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這三個「軟肋」要藏好,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2020-10-16 花影人間

花影人間:講走心情感故事,分享人間百態

看過這樣一組數據,2019年我國的人口總數為140005萬人, 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5388萬人。

據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中顯示, 2019年中國人口老齡化增速位居世界第一。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我們對老年人的晚年問題也變得越來越重視。

如何讓老年人有個安心的晚年,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之外,精神世界還不空虛,這是整個社會和老人的子女需要關注的。除此之外,老年人自己也要關注,畢竟你的晚年是你自己的,人活一世,晚年活得順心一些,這輩子也算沒白活。

人到晚年,要想避免晚景悽涼,有三件事大意不得,這三件事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也是一個人的「軟肋」,你得藏好它們。

第一個軟肋,身體‍‍

相比一個人老去的速度,身體是最重要的,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即使衰老的速度快了點,你也能從容面對。

若是沒有健康的身體,人對未來的恐慌就會增加好幾分,這種恐慌會奪去你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生命的熱愛,長此以往,晚年生活過不好,也許只好在鬱鬱寡歡中死去。

跟生命相比,「身體」就是一個人的軟肋,你得藏好它,好好保護它。

俗話說:沒啥不能沒錢,有啥不能有病。

在還能動的時候,每天注意養生,平時多鍛鍊身體。

父母是子女的大後方,只有大後方穩定了,子女們才能後顧無憂地在外面打拼。

要知道人老了再沒有健康的身體,遇到小病小痛,都有可能釀成大病。

我們家附近有個老人,身體一直不怎麼好,去年摔了一跤後便癱瘓在床了,平時都是子女輪流伺候他。

久病床前無孝子,剛開始的幾個月還行,日子久了伺候的人受不了,被伺候的人也受不了。

這位老人年輕時幹活特別拼命,沒有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中年的時候就哪哪都是病,到了老年更是比同齡人活得痛苦。

老人到老了想開了,遇到去家裡看望他的人,逢人就說幹活別太累,在吃方面也別太節省。千萬別像自己一樣,年輕時太奔波,到老積累了一身病,摔一跤就癱了。

的確是,一個人的身體垮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個人要想晚年過得不悽涼,其實從年輕時就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到了晚年更要多加防護。

第二個軟肋,家人

不管什麼時候,家人都是一個人的軟肋,在親情這件事上,沒有哪個人能躲得過。

人是群居動物,家人的存在是這個世上讓我們覺得溫暖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大部分父母們來說,子女是他們在這世上唯一的希望。

一旦父母把兒女當成了全部希望,免不了就要掏心掏肺、不計回報地付出。

我有一個遠房親戚,老兩口只有一個兒子,讀到初中就不讀了,到處打工賺錢,但這麼多年一直沒攢下錢。

如今22歲了,還要靠父母才能生活,沒有正經工作、沒有錢、沒有女朋友。

但即使這樣,我那親戚也不捨得讓他吃苦,她說兒子就是她的軟肋,他受一下苦,她心裡就難受。

前段時間聽家人說,這兒子跟父母要了十幾萬買車,說是買了車才會交到女朋友。

他們家還住著老房子,我那親戚就把攢的那點錢全拿出來給兒子買車了。

但他們老兩口過得是什麼日子呢?

前兩年兒子不在家的時候,他們平時吃飯特別節儉,每頓一個素菜,沒有肉,飯桌上兩個月不見葷腥是常有的事情,等到兒子一回家才買魚買肉。

親戚常愁眉苦臉嘆氣,為兒子的未來擔心,唯獨沒有說過自己的晚年。

但其實,他們老兩口的晚年是可以預見的。

生了個只知道啃老,不懂得孝順父母的孩子,你越惦記他,他就越成為你的軟肋。

要我說,我那親戚就該放手不管,隨他出去吃苦,等到他在外面吃夠了苦,懂得了父母的不易,自然就成長了,人也會慢慢變得獨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之深遠」,作為父母,愛孩子不能毫無節制地愛,若是真為他好,也該為他的未來考慮,為你們百年之後孩子如何生活考慮,而不是只讓他過好當下的日子。

