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小黑
在《小王子》裡有一句話說得很對: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奢侈,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深以為然。
而正因為它「奢侈」,所以才「易碎」。
若想要維持好一段關係,那麼無論何時何地,在與人相處時都應該注意以下3種相處方式。
01.不抬槓
知乎上有人問:在相處時,你最討厭的是怎樣的人?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簡短但讓人印象深刻:槓精。
是的,在生活中,總有些人為了刷存在感、為了滿足自己的一時之快,凡事都要唱反調、搞特殊,讓人厭惡至極。
你說,相信明天又會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他會很憤慨地反駁你,別再一天到晚熬毒雞湯了,明天還不是像往常一樣為了那一點薪水累死累活?
你說,抽菸有害健康,熬夜真的會死人。
他反駁你,淨妖言惑眾,我隔壁的老頭抽了一輩子煙,活到85歲,我家樓下的牛嬸天天上夜班,也沒見她出什麼事。
你說,運動後出汗的感覺真爽啊!
他不屑地回答,出汗有什麼爽的,還不如我待在家裡睡一覺來得舒服。
這時候一定有人想:
「難道我看到跟自己看法不同的事,還沒有表達觀點的權利嗎?」
當然有。
不過「表達觀點」和「抬扛」完全是天差地別的兩個概念,「表達觀點」說的是正理,而「抬扛」抬的是歪理。
因為一旦你開始抬槓,你已經不是在合理表達自己的看法了,而是在用你的無腦去攻擊人,去中傷人。
正如班傑明·富蘭克林所說:
「爭辯和反駁或許會帶來暫時的勝利,但你永遠無法通過這表面上的勝利贏得對方的尊敬。」
因此與人相處時,不必計較誰輸誰贏,不必爭個誰高誰低,不必辯個涇渭分明,只需求同存異、和諧共處,就是一種高情商,也是一種活得通透的大智慧。
02.不窺探隱私
有人說:沒有距離感的感情,其實就是一場災難。
對此,深以為然。
就好比兩隻刺蝟,只有互相之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才能更好地共處,才不至於將對方刺傷。
朋友阿嬌跟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剛剛工作的時候,阿嬌和公司裡一位女同事相識,兩人年紀相仿,也比較有共同話題,常常一起吃飯聊天,因此成為了要好的朋友。
隨著關係日漸親密,她們聊天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地涉及到私生活,有一天,好朋友悄悄問阿嬌有沒有跟男朋友過性生活?
阿嬌覺得這個問題超過了她的底線,於是婉言謝絕。
但後來有一天,她無意中聽到好朋友竟然跟別的同事在一起討論自己有沒有性生活這件事。
瞬間,她氣炸了,覺得自己的隱私被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是對自己的極度不尊重。
雖然事後得到了道歉,但阿嬌還是與好朋友撇清了關係,重回同事關係。
不可否認,人總有好奇心,而且越親近的人,總想知道得越多,了解越多。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想被碰觸的秘密與隱私,有的時候,你自以為的關心朋友,實則是在窺探別人的隱私。
人世間種種情感,貴在有尺有度,各有各的空間,即便是再好的朋友,相處時保持適當的距離,百利而無一害。
03.什麼樣的交情就談什麼樣的話題
在英國,有一本書叫《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
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英國人有個社交規則叫「猜測規則」,指的是在英國,人與人初次見面或者交情不深時,不會完全解除戒備深聊。
比如他不會主動告知自己的職業、婚姻狀況、家庭住址等,而對方也要遵守此種規則,只能通過聊天來互相猜測。
其實在任何時候都一樣,與人交往時最忌諱的就是交淺言深。
剛入職場那會兒,我就吃過這個虧。
幾杯酒下肚,自以為跟同事交情足夠深了,於是就在眾人面前對公司目前的運營狀況抒發了自己的意見,並吐槽了對部門內部管理的諸多不滿。
喝酒時,大家都歡聲附和,似乎都憋著一肚子的氣要發洩,可事後,卻仍舊像以前一樣瘋狂討好領導。
而更讓我難以接受的是,那晚之後,竟然有人走漏風聲,將我說的話告訴了部門主管來博取好感。
從那以後,我明白了「什麼樣的交情就談什麼樣的內容」這句話的含義。
正如古人所云:
「可與言而不與言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也就是說,在人際交往中,你跟別人怎樣的交情就談怎樣深度的話題,萬萬不可越界,否則,自己埋下的苦果終究由自己一人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