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磊說:"我覺得男女之間沒有純粹的友誼,友誼可以轉變成愛情,愛情卻不能轉變成友誼,因為人是不可控制的情感動物,在沒有發生曖昧和背叛之前,誰都能說我情能自禁,但是發生了背叛和曖昧之後,情不自禁就成為了某種藉口。"
普通男女之間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有過感情的前任。
分手後如果打算老死不相往來,徹底消失在彼此的生活裡是最好的選擇。可如果還想在一起,朋友的身份就是一個絕佳跳板,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怎麼從朋友到曖昧再發展成情不自禁。
我也明白你身在分手的困局中,當局者迷,總是會為他的態度擔心忐忑,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別急,看完我的分析,可以幫你重新找回信心。
首先請你思考一個問題,分手後為什麼還能做朋友?我總結了一下原因:
1、 沒有因為發生矛盾就惡語相向
2、 對方身上有自己欣賞的優點
3、 彼此有工作或利益上的來往
4、 情緒化分手,有挽回的意願但是放不下面子
你們分手後還能做朋友,以上原因不管佔了幾個,第一條是一定的。
我為什麼會這麼篤定,就是因為在做了上千個挽回案例之後,我發現其實大部分分手不是愛沒了,而是在解決感情問題的過程中兩個人互相謾罵責備,慢慢地佳侶變怨偶,最後不堪折磨才分開。
也就是說,分手之後普遍會有的一個心態就是防禦和厭惡——因為你傷害了我,我和你在一起很難受,所以我要防止你幹擾我的生活,我要拒絕你的靠近來保護我自己。
我們常常會用性格不合或者三觀不同來解釋,但其實追根溯源就是人格受到了攻擊。
我舉一個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結婚五年,孩子都三歲了,可就在半個月前,她決定要離婚。她告訴我,四年前懷孕辭職後,她的生活就變了,一開始丈夫只是會用使喚的語氣讓她做一些倒水盛飯之類的小事,可隨著孩子出生,養家的壓力越來越大,丈夫就總帶著情緒回家,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對勁,只要她一點事情沒做好,他就會開始罵人"這點事情都做不好,要你還有什麼用""我看你和豬沒什麼區別"。
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核心人格在6歲之前就會形成,小時候父母帶來的影響能伴隨一個人一輩子。我朋友的父親就是個典型的"窩裡橫",每次在外面受了氣就回家拿她出氣,經常會罵她活著就是浪費糧食,最要命的是母親還經常勸她順著父親別惹他生氣。這也形成了朋友的核心人格裡特別需要尊重和認可的部分,而丈夫不僅沒有滿足她,反倒用謾罵勾起了她最痛苦的回憶,如果是別的問題還能溝通,可是自己本身被否定了,帶來的就是絕望和無力,痛定思痛之後,她果斷選擇了離婚。
她說了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他既然瞧不上我這個人,那就換一個好了。"
所以分手後還能做朋友背後的含義就是,他和你相處的感覺比較舒服,你們並沒有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用難聽的話來把相處問題上升到人格問題,你們相互的愛是完整且安全的。他看似和你只是朋友,可他只是理智上接受了分手的事實,潛意識裡把情緒藏起來保護自己而已,他並沒有把你從感情世界裡排斥出去。
我也經常告訴我的來訪者,吸引力這個東西一旦產生就是一輩子的,你本身的樣子並沒有變,只是兩個人爭吵摩擦過程中太難受,他被情緒影響了判斷以為你變了。
因此複合的關鍵就是調動起他的情緒,重新喚起他對你的感情。
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愛情三角理論,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組成:激情、親密、承諾。激情是性慾成分,承諾是情緒上的著迷,親密是指愛情關係中能產生的溫暖體驗。
而只有親密成分,也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你們在一起相處很舒服,但是缺乏承諾和激情的話,就會變成友誼,也就是喜歡式愛情(Liking)。分手後還能保持朋友關係,缺的恰恰就是天雷勾地火的激情以及相守一生的承諾和決心。
我根據激情和承諾的呈現方式列了一個表,你可以對照看看自己在上一段感情裡缺失了哪些?
其實每個人愛人的方式不盡相同,克制的人喜歡用行動來表達愛意,善於表達的人喜歡用山盟海誓來道盡真心,這本身沒什麼優劣之分。但是每個人的情感需求其實殊途同歸,無非就是通過肢體、語言、行為各個方面來確認你是愛他的,因此光有舒服是不夠的,這時候就需要通過努力去補足缺失的情感成分,才能重新點燃愛火。
喚起激情體驗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照顧、支配、服從,再比如好身材和漂亮的臉蛋,但是在這裡我想談一談,怎麼通過挑起他的在意和情緒來讓他感受到為你心跳的感覺。
說到挑起情緒,我首推的方式就是朋友圈,如果說電話、微信、郵件等方式是一對一單線交流,那麼發朋友圈就是面對n個人的多線交流。
單線交流的特點是,你不是在展示自己,而是在互動,他能明明白白知道你的每一句話都是說給他聽的,他是且只是一個聆聽者,他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失去了主動揣摩的過程,一切都是你直白地告訴他,他對你就不可能太在意。
可是在朋友圈發的呢,他不知道你是發給他看的還是發給別人看的,這其中就留下了很多可以遐想的空間,他會忍不住去關注你,去猜你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比如同樣是一句"難得周末沒有課,出來吃大餐啦",直接發給他他就會認為你是在和他分享日常,可是發在朋友圈,他就會想:你發的是給我看的還是給誰看的?你是和誰一起去的?你會不會是出去約會去了?