最重要的是,也要為你們自己的晚年考慮。

孩子有手有腳,該放手時就放手,讓他自己去吃苦去打拼,他獨立了,你們的付出才有意義。

第三個軟肋,金錢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牛馬。

像我上文提到的親戚,把一輩子的積蓄都花在兒子身上,忽視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該如何過,這是不可取的。

生活中,像我親戚那樣的父母不在少數,一輩子為了子女省吃儉用,怕子女受苦。

但我想說的是,錢不是萬能的,但離開金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你再無私,也要看好自己的積蓄,別輕易都散給兒女。

人老了,金錢就是你晚年的軟肋,你得自己保管好,當你生病或者遇到難處,這也許會成為你的保命錢。

我的另一個親戚就很看得開,從中年開始就為自己的晚年存錢。

他們兩口子也愛自己的孩子,但不會把全部積蓄都給孩子,當然他們的孩子自己能賺錢,也不會跟父母要。

有一年家裡的男的生了場病,兒女無法回來伺候,女人一個人伺候不了,請了護工來家裡跟她一起伺候,一點都沒有麻煩子女。

用他們老兩口的話說:我們還有能力負擔自己,不需要讓子女跟著擔憂,他們忙他們的就行。

對於他們來說,金錢不是軟肋,是底氣。

自己有錢應急,不用求爺爺告奶奶借錢,已是晚年生活的一大幸事。

但對於把積蓄全給子女的老人來說,金錢便成了他們的軟肋,一旦有急事需要錢,而子女又無法給予幫助,這種「老無所依」直接導致的結局就是晚年悽涼。

當你老了,身體、家人、金錢這三個軟肋,一定要藏好。讓你晚年幸福的是這三件事,讓你晚年悽涼的,也是這三件事,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應對。


  • 今日話題:

