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來給媽治病的錢,媽給弟買了房:媽,我不恨你,但也不會原諒你

2020-10-23 江左梅娘

文|素顏 江左梅娘

配圖|《都挺好》劇照

都說中國人重男輕女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我原本是不信的,可是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糟心事之後,我慢慢開始相信,我在我媽心目中,只是一個用來提攜弟弟的工具人,這份認知曾讓我痛苦萬分,而如今發生了一件讓我實在無法忍受的事情,我恨不得和她斷絕母女關係。(案例已授權)

01.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我十歲那年,我爸去世後,我媽一個人含辛茹苦將我和我弟拉扯大,並且堅持供我們姐弟讀完大學。一個寡婦能供出兩個大學生,這在農村是件稀奇事兒,說起我媽,無人不豎起大拇指誇一句:「能人兒」。

雖然我媽經常把「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這樣的話掛在嘴邊,有好吃的也是先緊著我弟弟吃,我只有看的份,但我媽吃過的苦我看在眼裡,我相信媽媽也是愛我的,因此發誓自己以後一定要找一份好工作,讓我媽享福。

大學畢業後,我找到一份薪資豐厚的工作。我每個月都把自己工資的一半寄回家裡,另一半工資存起來,想要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裡買房,以後把我媽接到城裡享福。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在我弟大學畢業那年,我媽在一次村裡來的免費體檢中檢查出乳腺癌,她當時給我打電話還開玩笑說免費檢查就是不靠譜,沒病也能整出來一身病,我卻沒敢大意,直接帶我媽去省城醫院複查。

結果怕什麼來什麼,我媽真的得了乳腺癌,不過是早期,所以治療成功的希望還是很大的,於是我迅速給我媽辦理了住院手續。

02.

我媽卻說,她不治了,癌症這種病,治了也不定能治得好,不能讓我白花冤枉錢。我知道我媽是心疼錢,我也知道這幾年我寄回去的錢,她都用來供我弟讀大學了,她自己也拿不出錢來治病。

為了讓我媽安心,我把自己這幾年攢的,準備買房子的十萬塊錢的卡拿出來給我媽,告訴她卡裡有十萬塊錢,並且把密碼告訴她了,讓她只管安心治病就好。

可是到交費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的那張卡裡空空如也,於是我問我媽卡裡的錢呢?我媽吞吞吐吐半天才說:「我這病,沒幾天好活了,治不治都一樣。我把錢給你弟付了房子的首付,他就更容易討個媳婦兒,以後就算我死了,也能閉眼了。你是姐姐,媽不在了一定要多幫襯著點你弟啊!」

「媽,你糊塗啊,這可是你救命的錢那!我省吃儉用攢了兩年哪!你把它給我弟買房子了,那你的病怎麼治?」我幾乎是邊哭邊問我媽。「我的病就不治了!我死了總要給你弟留點什麼!」我媽說。

「那我呢?」我幾乎是衝我媽吼道。「你一個女孩子,嫁了人就什麼都有了。」我媽一邊吃著我削的水果,一邊說得雲淡風輕,而我的心卻如墜冰窖。

03.

最後,我四處求人借錢財湊齊了我媽的手術費,順利給我媽做完手術。我一邊上班一邊照顧我媽,而我弟只要來醫院就被我媽趕出去,說是不能因為她的病影響了我弟的工作。我的心一點一點涼了起來,我媽生病後我盡心盡力地出錢出力伺候她,卻換不來她為我考慮哪怕一點點。

我媽病好後,我就很少回家,再也跟我媽親近不起來了。

如果說小時候我媽偏心我弟,是因為我弟年齡小,那我可以理解。在我們都長大成人之後,我媽還是以我弟小為理由,要求我為我弟做這做那。她從不問我為了給她治病欠了多少債,也不問我工作是不是辛苦,在她的眼裡,凡事都該以我弟為主,而我只不過是我媽為我弟培養起來的高級搖錢樹,僅此而已。

現在我弟的確談了一個女朋友,這個女朋友提出,要結婚必須買一輛20多萬的車。我弟跟我媽說的時候,我媽先是嘆了口氣,說她來想辦法。現在這事就又落到了我的頭上,我沒錢可出,結果我媽就讓我去借,我氣得回我工作的市裡了,我心想,我頂多能夠做到:我不恨你,但是也絕不會原諒你。

