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六十,這四件事我們要「心知肚明」,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2020-09-06 南山大叔
  • 作者:南山大叔
  •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01

人,都是會老的。當我們人到六十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漸漸老去的失落感。是啊,人老了,要面臨很多困難,甚至是一些恐慌。其實,人到六十的人,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只是,在漸漸老去的路上,如何保證我們體面的老去,是一個值得我們好好思量的問題。和德高望重的南山老人聊起這個話題,南山老人提醒我說:人到六十,這四件事我們要「心知肚明」,才能避免晚景悽涼。那麼,南山老人要我們「心知肚明」的四件事,究竟是指什麼呢?

02

第一件事:儘量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

南山老人說,人到六十,我們退休了。在這樣的一個年齡,子女也都成家立業了,這時候,我們就會面臨著和子女是否要分家的問題。不過,即使不分家,我們也要懂得儘量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長期和子女住在一起,作為老人,我們總是會對子女的一些做法看不慣。與此同時,同在屋簷下,我們也難免會和子女,特別是子女的愛人,產生一些不愉快。這樣一來,我們只會讓夾在中間的子女,左右不是人。所以,人到六十,我們一定要懂得儘量不要和子女住在一起,關於這件事,我們一定要心知肚明。這不是什麼孝道不孝道的問題,而是一種避免家庭矛盾和處理和子女代溝的最好辦法。否則的話,如果家庭常常出現矛盾,我們的老年生活難免會過得不開心,甚至被子女嫌棄,那樣的話,晚景悽涼,也是很有可能的啊。

03

第二件事:要給自己留下充足的養老錢。

南山老人說,人到六十,我們已經開始停止奮鬥的腳步了。在這樣的一個年齡,如何安安靜靜地度過晚年生活,也許,是我們最想去解決的問題。但是,一個人要想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有尊嚴,過得體面而快樂,那就需要必要的物質條件作為基礎。人到六十,我們開始老了,我們的衣食住行,我們的健康與疾病治療等等,都需要一筆養老錢來支撐起我們晚年的天空。人到六十,如果我們身無分文,那麼,當我們需要花銷的時候,甚至是當我們得了某種疾病需要治療的時候,老是向身邊的親友要錢,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所以,人到六十,我們一定要懂得給自己留下一筆充足的養老金,關於這件事,我們一定要心知肚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備無患,才能避免自己晚景悽涼啊。

04

第三件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南山老人說,人到六十,我們開始老了。這時候,我們的身體機能開始下降,一些大大小小的疾病,開始對我們虎視眈眈的了。在這樣的一個年齡,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必要的防禦疾病的工作,而是依然到處吃喝玩樂,去到處過度消耗自己的身體,那麼,等有一天疾病之虎向我們撲來的時候,那我們就只能被疾病折磨了。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人到六十,我們雖然退休了,但是我們依然有很多的事情,有很多的生活方向,需要我們健康的身體去把控,去掌舵。所以,人到六十,關於健康問題,我們一定要心知肚明,我們一定要懂得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要過度消耗我們的身體,才能避免自己被疾病折磨,從而陷入晚景悽涼的境地,那實在也是咎由自取啊。

05

第四件事:只有老伴才是陪我們到最後的人。

南山老人說,人到六十,我們已經和愛人,一起走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我們一路走來,總是會經歷過許多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一個人經歷的事情越多,就越能感悟到生命的無情和無奈,感悟到社會的現實和「人情薄如紙」的悲哀。是啊,當我們經歷多了,我們才會明白,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真正陪在我們身邊的,而且能夠陪我們走到最後的,只能是和我們相濡以沫的老伴了。都說「少時夫妻老來伴」,人到六十,我們一定要懂得和自己的老伴相依相伴,一定要好好對待自己的愛人,只有這樣,夫妻兩人才能攜手到老。所以,人到六十,我們一定要懂得只有老伴才是陪在我們到最後的人,關於這件事,我們一定要心知肚明,不然的話,當我們老了,卻沒有愛人的陪伴,那我們必然會陷入晚景悽涼的悽苦境地啊。

06

朋友們,人到六十,這四件事我們要「心知肚明」,才能避免晚景悽涼。大家覺得南山老人說的話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精彩的評論,我會置頂鼓勵哦。

