一個舒適安然的老年生活。但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些有退休金或積蓄的老人很受兒女的歡迎,雙方通常相處得非常和睦融洽,很少有問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