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霸佔孫子不給兒媳養,兒子一番話,親媽心甘情願放手

2020-10-03 妮夏情感專欄

情感美文 首發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女性。我們都很清楚,婆婆能夠真心實意對待兒媳很少,兒媳也很難把婆婆當做親媽。

婆媳之間會為了男人吵架,會為了怎麼生活而有分歧,還會因為如何帶孩子而鬧出矛盾,這些事,如果男人不參與其中,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化。

張堅不能在讓妻子和媽媽鬧矛盾了,他害怕失去自己的婚姻。

01

張堅和妻子結婚6年,兒子今年4歲,正在上幼兒園。

妻子帶孩子的方法,婆婆是看不慣的。

妻子不喜歡放養孩子,喜歡把孩子圈在自己的視線內養,擔心孩子受傷。婆婆卻看不慣兒媳養孩子的方法。

婆婆想著當初自己養孩子時,都是隨便孩子在農村滿地亂跑,就算孩子回家後灰頭土臉,但都不會生什麼病,免疫力還會變強。

所以,婆婆帶孫子時,都不會管孫子,讓他就和鄰居小夥伴一起玩。

妻子看到兒子總是搞得髒兮兮的,她便不開心,還有幾次婆婆沒看好兒子,都讓兒子摔倒了。有一次還磕破了眼皮,還好沒有傷到眼睛。

妻子知道婆婆很喜歡孫子,但也不能心太大,連孩子的安全都不照顧好。

婆婆說:「兒媳,我養孩子比你有經驗,你那一套養孩子的方法,只會讓孩子變得太嬌弱。」

現在教育孩子、養孩子的方式和以往已經大有不同了,每種方式都有利弊,但沒有絕對的對錯。當兒媳和婆婆教育孩子的方式有衝突時,不能踩一捧一。彼此尊重和理解,才不會因為家庭瑣事和孩子教育鬧出矛盾。

02

張堅和妻子二人工作有時候很忙,下班回家已經很辛苦了,就不想做飯了。

妻子就會叫外賣,一般情況下,妻子都會頂著疲憊燒菜做飯。

當婆婆得知妻子給孫子吃外賣時,婆婆就氣得跳腳了。

婆婆嚴厲的責怪兒媳,批評她,告訴她外面的東西有多麼不乾淨,是絕對不能吃的,還為此把孫子接走了,說以後孫子就給她養,她來做飯。

妻子被婆婆這樣的行為也激怒了,孩子哭鬧,婆婆也強行接走,還打了孩子的屁股,不允許他哭。

妻子找張堅說:「日子過不下去了,我要和你離婚。」

張堅本以為撒手不管這兩個女人的事,婆媳之間會磨合得很好,卻沒想到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

張堅說:「老婆,我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別生氣了,我去把孩子從我媽那裡接回來。」

男女相愛結婚,想要過好婚姻生活,是需要磨合的。同樣,婆媳之間的相處也是需要磨合的。作為兩個女人的中間人,男人坐視不管,就是變相摧毀自己的婚姻。婆媳有矛盾,男人要去疏通,去維護,去以理服人。

03

婆婆看到兒子來自己家,她說:「兒,我知道你是來接孫子的,但是我不同意。兒媳根本不會養孩子,你看這孩子,被養的什麼苦都吃不下,也不愛出去玩,動不動就哭。這段時間老愛生病,就是被外賣吃的。」

張堅說:「媽,我先回答你幾個顧慮。

哪有女人一開始就會做一個好母親的,都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你養我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

孩子還這麼小,你就看得出來能不能吃苦了?他性格比較文靜,感情細膩,當然和有些活潑的孩子不一樣了。

外賣的確沒有自己做的那麼健康,但也沒有你想的那麼不堪。

你這幾天帶孫子,你沒發現孫子不喜歡你了嗎?所有的沒長大的孩子,都是要回到父母的手心裡的,你得為孩子想想,他到底是想要的是什麼,他很想要自己的媽媽啊。」

妻子看到張堅把孩子帶回來,鬆了一口氣,他說:「媽說不管咱了,但要常帶孫子回去看看。」

很多老人仗著自己比年輕人見過的世面多,就認為自己所想所說都是正確的。但是,已經和晚輩鬧出矛盾了,就足夠說明你們兩種不同的思想碰撞在一起,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沒有及時解決,就會威脅到婚姻。