人到晚年,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相關焦點

  • 人到晚年,要想避免晚景悽涼,手中得攥緊這三樣東西
    隨著年齡的增長,阿姨能為兒子做的越來越少,逐漸的開始被兒媳嫌棄,可自己卻沒有為晚年做任何的準備,生活變得越來越悽涼。為孩子傾其所有的父母並不少見,但懂得給自己留後路的老人卻很少,難免就會陷入晚景悽涼的生活。所以說,人到晚年,要想避免晚景悽涼,手中得攥緊這三樣東西。
  • 人到六十,這四件事我們要「心知肚明」,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當我們人到六十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漸漸老去的失落感。是啊,人老了,要面臨很多困難,甚至是一些恐慌。其實,人到六十的人,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只是,在漸漸老去的路上,如何保證我們體面的老去,是一個值得我們好好思量的問題。和德高望重的南山老人聊起這個話題,南山老人提醒我說:人到六十,這四件事我們要「心知肚明」,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 人到六十,記住這5句話,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大家好歡迎來到中老年講堂,我們專注於中老年人的情感和健康問題,大家可以點擊右下方的訂閱按鈕免費訂閱我們的頻道,希望我們的影片能給您帶來一些幫助與啟示。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人到六十記住這五句話,避免晚景悽涼。人到六十慢慢就進入老年生活了,很多人都退休了,生活更閒了,感情更深了,同時很多事情也該放下了。
  • 人到晚年,攥緊這三樣東西,才不至於晚景悽涼
    所以說,人到晚年,要想避免晚景悽涼,手中得攥緊這三樣東西。不要為了孩子而傾其所有,最起碼給自己留下一個住處,否則難以避免晚景悽涼。所以說,人到晚年之前,一定要提前準備好養老錢,以應對生活的不時之需。千萬別覺得無所謂,當你真的需要錢卻拿不出來的時候,生活難免會越來越悽涼。
  • 人到中年,男人要守住這「五個福」,避免晚景悽涼
    有人說:「人到中年不如狗。」雖然這句話難聽了一點,但也是中年人的真實寫照。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也煩惱,哪有輕鬆的事情?作為中年男人,每天回到家,看到老老小小都指望你吃飯,都依靠你,疲憊的心,更加疲憊;走到單位,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心中就像有一塊大石頭一樣,沉甸甸的,但是不得不努力工作,尤其是加班加點的時候,感覺人生很苦惱,甚至有一種想逃離的感覺。
  • 奔四的80後,有「三個夢」不能做,避免晚景悽涼
    40歲之後的人生其實更需要小心謹慎,下半生即將奔四的80後,有"三個夢"不能做,避免晚景悽涼。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人生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儘量做有意義的事情,別到了晚年後悔,晚景悽涼。二、醉生夢死不能有,消耗健康無論是什麼東西,健康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有了健康才有了其他東西,很多到了40歲的人,他們在生活上不注重健康,不注重養生,最後落下病根,到了晚年痛苦無比,才追悔莫及。
  • 寫給步入晚年的你:人老後,管住自己的「嘴」,才能避免晚景悽涼
    縱使是年輕人管不住自己的嘴,也要承擔相應的後果,更何況是老人,人老了之後步入晚年,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嘴,很可能會晚景悽涼。1陳阿姨今年已經65歲了,她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最近兒媳鬧著要搬出去住,說寧可在外面另外花錢租房子住,也不想和陳阿姨住在一起,因為兒媳認為陳阿姨那張嘴真的很讓人受不了。
  • 人過五十,要避開這「六個字」,避免晚景悽涼
    他出生在農村,和妻子輾轉到上海打工,然後又到長沙創業。年輕的時候,他努力學習裝修的手藝,做水電、貼磁磚、裝門窗,他樣樣都會。到長沙之後,他和妻子一起創辦了一個只有三個員工的裝修公司,到處承包一些小規模的房屋裝修工程。後來他的公司發展到十多個員工,雖然他不是大老闆,但是經過多年的奮鬥,在長沙買了房子,還有存款一百多萬。有人說:「男人有錢就變壞。」
  • 人過五十,悟透這「六個不要」,避免晚景悽涼
    人活著,痛苦一天,就是浪費一天,總要懂得享受生活,別總是悶悶不樂。人過五十,悟透以下這「六個不要」,避免晚景悽涼。一輩子就是幾十年,壽命長的也就是百年左右,五十歲就是人生過半了,從今往後,人生開始走下坡路,再不珍惜時光,就真的越活越糊塗了。五十歲的人,一眨眼就要變成老年人了,人生再出現很大的波折,就難以翻身了。因此,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要深刻領悟,及時警醒,儘早預防。