04.梅娘說

說實話,聽完你的敘述,梅娘真的很替你心酸。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農村的老人總是厚此薄彼,對待兒子和女兒是完全不同的心態。

因為手心手背終究是不一樣的,手心是朝裡的,手背是向外的。雖然同是一隻手,但待遇總是不一樣。手背在外面經受風吹雨打,而手心是接受禮物和饋贈的。

早年對待她的偏心,你一方面由於愛媽媽能夠理解她,另一方面你的生存還要仰仗她,所以,你還能忍受,可現在你長大了,對於她的偏心你就覺得特別難以忍受了,因為現在在你看來,她所謂的培養你,其私心還是希望你在有所成就之後能幫到你弟弟。

因為你的母親會在你工作後,心安理得地拿著你的錢來供養你弟弟讀書,這次是甚至把你給她治病的錢都拿去給你弟弟買房了,這些自然都讓你傷透了心,你這種不被愛的感覺就更強烈了。

但是看任何事情都得看兩面,我想你母親生活雖偏心,不管她出於什麼目的,卻並沒有因為苦難的生活而斷送了你學習的機會,讓你得以考上大學,有了選擇更好生活的資本,這是一個作為一個單親母親的偉大之處。需要感恩。

當你帶著感恩的心,你就可以適度地替她著想一下了,對一個農村的老太太來說,她的經驗和觀念導致她只能如此安排,在她的骨子深處,就是認為兒子家才是自己的家,以後自己老了,最終還是要靠兒子的,這種「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你沒法改變她,你只能默認她這樣想。

為兒子攢下基業,看著兒子能夠娶妻生子,這是晚年的她的夙願,至於你,你一來現在發展得不錯,二來終將嫁給別人,她對你已經盡到責任,所以,她只想多為兒子著想一些。

那你該怎麼辦?心疼自己的母親,繼續填坑?當然不是,梅娘覺得,在這個時候,關鍵是你自己一定要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才能得到救贖。

你其實是屬於心理學上說的那種「付出型」人格。

什麼是「付出型人格」?簡單說,就是那種和別人相處在一塊兒,總是情不自禁地想對別人好,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而讓別人得到好處的人。

你可能會說,怎麼會有這樣的人?還真有。

這種人往往有一個不幸的童年,或者說有一個破碎的家庭,重男輕女的家庭,他們從來沒有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這讓他們從小就形成了一種認識:如果我不委屈自己,就可能傷害別人的心;如果我不對別人好,就可能失去愛。

於是他們永遠都覺得只有不斷付出,不斷犧牲自己,才能夠讓自己獲得生存的基礎,獲得尊嚴。

就像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從小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長大,既沒有被父母好好愛過,也沒有被兩個哥哥好好疼過,那些想要被愛卻不被愛的委屈,想證明自己卻不被重視的不甘,付出卻得不到回應的無措……都在不斷地塑造她的性格。

她想要求得生存就要比她的哥哥弟弟們艱難百倍,也正因為如此,她最終在這樣的境遇中形成了她的「付出型人格」。

於是但凡蘇家有事兒,她永遠都是那個擦屁股的人,出錢、出力還要出人,事實上,她是那個從原生家庭中得到最少,但是卻付出最多的人,最終還承擔起了贍養老父親的責任,她的身上,承載著太深重的悲與痛。

原著中,蘇明玉是心狠手辣,親手把蘇明成送進了監獄,而電視劇中,編劇卻讓蘇明玉放下,並且和原生家庭和解。在梅娘看來,梅娘也希望你能夠和解。

電視劇中,蘇明玉最後終於在老年痴呆的蘇大強身上看到了自己其實曾經也被深深地愛過的痕跡,從而讓自己的心徹底軟下來了。

缺愛是蘇明玉「付出型人格」開始的起點,被愛是「付出型人格」結束的終點。

而你呢?梅娘還是希望你首先也能夠認識到媽媽給你的愛。

記得我曾經也和閨蜜們談到了過我結婚以後,父母對我和弟弟的不公平待遇,我的一個閨蜜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其實你比你弟弟多了至少7年的愛。(我比弟弟大7歲)