作者的話:

對待自己的孩子,父母都會有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套方法,有人喜歡放養,有人喜歡讓孩子做溫室的花朵,有人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

這些養孩子的方式,如果被另一半或者家裡老人強烈的反對時,就要引起一家人的注意了。不管是什麼原因,有分歧,就意味著有問題,有問題,就要去反思、去解決。

很多不明智的老人,在孝順和孩子的問題上,個人主義思想會很明顯。面對這種情況,女人還是要把分內的事做到位,而男人也要參與其中,去緩解老人的偏見。

人和人之間就是相處了解的一個過程,既然組成一個大家庭,不論是什麼家庭身份的成員,都要互相包容和理解。

這個故事的核心觀點是:老年人要學會放手,以免吃力不討好。

人到晚年,如果有時間,那就放在自己身上,對於晚輩,除非他們有求於自己,否則沒必要去服務他們,否則,吃力不討好,苦了自己,也苦了晚輩。

人這一輩子,最需要的就是自知之明,人到晚年,早已過了不惑之年,按理說應該明白這個道理。與其事事都摻和,不如好好關心自己的生活,為自己而活,才不會留下遺憾不是嗎?

很多老年人,一輩子為子女付出,等到老了,也想為子女發光發熱,問題是,老人的付出並不一定會換來子女的讚賞與感激。

既然如此,何不好好享受晚年好時光?人生苦短,年少學習,中年奮鬥,晚年該是屬於自己的夕陽紅,不要浪費了。

——END

你有故事嗎?你有煩惱嗎?歡迎私信給我,我在這裡等你

我是妮夏情感,11年情感分析經驗,幫你揭開故事背後的真相

相關焦點

  • 婆婆與親媽都是媽媽,可婆婆再好也永遠成不了親媽
    ,也永遠不一定能感動得了兒媳01婆婆與親媽都是媽媽,可婆婆再好也永遠成不了親媽,要分清婆婆就是婆婆,親媽就是親媽。02兒子兒媳一有事兒,旦凡一叫婆婆過去,婆婆都隨叫隨到並毫無怨言,叫幫幹家務就幹家務,幫帶孩子就帶孩子,疼愛兒子兒媳更疼愛孫子,即愛屋及烏,無形成了兒子兒媳的免費保姆不說,有時候還要受很大的怨氣。
  • 哥嫂離婚,婆婆可憐孫子讓小兒子養,小兒媳:別人兒子,我不敢養
    輕了重了都不行,一個不小心,還得被人道德綁架。父母離婚,孩子是最無辜的那一個。只是不管孩子再無辜,作為爺爺奶奶,也不能讓自己另外的兒子兒媳去承擔這個責任。他們願意承擔,這是他們的良心和善心。他們不願意承擔,那也是他們的本分。畢竟小侄子還有自己的親生父母,親生父母都不養自己的孩子,就沒辦法再去道德綁架別人。
  • 癱瘓婆婆天天罵兒媳婦不孝,給她端飯的孫子怒懟:不孝的是你兒子
    很多媳婦也是想要和婆婆好好相處的,但是奈何婆婆不吃這一套。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就是關於癱瘓婆婆和兒媳的一件事。但是她總是不喜歡對自己盡心盡力的兒媳婦,還總說她不孝。其實這位兒媳做的已經很好了,完全是把她當成自己的親媽對待。
  • 婆婆嫉妒兒媳兒子恩愛,偷抱走孫子給兒媳教訓,後被兒子送回老家
    婆婆嫉妒兒媳兒子恩愛,偷抱走孫子給兒媳教訓,後被兒子送回老家婆媳戰爭一直以來都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在他們相互鬥法的時候,傷害他們的同時,受到最大傷害的,還是這個家庭裡的其他成員,尤其是家裡負責調解彼此關係的男士們
  • 兒媳拒絕公婆探望孫子:兒子是我的!婆婆一句話,兒媳蔫了
    張勇去世後不久,劉芳去張勇的單位領了57萬賠償金,但是,她將這筆錢全部存在了兒子張寶名下,街坊鄰居聽聞後都覺得劉芳做的太絕情,怎麼說也得給公婆一份兒子的死亡賠償金,畢竟老公是公婆生的。劉芳則認為,兒子張寶需要扶養,丈夫死後,她一人扶養孩子的壓力太大,再說自己是法定繼承人,至於情理上,大家說什麼她也有理,當然丈夫是公婆生的,但是賠償金全都存到了孫子名下,老兩口可以理解。