同時,你需要在朋友圈營造出自己在被人追的氛圍,經濟學裡有個概念叫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相對於相同數量的收益和損失,人們認為損失更讓人難以忍受。在前任的眼裡,你曾經是他擁有過的人,即使分手了,在你找到下一任之前,他潛意識裡仍然會覺得你是屬於他的,因此一旦你有被人追去的可能,他就會覺得很氣憤,繼而引發競爭性嫉妒,這個心態在男人身上尤為明顯。
但是要注意一個度,你要表達的是你可能被人追走,而不是已經被人追走,一旦他認為自己沒可能了,反倒會徹底放棄你。
比如你發和一個男性朋友去看電影,配文"出來看電影好開心",他就會認為你已經有男朋友或者喜歡的人了。可你如果發的是"可惜不是和自己愛的人來看",他就會暗暗猜你說的是不是他,而且也能知道你現在單身可撩。這就給他提供了一個臺階,如果你們的情況是我開頭提到的情緒化分手,那麼他很大概率會主動找你。即使他沒有主動,這個情況下也很容易創造新的契機,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最後再來說說承諾,承諾相對於激情更具有理性色彩,承諾是往往一個人深思熟慮之後才會做出的,這其中他會有衡量和估值,就像我們出去買東西,挑來挑去要不挑一個最喜歡的買,要不就挑一個性價比最高的買。
可以說,承諾就意味著重視+責任感。
想讓他重視,就需要立馬行動起來去提高自己在感情裡的籌碼,增加感情博弈的贏面。
具體要做的也是我們老生常談的自我提升,這個提升不僅僅包括身材外貌的提升,還包括技能、不斷學習的能力、情商和自我反思能力等等。當你的自我發展得越完善,你就越有可能重新吸引這個人。與此相對應的是,你越強大,也就越不懼什麼分手失去,總之到了最後,不管能不能追回他,贏的都是你。
至於責任感這個東西,可能你會說這不是他自己的品質嗎,我怎麼能決定呢?
我用一個對比例子來解釋一下:
A和B都是你的朋友,某天都生病了去醫院打點滴,同時他們也在和你聊天。
A:生個病有什麼了不起的。
B:一個人不知道怎麼辦,想有個人陪。
試問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更想去陪哪一個?
想必答案已經很明白了。在感情裡也是,很多人總是在付出,總是找不到一個負責任的伴侶,吃虧就吃虧在太要強。堅強只會吸引想依靠你的人,而示弱才能給他對你付出進而負責的機會。
所以生病了該怎麼辦呢?完全可以拍個打點滴的照片發朋友圈,"生病了也只能一個人來醫院,一會還不知道能不能自己回去"。這個時候別著急,他如果只是點讚,就代表還沒有到願意主動的地步,多試探幾次,等他什麼時候評論了,不管他說了什麼,都是你們更進一步的契機。
他一旦透露出了一點關心和在意,你就臉皮厚一點順杆爬,讓他來接你或者照顧你,相信我,他給你回應的時候其實也做好了對你付出的準備。這就是你們關係修復的開始。
其實跳出前任的關係去回答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這種問題,大部分人應該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怎麼可能有,可是身在局中難免就會看不清,既然在意,彼此又不討厭,不如大膽去試一試,都已經失去過了,還怕什麼呢?
心理測試:測試你分手後複合的概率
分手後你是否想過兩個人還有多大的可能會複合?這套測試題幫你測試分手後複合的概率有多大,一起來試試吧
1、 現在你的手機裡是否還存著前任的聯繫方式?
是 5分
否,全部刪除了 0分
2、你們分手的原因是什麼?
客觀原因,家裡不同意 1分
異地戀,沒有未來 2分
TA認為我脾氣很差,我們性格不合適 3分
有第三者介入我們的感情 0分
我們吵架之後誰也不願意低頭,一怒之下分手 5分
我覺得TA脾氣很不好,總是抱怨,被TA甩掉 6分
3、 以下四種說法,如果非要選一個你最認同的,你會選哪一個
一個人愛另一個人,就應該愛TA 的全部,無論優點還是缺點,否則就稱不上是真愛,頂多是喜歡 2分
感情雖說是你情我願,但是事在人為,對方的愛也是可以把控的,只要能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愛情就能被引導 4分
強扭的瓜不甜,如果TA不想複合,我尊重TA的想法 1分
感情世界永遠不可能是平等的,想複合的那個人必然要不吝惜自己的付出 6分
4、在表達一件事情上,你更看重
說話表述的精確程度 2分
說話給對方感受到的強烈印象 1分
說出的話周圍的人是否感到舒服 6分
說出的話所能達到的最終目標 4分
5、你認為自己的情感上的基本特點
情緒化嚴重,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0分
自抑能力強,表面風平浪靜,但內心情緒起伏大,一旦挫傷很難平復 2分
一切都是浮雲,天生不容易動怒,朋友都誇讚的好脾氣 6分
感情不拖泥帶水,較為直接,只是一旦不穩定,容易激動和發怒 3分
6、 曾經挽回過前任嗎?
挽回過,但是被拒絕了,沒有再繼續挽回 4分
沒有,不知道對方心裡怎麼想的,不敢開口 2分
挽回過好幾次,對方很排斥,拉黑,不希望再見到我 0分
試探著開過口,但是對方認為我們不合適,希望我找到幸福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