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吃飯,其中一個朋友說,「我要結婚了」,在我正準備夾起一塊肉還來不及反應的時候,旁邊另一個朋友開口了。
「你什麼時候談的戀愛?」旁邊的朋友問。「兩個星期前,」她回答著。
男生是朋友爸媽的朋友介紹的,經濟能力不錯,有房有車比她還小兩歲,朋友的爸媽很滿意,覺得可以嫁。
當我們問她,為什麼這麼著急的時候,她說「碰到合適的就嫁唄,自己也不小了。」
嗯,她30歲了,這個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周圍年近30歲的人,無論男女都結婚了,孩子都會打醬油了。
但只談了兩個星期就結婚的話,多少有那麼點草率,我不信甚至厭煩「因為了解而分開」這個詞,所以換做我,一定要真的了解你才會結婚。
還好,巧的是男生我剛好也認識且還挺熟,一個老實,耐心,細心會照顧人的男生。
雖然我沒見過他談戀愛,但我想一個對自己家人好的人,一定不會差。「合適」這個詞,他受得起有餘。
很多人都因為年紀到了,家裡催婚,所以選擇將就,嫁給爸媽口中覺得「合適」的人。
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這麼幸運的,對於我這位朋友,她還算幸運,遇到一個合適的人。
而我的另一個朋友,她有著「戀愛狂」 「嫁給愛情」的標籤,年輕的她寧缺毋濫,也認真地談過幾次戀愛,但最後並沒有修成正果。
去年在她的預產期內幾天,我們一起去私人醫院看她,她躺在病床上,陪同她一起的不是自己的老公,而是自己的爸媽,和看起來經驗老到的保姆姐姐。
在我們聊起這件事的時候,朋友的爸媽連忙解釋朋友老公的問題,「他忙,他有大生意要談,工作重要。」
之後,聽說直到孩子出生後的當天下午,朋友的老公才出現在病房裡。
眼看私人病房像酒店般高級,但我想對於一個準備生小孩的女人來說,依舊缺乏安全感。
或許在很多爸媽看來的合適就是,有優質的經濟條件,或者對自己的女兒好,但這個好的標準卻是爸媽主觀性的。
結婚前,哪個男生敢表現得不夠好,結婚後女方的爸媽又沒和他們住一起,又怎麼知道男生對女生好不好?
爸媽能看到的只是,女兒結婚後有沒有房子住,愁吃不,愁錢花不,這些表面上的東西。
昨天,我媽還在說,誰家的女兒嫁給一個好人家,「你怎麼知道是好人家?」我問我媽。
我媽說,「聽說的,聽說他們家經濟條件很好,嫁過去不用工作,還有工人服侍。」
嫁給愛情,每天一個雙肩包上班,上街買菜,倆個人一起供房,一起進步,也不覺得就是不好。
嫁給爸媽認為的合適,每天睡到自然醒,自己吃飯,自己看電影,一個人生孩子,專車接送,工人服務,出入上流社會,就一定是好嗎?
我無法分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但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和自己的愛情在一起,起碼是你自己覺得甜,而不是爸媽覺得「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