  • 婆婆幫忙帶孫子,幫的是兒媳還是兒子?
    導讀:婆婆幫忙帶孫子,幫的是兒媳還是兒子?很多人都想錯了!,你幫我養小以後我和你兒子一起養你們老,兒子是自己養的,媳婦是丈母娘養的,財產是夫妻共同的,孩子是夫妻愛的延續,別說的誰吃虧了似的,你說你做婆婆公公的就養了你們的兒子,憑什麼讓兒媳到你們老的時候用夫妻共同財產養老,當然個別有養老金的另說!
  • 婆婆嫌棄兒媳婦沒生兒子,聽到兒媳姐姐一番話,婆婆笑了
    婆婆嫌棄兒媳婦沒生兒子,聽到兒媳姐姐一番話,婆婆笑了雖然現在思想解放了,但是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這中年輕女的思想,兒媳婦生一個兒子或者女兒,婆婆的態度是天差地別的,老人總是希望能夠抱上孫子,對於孫女那都是可有可無的,延續香火最重要。
  • 一個60歲婆婆的真心話:「我心甘情願帶孫子,只因為這一點
    接送孩子幼兒園的也是我跟老公,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看不到兒媳一個笑臉,從不主動打招呼,連最起碼的稱呼都沒有。沒有尊重和感恩,什麼都是理所應當,帶孫子哪裡會心甘情願。」這個婆婆說出了一個重點:沒有尊重和感恩,什麼都是理所應當。
  • 兒子去世兒媳要改嫁,婆婆打算搬走,兒媳:我再婚,你也是我親媽
    可一旦兒女不在了,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那麼父母的利益又該如何去保障?在法律上,兒媳沒有義務贍養公婆。如果兒媳願意贍養,那也是她的善心和孝心,而不是她的本分。畢竟丈夫不在了,但夫妻感情還在,兒媳如果念舊,那麼公婆也是可以在兒媳的照料下,頤養天年。
  • 「你坐月子,叫你親媽來管」兒媳對婆婆月子仇的報復,堪稱教科書
    一位獨居老人在自己家裡去世十多天才被人發現,真的挺可憐的,都說養兒防老,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小孩,最後在自己臨終前沒有陪著自己,而且還是很多天後才被發現。老人是有兒子的,但是跟兒媳有矛盾,對老人除了每個月給生活費外,都是不管不問的。不知道是什麼事,導致這家人結下了這麼深的仇,讓兒子兒媳做出這種事來報復老人。
  • 養大兒子,帶大孫子,幫兒子還房錢,兒媳一番話讓我幡然醒悟
    65高齡的範阿姨曾經描述到,她原來很心疼兒子,為了減輕兒子一家的生活壓力,一直在他的新家幫忙帶孫子,做做家務,還在空餘時間尋了一份小工作。一次偶然,不小心聽到兒子和兒媳未來的計劃,她寒心了,毅然決然的決定退出兒子一家的生活,回到了自己的小天地,安靜的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讓我們來看看,這麼善良的範阿姨在兒子家的精力,為何寒了心。
  • 如果婆婆不帶孫子,兒媳婦應該給婆婆養老嗎?
    婆婆與兒媳婦在20多年之前都是陌生人,你們之間的關係就僅靠你兒子,她的老公來維繫,沒有血緣親情,你也沒有生她養她,不就是靠她在困難的時候,你能在經濟上,行動上給予幫助嗎?兒媳為了不跟社會脫節,為了給小家多增加一份收入,也為了讓你兒子不要有那麼大的壓力,想讓你幫忙帶一下孫子,你卻不聞不問,等你老了,病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怎麼就能那麼理直氣壯的要求兒媳婦必須孝順公婆呢?
  • 「兒子,我不想再帶孫子了」,老人一番話,說出了年輕子女的通病
