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時而媽媽,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
圖片來自網絡
富養女孩從我學生時代就耳聞了,身為女孩,聽到為女孩說話,站在女孩角度考慮的,當然是認同的且暗喜的。
不過那時,身邊聽到的理解是物質上的富足,我總感覺不太對。奈何那時還小,組織不了語言,感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當你的女兒長大,你能看到你給她的童年與如今她擁有的力量和品質之間的關聯。你感到驕傲,並且非常滿意。當你離開,一個優秀的女人會繼續生活,她還將把你教她的一切傳給她的後代。
--------------《養育女孩》
男孩和女孩確實要不同的教養方式。很多人以為,在生活中,給女兒物質上的優越,可以讓她們以後不容易被誘惑。
其實富養女孩還有更深的內涵,物質上是要有限度的,更應該注重性格培養。
我認為首先是要讓女兒感受到父母的愛,不止物質需求,還有情感需求,被愛和感受愛是不一樣的。
物質上無條件的滿足,比如不能好好陪伴,然後用物質來彌補,可能她們只能感覺到自己被關心,卻感受不到愛,情感上會覺得匱乏。
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愉悅的人際關係才能帶給人幸福,而且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所認為的房子、車子等等能帶來幸福,其實不是。
陳道明對女兒的教養很有原則,他對女兒十分疼愛。他可以為了女兒學習很多手藝活,比如他女兒喜歡糖人,他就準備了一間專門做面點和糖人的房間。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滿足女兒,而且是自己親自動手。
愛女兒的同時也沒有無條件縱容,在他女兒慢慢長大,也被奢侈品吸引後。一開始他也感到無力,但是他也沒有放任。
然後他就去專門買了一個LV的包,自己仿著做了一個包給她女兒,並告訴她,真正的氣質在於修養,而不是外在品牌的修飾。
女兒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從此更加注重內在修養。
陳道明對女兒的愛明明確確的表達出來,讓女兒完全感受到愛,也更容易接受父親的教導。
圖片來自網絡
從嬰兒時期,就要注重給予寶寶情感回饋,這樣寶寶比較有安全感,也能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寶寶在呀呀出聲的時候,媽媽也默契回應,這個過程,可以讓寶寶確認媽媽對她的愛,使得在以後能容易察覺他人情緒,學會共情。
被愛的孩子也會比較自信,但切記不是溺愛。
在嬰兒時期,寶寶需要平靜也需要快樂,動的遊戲,我發現我女兒平時是很乖,很安靜的,可是如果抱著她小跑起來,她就咯咯的笑得很開心。
有研究表明,會玩一些較動的遊戲,比只會玩溫和遊戲的孩子更能抗壓。
富養還在於思想上的富足,拒絕做花瓶,胸藏文墨懷若骨,腹有詩書氣自華。
從小培養讀書的興趣,在嬰兒時期,就可以開始講繪本,讓寶寶對書本感興趣。
講繪本是時候主張寶寶自己發揮,寶媽有時很心急,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講解出來,甚至是糾正孩子是錯的理解,其實還是應該讓他們自己去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這樣不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還能培養他們獨立的思考能力。
圖片來自網絡
能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見解。這真的很重要,誰都不想做抬驢的父子那樣的人。
富養女兒是要讓她們有教養,懂得尊重他人,在意見不同的情況下,能理解他人,同時也能禮貌的堅持自己的習慣和觀點。
人際交往很重要,父母要主動帶孩子去社交圈,培養她們待人接物和為人處事,多去戶外活動,外出旅遊,開闊視野,拓寬格局。
讓孩子學會一樂器,真的很有必要。不要求高大上的樂器,小到一個尤克裡裡,一個口琴,都可以。
會樂器演奏的人,總是能散發出迷人的自信。
是而且在練習樂器的過程中,要有充分的耐心,需要反覆練習,也讓孩子更有韌性,更能吃苦耐勞,而且還能享受美妙的旋律。
懂一項樂器,豐富自己的生活和內心,無論是開心還是痛苦,都可以通過演湊來傾訴,抒發情緒。
也相當於有一個忠實的夥伴,一生陪伴。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要不包辦,在合理的範圍內給與充分的選擇權。將來女孩總要步入社會,父母總要放手的。
我們需要從小就培養她們自主選擇,不幹預她們的選擇。
比如兩三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她們自己挑衣服穿。很多種場合,可以用詢問選擇的話語,如果紅色和黃色,你要選擇哪個呢?而不是直接替她們做決定。
這樣的孩子比較獨立自主,有自己的意見,而且也感受到被家長尊重。
願每個女孩都堅強,自信從容,能有較好的情緒自控能力。能清楚的明白自己的需求,正確處理自己的感受,在情緒波動大的時候還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圖片來自網絡
心理學家認為,媽媽可以給孩子安心,而爸爸可以給寶寶自信。在富養女兒的過程中,爸爸媽媽給予的關注不能少。
我是時而媽媽,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