相關焦點

  • 人到六十,記住這5句話,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大家好歡迎來到中老年講堂,我們專注於中老年人的情感和健康問題,大家可以點擊右下方的訂閱按鈕免費訂閱我們的頻道,希望我們的影片能給您帶來一些幫助與啟示。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人到六十記住這五句話,避免晚景悽涼。人到六十慢慢就進入老年生活了,很多人都退休了,生活更閒了,感情更深了,同時很多事情也該放下了。
  • 人到五十,這兩件事我們要「心知肚明」,往往晚年才能幸福
    人生到了五十歲的時候,我們往往要面對自己逐漸變老的事實,雖然殘酷,但很現實。是的,一個人老了,就要面對很多的問題和難處或者恐懼。然而,人到五十,我們卻還有很長的一段人生要度過,可是,在我們變老的路上,怎樣才能讓自己有尊嚴的老去,這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和前輩東林大師聊起這個話題,東林大師提醒我說:人到五十,這兩件事我們往往要」心知肚明」,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晚年幸福。
  • 人到六十,這兩件事儘量少碰,否則晚景悽涼
    人的一生,大多都在追求功名利祿,同時也很難逃過「酒色財氣」這四個字。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於欲望的追求也就沒有了之前的好勝之氣。人到了六十多歲之後,是應該安享晚年了,就不要再為了這些所謂的俗世而煩惱,頤養天年這樣才是最正確的選擇。人一旦到了晚年,就不要有太大的貪慾,否則晚年不保。
  • 人到晚年,這三個「軟肋」要藏好,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我們對老年人的晚年問題也變得越來越重視。如何讓老年人有個安心的晚年,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之外,精神世界還不空虛,這是整個社會和老人的子女需要關注的。除此之外,老年人自己也要關注,畢竟你的晚年是你自己的,人活一世,晚年活得順心一些,這輩子也算沒白活。
  • 人到晚年,要想避免晚景悽涼,手中得攥緊這三樣東西
    作者:壹號情感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自然想像,尤其是一個人逐漸變老的過程,雖說我們無法阻礙它的發生,但卻可以提前做一些準備,避免自己老無所依。隨著年齡的增長,阿姨能為兒子做的越來越少,逐漸的開始被兒媳嫌棄,可自己卻沒有為晚年做任何的準備,生活變得越來越悽涼。為孩子傾其所有的父母並不少見,但懂得給自己留後路的老人卻很少,難免就會陷入晚景悽涼的生活。所以說,人到晚年,要想避免晚景悽涼,手中得攥緊這三樣東西。
  • 南山老人說:人到六十,好好守住這四顆「定心丸」,才能體面到老
    這天,我到南山腳下散步,碰到了德高望重的南山老人。老人和我聊起人到六十的話題,老人說:人到六十,是一道很重要的坎,而要邁過這個坎,順順利利地過完我們的餘生,我們就要懂得好好這四顆「定心丸」,才能體面到老啊。那麼,南山老人所說的這四顆「定心丸」,究竟是指什麼呢?
  • 奔四的80後,有「三個夢」不能做,避免晚景悽涼
    慢慢的,80後這一代就要奔四,四十歲這個年齡人們肩負得更多,有家庭需要承擔,生活的壓力如期而至。40歲之後的人生其實更需要小心謹慎,下半生即將奔四的80後,有"三個夢"不能做,避免晚景悽涼。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人生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儘量做有意義的事情,別到了晚年後悔,晚景悽涼。
  • 人過五十,悟透這「六個不要」,避免晚景悽涼
    人活著,痛苦一天,就是浪費一天,總要懂得享受生活,別總是悶悶不樂。人過五十,悟透以下這「六個不要」,避免晚景悽涼。一輩子就是幾十年,壽命長的也就是百年左右,五十歲就是人生過半了,從今往後,人生開始走下坡路,再不珍惜時光,就真的越活越糊塗了。五十歲的人,一眨眼就要變成老年人了,人生再出現很大的波折,就難以翻身了。因此,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要深刻領悟,及時警醒,儘早預防。
  • 人到中年,男人要守住這「五個福」,避免晚景悽涼
    有人說:「人到中年不如狗。」雖然這句話難聽了一點,但也是中年人的真實寫照。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也煩惱,哪有輕鬆的事情?作為中年男人,每天回到家,看到老老小小都指望你吃飯,都依靠你,疲憊的心,更加疲憊;走到單位,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心中就像有一塊大石頭一樣,沉甸甸的,但是不得不努力工作,尤其是加班加點的時候,感覺人生很苦惱,甚至有一種想逃離的感覺。