    社會壓力增大,養大一個孩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作為父母開始為孩子創造經濟條件,照顧孩子的重任自然落到老人頭上。然而還是不能討兒媳歡心,堂嫂責怪伯母不會做孩子的輔食,教育觀念也落後,對婆婆百般挑刺。在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沒有人願意幫兒子兒媳照顧小孩,畢竟他們養大了自己的兒子,也到了退休的年齡,是該享受生活的時候了。照顧孫子不是責任和義務,而是出於一個母親心疼兒子、喜歡孫兒。
  • 婆媳爭吵後,趁兒媳回娘家婆婆換門鎖,兩歲孫子一番話婆婆求原諒
    婆媳爭吵後,趁兒媳回娘家婆婆換了門鎖,兩歲孫子一番話婆婆求原諒李芳和老公才結婚兩年,可是現在就有一個兩歲的兒子了。這也是為什麼李芳在婆家一直被看不起的原因,就是因為當初她未婚先孕。不過幸好第1胎就生下了一個兒子,這樣婆家總算可以勉強接納她了,可是老公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媽寶男,在家不管大事小事都是聽她母親的。
  • 「身為奶奶,你不帶孫子誰帶?」老人一番話,讓兒媳淪為茶後談資
    作為奶奶,該不該帶孫子?對於老人而言,這是一道選擇題。該帶,因為子女不容易。不該帶,因為這不是自己的責任。對於大部分兒媳,則更傾向於第一個答案。希望老人幫自己帶娃,畢竟,交給保姆也不放心。老人願意帶娃,兒子兒媳懂得感恩,是目前為止最恰當的做法了。可有些兒媳,還不滿足。
  • 婆婆拒絕帶孫子,兒媳與媽寶男離婚,稱:我也沒必要幫你帶兒子
    婆婆拒絕帶孫子,兒媳與媽寶男離婚,稱:我也沒必要幫你帶兒子經營一個婚姻並不容易,對於阿英來說的確如此,她很後悔,後悔嫁給自己的老公,因為結婚那麼多年,她自己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自己老公和她為了家庭又沒有什麼錢請保姆,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因為。
  • 好兒媳:別把婆婆當親媽
    婆媳關係可謂是自古以來遺留的難解之謎,這個社會最不缺少的便是婆媳間的相愛相殺。有人說,好的婆媳關係是婆婆拿媳婦當親生女兒看待,而兒媳拿婆婆當親媽,的確不錯,可前提是雙方都能做到。不拿婆婆當親媽,絕不是不孝敬,而是保持合適的距離。
  • 婆婆裝病不照顧兒媳坐月子,想來養老,孫子一番話讓她哭著走了
    婆婆裝病不照顧兒媳坐月子,想來養老,孫子一番話讓她哭著走了李蘭在23歲的時候,就懷孕了,孩子生下來的時候,因為年輕什麼也不懂。婆婆生病了沒來照顧她坐月子,還跟他說,女人坐月子的時候,也不需要這麼嬌氣。而她也信了,就自己下地,洗衣做飯,可是因為冬天每天都要碰冷水,給身體帶來了損傷,現在想生二胎都要不了。
  • 婆婆再親也不是親媽,兒媳被婆婆幾巴掌後,才看清婆婆真面目
    婆婆再親也不是親媽,兒媳被婆婆幾巴掌後,才看清婆婆真面目婆媳之間相處,能關係好是最好不過的,但我們都要知道的是,哪怕婆婆對待自己再好也要學會適當保持距離,認清自己的婆婆再好也不可能是自己的親媽,因為婆婆再親到關鍵時刻還是向著自己的兒子而不是兒媳。
  • 婆婆怒斥兒媳「你欠我們一個孫子」,兒子的話讓她啞口無言
    「老李家又添了一個大胖孫子,人家的命咋都恁好嘞?」「今天我見到老王家的孫子啦,小傢伙長得虎頭虎腦的,喜歡人!」......婆婆也經常念叨:「咱家就桐這一根獨苗兒,不生一個兒子不中,人家看不起不說,等你們老啦,家裡沒有一個理事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