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這樣的。
在我兩歲不到時,我爸出了車禍。
當時家裡條件還可以,因為給爸爸治病,積蓄已空,但是未欠外債。
漸漸地,我爸越來越多疑,脾氣也一改當初。我媽慢慢的想往外跑,不想在家看臉色。
於是,爺爺奶奶開始照顧我和我爸,這一照顧就是十幾年。
當時,浙江、廣東等地掀起了「打工」的熱潮,我媽在親戚的帶領下也去了一段時間,幾個月後,她兩手空空回家了,說是太累了。
當時她沒有手藝,爸爸躺在床上,我還在搖籃裡。沒辦法,兩張嘴等著吃飯,她還是扛起了鋤頭下了田。
但是,大自然是不會騙人的。你有多少勞動,就會有多少回報。聽爺爺等長輩說,我媽生性懶惰,不願在田間揮汗如雨,只能由爺爺奶奶來幫忙幹剩下的活。
農村一直以來有個傳統,兒子結婚時要分田分房。無一例外,我爸媽結婚時,也是分了田和房的。爺爺奶奶可能也從來沒有想過,分出去的田不到兩年,他們不得不再去打理。
具體哪天我也不知道,她向我爸提出了離婚,她說「不想在一棵樹上吊死」。既然再三挽留也不願留下來。於是爺爺找人把爸爸抬到板車上,拖到了民政局,籤了字。爺爺說,籤字的時候,我爸什麼話也沒說。
當天,她收拾了行李,和爸爸一樣,什麼話也沒說,騎著她借來的「二八槓」走了。我哭著追在自行車後面叫「」媽媽,媽媽……」,她頭也沒回,騎得更快了,她走了。當然,這些話是我從多個親戚口中得知的,因為想「挽留」她的是全家人,他們當時都在場。
現在,我二十二了。可是我不記得她的樣子,如果在路上插肩而過,我沒有一定的把握能認出她。
但是,有許多人說我和她很像很像,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在這近二十年中,我聽到別人問我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你想不想你媽媽啊?你恨不恨她啊?萬一她老了來找你,你養不養她啊?
第一個問題:想。經常會在夜裡想,夜裡想的話不會被發現。
第二個問題:在小時候,看到別人媽媽對別的小朋友好的時候,我恨過。在寫題幹為母愛的作文的時候,我恨過。在生日的時候,我恨過。現在長大了,不恨了,但是我也不喜歡她這個「路人」。
第三個問題:我不知道。
你們覺得,這個問題答案是什麼?