這話對我觸動真的很大,我的父母在童年時候,對我和弟弟一直都是一視同仁的,但是顯然目前我比弟弟發展得要好一些,所以,父母對弟弟自然貼補多了些,可是這是因為父母總是體恤那個「弱」一點兒的孩子,這是他們的天性,但這並不能說明他們不愛我。

這樣想了以後,我的心態就平和了很多,也就不再糾結這件事了,我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樣這樣來想這個問題,心裡就會舒坦很多。

在這之後,希望你能夠注意兩點:

一、適度付出

請努力改變總是要不斷付出的習慣,記得「禮尚往來」,世界上所有的感情都應該有來有回,不該是一方不斷地付出,另一方只負責得到,如果你沒有得到,或者這個付出讓你不舒服了,請定好這個邊界,再也不付出,哪怕是對待自己的母親。(這次拒絕替弟弟湊錢)

二、巧妙管控

這次你的媽媽把你治癌症的錢都給了弟弟,你覺得過分,那下次若還有類似的事情,請不要直接給錢,而是你親自去買單,這樣就能夠「專款專用」。

善良是好的,但是要有鋒芒和邊界,否則付出型人格特別容易變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現在,梅娘覺得,你能夠憑藉自己的能力,賺到很多的錢,你已經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了,艱難與苦難,有時候反倒會更能夠成就一個人,這是命運對你的厚待,而且你的弟弟也是大學生,也並不會對你有太多的拖累,你不會變成一個扶弟魔,所以你只要不那麼偏激,帶著愛與智慧活著,真的,你會更幸福。

圖片來自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我是梅娘,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聊聊人生吧,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相關焦點