  • 人到老年才明白,再有本事也要留住這三人!否則晚景悽涼
    世間更多英豪,青年得志,中年輝煌,到了晚年卻終日不安,無人陪伴,孤身等待命運的號召。孔子顛沛流離十四年,到了七十歲被迎回魯國,卻不得重用。所幸有諸多弟子陪在身旁,晚景不算悽涼。他的晚年做到了「不逾矩」,卻未必「從心所欲」。老子壽終正寢,摯友只哭三聲,因老子認為「生亦不喜,死亦不悲」,可世人有幾個能達到老子的境界。
  • 人到晚年兒女多半靠不住,沒有這三樣遲早晚景悽涼,越早知道越好
    成功並不是到了一定年紀就一定會得到的,我們都是普通人,如果沒有付出足夠多的努力,沒有走過幾次彎路,經歷過困難和挫折,是很難輕易收穫幸福的。到了晚年,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那些喝喝茶,散散步的日子還會離我們很遙遠;如果晚年子女不孝,年輕時對愛人不好,晚年無人贍養,無人管,自己一定是晚景悽涼。
  • 百歲老人說:紅塵來去一場夢,這三條天機不可扔,扔了會晚景悽涼
    王大爺見我今年已經也人到五十了,就告誡我說,人到五十,是進入了一個漸漸老去的年齡段了,在這個年齡段,我們一定要懂得為自己的餘生做些打算了。古人云:天機不可洩露,但是,天機不可洩露的前提是,我們要識破一些對自己有用的天機,然後好好地守住這些天機。所以你要牢記:紅塵來去一場夢,這三條天機不可扔,扔了會晚景悽涼啊。
  • 真正晚景悽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很多家長之所以會那麼熱衷於催著男人女人早點結婚早點生孩子,無非也就是在擔心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會孤苦伶仃,等到身為父母的他們去世之後,他們的孩子或許會變得晚景悽涼。但事實上,並非不結婚沒孩子的人一定會晚景悽涼,也並非結婚生孩子的人一定會晚年幸福。真正晚景悽涼的人,有以下幾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 曾國藩:若想晚景不悽涼,莫在年輕做三事
    曾國藩:若想晚景不悽涼,莫在年輕做三事前言:當一個人在年輕的時期裡做出怎樣地事情,在老年的時期裡就會有怎樣的結果。勤奮的人,願意去勞動的話,就一定不會有讓自己失望的生活,他們永遠都能笑著去面對生活,但是那些不懂得播種到底的人,往往最終會過得更加悽涼。
  • 50歲後依舊保持這三個習慣的人,晚景註定悽涼,十有九準
    到了50歲之後,體力肯定會逐漸下降的,同時對於人生,對於未來,都會有很多感嘆。在做事時,很多人都變得特別圓滑了,不再積極面對了。50歲之後,無論如何,有些壞習慣一定要改掉,因為這關係到你晚年的生活是否會幸福。
  • 喜歡在這些地方大手大腳的人,會晚景悽涼
    我一直覺得信用卡、借唄、白條這類的可以偶爾應急使用,但是不能養成依賴的習慣,如果你逾期未還款,有高額的違約金和利息,而且對你本身的信用額度也有影響,而且這樣你更不能養成存錢的好習慣了。我們的祖輩就教導我們,未雨綢繆,平時你不攢錢,等到要用錢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錢到用時也會方恨少的。
  • 中年女人,一定要戒掉以下三個習慣,否則容易晚景悽涼
    導語:中年女人,一定要戒掉以下三個習慣,否則容易晚景悽涼情感原創作者,深度解析情感故事。人到中年就會面臨很多壓力,哪怕是像菲菲那樣不結婚,也會有養老的負擔,年輕時可以花錢毫無節制,但是中年就不可以這樣了,方方面面都要用錢,不管對孩子還是老人甚至是自己,錢都是一份保證,有了錢,才能在發生意外時及時處理,否則就會像菲菲一樣遺憾。
  • 人到晚年,手裡要握緊這三樣東西,弄丟一樣,晚年必悽涼
    人這一生,沒有青春永駐的容顏,沒有與日不增的年齡。隨著時間的推移,是人,都會變老。衰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晚年生活怎樣,如果你想在晚年幸福,就要學會未雨綢繆,手裡必須握緊這三樣東西,才能安度晚年,避免悽涼。
  • 人到中年,最好的退路是為自己準備這三樣東西,否則晚景悽涼
    有時生病了,也沒有一個照顧的人,這才發現原來中年的時候,給自己留一條後路,是非常重要的。留一條後路,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過的好一點。這個時候老人的生活,也是特別悽涼的,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可是到老的時候,卻落得這樣的一個下場。人在中年的時候,除了給孩子投資,除了為家庭付出以外,還要給自己存一點錢以便於自己養老。這不是說瞞著家裡面給自己存私房錢,而是給自己存一些以後養老的錢。
  • 93歲爺爺的忠告:人老後,有3樣東西得藏好,否則晚景悽涼
    身邊的人對爺爺也是非常的尊敬,甚至還有人向他請教晚年過得好的秘訣。爺爺總是笑笑說道:「人老後,有3樣東西要藏好,否則晚年悽涼。」因此,爺爺說:「人老後,財產要『藏』好,不是指藏著掖著,而是指在合理的進行分配後,為自己『藏』一部分,為幸福自在的晚年生活多增一份保險,不然,晚年沒有財產保障,還需要向子女索要,豈不是讓自己晚年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