  • 女人,不想自己晚景悽涼,最好別再做這四件事
    她們每天所做的事就是跳舞,散步,或者做一些其它讓自己開心的事。她們沒有什麼經濟壓力,他們從來沒有手頭緊的感覺。相反,有些女人的晚年則過得很悽涼。這些女人晚年的悽涼,和她年輕時所做的一些事有很大的關係。女人不想自己晚景悽涼,最好別再做這四件事。
  • 人到晚年,攥緊這三樣東西,才不至於晚景悽涼
    作者:壹號情感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自然想像,尤其是一個人逐漸變老的過程,雖說我們無法阻礙它的發生,但卻可以提前做一些準備,避免自己老無所依。所以說,人到晚年,要想避免晚景悽涼,手中得攥緊這三樣東西。
  • 「紅塵來去一場夢」:人到六十,我們退出這四個圈子,靜靜到老吧
    而一個人的老去,這是生命的規律,是每一個人都無法破譯的生命密碼,我們坦然接受為好。當一個人慢慢老去的時候,我們就要懂得放下那些無謂的紛爭,放下過多的追求,去心如止水地過好往後餘生。都說「紅塵來去一場夢」,人到六十,就讓我們退出這個四個圈子,靜靜到老吧,而這,不是一種消極處世,而是一種正確的人生態度啊。那麼,人到六十,我們要退出哪四個圈子呢?
  • 寫給步入晚年的你:人老後,管住自己的「嘴」,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縱使是年輕人管不住自己的嘴,也要承擔相應的後果,更何況是老人,人老了之後步入晚年,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嘴,很可能會晚景悽涼。1陳阿姨今年已經65歲了,她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最近兒媳鬧著要搬出去住,說寧可在外面另外花錢租房子住,也不想和陳阿姨住在一起,因為兒媳認為陳阿姨那張嘴真的很讓人受不了。
  • 為老不尊,為幼不敬:常做這四件事的老人,兒孫再多,晚景也悽涼
    為老不尊的人,在家庭裡,常常喜歡做這四件事,導致這些老人,即使兒孫再多,晚景也會很悽涼。張老大娘病重住院,無人到醫院照料,只得自請護工。怪誰?此時的她,該清醒明白了!05後記雜談寫下這《為老不尊,為幼不敬:常做這四件事的老人,
  • 人過五十,要避開這「六個字」,避免晚景悽涼
    人過五十,各方面都開始走下坡路了,做事情也感覺力不從心了,有時候還不得不服老。可是五十多歲的時候,還有很多人還要顧著孩子、管著父母,生活並不輕鬆。另一方面,五十歲的人,一轉眼就要進入老年了,應該及時為自己的老年生活考慮。前天,讀者老豆對我說:「都要六十歲的人了,還妻離子散,以後這日子怎麼過啊?」老豆今年五十六歲了,但是他過得很不如意。
  • 人到老年才明白,再有本事也要留住這三人!否則晚景悽涼
    世間更多英豪,青年得志,中年輝煌,到了晚年卻終日不安,無人陪伴,孤身等待命運的號召。孔子顛沛流離十四年,到了七十歲被迎回魯國,卻不得重用。所幸有諸多弟子陪在身旁,晚景不算悽涼。他的晚年做到了「不逾矩」,卻未必「從心所欲」。老子壽終正寢,摯友只哭三聲,因老子認為「生亦不喜,死亦不悲」,可世人有幾個能達到老子的境界。
  • 曾國藩:若想晚景不悽涼,莫在年輕做三事
    曾國藩:若想晚景不悽涼,莫在年輕做三事前言:當一個人在年輕的時期裡做出怎樣地事情,在老年的時期裡就會有怎樣的結果。勤奮的人,願意去勞動的話,就一定不會有讓自己失望的生活,他們永遠都能笑著去面對生活,但是那些不懂得播種到底的人,往往最終會過得更加悽涼。
  • 人到晚年,做好這四件事,生活越幸福
    人生不過百年,要儘早做好人生中的這四件事,才能讓晚年的生活過得幸福自在,避免晚景悽涼。四女兒是一個性格潑辣又好吃懶做的人,如果惹急了她可能連自己都被女兒趕出來。所以對於家中的這套老房子,母親就覺得給了五妹,不能交給四女兒。
  • 人到中年這幾件事要準備好,晚年才會幸福,不至於晚景悽涼
    人到中年,很多事情都該懂了。古人云三十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人都到了不惑和知天命的年紀了,很多事情該為自己著想了。首先你得開始存你的養老錢了。年輕的時候,也許你在花錢方面會覺得無所謂,因為我年輕,有大把的時間也是可以拼,財富可以賺回來。
  • 人過50,就別在這三件事上鑽牛角尖,否則晚景悽涼
    我們的一生,分為前半生和後半生,有的人前半生一生都在為了家庭操勞,而一旦人過了50,生活就進入了下半場,50歲之後,生活經歷了磨難和挫折,嘗盡了人生的百態之後,我們對生活多或許有了另外一番體會。人生的前半場,我們要和時間比速度,但是人生的後半場,我們卻要和時間比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