  • 為給我媽治病,老婆一直省吃儉用,我媽臨終囑咐:對你老婆好點
    ,在我們結婚第三年,我媽的病情加重:連最起碼的走路都不可以。 老婆經常對我說的話:咱媽治病要花很多錢,咱們還是省著點花吧。 兒子想吃零食或買玩具的時候,老婆會教育兒子:給你買了零食或玩具,就沒錢給奶奶治病了,你怎麼選擇? 這些年,我和老婆沒有積蓄(房子是我和老婆沒結婚時,嶽父母全款給老婆買的),賺的錢除去生活開銷,都拿去給我媽治病了。 在我們結婚第5年,我媽還是走了。
  • 「老公,你低頭認錯給我弟買輛車,我媽就原諒你了」「不必!」
    進了娘家的門,潘成就開始懟嶽母:「媽,你怎麼到處說我不好呢?小舅子都這麼大了,一點自己的主見也沒有,像一個沒斷奶的孩子,你們全家都要伺候他、讓著他。小舅子沒長大,你都50多歲的人了,也沒長大,跟著胡鬧嗎?我奉勸你們一句,別再什麼都依著小舅子了,以後可有的你們後悔!」
  • 老婆,把你那60萬陪嫁房賣掉給我媽治病,那是我親媽,你必須救
    許先生今年30歲,娶了一個比她大三歲的老婆,老婆的娘家陪嫁了一套60萬的房子,結婚三年,許先生的媽媽生了病,許先生要求老婆把那套60萬的陪嫁房賣掉,給他媽媽治病。聽許先生是怎麼想的。可我掏空了家裡的積蓄,都不夠救我媽,我只能讓我老婆把她的陪嫁房賣掉。
  • 癌症救治金拿去給弟弟買了房:「我不恨你,但也不會原諒你」
    可是當她有一次回去的時候發現媽媽並沒有戴,於是她問起媽媽戒指哪裡去了,結果媽媽說:「你弟媳婦當初嫁到我們家,我就給她買了一個金鐲子,連三金都沒有,我添了點錢和你買的那個戒指一起給她買了一條項鍊。」她知道後跟弟弟說:「那是爸媽的養老錢啊,這錢你也花?」結果弟弟卻衝她說:「爸媽每天跟我在一起,願意給我就給我,你有幾個臭錢了不起啊!」
  • 「中秋,給我媽錢是給你兒子,給你媽錢是給你弟」,這話,我不懂
    1000塊錢,就得給我媽1000塊錢。你給了你媽,就是給你弟弟,你給了我媽,就是給你兒子。你要非要胳膊肘往外拐,那我也沒辦法,反正你虧的是你兒子。」按照她老公的想法,她中秋節反正又不能回娘家,就不該給她父母錢,就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就可以了。至於她公婆,因為他們一家四口要回她公婆家吃飯,所以,應該帶點東西回去。
  • "兒媳,房子憑啥送給你弟?" "媽,我的婚前房和你家沒關係"
    "兒媳,房子憑啥送給你弟?""媽,我的婚前房和你家沒關係"提到婆媳關係,我想這是每個兒媳都會面對的,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無疑是擺在兒媳和婆婆面前一個難題。有人說婆媳關係很難相處,婆婆指責兒媳的不孝順,兒媳責備婆婆的霸道。其實,我覺得婆媳之間只要真心對待彼此,我想婆媳之間也不會有所謂的婆媳矛盾。
  • 「俺媽住院了,你給她匯五萬」「房都給你弟了,還要俺出錢?」
    「俺媽住院了,你給她匯五萬」「房都給你弟了,還要俺出錢?」就在前不久,代英的媽媽老家那邊有拆遷房,有兩套房子分配到代英的娘家那邊,這事可把代英的老公開心壞了,以為兩個肯定能得到一套房子,畢竟代英家裡除了她,另一個就是弟弟了。
  • 媽,婆家給的30萬彩禮呢?給你弟買房了。姐,謝謝你
    我媽說:「錢已經用了,給你弟在縣城付了首付,他以後要娶媳婦兒。」我當時氣急了,質問父母:「你當時怎麼答應我公婆的,你叫我以後怎麼和他們相處?」父母卻不在意地說:「你婆家又不缺這點兒錢,你就說錢在你自己手上,不就行了。」
  • 「媽,我買了房,準備嫁人」,「你怎麼不先給你弟弟買?」
    而最讓人心寒的是,面對女兒的付出,父母和弟弟還將這當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樣的家庭無疑是一個不知滿足的無底洞,而且無論付出多少對方都不會感動,只會得寸進尺,試圖得到更多。章小姐,過年前剛滿的30歲,在大城市的這些年,她白天上班,有時間的話就到處兼職,掙的錢如果只是維持自己的正常開銷的話,綽綽有餘。
  • 我媽在我兩歲時改嫁他人,並有一女。我要不要在她年老時贍養她?
    在我兩歲不到時,我爸出了車禍。當時家裡條件還可以,因為給爸爸治病,積蓄已空,但是未欠外債。漸漸地,我爸越來越多疑,脾氣也一改當初。我媽慢慢的想往外跑,不想在家看臉色。於是,爺爺奶奶開始照顧我和我爸,這一照顧就是十幾年。
  • 父親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小三一家,「我不恨你,也不會原諒你!」
    其實在離婚的三年前,我爸就離開了我們家,和小三生活在了一起,拋棄了我媽以及我們姐弟。當時我念初二,我弟念初一!我媽因為捨不得孩子,又怕我和我弟跟著我爸和阿姨生活在一起遭罪,所以在離婚的時候要到了我和我弟的撫養權!二十年前,一個單身女人帶著兩個正在念初中的孩子生活,可想而知有多難!
  • 女兒,結婚後和女婿不要忘了給你弟買房,我一口回絕:媽,誰生的誰管
    我們很少管我的事,讀書的時候也從不過問我的成績,但是對我的感情卻很上心,他們對男友不看好,希望我找個更好的,說白了就是更有錢的,他們也能跟著沾光,但是得知我們結婚男友家那邊要給十萬彩禮的時候,爸媽瞬間就同意了,對著男友開始好女婿好女婿的叫喚。男友父母已經幫我們買了一套房,裝修好了就等著結婚那天入住,雙方父母見面那天,我帶著爸媽去參觀了一下新房,他們一直讚不絕口。
  • 故事:"女兒,你弟欠你十萬,別讓他還了" "媽,可以,你養老別找我"
    結婚那會,母親為了弟弟,逼著小軍拿出了八萬彩禮,為了此事,我跟母親吵過架,後來小軍安慰我說:我們還年輕,錢可以慢慢掙婚後我們考慮到長遠之計,都留在了老家發展,後來我們倆在一所小學附近開了家早餐店,生意還不錯,經過五年的苦心經營,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去年我們在城裡買了房,日子越過越紅火。
  • 兒媳,你媽養大你不容易,你把婚前房送給你弟吧,咱們家不缺房子
    兒媳,你媽養大你不容易,你把婚前房送給你弟吧,咱們家不缺房子兒媳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親家母獨自養大兩個子女,如今兒媳嫁給兒子了,兒媳弟弟結婚無房,兒媳婚前買了套房子,可不想把房子給弟弟,最後婆婆出面做兒媳思想工作,那最後兒媳同意了嗎?有這麼好的婆婆,催著兒媳把房子送給娘家人?
  • 老婆每月給我媽三千,如今老婆過生日,我媽買了一袋凍蝦
    老婆每月給我媽三千,如今老婆過生日,我媽買了一袋凍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如今許多年輕人非常注重生活質量,以至於有些老人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懂得節約,愛亂花錢,於是子女和父母在消費理念上有了分歧,如果處理不好,矛盾就來了。
  • 我媽借15萬給我弟買房,我沒問我老婆就答應了,她生氣要離婚
    我們倆一起去看了幾次房,最後決定買了,先付首付的錢。我和我老婆說,買的房子,一定要寫我們倆的名字,她聽了很高興,就催我趕緊去把首付交了。我正準備周末再好好去看看,再交首付。正好過了兩天,我在上班,我媽打電話來了,她跟我說:我給你弟看了一套房子,準備買下來的,現在還缺15萬,你看你能借我用幾天嗎?我的存款是定期的,現在取出來要少很多利息。
  • 故事:我打工養家,我媽卻拿著我的積蓄給弟買房,弟弟結婚後拒絕養老
    我打工養家,我媽卻拿著我的積蓄給弟買房,弟弟結婚後拒絕養老有人說養兒防老,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思想,他們覺得兒子是自唯一的依靠。就是有了這個思想,所以他們非常寵著兒子,千方百計的把好處留給兒子。當年家裡窮,我出去打工去養家。那時候我非常聽父母的話,我也把工資寄回家,一部分用來補貼家用,一部分讓母親幫我存起來,10年下來我前後存了20萬,可這20萬卻沒了。
  • "兒媳,我治病要五萬" "媽,三套房給了你小兒子,要錢找他"
    "兒媳,我治病要五萬""媽,三套房子給了你小兒子,要錢找他"不知大家有這種感覺沒: 一旦涉及到錢財或者房子,關係再好的親人,倘若利益出現了糾紛,我想多半會鬧的不愉快。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有的母親告誡女兒,嫁人不要嫁給有兩個兒子的婆家,因為婆婆一般會偏心其中一個,多半會偏心小兒子。
  • 「女兒,你婆家有錢,給你弟買套房」「媽,我已經被趕出來了」
    美玉一直不知道張濤的家庭情況,她還以為張濤不過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兩個人要訂婚的時候,她才知道原來張濤是個富二代,父母有一個貿易公司,而且在當地還買了別墅。當知道了張濤的實際情況時,美玉就在心裡打起了退堂鼓,她擔心自己到這樣的家庭裡會被嫌棄,可是母親卻勸她說,別傻了,現在有多少女孩都想要嫁入豪門,你被一個富二代看上了,這可是你的福分呢。
  • 結了婚,我媽就是你媽,你媽還是你媽,別弄錯了:雙標的男人真醜
    老公惱羞成怒:「讓你做個飯怎麼了?東扯西扯幹什麼?你媽來的時候,你就勤快得不行,我媽在,你就看不得我媽休息,一定要讓我媽炒菜做飯,你有把我媽當做一家人嗎?你心裡只有你媽!」大概就是當年結婚的時候,他買了房,買了三金,結果丈母娘還不滿意,還要了十二萬的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